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姿態
我們這七十年代的人,如果不是家中有較好的讀書環境,那麼基本上是缺少中國古文化滋養的一代,那時的書中,只有英雄主義,只有刻板教育,整天做的就是分析中心思想,好好的一個故事,非要整出點兒意義來,饒是愛語言的孩子,也是對語文課敬而遠之,對於中國古文化的啟蒙,我是直到初中才稍稍有所接觸,這還得益於一位非常好的語文老師,她對舊課本的厭惡與我們孩子是一樣的,所以她找一切時間教我們背古詩歌,雖然學習的時間很少,只有每次早自習,但是影響卻是深遠的,我是直到那時才知道,原來語文可以學得這麼美。但學到的畢竟太少了,所以我現在寫文章時常常深恨自己年少時學到的背會的太少,以至於從來沒有出口成誦的時刻,自己文化底蘊的缺失,讓我深知一個人如果喜愛文學,年少時哪怕只是囫圇吞棗地背誦,對一生都是極有好處的。到了上班再戀愛結婚後,再喜歡的東西,也沒有多少精力去學習與彌補了,常常是去書店買了回來,很認真地挑了一個時間捧著書,卻沒有百分百的心思認真去品味,這真是人生之最大的遺憾。
如今已經過了靠死記硬背獲取知識的年齡,只有一些閒散而親和的文字或還能引起些共鳴。 于丹老師之名氣,帶來的評價我想會是兩種,有的人全心全意地喜歡這個飽讀詩書的女子,有的人卻是嫌她硬氣有餘,而溫柔氣過少,但無論哪種印象,都不能不讓我們對她的博愛有絲毫質疑,若放在古代,這個女子也定是個相當了得的角色,當然放在現代,她的脫穎而出也絕非毫無道理,一個女人,能夠於芸芸眾生間綻露自己的特色,定是有著別人沒有的奇特地方。從前在電視中看到的于丹,我總是嫌她霸氣有餘,但是這本新書《重溫最美古詩詞》卻讓我對她的印象有所改觀,縱然是再硬線條的女子,骨子裡也有著她天性中的柔韌與溫情。
能夠通讀古典詩詞的女子,無論如何,也能於那春花秋月裡覓得一絲靜謐與安穩,只不過有些女子會以別的姿態掩蓋或者掩飾掉了。 懷著虔誠的心讀這本書,這樣的書,不能一下子關鍵吞掉,若是如八戒吃人蔘果一樣,囫圇吞下,那麼便什麼滋味也品嚐不到,它需要你一點點慢慢地,假以時日地去品味,而你捧卷的時刻,一定要靜,或者尋個午後,或者尋個角落,在於丹老師的引領下,與春秋重新際會、與斜陽明月相邀、與田園登臨把酒,那些我們早已尋不見的美景良辰,那些我們被現代生活埋葬掉的自然風光,那些我們沒有時間安靜下來傾聽的惆悵情懷,那些我們內心一直都在,卻再也尋不見的詩意,只有尋一個安靜的時光,只為你自己的心而閱讀,你才能體會到此書的妙此書的清靜此書關於千年**遠流長的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重溫最美古詩詞》不是傳統的詩書集,上半部分是詩詞,下半部分是一個又一個冰冷的註釋,如若想吸收,就沒日沒夜地去背吧,它更像是一本散文集,以春、秋、斜陽、明月、田園、登臨分類,以于丹老師自己對於詩詞的感悟來講解,於潛移默化中讓我們欣賞到一首又一首的佳句名篇,結合現代人的思索,更會讓人對於古詩所創造的美產生一種思慕之情,讀這樣的書,如品一盅下午茶,悠悠的,半日時光便溜走了,怡情怡心,恰正似詩云“偷得浮生半日閒”般心中竊喜。
人至中年,少了些獲取佔有之心,只有些與彼相遇便是最好之意,所以那些最美的古詩詞,年少時來不及背誦,甚至都未曾接觸,但是現在卻終於相遇相識了,而人生也有了自己的況味,再讀這樣的文章,便是千般滋味在心頭了。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這本書好嗎
2樓:高中生
我覺得很不錯呢,原本于丹就有很強的文學功底,在這本書裡不僅是重溫了很多當之無愧最美的古詩詞,同時,整本書也寫得美極了,在閒暇之餘細細的讀,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而且在這本書中有很多於丹自己的解讀,沒有追求特立獨行的解釋,但是難得的是把大眾化的理解描述地充滿新意和特色,還是挺不錯的。
當然,“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這本書的觀點是因人而異的,我個人覺得還是值得一讀的。
望採納!
