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森潭
如何理解美學?
什麼是美學?按照習慣,我們很可能認為美學是「美」或者 「藝術」 或者「審美關係」等等,但這種回答並沒有提供一種對美學的真正瞭解。我們不妨換一種思考方式。
關於美學的基礎事實,根據歷史上各種理論所能顯示的跡象來看,我們可以有三種假設:審美關係,美,藝術。顯然,審美關係不是一個基礎事實,它仍可以被分析,對審美關係的說明還必須歸結到一個經驗事實。
美如果被作為一個超驗的主題概念來使用,那麼它不符合基礎事實的條件;如果作為一個經驗事實的概念來使用,那麼它是可以被分析的,如習慣地把它劃分為自然的和藝術的。實際上所能找到的被用來說明所謂「自然美」的事實,恰好都是反證。那些黑暗、恐怖的山洞裡的壁畫,荒涼、神祕的海島上的雕像,透露出藝術和審美起源的祕密。
原始人類在艱苦、危險的遠古時代中,最初並沒有任何審美活動,創造藝術原來是出自非審美的功利原因。那些原始藝術「無意中」造成了人類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知覺,使人類奇蹟般地把世界經驗為一個充滿美的世界。不僅原始藝術,而且每次藝術的革新,每次藝術的運動,都培養和發展了人類的審美意識。
正如馬克思所說的:「藝術物件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
心理結構和過程控制我們對藝術的經驗,進而對藝術經驗進行整理從而積澱生成審美意識。審美髮生的心理歷史過程和自然歷史過程有著相同的邏輯結構。由普通的經驗產生審美意識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因為缺少一個必然的邏輯根據,除非認為事實本身具有美的特質,並且美不是人類的創造產物和專利。
但這個假設必須擁有這樣一個事實才能成立,即動物也具有審美意識。而馬克思早已通過嚴密的論證向我們指出,只有人才「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
「化醜」即使醜典型化。「化醜為美」的審美機制就在於此。「化」的過程就是主體對客體物件的領悟和理解的審美觀照過程。
對現實醜的典型化目的在於表現醜、揭露醜。一切戲劇、電影中反面形象,當然是醜類,但在藝術家的關照下否定他們的就是藝術創造的目的美。然而,「化」具有不可逆性,因為成功的藝術生產不應有「藝術醜」的審美範疇,那樣就會意味著藝術家創作的失敗。
但為了醜而醜者將會步入現實醜的泥澇,那是對藝術美的一種隻言片語的誤讀。可見現實醜能轉化成藝術美,但藝術美不能轉化成現實醜。
現實醜一旦進入藝術中,它就作為一種審美物件進入了審美領,「審醜」實際上就意味著審美。對審醜者來說,需要的是「空悟」和「徹省」,本能地把醜排斥在自己的審美情感之外,去超越自我和超越現實醜本身。總之,要在否定性審美情感的基礎上重鑄自己的審美情感。
譬如審醜者在欣賞集現實醜於一體的《金瓶梅》時,要從作品中粗鄙低劣和恣意淫樂的人物醜劇中見出:其群醜無非是封建社會肌體上生長出來的毒瘤和惡瘡,蕪雜社會和沉淪人性的產物。這種審美思維是通過否定的去診視肯定的存在,達到認識肯定的存在。
這實際上是審醜的終極目的。
藝術美中的現實醜如同「理之在詩,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9其中「理」、「水」、「蜜」是藝術家審美價值的存在;「體匿」、「無痕」是藝術家消解即審醜者的審美關照所至;「性存」是現實醜的本質特點的存在,「有味」是藝術美中的現實醜的價值存在。在互溶中一方面現實醜為藝術美提供「溶質」,另一方面藝術美又為現實醜提供「溶劑」。
所以現實醜與藝術美彼此互溶,表現出作用與反作用的審美關係。正如「群醜」為《金瓶梅》提供了藝術傳達的內容,而自身有獲得了審美價值意義一樣。這種價值乃為人們的評價價值意義,就其對現實醜的評價過程而言,一開始在生活中是被否定的,人們為了追求美,必須認識醜,克服醜,從而藝術家將醜真實地反映出來,此時的現實醜給人的指導意義是肯定的,它體現了合規律的真;同時現實醜滲透著藝術家的否定性評價的藝術形象,使從反面肯定了美,這就體現了合目的的善。
