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奇想,古代人寫書用的都是文言文,那麼他們說話用什麼呢

2021-05-28 06:43:00 字數 5464 閱讀 1354

1樓:薔薇祭司

所謂的文言文和白話文都是以當下的語言為基礎來定義的。

因為我們在**初年經過「新文化」運動,並借鑑西方語言,才初步形成現在的白話文模式。之所以有文言文的說法,便是針對這個而言的,我們現在覺得是文言文的,在古人成書所處的年代並不是很晦澀難懂的文字。他們在生活中使用的語言便是書寫時用的語言。

由於時間和朝代變更的關係,語言也會有不斷變化的地方。時間長了,連古人也會覺得離他們遠一點的書籍難懂,所以才不斷地有註釋的書出現,溝通古人和當代人的語言障礙。

2樓:匿名使用者

說話會比較白話一些,古人主要是紙張少,所以不得不用更少的話來表達更多的意思。

3樓:光明心爽丁

他們說的也是白話,但是那時候的白話,和我們現在的白話不一樣的,還是會出現很多文言文的詞語,

文言文是出現在文章中的語句,就像我們寫文章用的句子,你要是和別人說話也這樣,那不是太文縐縐的了嘛

4樓:別樣結局

肯定都是文言文,到近代才流行白話。

古代人寫書用文言文那說話用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指在「五四」之前通行的以古漢語為規範的漢語書面語

文言文:用文言寫的文章

所以很明顯,文言是別於白話的古漢語書面語。這裡強調的是書面語,只用於寫作,不用於口語交流。

古人的口語(白話)另成系統,與文言不盡相同,倒和我們今天所通行的口語有相似之處。

例如《孔雀東南飛》是南北朝廣泛傳頌的民歌,因此其中的語言也就和當時的口語極為接近,請看第一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這句比較淺顯,雖和今天的口語雖有差異,但不大。這就能反映出但是口語的特點。

另外,四大名著除了《紅樓夢》之外,其它三部都是在民間故事或說書藝人說書的基礎上創作的,其語言特點也帶有一定的口語性質,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半文半白」。

五四之後直接用口語進行創作,其書面語與口語是基本保持一致,所以我們可以從今天,或者是解放前的書面語去判斷我國近現代的口語和我們今天的口語是相近的。

因此古代人日常交流時使用與我們現在的口語相近的語言,只是寫文章時才用那些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以示很有學問,區別於普通的、沒讀過書的老百姓。

6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人交際時使用的是文言文

古代人用文言文書寫,那他們用什麼語言交流?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說話用的是古代白話,古代文言兩條路表達,說歸說,寫歸寫。

古人寫字用文言文,那他們交流時,說話時用白話文還是其它什麼的?

8樓:文以立仁

古人寫字用文言文,他們交流說話時用那個時代的口語。(「古人」的概念太廣,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口語)我們看到某些史料記載的古人的對話很「文」,實際上是記載者本人將內容文言化了。人們知道《論語》是孔子的語錄,但孔子的原話肯定有出入。

嚴格說來,從有文字之後,就有了「文言」,原因是古代的書寫材料和工具的限制,記錄文字時儘量減去可有可無的字,語法上則遵從上古的口語法則,才逐漸形成文言。文言的出現,使中國語言從此走上了文言與口語並列的「雙軌制」。即便是當今不用文言文,但文章的語言仍然與口語存在差別,例如領導做報告就與他平常說話不一樣。‍

9樓:蛇的圖騰

白話文 古人分書面文和日常用語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也用文言文的 你可以去優酷搜古人說話 很有意思

古代人他們交流 用的是文言文嗎?

11樓:勤奮的苦海

是的,古代人在交流的時候使用的是文言文,就好像我們現代人交流時用的是白話文一個道理。

12樓:匿名使用者

用大白話,而且還都是方言,文言文只存在於書面上,用於記錄,而且古代人大部分是不識字的,真正會用文言文記錄的人也很少

13樓:劇菁英

古代人他們平常說話用的是古白話文,書寫用的是文言文。

古代人他們都是用文言文說話嗎,鄉下人也用文言文對話嗎,,

14樓:匿名使用者

書面文字和口語不一樣,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而不是說所有古文都是文言文。古代有些**作品是用白話文,例如四大名著,三言兩拍就都是白話文。

