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有李時珍堅持不懈的小故事,李時珍的勵志小故事30字

2021-08-20 10:12:01 字數 6183 閱讀 8293

1樓:

為了寫好《本草綱目》,李時珍不僅在治病時注意累積經驗,還走遍了產藥材的名山。白日,他踏青山,攀峻嶺,採集草藥,製作標本;晚間,他對標本進行分類,整理筆記。幾年裡,他走了上萬里路,訪問了千百個大夫、老農、漁民與獵人。

對好多藥材,他都信口品嚐,判斷藥性與藥效。

有一回,李時珍經過一個山村,看到前面圍著一大群人。走近一看,只見一個人醉醺醺的,還不時地手舞足蹈。一瞭解,原來這個人喝了用山茄子泡的藥酒。

李時珍望著笑得前俯後仰的醉漢,記下了藥名。回到家,他翻遍藥書,找到了有關這類草藥的記載。可是藥書上寫得很簡單,只說了它的本名叫“曼陀羅”,李時珍決心要找到它,進一步研究它。

後來李時珍在採藥時找到了曼陀羅,他按山民說的辦法,用曼陀羅泡了酒。過了幾日,李時珍決定親口嘗一嘗,親身體驗一下曼陀羅的作用。 他抿了一口,味道非常香;又抿一口,舌頭以至整個口腔都發麻了;再抿一口,人昏昏沉沉的,不一會兒竟發出昏昏沉沉的,不一會兒竟發出陣陣傻笑,手腳也不停地舞動著;最後,他失掉了知覺,摔倒在地。

一旁的人都嚇壞了,連忙給李時珍灌了解毒的藥。過了好一會兒,李時珍醒過來了,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醒來後的李時珍興奮極了,連忙記下了曼陀羅的產地、形狀、習性、生長時間,寫下了怎樣泡酒及製成藥後的功效、服法、作用、反應過程等等。

擴充套件資料

生平簡介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農曆五月二十六日(儒略曆2023年7月3日,合新曆7月13日),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二年(公元2023年),被後世尊為 “藥聖”。

其父李言聞是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

李時珍38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

李時珍在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

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里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蒐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

李時珍自2023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伕、藥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藥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2023年)完成了192萬字的鉅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

貢獻1、《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全書收納諸家本草所收藥物1518種,在前人基礎上增收藥物374種,合1892種,其中植物1195種;共輯錄古代藥學家和民間單方11096則;書前附藥物形態圖1100餘幅。

這部偉大的著作,吸收了歷代本草著作的精華,儘可能的糾正了以前的錯誤,補充了不足,並有很多重要發現和突破。是到16世紀為止中國最系統、最完整、最科學的一部醫藥學著作。

李時珍不僅解決了藥物的方式、檢索等問題,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他對植物分類學方面的新見解,以及可貴的生物進化發展思想。

《本草綱目》不僅為中國藥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該書出版後,很快就傳到日本,以後又流傳到歐美各國,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丁、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出版,傳遍五大洲。

早在2023年,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上,李時珍即被列為古代世界名人;他的大理石雕象屹立在莫斯科大學的長廊上。不僅對中醫藥學具有極大貢獻,而且對世界自然科學的發展也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曾受益於《本草綱目》,稱它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

英國著名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寫道:“16世紀中國有兩大天然藥物學著作,一是世紀初(2023年)的《本草品彙精要》,一是世紀末(2023年)的《本草綱目》,兩者都非常偉大。”

2、《瀕湖脈學》

李時珍感其時代的中醫脈學存有缺憾甚至謬誤繁多,便依其父李月池所著《四診發明》及歷史上其他多家脈論精華,於2023年(明·嘉靖43年)編著成《脈訣》,即《瀕湖脈學》。

《瀕湖脈學》為李時珍晚年所著,以號命書,是為“瀕湖脈學”。《瀕湖脈學》擷取明以前脈學之精華,載有二十七種脈,書中對於其中同類異脈的鑑別要點及脈象主病,均編成歌訣.便於記誦。本書說理透徹,形象生動,易學易記,適合中醫基層醫務工作者和脈學愛好者閱讀參考。

該書語言簡明,論脈清澈,不但把臨床複雜脈象總結歸納成基本的27種脈象,而且還把主要內容,即脈象、相類脈鑑別、脈象主病,皆以韻文歌括形式撰述,便宜誦記,因此上其書流傳深廣,歷來受醫家推崇。

《瀕湖脈學》對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實為中醫典墳之作,是李時珍對中醫學的巨大貢獻。

2樓:匿名使用者

有人說,北方有一種藥物,名叫蔓陀羅花,吃了以後會使人手舞足蹈,嚴重的還會麻醉。李時珍為了尋找曼陀羅花,離開了家鄉,來到北方。終於發現了獨莖直上高有

四、五尺,葉象茄子葉,花象牽牛花,早開夜合的蔓陀羅花,他又為了掌握蔓陀羅花的效能,親自嘗試“乃驗也。”並記下了“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據現代藥理分析,蔓陀羅花含有東莨菪鹼,對中樞神經有興奮大腦和延髓作用,對末梢都有對抗或麻痺副交感神經作用。