3樓:柔黛
我覺得語言文字都挺好的
有的人說于丹加入了過多她自己的想法,而這些想法也沒有什麼實質內容。但是每個讀者眼裡都有不一樣的解釋的啊
就算是她的觀點有什麼問題,看一看詩詞優美意境什麼的還是挺好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不咋地。她表達了太多她自己的想法,而這些想法也沒有什麼實質內容。你要是真的喜歡古詩詞的話還是看經典的唐詩宋詞。漫漫看,不求速成,就會有體會的。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讀後感怎麼寫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其中20首
5樓:我是捕魚大亨
1、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2、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3、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4、李清照《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5、李山甫《寒食》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6、 歐陽炯《清平樂》
春來階砌,春雨如絲細。春地滿飄紅杏蒂,春燕舞隨風勢。春幡細縷春繒,春閨一點春燈。自是春心繚亂,非幹春夢無憑。
7、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8、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9、李煜寫《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10、馮延巳《南鄉子》
細雨溼流光,芳草年年與恨長
11、 秦觀寫《踏莎行》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12、李商隱寫《天涯》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鶯啼如有淚,為溼最高花。
13、 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
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14、 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
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
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
15、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今年落花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16、 杜甫在《曲江》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17、 歐陽修《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18、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19、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20、柳永《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
內容概要:從解讀儒家經典《論語》到賞析中國傳統文化最源遠流長、普及率最高的古詩詞,于丹迴歸古典文學專業,17年大學授課精髓,厚積薄發,讓傳統文化的精髓進一步走近大眾、走近當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詩歌蘊藏著人類文明中最深刻的祕密,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古詩詞為線索,結合當代中國人生存現狀及精神世界,以其獨特的人文風格對中國古詩詞意象、風骨、內涵、感悟進行鑑賞解讀。以“明月”、“清風”等古詩詞常見意象為線索,導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與情懷,通往中國式人生哲學的陰陽平衡、中正平和、天人合一。在全球的現代化語境中,這樣的聲音和其所抵達的深度有可能為世界文明困境提供一種既高貴古典又清新現代的解法。
延續于丹老師的獨特風格,通俗、易懂、妙語連珠且能激起讀者共鳴。讓讀者重溫 中國傳統文學和古典哲學的精髓所在,找回心靈深處的寧靜之美。
作者簡介:
于丹,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者和傳播者。曾在**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進行系列講座,普及中國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啟用了經典中屬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掀起全社會重新親近、學習 經典的熱潮,並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為推動中西文化交 流,讓世界進一步瞭解中國,于丹近年來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巴西等國舉行了多場大型文化講座,引起了海外觀眾的強烈反響,受到各國**的廣泛關注。
著有《于丹《論語》心得》《于丹《莊子》心得》《于丹《論語》感悟》《于丹?遊園驚夢》等。其中《于丹《論語》心得》銷量已達五百餘萬冊,目前已在三十多個國家出版發行。
6樓:鎮航乘學真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錢塘湖春行
清明(杜牧)
賦得古原草送別
天涯(李商隱)
李商隱的兩首離亭賦得折楊柳
代悲白頭翁
江城子(秦觀)
春望江南逢李龜年
雨霖鈴(柳永)
八聲甘州(柳永)
望月懷遠
月下獨酌
天淨沙.秋思(馬致遠)
代贈(李商隱)
聲聲慢(李清照)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歲暮歸南山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的內容簡介
7樓:佢蚦
和于丹一起,重溫最美古詩詞,迴歸自在大人生。從解讀儒家經典《論語》到賞析中國傳統文化最源遠流長、普及率最高的古詩詞,于丹迴歸古典文學專業,17年大學授課精髓,厚積薄發,讓傳統文化的精髓進一步走近大眾、走近當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詩歌蘊藏著人類文明中最深刻的祕密,于丹以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古詩詞為線索,結合當代中國人生存現狀及精神世界,以其獨特的人文風格對中國古詩詞意象、風骨、內涵、感悟進行鑑賞解讀。
