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加深作文的立意,文章如何立意高

2021-06-14 09:45:42 字數 5810 閱讀 1638

1樓:匿名使用者

審題精心推敲。審題立意是高考作文的一個重要環節,他牽一髮而動全身。審題不準或不全以至完全失誤,勢必悖旨走筆,勞而少功甚至勞而無功。

應刻意在此重要環節上下功夫。所謂審題立意,包括對所給題目或所供材料的深入理解,對具體要求細心推敲,對寫作角度的最佳選擇。搶時間固然重要,但最初的8—12分鐘還是應該捨得花的,一定要集中精力對試題中的一字一句反覆品味、捉摸、推敲、吃透,體會材料的層次和角度,揣摩作者蘊含在材料中的思想感情的傾向性、目的性,從而選擇與自己知識積累、寫作能力、思想認識、感情體驗有優勢的且符合話題範圍的角度作為主題或論點去寫。

這樣,我們才能“看準兔子再撒鷹”。只有審題細緻,立意準確,結構安排才便於合理進行,寫作思路才便於開啟,語言表達能力才便於充分發揮。

一、 開頭簡潔明瞭。文章的起始段應是靚麗的鳳頭,應讓評卷老師一見鍾情,因為人們往往有了好的第一印象,就有了樂意讀下去的興趣,先入為主,這種好的接觸印象直接會影響到對文章的評分。好的開頭,在審題立意和確定話題範圍後,可以引用名詩名句,可以運用對比、排比概括列舉古今中外的典型例子,可以概括摘取生活中或新聞報道中的事件的例項,可以概述作文題本身所提供的材料,用“由此我想到… …”,“它給我這樣的啟示… …”,“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 …”,“這些事例難道它們不正在向我們訴述… …嗎?

”等等句式,引出中心論點,做到開門見山、高屋建瓴、旗幟鮮明,發揮其提起一綱而振起全文的作用。

二、 正文分解成段。作文最忌“三段式”,即:開頭――正文――結尾。

結構美的作文正文部分應在設問句或其他過渡句或過渡段之後再分解成3――5自然段為宜。近幾年高考寫議**得分佔有優勢,特別是結構美的作文更受青睞。我們在正文部分一定要根據闡述論點的需要,按主次詳略去分段。

每段一個分論點(論述中心論點的一個理由),可安排三四個分論點(分論點少了,論證的層次不夠就會導致論證不充分,得分就低),每個分論點儘量用簡潔明瞭、合乎情理的一句話概括。分論點與分論點之間可正反對比,可逐層深入,可類比對照,可並列或分總結合等等,構思好後,再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進行論述,同時搜尋自己的知識積累、生活經驗,從古今中外或自然、社會、家庭或寓言、名句、比喻等等方面尋求正反典型的證據進行論證,擺事實、講道理,既言之以據,讓事實說話,勝於雄辯,又曉之以理,富有邏輯力量,加上排比、反問、感嘆、呼告等語句,動之以情,讓人心悅誠服。平時課外慢作文可試著朝此方面努力,持之以恆,自然熟能生巧,得心應手。

三、 結尾輝映全文。作文在結構方面的大忌是有頭無尾或虎頭蛇尾或畫蛇添足,而應是照應鳳頭、輝映全文的豹尾。結尾好會對評卷老師產生惜別印象,加深評卷老師的正反饋,使得分佔有優勢。

為此,不可大寫特寫,形成贅文,更不能棄之不管,造成殘文。結尾應當富有感染力,號召力,鼓動性,概括性,給評卷老師留下回味、深思的地方。具體寫法是或總結全文,提出方法;或揭示題旨,深化主題;或置身其中,寄予願望;或引用名言,寓意深遠;或辯證分析,全面周密;或篇末點題,首尾呼應。