李時珍在做蔓陀羅花毒性試驗時,聯想到本草書上關於大豆有解百藥毒的記載,也進行了多次試驗,證實了單獨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如果再加上一味甘草,就有良好的效果,並說:“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3樓:雪靈

李時珍,明正德十三年(公元2023年)生於湖北一個世醫家庭。少年時代,常跟父親和哥哥採集草藥,或幫父親抄寫藥方,聽父親講解藥物學知識。當時科舉盛行,他14歲中了秀才。

但他熱愛醫藥事業,對八股文不感興趣。因此,考舉人三次落榜後,放棄了科舉入仕的道路,一心做醫生。

李時珍的勵志小故事30字

4樓:

1、在撰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李時珍為了弄清穿山甲的生活習性,跟隨獵人進入深山老林,跟蹤穿山甲的蹤跡,進行實地考察,還捉來穿山甲親自解剖,後來他修訂了宋醫藥學家陶弘景著的《本草經集註》穿山甲捕食的錯誤記載。

2、為了要研究曼陀羅的詳細特性,李時珍喝了曼陀羅泡的酒,要親身體驗曼陀羅的功效。以至於最後昏迷倒地,被人灌了解毒的藥後,清醒的第一時間就趕緊記下曼陀羅的產地、形狀、習性、生長期,寫下了如何泡酒以及製成藥後的作用、服法、功效、反應過程等等。就這樣,又一種能夠作為臨床麻醉的藥物問世了。

3、李時珍不怕山高路遠,不怕嚴寒酷暑,走遍了產藥材的名山。他有時好幾天不下山,餓了吃些乾糧,天黑了就在山上過夜。許多藥材他都親口品嚐,判斷藥性和藥效。

就這樣,他歷盡了千辛萬苦,積累了大量的醫藥資料。李時珍從30多歲動筆,到54歲才把《本草綱目》初稿寫出來。

擴充套件資料

軼事典故

1、死人診活

一天,李時珍和大徒弟王廣和來到湖口,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裡直往外流血。李時珍上前一看,見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於是趕忙攔住人群,讓抬棺材的人停下來,眾人聽了,面面相覷,不敢相信。

李時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覆勸說,終於使主人答應開棺。先是進行了一番按摩,然後又在其心窩處紮了一針,不一會兒,就見棺內的婦人輕輕哼了一聲,醒了。不久之後,這名婦女又順利產下一個兒子,原來這名婦女是因難產而陷入假死。

2、活人診死

李時珍還可以“活人斷其死”的。一天,有家藥店老闆的兒子大吃大喝後,縱身翻越櫃檯,請李時珍診脈,李時珍告訴他,小兄弟,你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請趕快回家去。

眾人都不信,那個藥店老闆的兒子更是大罵不止。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這個人便死掉了。原來是此人吃飯過飽,縱身一跳,腸子斷了,內臟受損。

5樓:匿名使用者

李時珍從30多歲動筆,到54歲才把《本草綱目》初稿寫出來。以後又連續修改了三次,到了61歲,這部190多萬字的大書才全部寫完。

《本草綱目》全書52卷,收錄了藥物1892種,分為16部、60類,其中有374種是過去沒有記載的新藥物。該書對每一種藥物的名稱、效能、用途和製作方法都做了詳細說明。書中還附有1100餘首藥方,1160幅藥物形態圖。

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我國珍貴的醫藥文化遺產。這部書17世紀初傳人日本和朝鮮,以後又陸續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流傳到世界各地,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寶貴財富。直到現在,《本草綱目》仍是世界醫學的一部重要文獻,也是我國人民對世界醫學發展做出的偉大貢獻。

6樓:熊熊佳

寫完整!!!!!!!!!

7樓:圈圈

如果可以這樣愛**結局是什麼?

8樓:喜羊羊家小寶

書上都有關於《本草綱目》的,沒必要再專注寫這些

李時珍的勤奮故事 20

9樓:匿名使用者

溫彥博溫彥博與他的兄弟溫大雅、溫大有從小就被薛道衡斷言皆卿相才,曾被突厥流放陰山的溫彥博最終成為與房玄齡、魏徵等名臣共同輔政的宰相之一,死後獲得陪葬昭陵的殊榮。

溫彥博,字大臨,生於北周建德二年( 573年),卒於唐貞觀十一年( 635年),幷州祁縣(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

溫彥博出生於書香之家。父親溫君悠曾任北齊文林館學士、隋泗州司馬。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溫彥博不僅有學識淵博的父親。

還有和他一樣自幼就博覽群書、聰穎異人的哥哥溫大雅和弟弟溫大有。還在他們青少年時代,父親的朋友薛道衡、李剛就斷言三兄弟“皆卿相才。”隋朝開皇末年,“通書記,警悟而辨”的溫彥博通過對策及第,被授為文林郎,直內史省。

隋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後,群雄競起。大業十二年( 616年),隋虎賁郎將羅藝起兵攻佔柳城、懷遠等地,自稱幽州總管,溫彥博被引為司馬。唐武德元年( 618年),李淵在關中建立唐朝政權,羅藝看到李氏已定關中,人望歸之,認為其王業必成,於是於次年歸附了唐王朝。

溫彥博因預謀此事有功,被任命為幽州總管府長史,封西河郡公,不久被唐高祖召入朝廷,拜為中書舍人,又擢為中書侍郎。當時高麗國派遣使者貢獻地方特產,唐高祖欲讓而不臣,溫彥博引證歷史,認為如此不妥,他勸唐高祖說:“遼東本週箕子國,漢立菟郡,不使北面,則四夷何所瞻仰?

