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原文出自古印度僧伽斯那《百喻經》:昔有眾坐於屋中,贊一外人德行殊好,唯有二過:一者喜嗔,二者做事倉促。
爾時,此人適過門外,聞是語,便嗔恚,即入其屋,禽彼道已過惡之人,以手撲打。傍人曰:「何故打人?
」其人答曰:「吾何時喜嗔、倉促?此人者道我喜嗔恚、做事倉促,是故打之。」傍人曰:「汝今之相即時現驗,云何諱之?」
譯文:從前有很多人聚集在一間屋子裡,其中有一個人感嘆另外一個人德行很好,只有兩個缺點:一是容易發怒,二是做事倉促不沉穩。
這個時候,正好被說到的那個人從門外經過,聽到這個話,非常生氣,就闖進去,抓住剛才說他缺點的人,用手擊打他。其他人就問:「你為什麼要打他呢?
」那個人說:「我什麼時候發怒了,又怎麼毛毛躁躁了?但這個人卻把我說成這種人,我當然要打他了。」邊上的人說:「現在你易怒、輕率的樣子已經原形畢露了,還企圖隱瞞嗎?」
2樓:生日快樂﹌揷獇
從前有很多人聚集在一間屋子裡。其中有一個人感嘆另外一個人德行很好,只有兩個缺點:一是容易發怒,二是做事倉促不沉穩。
這個時候,正好被說到的那個人從門外經過,聽到這個話,非常生氣,就闖進去,抓住剛才說他缺點的人,用手擊打他。其他人就問:「你為什麼要打他呢?
」那個人說:「我什麼時候發怒了,又怎麼毛毛躁躁了?但這個人卻把我說成這種人,我當然要打他了。
」邊上的人說:「現在你易怒、輕率的樣子已經原形畢露了,還企圖隱瞞嗎?」別人指出自己的過患受不了,以怨恨的心反擊對方,結果正好被其他人看出來他的愚蠢和迷惑。
這就好比世上有一個酗酒的人,發酒瘋後被人呵斥,心裡老大不願意,對前來呵斥的人產生怨恨的心理。還苦苦尋找各種理由,企圖證明自己是清醒的。就像上面譬喻中的笨傢伙,為了隱瞞自己的過失,看見別人說他的缺點就忍不住打人,結果自然原形畢露。
古文翻譯
3樓:南山客
夏後伯啟、有扈是古代的人名。淺:狹、窄小。
原文:《夏後伯啟與有扈戰於甘澤而不勝》
夏後伯啟與有扈戰於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後伯啟曰:「不可。
吾地不淺,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於是乎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張,鐘鼓不修,子女不飭,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翻譯:夏後伯啟和有扈在甘澤大戰兒沒有取得勝利。大臣們要求再戰,夏後伯啟說:
「不可以,我的領地不小,我的人民不少,但是卻作戰不能取得勝利,這是(因為)我德行淺薄,教化不好(的緣故)。」於是坐臥時不用多重席子,吃飯時不吃幾種菜餚,不彈琴瑟,不設鐘鼓之娛,親近親屬,敬愛長輩,尊敬賢人,任用能人。滿一年有扈氏就歸順了。
所以想要戰勝別人,就一定要先戰勝自己。想要評定別人,一定要先評定自己。想要了解別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
希望能幫到你,再見!