四、 語言嚴密生動。寫議**要突出其語言特點,即準確性、鮮明性、概括性和生動性。突出“四性”就要做到概念明確,判斷合理,推理嚴密。

中心論點決不閃爍其詞、模稜兩可、含混費解;舉例簡明扼要,例後常運用因果複句、條件複句、假設複句等進行議論,做到敘議結合,突出論據與論點的一致性。在敘、析、評時,要善於從修辭的角度錘鍊語言,運用對比、排比、設問、反問、呼告等手法以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增添語言的感**彩;應合理運用關聯詞、成語,以增添論辯色彩,同時明確其邏輯關係;應高度注重在定概念、作判斷、進行推理時使用精當的限定詞,也就是說在主語、謂語、賓語前應恰當運用表範圍、程度、數量等詞語加以限定,不要籠而統之地作判斷、下結論,以增強語言的分寸感、精確性,使議**的語言既生動又嚴密,既活潑又莊重。

五、 篇幅千字左右。高考作文篇幅規定不少於八百字,但上未封頂。要讓作文論證思路清晰,角度分開,層次分明,說理充分,內容有馳騁餘地,容納多方面論據,議論富有深度,使文章充實,且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勉強八百字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會讓評卷老師感到你江郎才盡,絞盡腦汁,使你得分處於劣勢,一定要在不重複的前提下,論證時多開闢一個角度,多增加一個論證層次,分析更透徹一些,使篇幅達到千字左右,但不能超出試卷所給格子的範圍而把字寫在格子外。

六、 書寫規範美觀。

文章如何立意高

2樓:匿名使用者

《生活給我的啟示》像這樣的命題文章,出題者的意圖很顯然是要求能寫出事物的象徵意義,那就要深入生活找出事物上的象徵的深刻含義,這樣才能立意深刻,我想通過以下兩篇作文,談談如何使作文立意深刻: 生活給我的啟示 例文(一) 在我十五年的生活中,曾經有一件非常普通的事,這事雖小,卻使我刻在心裡,難以忘懷。 那還是五年前的事,也就是我上四年級的時候,那時我覺得,我沒有煩惱,可沒想到,煩惱竟然來了,其實只因為一個小釦子。

那天放學,我正在穿大衣,準備回家。穿著穿著,忽然發現最下面的扣子掉了,找了好長時間,都沒有找到,我只好回家了。a騎車的時候,大衣兩側就會耷拉下來。

騎一下,就會碰我一次,特別煩人,當時我真想脫下來不穿了,可還是將就著回到了家裡。一進門,我就對媽媽說:“媽媽,幫我把大衣下面的扣子縫上吧,今天釦子掉了,我找不到了。

”可媽媽卻只說:“哪有釦子。”b便轉身看電視去了。

當時我很想讓媽媽幫我縫上去,可這次,她就是不管,我再跟她說,她就不理我了。 a①第二天,我在穿大衣的時候,突然想起還沒有縫釦子,心裡非常生氣。可我自己又沒來得及縫,只好這樣上學去了。

b②就這樣,每天一回到家,想到這釦子,就想還是明天再縫吧,今天沒時間。這樣明日復明日,一直拖了一週。 c③後來,我去姥姥家。

到她屋裡,正看見姥姥在縫褲子。我想到了身上的大衣還有一個釦子沒有縫,就想讓姥姥給我縫。我跟她說完,她卻說:

“都這麼大了,這點小事自己應該能做的,要是你小時候,姥姥就給你縫上了,可現在,你也該鍛鍊鍛鍊了。”說完,遞給我一根針、一根線,還有一顆釦子,c我拿過來,自己把它縫上了。 其實,掉釦子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從中可以得到一個啟示,在(有)爸爸媽媽哄著,是“小皇帝”、“小公主”,懶慣了,讓自己做點事真費勁。

雖然我們現在正在上初三,學習很緊,但還是應該幫爸爸媽媽做些事。其實,我們在家裡足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鍛鍊鍛鍊也是很好的。 生活給我的啟示 例文(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脫離了生活你會覺得索然無味,而當真正溶入生活之中時你又會感到它的絢麗多彩。

生活的啟示錄就像一座神祕的寶藏。你離它越近,就會得到越多。而對於我,這個處事不豐的中學生來說,則僅僅翻開了這本大書的第一頁…… 在我每天放學回家的路上,都要路過立交橋、商店、市場,我穿梭於擁擠的騎車人群中,人間的百象,盡收於眼底。

