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近人吶
飲食方面、禮俗方面、服飾方面
蒙古族,又稱:「馬背民族」。現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佈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
人口480.6849萬(2023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蒙古族早期信仰薩滿教,元代以後普遍信仰喇嘛教,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白節」、祭敖包、那達慕等。
飲食方面:蒙古族的傳統飲食大致有四類,即麵食、肉食、奶食、茶食。古族不食馬、騾、驢肉及禽蛋、猛禽類。
禮俗方面:敬茶、敬菸是蒙古族接待客人的重要禮俗。敬茶,蒙古族飲茶風俗盛行於元以後。
明清時幾乎普及到每個家庭。牧區、半農半牧區多為奶茶,農業區多為紅茶。敬菸,解放前多為鼻菸。
到蒙古族家庭做客時,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拿出一個非常精緻的小扁瓶給客人嗅一嗅,或者客人從 "瓶"中倒出一點 "粉末",用手指捻搓後用鼻吸人,這瓶就是鼻菸壺 (呼呼爾)。蒙古族婦女要辮髮。忌途中丟失帽子或帽子打補丁。
忌用有裂縫的碗給客人盛茶飯。忌敲打碗筷。忌諱叫死人名字。
服飾方面:蒙古族服飾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
藏族主要聚居在**自治區及青海海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縣以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人口459萬(2023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藏族有自已的語言和文字。
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曆正月初一的藏曆年。
飲食方面:日常食俗,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農忙或勞動強度較大時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習慣。絕大部分藏族以糌粑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細粉。
特別是在牧區,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糧食製品。食用糌粑時,要拌上濃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
製作時還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綹白毛,表示吉祥。
在食肉方面,藏族禁忌較多。一般人只吃牛羊肉,而絕不吃馬、驢、騾、狗肉,有的人連雞肉、豬肉和雞蛋也不食用。魚、蝦、蛇、鱔以及海鮮類食品,除部分城鎮居民(大多為青年)少量食用外,廣大農區和特區的群眾一般不食。
兔子肉部分地方可食,但孕婦不得食用,據說違禁食用生下的孩子會成豁嘴。即使是吃牛羊肉,也不能吃當天宰殺的鮮肉,必須要過一天才食。當天宰殺的肉稱為「寧夏」(意為「日肉」),人們認為牲畜雖已宰殺,但其靈魂尚存,必須過一天後靈魂才會離開軀體。
對鳥類、山雞藏族從不捕食。
禮俗方面:藏族人非常講究禮儀,日常生活中見到長者、平輩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禮方式。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要脫帽,彎腰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於地面。
見到平輩,頭稍稍低下即可,帽子可以拿在胸前,這時的鞠躬只表示一種禮貌。在有些地區,合掌與鞠躬同時並用。合掌要過頭,表示尊敬。
這種致禮方式多用於見到長者或尊敬的人。
獻哈達是藏族待客規格最高的一種禮儀,表示對客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敬意。哈達是藏語,即紗巾或綢巾。它以白色為主,亦有淺藍色或淡黃色的,一般長約1.
5米至2米,寬約20釐米。最好的是藍、黃、白、綠、紅五彩哈達。五彩哈達用於最高最隆重的儀式如佛事等。
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鬥裡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 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
禁忌在別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 經筒,經輪不得逆轉;忌諱別人用手觸控頭頂。
服飾方面: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
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
維吾爾是維吾爾族的自稱,意為「團結」或「聯合」。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其餘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人口721萬(2023年)。
維吾爾族有自已的語言,維吾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傳統節日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初雪節等。
飲食方面:以麵食為主,喜食牛、羊肉。主食的種類有數十種。
最常吃的有饢、羊肉抓飯、包子、麵條等。 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新疆盛產綿羊,由此維吾爾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習俗。
在飲食方面主要禁忌有:禁止吃豬肉、驢肉、狗肉和騾肉3禁止吃自然死亡的牲畜;在南疆還忌食馬肉和鴿子肉;禁止吃未經阿旬唸經宰殺的牲畜和家禽;禁止飲酒及含有酒精的飲料;禁止吃凶猛禽獸的肉;禁 止吃一切動物的血;吃或饅頭要用手小塊吃,不能整個拿著吃;掉下的飯渣要揀起來放在桌子上;禁忌用左手取用食物。「民以食為天」,維吾爾族對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給予非同一般的關注,因此對食物特別珍惜。
對任何吃的東西禁用腳踩踏;無意潑灑的食物忌其原樣潑灑,必須收拾掩埋;忌往地下扔食物。維吾爾族忌諱從食物上跨過,視它為一種不文明的舉動。對已做好的飯菜,忌諱湊近飯菜去嗅飯菜的味道。