(我是在:中華軍事** 找到的,不是我的知識體現,但希望能幫到你一些。)
4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夏後伯啟與有扈戰於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後伯啟曰:
「不可。吾地不淺,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於是乎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張,鐘鼓不修,子女不飭,親親長長,尊賢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譯文:夏後伯啟和有扈在甘澤大戰而沒有取得勝利。大臣們要求再戰,夏後伯啟說:
「不可以,我的領地不小,我的人民不少,但是卻作戰不能取得勝利,這是(因為)我德行淺薄,教化不好(的緣故)。」於是坐臥時不用多重席子,吃飯時不吃幾種菜餚,不彈琴瑟,不設鐘鼓之娛,親近親屬,敬愛長輩,尊敬賢人,任用能人。滿一年有扈氏就歸順了。
所以想要戰勝別人,就一定要先戰勝自己。想要評定別人,一定要先評定自己。想要了解別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
古文翻譯是指將文言文、古詩詞等古代語言翻譯成現代常用語。其中古文翻譯分為直譯和意譯。
關於直譯:
所謂直譯,是指緊扣原文,按原文的字詞和句子進行對等翻譯的方法。它要求忠實於原文,一絲不苟,確切表達原意。例如:
原文:樊遲請 學 稼, 子曰:「吾不如老農。」
譯文:樊遲請求學種莊稼。孔子道:「我不如老農。」
上面的譯文緊扣原文,字詞落實,句法結構基本上與原文對等。
但對直譯不能作簡單化的理解。由於古今漢語在文字、詞彙、語法等方面的差異,今譯時對原文作一些適當的調整或增補詞語也是必要的。例如:
原文: 逐 之 ,三週華不注 。(《齊晉鞌之戰》)
譯文:〔晉軍〕追趕齊軍,圍著華不注山繞了三圈。
譯文在「追趕」前補上了省略的主語「晉軍」,按照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把狀語「三」調整為補語。如果拘泥於原文,譯成「追趕他們,三圈圍繞華不注山」,就不符合「達」的要求。
關於意譯:
所謂意譯,是指在透徹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為體現原作神韻風貌而進行整體翻譯的今譯方法。這種方法多用來翻譯詩歌。例如
原文凌餘陳兮躐餘行,
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
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
嚴殺盡兮棄原野。(《楚辭·九歌·國殤》)
譯文陣勢衝破亂了行,
車上四馬,一死一受傷。
埋了兩車輪,不解馬頭韁,
擂得戰鼓咚咚響。
天昏地黑,鬼哭神號,
片甲不留,死在疆場上。(郭沫若《屈原賦今譯》)
由上面的譯文可以看出,意譯不強求字、詞、句的對等,而著重從整體上表達原作的內容,力求體現原作的風采神韻,譯法比直譯靈活自由。但對學習文言文來說,應該堅持用直譯的方法作今譯練習,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閱讀文言文的水平。
古文今譯常見的錯誤有以下幾種:
1.因不瞭解字詞含義造成的誤譯
由於不明用字通假,古今字、詞的本義和引申義、古義與今義、單音詞與複音詞等字詞問題而造成的誤譯,在文言文今譯的錯誤中佔很大比重。例如:
(1) 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齊桓晉文之事》)
(2)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
「愛」字在古代有兩個常用義項,一是親愛義,古今相同;一是吝惜義,今已消失。例(1)中的「愛」字正是吝惜義。「吾何愛一牛」應譯為「我怎麼會吝惜一頭牛」,如果不明古義,就會誤譯為「我怎麼會疼愛一頭牛」。
例(2)的「卑鄙」是個片語。「卑」是卑下,指身份低微;「鄙」是鄙陋,指知識淺薄。可譯為「地位低下,見識淺陋」。
如果把這個片語理解為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就誤譯成道德品質惡劣的意思了。
2.因不瞭解語法修辭造成的誤譯
這類錯誤也很多。例如:
(1)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孟子·盡心上》)
(2)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狼》)
例(1)「小」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如果不理解,就會譯為無法理解的「小了魯國」。這句應譯為「孔子登上東山而覺得魯國變小了」。例(2)的「犬」是名詞用作狀語,不理解就會誤譯為「其中一條狗坐在前面」。
3.因不瞭解古代生活與典章制度而誤譯
缺乏古代文化常識,不瞭解古代社會生活,也會造成誤譯。例如:
(1) 故有所覽,輒省記。通籍後,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袁枚《黃生借書說》)
(2)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韓愈《送董邵南序》)
例(1)的「通籍」,意思是做官。古代中進士取得做官資格稱「通籍」,意為朝廷中有了名籍。不瞭解就會誤譯為「精通書籍」。
例(2)的「舉進士」是「被推舉參加進士科考試」。如果不瞭解唐代的科舉制度,就會誤譯為「中了進士」。
不認真閱讀、分析原文,是產生誤譯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想準確通順地翻譯古文,最重要的是結合上下文準確地理解每一個詞。
以上雖然列了一些常見錯誤,不過從考試的角度說,這樣的問題不常遇到。所以,重點還是要放在掌握古文翻譯方法上。
5樓:匿名使用者
夏後伯啟和有扈在甘澤大戰兒沒有取得勝利。大臣們要求再戰,夏後伯啟說:「不可以,我的領地不小,我的人民不少,但是卻作戰不能取得勝利,這是(因為)我德行淺薄,教化不好(的緣故)。
」於是坐臥時不用多重席子,吃飯時不吃幾種菜餚,不彈琴瑟,不設鐘鼓之娛,親近親屬,敬愛長輩,尊敬賢人,任用能人。滿一年有扈氏就歸順了。
6樓:山間明月
無法回答,要把需要翻譯的內容寫出來啊。
7樓:匿名使用者
先秦(即戰國)時候兵家有6個,這些兵家在孫子之前所有的觀點孫子都考慮到了,在孫子之後的在討論兵家方略時不可能不考慮孫子的見解。
這句話其實就是把孫子地位提得很高了。
8樓:山海軒
【譯文】:
宋昭公出外逃亡,到達了鄰國,感慨說道:「我知道亡國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把人,干政事的時候,沒有一個不說:
『我們君主聖明!』侍者衛士數百人,披著衣服站立,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王長得美!