一次,我騎車回家的路上,在八里臺橋下,由於人群擁擠,我只好推著車隨著**往前走。突然,我不經意地發現,在道邊上坐著一個衣衫襤褸的中年男子,我細細打量著:他蓬鬆著頭髮,臉上(刪除)可能由於經常不洗臉,露出紫黑色的亮光,身穿一身黑褲褂,袖口、領口都扯開了口子,還滿是黑油,再往下,光著一雙腳,黑乎乎的。

他跟前的路面上擺著一個掉了瓷的大碗。我還特別注意到:每當有人走過時,他便慢慢地抬起右手,用乞求的目光遙望著,似乎在盼望著什麼。

這以後,我經常在那一地帶看到那個人,他抬起的手,他乞求的目光,一次一次地縈繞在我心中,我分不清我是在同情還是什麼。終於有一天,我推著車從他身前走過時,他抬起了頭,伸出了右手,乞求似地望著我。我停了下來,望著他的眼睛,我感到那乞求背後是痛苦與無助。

“他怎麼會這樣呢?他難道不能自立嗎?”我心裡想著,這時,他的手還在舉著,似乎永遠不會落下。

我伸手從口袋裡掏出一元錢扔到碗裡,突然,我感到他的目光變了,由乞求變為愉悅,獲得一元錢就像他一生的願望一樣。“可是,他還有半輩子要活呀?”此時,我的同情已不再有了,我飛速騎上自行車向前騎去,我覺得我剛剛把一元錢給了一個聽天由命、自暴自棄的人。

從那以後,我總在想著:這難道就是他的生活嗎?可深深琢磨一下,假若我現在不知努力,將來不也是一樣的嗎?

所以,每每我遇到困難或我想半途而廢的時候,那手、那目光就會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困難之中的人,絕不能就此沉迷、墜(墮)落,而應竭盡全力地去解決它、消滅它,這就是生活告訴我的。 以上兩篇作文的題目都是《生活給我的啟示》。

我們首先看例文(一)。這篇作文在取材上較好,作者能夠抓住生活中的小事,把它真實地敘述下來,很符合我們生活的實際,本來可以寫成一篇較好的文章,可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隨意性很強,沒有對生活進行認真的思考,導致作文立意模糊。尤其是結尾,這件事給“我”的啟示到底是什麼,議論得不準確,缺乏深刻的思考。

第一步修改。 針對例文存在的問題,首先對結尾部分修改。我們先要進行思考,文中記敘的掉釦子這件事到底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例文中說“雖然我們現在正在上初三,學習很緊,但還是應該幫爸爸媽媽做些事”,那麼,釦子掉了到底是我們自己的事呢?還是幫爸爸媽媽做事。其實,答案是很明確的,把釦子釘上,是我們自己的事。

所以這樣寫,大大削減了作文立意的深刻性。還有全文的最後一句“其實,我們在家裡足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鍛鍊鍛鍊也是很好的。”言外之意是“不鍛鍊也沒有什麼關係。

”這樣看來,本文的立意就很膚淺了,所以作文成績肯定不會高。 怎樣修改呢? 1、針對掉釦子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能依賴別人,可以把結尾改為“掉釦子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從中可以得到一個啟示:

自己的事,自己做,不要依賴別人,只有自食其力,才能在學業上、事業上取得成功。” 2、根據文中記敘的“就這樣,每天一回到家,想到這釦子,就想還是明天再縫吧,今天沒時間。這樣明日復明日,一直拖了一週。

”可以把結尾改為“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們做事應今日事,今日畢,拖拖拉拉,吃虧的還是你自己,更何況,那只是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3、根據文中所記敘的,對這件事不想自己動手,懶於去做,可以把結尾改為“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絆腳石,如果你懶惰,它就會變成大山;如果你勤奮,就會發現搬開它只是舉手之勞。” 4、還可以綜合全文的內容,寫一個簡潔醒目的議論:

“無論什麼事,只有做了,你才會有所收益;否則,你將什麼也得不到。” 以上幾種修改,都使這篇文章的立意加深了。怎樣使文章的立意更深刻呢?