「合規律的真」和「合目的的善」共同構建而互溶成特殊價值的現實美。
若視審美價值為一株之主幹,那麼現實醜與藝術美恰似互對而生的兩片綠葉。藝術美以現實醜實現了自己的審美折射價值;而現實醜又為藝術美拓寬了審美視野價值。審美折射之光源於現實醜,審美視野之邊緣的存在就有了客觀的理性話語。
諸如「孤獨」、「畏」、「煩」、「絕望」、「冷嘲」……這些從理性抽象出來的感情範疇,使我們能夠感受「異化」的存在,理解現代西方的「反藝術」。也正如張竹坡在《金瓶梅》點評將醜大規模進入**而給予肯定一樣,**不僅使現實醜獲得了生存之價值,同時現實醜也極大豐富中國**的審美視野。這是現實醜與藝術美互溶而互生滋生的特殊價值傾向。
2樓:
個人己見醜與美,首先是要根據個人的審美標準來定的,就向俗語「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你認為美的東西,他人也許並不那麼認為。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化醜為美還有一個典型的就是我們的戲曲臉譜和寺廟的佛像,生旦淨末醜,每個臉譜刻畫出來都是一種化簡為美的藝術創作。寺廟的神像,在有些看來很是嚇人,但是,每位工匠藝術家用他們是技術刻畫出的佛像造型就是一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藝術之美。
化醜為美的名詞解釋
3樓:厭食是家人
這個歸於「藝術」或是「文字」類,因為只有這兩個類才有誇張、虛構、抽象等手法。直接點,就是藝術可以抽象,文學可以扣字皮來回答
請就一藝術作品談談如何化醜為美
4樓:恴襆髺獋扴檎蔝
生活醜與藝術美從字面上看似矛盾看似不相關,然而在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中生活醜與藝術美又是密切相關的。下面就針對具體文學作品《金鎖記》來**一下生活醜與藝術美之間的關係。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是個十分豐滿的角色,她的形象可以說是一種典型,是在買賣婚姻摧殘下扭曲了人性的受害者的典型。
作者對於曹七巧這個人物的描繪十分的精細,音容笑貌彷彿就在眼前,特別是將七巧扭曲的人性刻畫的淋漓盡致。曹七巧這個人性有些扭曲有些**的醜陋人物似乎成為藝術上的典型,近乎一種刻畫的很美的形象了。 生活醜是現實性的,它也體現在現實裡,由於現實買賣婚姻對曹七巧的**,她原本健康的心理開始變形了。
《金鎖記》主人公曹七巧原本是麻油鋪家的女兒,在街巷裡呆久了舉止不免有些輕佻,言語不免有些粗俗,然而確是個心智健康的人。當她被買賣婚姻殘害嫁入姜家後,她的不受重視被人鄙視,她的情愛上的缺憾都加劇了她心理的**。她不得不為自己打算,變得更加貪財,也學會了防著別人算計他人。
等到分家後她姜季澤來找她,原本還抱有愛情的幻想的她,識破姜季澤是貪圖她的前後,她人性的扭曲就變得變本加厲,異常的乖戾,不近人情。不僅僅是對待下人不好,連自己的子女她也一樣用**的心理對待。她下意識裡將兒子長白當作半個情人,對兒媳抱著極端的敵意,以至於連著折磨死兩個兒媳。
女兒長安近三十未嫁,她雖然也曾為之著急過,但當她看到長安找到男朋友後那種掩飾不住的喜悅時,又不自覺的忌恨起來,終於以拆散女兒的婚事為快。 藝術美是從形象角度上說的,形象也可以有美的形象和醜的形象,也就是說藝術美的形象不只是美而已,醜亦可以作為藝術描繪的物件。就像**中長安被母親訓斥後夜晚吹口琴的那段情景描寫。
「窗格子裡,月亮從雲裡出來了。墨灰的天,幾點繁星,模糊的狀月,像石印的圖畫,下面白雲蒸騰,樹頂上透出街燈淡淡的圓光。」這樣類似的場景描寫都是很有藝術美感的。
如果說這是對美的藝術描摹的話,曹七巧形象的塑造就是對醜的藝術美化。生活中的醜成為藝術中的美,不是醜變成了美,而是生活中的醜經過藝術的表現,變得更典型。就像曹七巧這樣的人物在當時買賣婚姻盛行的年代不止一兩個,很多作品中也有所體現。
