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以後為什麼越來越冷,冬至過後是會越來冷還是越來越暖?

2021-08-16 19:02:45 字數 4263 閱讀 9448

1樓:是滿啊

原因:冬至當天日照時間最短,理應是溫度最低,但是由於地球非常大,海洋的面積又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0%,海水在地球溫度下降時會釋放出非常大的熱量與之平衡,這就直接導致了地球整體氣溫下降的滯後。

所以,一般按照經驗,冬至過後的三九(3×9=27天)才是溫度最低。

冬至,又稱冬節、亞歲、長至節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冬至,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2樓:齊達亮

冬至是12.22,但是地球還沒運動到公轉軌道的近日點。還要運動一段距離才到近日點。所以在1月初的時候最冷。

3樓: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冬至當天日照時間最短,理應是溫度最低,但是由於地球非常大,海洋的面積又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0%,海水在地球溫度下降時會釋放出非常大的熱量與之平衡,這就直接導致了地球整體氣溫下降的滯後。

所以,一般按照經驗,冬至過後的三九(3×9=27天)才是溫度最低。

4樓:記憶中的梔子花

冬至時太陽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晝長達最小值,光照少所以感覺冷

5樓:陰天豔陽

這段時間地球離太陽的距離是最遠的。太陽照射角度的影響不能抵消日地之間距離的影響,所以就如此了

6樓:灤河渤海

他可以從北半球的失熱散熱來解釋。當冬至過後,太陽高度角是增大的,太陽輻射增加,但此時北半球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要小於北半球散失的熱量,所以北半球的能量還是降低的,所以溫度持續降低。

當到達某天,比如2月15號,北半球吸收的太陽輻射與北半球的散熱相等,此後輻射量大於撒熱量,北半球就會升溫。

就像一天中最高氣溫不是出現在12點,而是下午兩點左右!道理差不多。

希望對你有幫助。

7樓:開花下雨

理論上大致12月22或23日冬至,冬至以後雖說太陽直射點在不斷向北移動,但

還是在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且太陽高度角小,也就是說接受太陽輻射的時間短,所以氣溫低。

次年3月22或23日——春分,晝夜等長,太陽直射赤道,春分過後北半球晝長

於夜,並不斷變長直至夏至達到最大值,太陽高度角也變大,天氣逐漸暖和。

8樓:發情期已過

因為地表溫度的變化要滯後於太陽照射角度的變化,比如每天中午十二點左右是太陽照射最強烈的時候,但是大約下午2點鐘是氣溫最高的時候;還有夏至是6月底但是氣溫最高是在七八月份,大約推遲一個月,而海水溫度的變化則要推遲大概2個月。同樣的道理,冬至雖然是北半球太陽入射角最小的時候,反應在地表上大約要1個月左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九四九冰上走”的三

九、四九九寒天。

我是這麼認為的,不一定對,希望高人指正。

冬至過後是會越來冷還是越來越暖?

9樓:

冬至過後越來越冷。

從冬至逢壬日起,中國即進入了數九寒天。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節氣。它從冬至逢壬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交九”,以後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區的中國勞動人民,禦寒保暖條件較後代簡陋缺乏,寒冬也被視為威脅與懲罰而對天寒地凍生恐懼感,直接影響人民情緒,甚至會覺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長。當時中國人民為捱過漫長冬季,遂發明以“數九”方法消遣,以打發時間緩解寒冬威脅下出現的心理危機。

10樓:位元網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

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冬至前後,地球位於近日點附近,執行的速度稍快,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陽直射南半球的時間比直射北半球的時間約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冬至這天,太陽執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範圍最廣的一天。

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就北京市區來說,冬至這天白晝僅有9小時20分,而正午太陽高度也僅有26°42'。冬至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

冬至節屆即一陽生,新歲實始。《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冬至節。

冬至以後為什麼越來越冷?