以“明月”、“清風”等古詩詞常見意象為線索,導向人生大境界的感悟與情懷。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延續于丹的獨特風格,通俗、易懂、妙語連珠且能激起讀者共鳴。
讓讀者重溫中國傳統文學和古典哲學的精髓所在,找回心靈深處的寧靜之美。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
8樓:十月寒風骨
鹿鳴呦呦鹿鳴,
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
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
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
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
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
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
嘉賓式燕以。
呦呦鹿鳴,
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
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
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
以燕樂嘉賓之心。
譯文一群鹿兒呦呦叫,
在那原野吃蘋草。
我有一批好賓客,
彈琴吹笙奏樂調。
一吹笙管振簧片,
捧筐獻禮禮周到。
人們待我真友善,
指示大道樂遵照。
一群鹿兒呦呦叫,
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賓客,
品德高尚又顯耀。
示人榜樣不輕浮,
君子賢人紛紛來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
宴請佳賓嬉娛任逍遙。
一群鹿兒呦呦叫,
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賓客,
彈瑟彈琴奏樂調。
彈瑟彈琴奏樂調,
快活盡興同歡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
宴請佳賓心中樂陶陶
賞析此詩自始至終洋溢著歡快的氣氛,它把讀者從“呦呦鹿鳴”的意境帶進“鼓瑟吹笙”的**伴奏聲中。《詩集傳》雲:“瑟笙,燕禮所用之樂也。
”按照當時的禮儀,整個宴會上必須奏樂。《禮記·鄉飲酒義》雲:“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
笙入三終,主人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終,工告樂備,遂出。……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
”據陳澔注,樂工升堂,“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每一篇而一終。三篇終,則主人酌以獻工焉。”由此可知,整個宴會上是歌唱以上三首詩,而歌唱《鹿鳴》時又以笙樂相配,故詩云“鼓瑟吹笙”。
樂譜雖早已失傳,但從詩的語言看,此詩三章全是歡快的節奏,和悅的旋律,同曹操《短歌行》相比,曹詩開頭有“人生苦短”之嘆,後段有“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悲,唯有中間所引“鹿鳴”四句顯得歡樂舒暢,可見《詩經》的作者對人生的領悟還沒有曹操那麼深刻。也許因為這是一首宴饗之樂,不容許雜以一點哀音吧。
詩之首章寫熱烈歡快的**聲中有人“承筐是將”,獻上竹筐所盛的禮物。獻禮的人,在鄉間宴會上是主人自己,說見上文所引《禮記》;在朝廷宴會上則為宰夫,《禮記·燕義》雲:“設賓主飲酒之禮也,使宰夫為獻。
”足可為證。酒宴上獻禮饋贈的古風,即使到了今天,在大賓館的宴會上仍可見到。然後主人又向嘉賓致辭: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諸位光臨,示我以大道”一類的客氣話。主人若是君王的話,那這兩句的意思則是表示願意聽取群臣的忠告。
詩之二章,則由主人(主要是君王)進一步表示祝辭,其大意則如《詩集傳》所云:“言嘉賓之德音甚明,足以示民使不偷薄,而君子所當則效。”為什麼祝酒之際要說出這樣的話?
分明是君主要求臣下做一個清正廉明的好官,以矯正偷薄的民風。如此看來,這樣的宴會不徒為樂而已,它也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三章大部與首章重複,唯最後幾句將歡樂氣氛推向高潮。
末句“燕樂嘉賓之心”,則是卒章見志,將詩之主題深化。也就是說這次宴會,“非止養其體、娛其外而已”,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滿足口腹的需要,而是為了“安樂其心”,使得參與宴會的群臣心悅誠服,自覺地為君王的統治服務。
通過《鹿鳴》這首詩的簡單分析,我們對周代宴饗之禮——包括賓主關係、宴樂概況,可以有一個大概的瞭解。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于丹 重溫最美古詩詞的內容簡介
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譯文一群鹿兒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蘋草。我有一批...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中好的句子,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一段,但要經典
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箇中國人生命的深處都蟄伏著詩意,也許認得年歲越長越需要這樣一種溫暖,需要我們生命年華中的浪漫,讓我們從現實的糾葛中擁有一種掙脫地心引力的力量。很多人會疑惑時光走到了今天,詩對我們究竟是一種必需品還是一種奢侈品?可能相比於現在的諸多壓力,詩歌變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們真...
以《于丹最美重溫古詩詞》中的插圖來寫的作文速度
月下獨賞海之藍 月下獨賞海之藍,陪月閒行。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行樂須及春啊,須及春!及春好時節!月下幽賞竹之韻,與月共舞。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我舞影零亂啊,影零亂!零亂奈我何?各個朝代的月亮是不同的。唐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漫漫長夜裡,積鬱在心中的漫漫相思,如月影般搖盪不定,把蠟燭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