”唐高祖認為言之有理,於是採納了他的建議,接受了高麗國稱臣納貢的要求。

武德八年( 625年),突厥率騎兵10餘萬大掠朔州之後進犯太原。唐高祖任命溫彥博為行軍長史,協助右衛大將軍張瑾反擊突厥。唐軍與突厥在太谷(今山西太谷)大戰,唐全軍覆沒,溫彥博兵敗被俘。

突顏貴族因溫彥博為皇帝近臣,逼問他唐朝兵糧虛實,溫彥博堅貞不屈,拒不回答。突厥大怒,將他流放到陰山苦寒之地。

武德九年( 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溫彥博返歸唐朝,被任命為雍中治中,不久改檢校吏部侍郎。他兢兢業業,格守職責,“意有沙汰,多所抑損”,被提拔為中書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貞觀二年遷御史大夫,仍檢校中郎事,四年被任命為負責草擬皇帝詔誥及有關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中書今,成為貞觀初年與王(王圭)、房玄齡、李靖、戴胄、魏徵等名臣共同輔政的宰相之一。

溫彥博以善詞令而聞名,他熟習四方風俗,臚布誥命,擔任中書今後,“敷奏詳明,出納惟允”,“國之利害,知無不言”,為貞觀盛世的形成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其中,使他彪炳史冊的是他提出的對待突厥開明的民族同化政策。貞觀四年( 630年),唐朝平定突厥,突厥表示歸附。

唐太宗召叢集臣討論對其如何處置的問題。多數朝臣建議“分其種落”,遷徙河南,散居州縣,各使耕田,變其風俗,使之“化而為漢”。溫彥博提出不同意見,他主張仿照“漢建武時,置降匈奴於五原塞下”的辦法,把突厥安置在河南一帶的朔力之地,“全其部落,得為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而撫之,一則實空虛之地,二則示無猜之心”。

但溫彥博的主張遭到祕書監魏徵的激烈反對,他認為突厥自古為患,難以管理,安置內地,等於“心腹之疾,養獸自遺患也”,主張將這部分人仍然置於邊疆,使之“居其舊土”。溫彥博堅持己見,主張以德懷之,他說“教其禮法,選其酋首,遣居懷德,何患之有?”溫彥博提出的安置突厥辦法的實質,是以尊重突厥族的生產方式、風俗習慣為基點,給予突厥族以某種限度的自治權力,顯然是在團結的基礎上,採取開明的民族同化政策。

唐太宗最後採納了溫彥博的建議,將10萬戶突厥族遷入中原,其中三萬家定居在長安;在東起幽州,西至靈州(寧夏靈武縣西南)一帶地方置順、佑、長、比四州都督府安置內附突厥人民,任命突厥本族首領為都督或刺史,統帥原來部眾;又挑選突厥族部分貴族擔任京官武職,其中五品以上的將軍、中郎將約有百餘人。這些措施的實施對當時以突厥為首的少數民族產生了良好的效果與深刻的影響。

貞觀十年( 636年),溫彥博遷尚書右僕射,十一年( 637年),因“憂國之故,勞精竭神”,積勞成疾去世,終年64歲,諡曰恭,陪葬昭陵。

溫彥博為官清廉,自掌知機務,即杜絕賓客。他官至宰相,去世後家貧無正寢,殯別室,唐太宗命有司為其構寢,這在封建官吏中是難能可貴的。

關於堅持不懈的小故事以內關於堅持不懈的小故事50字以內

1.世界無產階來級革命運動導師馬克自 思為著 資本論bai 化了40多年的du時間,在大英博物館翻zhi閱了大量的dao資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層水泥。通過他不懈的努力,馬克思終於著成了全世界無產者所需的 資本論 2.梵高的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

科學家的堅持不懈故事,關於科學家堅持不懈的小故事

法拉第堅持不懈科學 經過10年的不斷實驗終於發現電磁感應定律 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的磁效應,受到科學界的關注,1821年,英國 哲學年鑑 的主編約請戴維撰寫一篇文章,評述自奧斯特的發現以來電磁學實驗的理論發展概況。戴維把這一工作交給了法拉第。法拉第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對電磁現象產生了極大的熱情...

關於名人堅守的事例,關於堅持不懈的名人故事

1 蘇武 蘇武在天漢元年 前100年 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 後將他遷到北海 今貝加爾湖 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 前81年 方獲釋回漢。期間,匈奴還讓李陵 初為西漢將領,善騎射,愛士卒,頗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