擎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2021-05-24 14:11:44 字數 6102 閱讀 7969

1樓:匿名使用者

1.舉 [lift up]與翠bai葉並擎。——明·du 李漁《親情偶zhi

寄·種植部》dao

2.又如:擎齎(拿著);擎奇(舉,持回);擎拳(舉拳);眾擎易舉答3.

支撐,承受住壓力 [prop up;bear;support]。如:擎抬(支援);擎鷹走馬(形容有錢有勢人家逐獵玩樂的奢侈生活);擎天架海(比喻能擔當重任);擎天(托住天。

形容堅強高大有力量)

4.執持 [hold]今朝擎劍去,何日刺蛟回?——李賀《送秦光祿北征詩》

5.拱手 [cup one hand in the other before the chest]。如:擎拳(拱手);擎跽(拱手跪拜)

這裡取意<1>。

2樓:落花you夢

這是李漁《芙葉》中的一句。

擎:舉。撐起。 引申為:伸展著

例如: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傲霜枝。

還有《變形金剛》中著名的擎天柱,用的也是這個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李漁《芙葉》中的一句。

擎:舉。撐起。

例如: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傲霜枝。

還有《變形金剛》中著名的擎天柱,用的也是這個意思。不是柱子的意思啊,是動詞。

4樓:匿名使用者

擎在文言文中多表示動詞,舉的意思。

「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5樓:文以立仁

"以"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1、動詞:

a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b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華侍坐》:「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c認為。《鄒忌諷齊王納諫》:「皆以美於徐公。」

d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可視情況譯為「拿」、「用」、「憑」、「把」等。《廉頗藺相如列傳》:「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介詞:

a起提賓作用,可譯為「把」。《廉頗藺相如列傳》:「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b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等。《捕蛇者說》:「而吾以捕蛇獨存。」《廉頗藺相如列傳》:「且以強秦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c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譯為「在」、「從」。《蘇武傳》:「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d表示動作、行為的物件,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戰國策·周策》:「天下有變,王割漢中以楚和。

」《信陵君竊符救趙》:「(公子)欲以客往赴秦軍,與趙俱死。」

3、連詞:

a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並且」等,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b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和方式,可譯為「而」,也可省去。《遊褒禪山記》:「予與四人擁火以入。」

c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由於」。《廉頗藺相如列傳》:「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d表修飾和被修飾關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e表目的關係,可譯為「而」「來」「用來」等。《師說》:「作《師說》以貽之。」

f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或範圍,用法同現代漢語。《張衡傳》:「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g表示在敘述某件事時又轉到另一件事上,可譯為「至於」。《柳毅傳》:「然自約其心者,達君之冤,餘無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豈有意哉!」

4、副詞:

通「已」。已經。《陳涉世家》:「座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6樓:匿名使用者

以 [yǐ]:

用,拿,把,將:以一當十。以苦為樂。以身作則。以鄰為壑。以訛傳訛。以往鑑來。

依然,順,按照:以時啟閉。物以類聚。

因為:以人廢言。勿以善小而不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於(指時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目的在於:以待時機。以儆效尤。

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以求。

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以前。以內。

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以。得以。

古同「已」,已經。

太,甚:不以急乎?

及,連及:富以其鄰。

7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文言文中「以」作為介詞的用法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你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好的,可以或者是連線詞或動詞之類。

9樓:本喵王下屬

以有「用」的意思,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乃」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1、一般用作第二人稱,常作定語,譯為你的;也作主語,譯為你。不能作賓語。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譯文: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訊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2、指示代詞,譯為「這樣」 。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我是根據我這個心理來辦事情的,做了之後我回過來求我自己的心,可是國內的老百姓不瞭解我的心。

3、還可作連詞用,釋為若夫、至於、如果等。

4、表示前後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

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我才敢獻上和氏璧。

5、強調某一行為出乎意料或違背常理,可譯為卻、竟(然)、反而等;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桃花源記》)

譯文:問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居然不知道有漢朝。

6、可表示對事物範圍的一種限制,可譯為只、僅等。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項羽本紀》)

譯文:項羽於是帶領士兵往東去,到了東城,只剩下二十八個騎兵。

7、用在判斷句中,起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等。

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赤壁之戰》)

譯文:如果事情不成功,這是天意。

11樓:梅花八工作室

1、代詞,有「你」、「你的」之意。古文中例句:班固《漢書·翟義傳》:

「今欲發之,乃肯從我乎?」又例: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再例:陸游《示兒》: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代詞,有「他的」、「他們的」之意。古文中例句:周容《芋老人傳》:「是芋視乃婦也。」又例:《廣東軍務記·三元里抗英》:「持乃糗糧。」

3、代詞,有「這」、「這樣」、「如此」之意。古文中例句:《孟子·梁惠王上》: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我心。」又例:《莊子·德充符》:

「子無乃稱。」。再例: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何乃太區區。」

4、副詞,當「於是」、「就」講。古文中例句: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又例:柳宗元《黔之驢》:「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5、副詞,當「是」、「就是」講。古文中例句:司馬遷《史記·張儀傳》:

「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又例:司馬遷《史記·陳涉世家》:

「吾聞二弟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6、副詞,有「這」、「這才」之意。古文中例句:劉向《戰國策·趙策》:

「必以長安為質,兵乃出。」又例:王充《論衡·案書》:

「兩刃相割,利鈍乃知。」再例:陳壽《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

7、副詞,當「只」、「僅僅」講。古文中例句:呂不韋《呂氏春秋·義賞》:「天下勝者眾矣,而霸者乃五。」又例: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至城東,乃有二十八騎。」