這樣的白話文才是古代人日常所使用的。按我們今天看來,即使是白話文,也有很多古文色彩,而這些古文色彩就是古人與今人語言方面的不同之處。至於古代的鄉下人說什麼話,這就如同現在一樣,有一些被認為粗鄙的市井俚語,僅存在於下等階層,城市中有教養的人是不會說的,但是這樣的語言,才恰恰是被使用最廣的。

而且古代地域之間的交流較少,所以語言種類較多。有通行全國的官話,但是普及程度不高,甚至一些朝廷重臣也不會說官話——這裡你就把官話當做普通話來理解,意思差不多,差別不大。比如在南方落後地區(古時候閩浙一代算是貧困的了,直到明清才富起來)會出現「十里不同音」的情況。

文言文脫胎於先秦,隨著儒家思想的普及也被普及為日常書面用語,古**信都要找人**,不僅是因為不識字,還有就是信件也屬於書面用語的範疇,要有一定文言文修養的人才能寫,沒有進過學的平民百姓是寫不了的。一般讀書人用文言文較多,市井小民和農民一般使用當地方言。古代也有所謂「普通話」,當時稱官話,一般是首都的方言或皇帝家鄉的方言,不過普及程度遠遠不及現在的普通話。

即使是現在,還有一些窮鄉僻壤的人或老一輩的人聽不懂或不會說普通話,何況是在交通和通訊遠不及今天的古代。你可以去看看《三言二拍》,裡面都是明代的市井俚語,對於瞭解古代的普通人是怎麼說話大有幫助。

15樓:海底ii萬里

不用。首先,你必須瞭解:「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而不是說所有古文都是文言文。

古代有些**作品是用白話文,例如四大名著,三言兩拍就都是白話文。這樣的白話文才是古代人日常所使用的。按我們今天看來,即使是白話文,也有很多古文色彩,而這些古文色彩就是古人與今人語言方面的不同之處。

至於古代的鄉下人說什麼話,這就如同現在一樣,有一些被認為粗鄙的市井俚語,僅存在於下等階層,城市中有教養的人是不會說的,但是這樣的語言,才恰恰是被使用最廣的。就比如說你根本無法想象溫爺爺一張嘴就「嘎哈呀」一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而且古代地域之間的交流較少,所以語言種類較多。有通行全國的官話,但是普及程度不高,甚至一些朝廷重臣也不會說官話——這裡你就把官話當做普通話來理解,意思差不多,差別不大。比如在南方落後地區(古時候閩浙一代算是貧困的了,直到明清才富起來)會出現「十里不同音」的情況。

文言文脫胎於先秦,隨著儒家思想的普及也被普及為日常書面用語,古**信都要找人**,不僅是因為不識字,還有就是信件也屬於書面用語的範疇,要有一定文言文修養的人才能寫,沒有進過學的平民百姓是寫不了的。

16樓:淡月灰竹

如果 你是寫**之類的 那就按照前面人的說法 如果僅是自己求解的話 其實你也 不必太在意 語言是一種發展的東西 在你眼中的文言文 在古人眼中未必是文言文 而在你眼中的白話文 於古人看來或許也是深奧的 你不說 他們很難知道 屌絲 給力 豆你玩 蒜你狠什麼意思 畢竟沒有任何古人能活到現在 跟你說話 讓你瞭解他們說的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都是後人根據傳承典籍下結論的 你也懂的 自秦以來 語言的趨勢發展到你現在講的話 也不能一昧的從近代 如明清去推斷 古人的語言 其實你也一直在講某些所謂的文言文 就好比"其實" 其 -- 實 按照今人對於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區別 那麼真正的白話文 是不是就應該改為"它的真正情況是"又如"真正" 我們又怎麼知道 它就是表達 "真正"的意思 又如"馬上"把它分開 馬 上 跟 你所瞭解的馬上有什麼關係 或許對於我們遙遠的後輩 他們會稱我們的語言為文言文 正如我們所做的將古今分為 文 白 同時不要太驚訝於古人用文言文交談(或許 我是這麼認為的)當成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你在中國長大 講中國話很正常 德國人不這麼認為 就像你認為 德文 是什麼語言 根本就聽不懂 只有在一個環境下生存 你才會明白一種語言存在的意義 才會懂得它的使用以及便利

對於你提問的回答 僅出於己見

17樓:

先秦的時候是文和言基本一致的,書面語就是口語的簡潔版。

後來口語隨社會的發展而變化,而書面語沒有變化,(出於讀書人的仿古、宗古心理),所以口語和書面語漸漸脫離。

唐宋以後,隨著市民文學的發展,又出現了和口語一直的一種書面語——古白話。

所以就是,古代漢語書面語分為兩個系統,一個是文言,是以前秦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以及後來歷代作家的仿古作品;還有一個是古白話,是唐宋以後逐漸成熟的與各個時代口語相對應的書面語言。

看看明朝馮夢龍寫的《東周列國志》,裡面的語言就是偏白話,《西遊記》《金瓶梅》裡面的人物說話也能看出普通人說話並非是純文言文,估計也就是正式場合就要引經據典什麼的,要說的文藝範

18樓:

是的,古人沒那麼多詞彙,文言文詞少意思多,很能解決詞彙少的問題。但是呢,絕對沒有書籍上那麼文縐縐的。

19樓:茅舍賣酒翁

就算文人也不是說話時用純文言文,那是書面文字,不是口語,鄉下人更通俗點

20樓:感受滿地月光

書面文字和口語不一樣,一般讀書人用文言文較多,市井小民和農民一般使用當地方言。古代也有所謂「普通話」,當時稱官話,一般是首都的方言或皇帝家鄉的方言,不過普及程度遠遠不及現在的普通話。即使是現在,還有一些窮鄉僻壤的人或老一輩的人聽不懂或不會說普通話,何況是在交通和通訊遠不及今天的古代。

你可以去看看《三言二拍》,裡面都是明代的市井俚語,對於瞭解古代的普通人是怎麼說話大有幫助。

21樓:曹巨俠

肯定都用方言的啊,但是一定有通用語的。

22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不是,只有寫文章時才用,濃縮精華而已。

23樓:肉大身沉

書面文字和口語是不一樣的.

24樓:炎氏**者9冰

鄉下人用當地的語言。

古人說話是用文言文的嗎?為什麼?

25樓:周公後

古人說話不用文言文。「語」和「文」是不同的兩個概念。「語」,指口語,說話當然只有用口語了;「文」是指用文字記錄的書面語了,寫文章才用文言文。

五四時期,隨著白話文的出現,人們就把學習用中國傳統書面語(文言)寫作的文章的課程叫「國文」,而把學習用白話寫作的記錄口語的文章的課程稱為「國語」。現在的「語文」這門課程中,有文言,有白話,所以稱為「語文」課。

順便說一下,因為口語變化太快,白話文可以方便一時的活人,但對於傳播文化是非常不利的(你現在去讀文革時期的作品,當時的流行術語太多,你現在讀就非常困難),所以,古聖先賢用一套脫離口語的工具——文言來記錄,只需要人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專門學習就可以掌握,所以,文言是一套可以突破時空限制來傳播文明的好工具,可惜,現在都被無知的後人給糟蹋了。

26樓:咩咩歷史

這麼直白的聖旨,出自明太祖朱元璋

古代人怎麼說話,古人平時怎麼說話?都是用文言文嗎?

一般來說,在古代也是言文分離的。在遠古,比如甲骨文 金文時代,因為書寫難度相當大,因此書面語肯定比口語簡約,節省文字以節省時間 物力和精力,當然可能二者的距離還不像後來那樣大,或許相當於現在的日常口語和文藝作品中經過加工的口語的區別。但越到後來,言文分離的距離越大。看揚雄等人的 方言 就記載了不同地...

古代人用文言文都是怎麼撩妹的,古人怎麼用文言文撩妹?

現在人撩妹,有著很多的方法,送花買禮物花樣多的很。那古人撩妹也是這樣的嗎?古人沒有手機,沒有網路,就是無數痴男怨女所期待的一生一世一雙人吧。古人撩妹正中了那句 從前車馬很慢,只夠愛一人。古人撩妹最擅長的還是運用詩詞歌賦了,就像李白等的大詩人,寫了無數好詩詞,不知道有多少妹子為之折服呢吧。為女子提詩的...

古代人講話是用文言文的嗎?為什麼電視劇都是現代文?

要看什麼時候的古代人了。先秦的那說的一定是古文,但秦漢之後書面語和口語漸漸脫節,古文還是古文,但口語慢慢就像白話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 世說新語 已似白話,到宋朝更是出現了話本,但白話文也是變化的。就算他們說的不是古文,也一定不同於現代白話。像 甄嬛傳 裡的就大致反映了清代的白話。我國古人十分重視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