然而《金鎖記》中曹七巧的形象之所以這麼突出這麼典型就是因為作者將其人性醜生活醜藝術化了,成為了藝術上的典型人物。她的乖戾,她的不近人情,她的視財如命,她的摧殘兒女,種種醜陋的一面都成了買賣婚姻**下典型人物的表現。 亞里士多德說過「在作品中真實地揭露醜,就可以使人增長知識,產生美感。
」因而當我們看到曹七巧這個人物的所作所為時,我們更能理解買賣婚姻對於女性的摧殘之深,這個人物也不只是醜陋的,反而因為其真實而變得有了美感。所以說,生活醜與藝術美在作品中不是毫無關係的,而是互相關聯互相作用使得人物更豐滿,情節更吸引人,故事更有真實感。而生活醜與藝術美的結合則要歸功於化醜為美的手法,化醜為美將善美和有選擇的真美結合起來合理的解決了生活醜與藝術美的關係。
生活醜一旦進入藝術領域,成為反面藝術典型,就獲得了一種特殊的審美價值,這是一種以藝術的存在否定自身現實存在的美。《金鎖記》曹七巧的形象就是一個化醜為美的例子,曹七巧這個反面的藝術典型,因為作者的藝術表現成為了一種藝術存在上的美。 總之,生活醜和藝術美的關係是很密切的,生活醜在藝術領域中可以通過藝術表現手法成為反面典型,反而成為一種擺脫現實的藝術美。
生活醜在作品中也因為其他對於美的表現而更加突出,使得形象更加豐富更就真實。而化醜為美在其中則起到了很好的結合兩則的作用。
5樓:抗靖柏
對於美與醜的定義,歷來談論已經很多,對之理解也是人言人殊。西方美學界對醜的本質的界說總括起來大致有兩種型別:其一,客觀形式說。
如古希臘一些美學家認為,美在於物的形式和諧、有秩序,有一定比例,多樣統一等。而不和諧、不合比例,呆板無變化就是醜。[1]把美學命名為「埃斯特惕客」的德國「美學之父」保姆嘉通的形式完善說也屬此類,他認為「完善的外形——就是美,相應不完善就是醜」。
[2](p297)其二,主觀感覺說。代表人物是德國的心理學家,移情派美學的重要代表谷魯斯,他認為「醜這個範疇是在審美的外觀上肯定會使高階感官感到不快的東西。」[3]英國的經驗派美學家休謨與谷魯斯的見解異曲同工。
他認為美的特徵就是使心靈感到快樂和滿足,所以「快感與痛感不只是美與醜的必有的隨從,而且也是美與醜的真正的本質。」 [2](p226) 在藝術審美範疇之中,「醜」原來是作為「美」的對立面而存在的, 所以, 在中國和西方的古典美學中,「醜」是不能進入審美視野的, 審美的物件只能是單純的「美」的事物。孔子對藝術境界的審美要求是「盡善盡美」,《論語》記載「子不曰怪力亂神」, 他始終對審美物件抱著理想的中庸態度。
古希臘柏拉圖在他的《會飲》篇中是這樣描繪美的境界的: 這時他憑臨美的汪洋大海, 凝神觀照, 心中起無限欣喜, 於是孕育無數的優美崇高的思想語言,得到豐富的哲學收穫。如此精力彌滿之後, 他終於一旦豁然貫通唯一的涵蓋一切的學問, 以美為物件的學問。
[4] 這種審美境界是何等的完美。這種審美觀點深刻地影響……
什麼是醜?什麼是美什麼是美什麼是醜
美與醜是審美文化的積澱,無所謂美,無所謂醜,人們推崇的就是美,相反就是醜。賈平凹說 醜到極處,便是美到極處 他說的是一塊石頭,挺有哲理,是不錯的。但對於一個人,就不適用了,人的美醜並沒有截然的界限。對普通的人來講,外表或許有美醜,但絕大部分的人外表都一般,並沒有很醜或者很美。對美醜,每個人的看法也很...
以「美與醜」為話題的文章有麼
美不能醜之,醜不能美之。唐 無名氏 美與醜在我周圍,美常常有之。理所當然,朋友是美的,體貼照顧,問長問短,問寒噓暖。理所當然,鄰里是美的,熱心關切,寒暄一下,拉拉家常。理所當然,老師是美的,溫柔敦厚,耐心等待,諄諄教導。理所當然,醫生是美的,仁心仁術,認真診斷,兢兢業業。理所當然,門衛保安是美的,吃...
我長得醜嗎,為啥我老感覺自己丑我長得醜嗎,為啥我老感覺自己丑??
不醜,甚至可以說是好看的那類,每個人的審美不同對同一個人的評價也就不同,所以不用太在意那些說你醜的人。至於自己看自己丑的問題,答案其實很簡單,是一種心理暗示,因為你在意自己的外表,而又總聽到別人說你醜,本身對於這些不和諧的聲音你就會有些關注,再加上又總有人在說,時間一長就會產生自我懷疑,並且內心會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