8、副詞,有「竟」、「竟然」之意。古文中例句:柳宗元《桃花源記》:

「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又例:司馬光《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十三年》:

「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千數。」

9、連詞,有「竟」、「卻」、「可是」、「但是」、「然而」講。古文中例句:《荀子·王霸》:

「將以為樂,乃得憂焉。」又例: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

「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又例:徐巨集祖《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餘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覺引餘獨往。」

10、連詞,當「而且」、「並且」講。古文中例句:《莊子·養生主》:「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劉向《戰國策·韓策》:「非獨政能也,乃其姊烈女也。」

文言文中"要″字是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要」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如下

:1、用作名詞,意思是:人體的腰部,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腰」。

出處:先秦·荀子《荀子•禮論》:「量要而帶之。」

釋義:根據腰身紮帶子。

2、用作動詞,意思是:通「邀」。邀請。

出處: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釋義:村裡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3、用作動詞,意思是:中途攔截。

出處:明·高啟《書博雞者事》:「豪民子聞難,鳩宗族僮奴百許人,欲要篡以歸。」

釋義:土豪的兒子聽說了禍事,就聚集了同宗本家的奴僕一百多人,想攔路奪回(他的父親)。

4、用作動詞,意思是:相約。

出處:漢·樂府古辭《孫雀東南飛》:「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釋義:雖然同府吏有過誓約,但同他相會永遠沒有機緣。

5、用作動詞,意思是:威脅。

出處:清代·方苞《獄中雜記》:「惟大辟無可要,然猶質其首。」

釋義:沒有什麼好要挾的,但是還要留下他的腦袋做抵押品。

13樓:之那年青春正好

要1. 要 [yào]2. 要 [yāo]

要 [yào]

1.索取:~賬。~價。

2.希望,想:~強。~好。

3.請求:她~我給她讀報。

4.重大,值得重視的:重~。~人。~領。綱~。~言不煩。

5.應該,必須:須~。

6.將(jiāng):將~。快~。

7.如果,倘若:~是。

8.表選擇:~麼。~不。~不然。

要 [yāo]

1.求,有所倚仗而強求:~求。~挾。

2.古同「腰」。

3.古同「邀」,中途攔截。

4.古同「邀」,約請。

5.姓。

一. 解字:會意字。

從西,夕陽西下,兩隻鳥兒歸巢依臥;從女,婦女。以「夕陽西下鳥兒歸巢依臥」作比喻,表示日暮就寢時丈夫摟著妻子的腰,以表示之需要。借古音「夭」,表示妻子屈腰仰就。

後借「約」表示男女性慾時限不同,夫妻雙方都有責任與義務滿足對方的需求;要是腰的初文。選自《中華字通》。又有要求.

要對方做一件事的時候.索要.跟對方要東西。

二.基本字義

要yào

1.索取:~賬。~價。

2.希望,想:~強。~好。

3.請求:她~我給她讀報。

4.重大,值得重視的:重~。~人。~領。綱~。~言不煩。

5.應該,必須:須~。

6.將(jiāng):將~。快~。

7.如果,倘若:~是。

8.表選擇:~麼。~不。~不然。

四.其它字義

要yāo

1.求,有所倚仗而強求:~求。~挾。

例:莊公再拜辭曰:「從政罷政,乃臣下之職,焉有天子委質於臣之禮?恐天下以臣為要君,臣當萬死!」(《東周列國志》)

2.古同「腰」。

3.古同「邀」,中途攔截。

4.古同「邀」,約請。

5.姓。

五.組詞及造句

1、要求

造句:根據傳統法律要求市鎮行政管理委員會成員每隔五年巡視邊界一次。

2、需要

造句:我們需要一位有經驗的、能夠為鄉村舞蹈連續拉好幾個小時的小提琴手。

3、提要

造句:該子目錄下有幾個檔案,包含從每個rss提要提供者處收到的rss提要條目,而這些提要提供者則由使用者在提要源輸入xml檔案中指定。

4、不要

造句:犯罪分子應當迷途知返,懸崖勒馬,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5、要飯

造句:可憐的拇指姑娘站在門口,像一個要飯的窮苦女孩子。她懇求田鼠施捨一顆大麥給她,因為她已經兩天沒有吃任何東西了。

遺在文言文中有哪些翻譯,「餘」字在文言文中有什麼翻譯

1 有一個讀音是wei,四聲,意思是給 2 遺失 如 路不拾遺 3 留下的,如 上古遺風 送給 饋贈 遺失 丟失 遺留 死時留下的 路不拾遺 遺 遺失,丟失 餘 字在文言文中有什麼翻譯?1 我。核舟記 嘗貽餘核舟一。譯文 他 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2 多餘的。論語 其餘不足觀也已。譯文 那...

斯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斯」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代詞 他 例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助詞 無實際意義 斯s 代 斯 假借為 此 這,這個 斯,此也 爾雅 釋詁 斯言之玷。詩 大雅 抑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 而毅宗之語公主,亦曰 若何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黃宗羲 原君 又如 斯世 此世,今...

文言文中然的用法,然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然 一 指示代詞。相當於 如此 這 這樣 那樣 有時在對話中也做對答詞,相當於 是的 對 等。例 吳廣以為然 對 陳涉世家 然後知吾向未始遊 這 始得西山宴遊記 然則北通巫峽 既然這樣 岳陽樓記 謂為信然 這樣 隆中對 然後可以盡天下之大觀而無憾者矣 這 上樞密韓太尉書 然,胡不已乎 既然這樣 公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