在維吾爾族人看來,此舉動似乎對主人的不尊敬而又不衛生。在維吾爾族諸多飲食禁忌中,還必須提到維吾爾人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的日常面制食品--饢。饢與維吾爾族人的關係極其密切,它是維吾爾族的傳統主食。
吃饢時很有講究,須先將整塊的饢掰成小塊,然後再掰碎吃。忌不掰碎囫圇吃,否則即被視為不禮貌。饢被維吾爾族人視為神靈、聖物,它象徵著太陽和月亮,維吾爾熟語稱:
饢是信仰,無饢就遭殃。飯是聖哲,饢是神靈。可見,饢在維吾爾人心目中的份量。
饢面向下被認為召示著出門辦事不順利,會遇到麻煩。這是一種趨吉避凶的共同民族心理。維吾爾族忌踏踩饢,以為如此則是對神靈的不敬,觸犯了神靈,人們將會忍受飢餓之苦,遭受眼瞎之禍。
禮俗方面: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
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
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衣著忌短小和在室外著短褲;室內就坐,切忌坐床;忌雙腿伸直腳底朝人;青壯年婦女一人在家時忌外人進入;門上掛有紅布條,表示婦女分娩或小孩子出疹子,外人不得入內;不能隨便和婦女開玩笑;在公共場合不能光著上身,更不能穿背心、褲衩串門;忌在背後議論他人短處;不得用自己的木桶或罐子在水井或澇壩內打水,須用公用的水桶打水倒進自己的桶或罐內。
睡覺時,忌旁人的腳放於自己頭部的上方;忌腳朝西,朝著「克爾白」的方向(禮拜者的正向)而臥,因為新疆維吾爾族人認為麥加在西邊。在屋內地毯上或炕上就座時,應盤腿而坐或跪坐,忌雙腿直伸,尤其是腳底朝人。
飯前要洗手,通常要洗三下,然後用手帕或毛巾擦乾,忌洗完後順手甩掉手上的水滴,那樣做,被視為是對主人的不敬之舉。吃飯時忌隨便撥弄盤中的食物,挑來揀去。對不慎弄到地上的飯屑或饢渣,須揀起來放於近前的餐布上。
忌諱將已夾起的飯菜再放回共用的飯盤之中。
給客人倒茶只能將茶碗倒半滿。斟茶時不能濺起水珠和水泡,主人須用雙手向客人敬茶;而客人要注意,也要用雙手接茶,不能吹著喝茶,否則將被認為是對主人的不敬。吃飯或與人交談時,要保持與他人的距離,禁忌吐痰、擤鼻涕、打呵欠等。
晚輩忌在老人、長輩、老師面前言辭粗魯、齷齪、放肆。忌橫著身子從長者、父母面前通過。接受禮物或接茶碗時,要雙手接,單手接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
維吾爾族在日常生活中對上下左右等方位的運用也特別敏感,如:帽子、頭巾、枕頭不能踩,不能在上面坐,不能跨越,同樣鞋、襪、褲子等下身物品不能放在上方,維吾爾族禮儀中「右」視為順的,正的,而「左」視為逆的,反的。
在維吾爾族家庭裡大人們教育小孩用右手吃飯,上路時先邁右腿出門,穿上衣時先穿右手,穿鞋時先穿右腳等,這樣才能萬事如意,一帆風順。維吾爾族對「右」和「左」的方位敏感性**於對人體的研究,因為在古代維吾爾人視為人類生命核心部位的心臟在人體的左側,因此最初人們深深地感覺到保護心臟的重要性,認為保護心臟就等於保護生命,所以古代出現左手拿盾右手拿矛的場面,從此人們逐步認可到右手是進攻性的,左手是防護性的,然後產生一種哲學性的概念:右是順的,正的,表示進步的;左是保守的,落後的,反的。
語言禁忌是指在語言運用中某些語詞(包括文字)在特殊場合下不許說(寫)出或不許隨便說(寫)出。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源在於對語言神力的崇拜心理以及將語言同事物或現象合而為一的聯想。作為維吾爾族民族文化形式之一的維吾爾語,存在著大量的禁忌語以及委婉詞語,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特色、思維、心理與價值觀。
在稱為方面,如長輩稱呼晚輩,要說孩子、兒子或女兒,也可以直呼其名;而晚輩稱呼長輩,不能直呼其名,要說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
所謂委婉性的語詞,是指為了避忌那些指稱「不吉利」的事物或現象的字詞,而拐個彎改用詞語來表達其義,於是就產生了委婉性的語詞。委婉性的詞語實際上忌諱詞語的變體。最常見的是對「死」字的避忌。
維吾爾語中,對好人去世用「去世、逝世、與世長辭、離開人世了」,而對壞人用「送命、喪命、喪生、斷氣」等,兩者不能混用。
服飾方面:維吾爾族的服裝一般都比較寬鬆。**比較簡單,主要有亞克太克(長外衣)、託尼(長袍)、排西麥特(短襖)、尼木恰(上衣)、庫依乃克(襯衣)、腰巾等。
維吾爾婦女愛穿裙裝,喜選擇鮮豔的絲綢或毛料裁製裙裝,常見的有紅、大綠、金黃等色的質料,內穿淡色對裙。更偏愛本民族獨創的「艾得來絲綢」縫製連衣裙。
在衣飾方面的禁忌有:忌諱衣服短小、袒胸露背和公共場合穿短褲;外衣一般要求過膝,婦女褲腳要貼住腳面;參加室外活動,男子必須戴帽子,女子必須戴頭巾或帽子,忌諱頭髮全部裸露在外,忌穿過薄過透的衣服
除傣族 蒙古族 藏族 維吾爾族其他少數民族
白褲瑤 瑤族的1個支系 葬禮風俗 凡36以上的死者要砍牛送葬 說說藏族.傣族.朝鮮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壯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各有哪些代表性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文化。藏族崇拜山,傣族崇拜水,蒙族崇騎射 維族崇伊斯蘭,壯族崇火 彝族有圖騰崇拜。這些民族統統都能歌善舞 除了土家族,苗族,藏族,傣族,朝鮮族,蒙...
維吾爾族的習俗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 各種糕點 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 都瓦 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
蒙古族的生活習俗,蒙古族的生活習俗有什麼?
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抄是陌生襲人也要問好。bai平輩 熟人相見,一般問du 賽拜努 你好 zhi 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dao的人,則要問 他賽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 不論認識與否 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講究禮節和規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時,一般在將羊的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送給客人。如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