這就需要進一步用更精闢深刻的語言,來表達我們的意思。走一個捷徑,我們不妨藉助名人名言來揭示全文的中心。還是這篇文章,我們將結尾修改為“其實,掉釦子是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事,但從中可以得到一個啟示:

正像韓非子在《喻老》篇中所說‘天下之大事必做於細;天下之難事必做於易’。如果我們連細事、易事都做不了,將來怎能做大事、難事。”這樣精闢的警句,馬上使文章增色。

我們從這件小事上得到的啟示,已經不是就事論事了,而是以小見大,使我們對生活的認識有了一定的深度。 所以,作文的立意應力求透過現象看本質,含有一定的生活哲理,讀了你的文章使讀者為之感動,產生共鳴。這樣的文章立意才深刻。

第二步修改。 文章的中心確立了,我們再看文章的記敘過程。文章的詳略應圍繞著文章的中心來安排。

所以文中a句詳寫,得當。描寫了掉釦子給我帶來的煩惱。而b句,詳寫不當,應略寫。

只要交待媽媽沒有給我縫就可以了,這樣詳寫,好像是指責媽媽不負責任,於全文中心無關。c句略寫不當,應該詳寫。詳寫煩惱了一個星期的掉釦子一事,當自己真動手做的時候,其實並不難,表現了之所以得到這些煩惱,都是自己的懶惰和依賴別人造成的。

再從段落安排上看,a①段詳寫較好;b②段詳寫也較好,都突出了中心。而c③段應詳寫的是c句。要記住:

突出中心的地方,詳寫;與中心有關的地方,略寫;與中心無關的地方,不寫。 我們再看例文(二)這篇文章選擇的材料是“有一天我給了一個乞丐一元錢”。這個選材並不是很好寫。

可是這位同學選擇的角度非常好,他從中得到的深刻啟示是“困難之中的人,決不能就此沉迷、墮落,而應竭盡全力去解決它、消滅它”。他由他人,想到了自己,由現在想到了將來,給予自己深刻的警示,告訴我們人生的一個哲理。這樣的立意使讀者(老師)與之產生了共鳴,當然能夠得到一個較好的成績。

另外,這兩篇文章在語言上也有不同,例文(一)記敘平淡,語言過於平實,例文(二)語言比較生動、細緻。 綜合以上對兩篇文章的評改,可以看到,當我們寫一篇文章的時候,首先要想到:一、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我要告訴別人什麼,我要表達什麼。

思考明確了,再動筆。二、在記敘的過程中緊緊圍繞這一目的記敘描寫,力求用最形象、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文章的立意就有了一定的深度。當然,作文立意的深刻性,還在於我們對生活的理解,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認識水平,才能寫出立意深刻的作文,雖一為事,一為物,道理是相同的。。

什麼是文章的立意文章立意是什麼意思

文章的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確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內容,作者的構思設想和寫作意圖及動機等,其概念的內涵要比主題寬泛的多。立意產生在寫作之前。區別於立意,一般意義上所說的主題,就是指作品的中心思想和文章的中心論點及基本觀點。主題沒有立意的全部特徵,立意大於主題,包含主題思想。有時,立意可以包含多重主題...

此篇作文怎麼立意,此篇作文如何立意?

常規立意 1.真正的藝術只留待真正的欣賞者。2.要善於佇足,善於發現旅途中的風景。3.環境影響心情,改變價值觀,結果自然不同。標新立異 1.形式 決定 內容 外在 勝過 內在 2.現實比想象更冷酷,不要試圖和現實較勁。3.不要在錯誤的地點和時機選擇做自以為正確的事。事物的內外屬性。任何事物都與他的本...

高考作文常見立意,高考語文常見的作文立意有哪些

1 目標與理想 抄 2 責任襲與使命 3 堅忍與頑強 4 樂觀與自信 5 寬容與感恩 6 奉獻與愛心 7 承諾與誠信 8 情 親情,友情,愛情 愛情 不怎麼考,大家要理解中國國情嘛 大概就這些吧.以前在哪本書上看到過,歸納的高考作文常見主題,類似 做人與人生 首先說明,高考作文判卷老師是不會為你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