』朝內朝外都聽不到說我的過錯,因此到了這個地步!」在宋君看來,做君王的之所以離開國家失掉社稷,是因為說諂媚話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亡了國但是能夠醒悟,最後得以重振國家。
【啟示】:
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批評和建議,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阿諛奉承者矇蔽,要及時發現和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宋昭公出亡①,至於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政舉事②,無不曰:
『吾君聖者!』侍御③數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
』內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④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⑤得反國。
(選自《新序》)
9樓:匿名使用者
注〕①出亡:失國後逃亡。 ②發政舉事:施政辦事。 ③侍御:侍從妃子。 ④諂諛:奉承拍馬。 ⑤卒:終於。
譯文:宋昭公出外逃亡,到達了鄰國,感慨說道:「我知道亡國的原因了。
我朝做官的千把人,干政事的時候,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主聖明!』侍者衛士數百人,披著衣服站立,沒有一個不說:
『我們君王長得美!』朝內朝外都聽不到說我的過錯,因此到了這個地步!」在宋君看來,做君王的之所以離開國家失掉社稷,是因為說諂媚話的人太多。
所以宋昭公亡了國但是能夠醒悟,最後得以重振國家。
文言文的翻譯
10樓:不隨意
【譯文】徐渭,字文長,在山陰縣做生員時,聲名很盛,薛公蕙在浙江做學官時,很賞識他的才華,認為他是國家的傑出人才。(然而他命運不佳,屢次應試屢次落第。中丞胡公宗憲聽到他的名聲後,把他當作客人邀至幕府。
文長每次參見胡公,身著葛布長衫,頭戴黑頭巾,揮灑自如,了無顧忌地談論天下大事,胡公聽後十分高興。當時胡公統率著好幾個防區的軍隊,威鎮東南地區。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面前,總是跪下回話,爬著行走,...
)徐文長素來不迎合時興的調子,對當時的所謂文壇領袖,他一概加以憤怒的抨擊,所以他的名聲也只侷限在家鄉浙江一帶,這實在令人為之悲哀!
願對你有所幫助!
文言文的譯文,文言文的譯文
1乾旱時就囤積船,熱時就囤積皮衣。好象是囤積居奇的意思吧 2河間的遊僧 我不確定 3 我說不好 4一件價值連城的皮衣是由很多的狐皮製成的 是不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的意思 5 都沒有了,毛髮將附著在 呢 是不是隻注重外表的華美而忽視內在的東西是不可取的意思 永公學書 文言文的譯文是什麼?智永住在吳興...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趙普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唐時幽州主將趙德勻連年發動戰爭,老百姓人力 物力受到很大消耗。趙普的父親趙回率領全族人遷居常見,又遷居河南洛陽。趙普為人忠厚,寡言少語,鎮陽豪門大族魏氏把女兒嫁給他為妻。太祖經常便裝出行訪問功臣之家,趙普每次退朝,都不敢隨便穿戴。一天,傍晚時分下起了大雪,趙普估計皇帝不會出行...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翻譯
註釋 知 掌管。平糶 ti o 平價出賣糧食。右窶 j 子而左富商 保護貧苦人而壓抑豪富人。監生 此指儒生。駝錢騾 只看重錢財的畜牲。這是罵人的話。皁卒 穿黑衣的官府差役。摔 zu6 揪住。黥 q ng 面 本是古代的一種刑罰,用刀刻額頰,再塗上墨。此指用墨筆在監生臉上亂塗。無算 無數。譯文 鄭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