冬至以後太陽從南迴歸線向赤道迴轉,這樣日照時間也一天天長起來,按說氣溫該暖和了,但氣溫卻越來越冷,為什麼?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冬至當天日照時間最短,理應是溫度最低,但是由於地球非常大,海洋的面積又佔了地球表面積的70%,海水在地球溫度下降時會釋放出非常大的熱量與之平衡,這就直接導致了地球整體氣溫下降的滯後。

冬至後會越來越冷。 入冬至接下來天氣會越來越冷。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節氣。

這意味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就要到了。儘管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從南迴歸線逐漸向北擺動,但由於地球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大大小於散失的能量,所以北半球未來一個多月的天氣趨勢就是越來越冷。冬至,和接下來的小寒、大寒這三個節氣,是我國最冷的時段,因此民間把這三個節氣合併稱為“隆冬”。

隆冬時節,平均5-7天就有一次冷空氣南下,寒潮、冰凍、暴雪,則是隆冬時節三大主要災害性天氣。 人們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川西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所以,一般按照經驗,冬至過後的三九(3×9=27天)才是溫度最低。

11樓:璀璨的獨角獸

理論上是越來越暖的,但實際上還是要冷一段時間,才會回暖。

為什麼冬至日以後是越來越天氣冷了。

12樓:伱i汝非吾

可以去查,有類似的問題,大概就是冬至日是白天最短的時候,應該是最冷的,但是降溫會推遲,需要時間。

13樓:匿名使用者

地表溫度的變化要滯後於太陽照射角度的變化,比如每天中午十二點左右是太陽照射最強烈的時候,但是大約下午2點鐘是氣溫最高的時候;還有夏至是6月底但是氣溫最高是在七八月份,大約推遲一個月,而海水溫度的變化則要推遲大概2個月。同樣的道理,冬至雖然是北半球太陽入射角最小的時候,反應在地表上大約要1個月左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三九四九冰上走”的三

九、四九九寒天

14樓:你姥個腿

因為自古以來到這個節氣就是冬天的開始了,所以就越來越冷

15樓:

節氣到了,三九天更冷

冬至後白天變長,為何天氣卻比冬至前更冷呢?

16樓:cg醉·亂舞

因為我們中國夏天受到太平洋季風氣候影響,而冬天收到北方西伯利亞寒流影響所以冬至後會更冷

17樓:匿名使用者

中午12點太陽直線照射,為什麼下午2點多最熱,一個道理。

需要時間

18樓:不負我生

1、冬至後白天變長了,但太陽依舊直射南歸線附近,即使靠北了一點點,但也不是很長的一段距離。這對於北半球來言,依舊是被太陽冷落的時期。即北半球的太陽熱源仍是一年中最少的時候。

2、而此時北半球經歷一個寒冬的陪伴,寒冷的基礎依舊堅強。因而冷上加冷,給人以更冷的感覺。同樣,此道理也適應於南半球。

這就像人做了麻醉手術,做時感到痛苦,但做完後,當***漸漸失效時,更痛苦一樣。這說明事物的變化,是需要一定時間過程的。

19樓:匿名使用者

四季溫度不是跟洋流有關嗎?跟日照關係不大。

20樓:遺忘的偶然

步入冬天了呀,冷,又要下雪了

四十以後,為何越來越怕被職場淘汰

因為一些40歲之後的中年人,他們一旦遭遇到職場的危機,想要再重新尋找工作,可能就失去了一些年輕人才有的優勢,因此他們很能找到滿意的工作。這就是為什麼有些40歲以後的人會很害怕被職場淘汰的原因了。首先,40歲以後,人慢慢進入中年階段,很多職場上的人其實都是靠人脈和資歷在賺錢。如果這個年紀的人遇到了職場...

我為什麼越來越笨,越來越醜

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等於擁有了獲取快樂的金鑰匙。欣賞自己不是孤芳自賞,欣賞自己不是唯我獨尊,欣賞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賞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 自己給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給自己一點愉快,自己給自己一臉微笑,何愁沒有人生的快樂呢 不要灰心,也許是你身邊的人太過聰明漂亮了,只要你泡了他們,一切迎刃而解 是你不夠自...

熬夜會讓人感覺越來越冷,為什麼呢

現在,很多人越來越沒有生活規律,熬夜已經變成了常態。喜歡熬夜的朋友都會有這種體會,如果前一天熬夜了,到第二天的時候就會感覺手腳冰涼,需要穿很多的衣服才能取暖。這是因為夜晚是養腎陰的時間,我們熬夜就耗損了腎陰,在該養陰的時候沒有收藏,沒有好好的休息,就是腎氣外洩,導致腎虛。夜晚的時候溫度就會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