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姓氏的由來

2021-09-29 06:50:01 字數 4421 閱讀 9649

1樓:清水無月

翁姓起源參考之一

翁姓在大陸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臺灣位列百家姓第四十九位。翁姓出自姬姓。相傳周朝時周昭王有個兒子,出生時雙手握拳,誰都掰不開。

後來周昭王親自來掰,卻一掰就開。他見兒子左手掌紋像個「公」字,右手掌紋像個「羽」字,就給這個兒子取名為「翁」。後來翁被分封於翁上,其後代以國名為姓氏,稱為翁氏。

夏朝時候有貴族叫翁難乙,是翁姓的最早的記載。在古代,翁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錢塘。翁亦屬『六桂堂』姓氏之一。

翁同禾,清末維新派,江蘇常熟人,光緒帝的師傅。「戊戌變法」期間,他支援康有為的某些主張,力圖實現光緒帝親政,後被慈禧太后革職。

翁姓起源參考之二:吳屯翁姓

翁姓是我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大約出現在3000多年前的周昭王時代。

目前我國北方的翁姓雖不多見,但在南方,特別是閩、粵,臺灣一帶卻是名門大姓,今天我們要向大家介紹福建省,武夷山市,吳屯鄉的一支翁姓。南唐時,有個叫翁巨隅的人任京兆榮王府諮議參軍。朝中朱全忠起兵發難,逼迫唐哀帝禪位。

翁巨隅不願意隨波逐流,於是棄官避禍從西安遷到福建。翁氏入閩後,先投奔到福清縣擔任知縣的叔父家,而後又幾經輾轉,來到今天武夷山市的吳屯鄉定居,被後人尊為翁氏遷入武夷山的始祖。

福建武夷山市吳屯鄉副鄉長江和林:我們老祖宗來的時候叫翁巨隅,翁巨隅來了以後有個兒子叫翁承贊,這個翁承贊給當時的閩王當宰相。當時諸侯割據,福建也算一個國家。

翁氏定居吳屯鄉後,經過數代艱苦創業、播衍發展,到宋代時開始發達起來。當時家族中當官的人很多,上至朝庭的文官武將,下至地方的知府縣令層出不窮,其中最有名的要數武狀元翁德與。

福建武夷山市吳屯鄉副鄉長江和林我們翁家宋朝時出了個武狀元叫翁德與。這個弓箭就是清道光年間,翁家後裔一直習武在鄉試比武中用的弓箭,取得了鄉試第一名,還有牌匾。

翁氏入閩後,歷代人才濟濟,除了進士官宦外,當時還有一個在福建頗有影響的人物,就是一代高僧翁藻光。翁藻光是翁巨隅的孫子,隨父輩入閩時年紀尚幼。但他自小向佛,13歲便出家,經過多年刻苦修煉,終於成為南唐知名的高僧。

公元928年,由於閩王的**,福建的老百姓怨聲載道,閩王聽說了藻光大師的德行後,就把他接到福州,並禮聘他為國師,協助治理福建。

福建武夷山市吳屯鄉副鄉長江和林:當時福建閩王君治國實行暴攻,國家很難管理下去。閩王君聽說了一代高僧後,就請他去當國師。

翁藻光就勸說閩王君要愛民,護民取民心。閩王君採納了高僧的建議,把福建治搞得很好,國泰民安了。

翁氏自南唐遷到武夷山,經過1000多年繁衍至今已傳承了39代。如今武夷山翁氏子孫繁盛,達2200餘眾。翁氏後裔除大部分聚集在吳屯鄉的豪居村外,還散居在五夫鎮,城關等其他一些地方。

近年來吳屯鄉的翁氏宗親會不僅經常舉辦武夷山地區的宗親聯誼活動,而且還積極聯絡外地的翁氏後裔。他們希望海內外翁氏後裔都回家鄉尋根祭祖、探親訪友,加強宗親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2樓:

翁一 姓氏源流

翁姓的**有三:

1 **於周朝時期的姬姓。屬於西周昭王的後代。相傳周昭王的小兒子生下來的時候雙手緊握,別人都掰不開,周昭王去掰,卻是應手而開。

只見他的小兒子的左手掌的紋路像是篆書的「公」字,右手的掌紋像一個篆書的「羽」字。周昭王於是就給他的小兒子起名叫做「翁」。翁的子孫後代也以翁作為自己的姓氏。

3根據史料記載,周昭王的庶子食採於翁山(在今天的浙江省定海縣東,也有說是廣東省翁源縣的)。他的子孫後來就以邑名為姓,世代相襲,形成了翁姓。

2 上古夏朝初建時期,啟為夏王,當時有一位貴族叫翁難乙,相傳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二 遷徙分佈

翁姓的望族居住在錢塘(今天的浙江杭縣)。

三 郡望堂號

郡望:1 臨川郡:三國的時候吳國置郡,在今天的江西省撫州至南城一帶。2 錢塘:也寫作錢唐,是一個古縣名。秦代的時候置郡,在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

堂號:1 資善堂:宋朝時期的翁甫,在資善堂當教授,監守登聞鼓院。

對於皇帝的問題的回答,都會讓皇帝感到稱心如意。

2 賜魚堂:唐代時候的翁洮,被任命為員外郎,後來隱居不願意作官了。皇帝想召他回朝廷做官,他於是作了《枯魚詩》作為回答,皇帝看了詩以後,知道他絕對不會復出了,於是賞賜給他很多曲江魚。

四 歷史名人

1 翁同龢:字聲甫,號叔平,晚年改號鬆禪。清朝時期江蘇常熟人。

歷任吏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物衙門大臣,光緒帝的師傅。中法戰爭的時候,主張出兵抗擊法軍,反對李鴻章的妥協投降政策。中日甲午戰爭時期,他也主張迎戰日軍。

《馬關條約》簽定以後,他痛恨李鴻章的割地求和,更傾向於變法圖強。曾經以皇帝老師的身份走訪過康有為,反覆討論變法的事情。光緒帝二十一年的時候,在康有為的策劃下,命令別人起草12道新政詔書,準備通過光緒帝依次頒行,但是被弈忻所阻撓。

同年8月份,北京強學會成立,他給了熱情的支援。但是他反對新派提倡的民權平等學說和君主立憲的主張。他是帝黨的中堅分子,又是光緒帝的智囊,所以慈禧很痛恨他,將他開缺回原籍。

戊戌政變後,他出面保釋康有為,又被馬上革職,並且永不敘用,交給地方官嚴加管束。光緒帝三十年逝世,終年74歲。宣統三年,皇帝下昭,恢復他的官職,追諡「文恭」。

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等。

2 翁獨健:福建福清人。早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歷史系。

先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和法國巴黎大學研究,獲得博士學位。**28年回國以後,歷任雲南大學、北平中國大學、燕京大學等學校的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曾經擔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長,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民族歷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民族學院研究部主任、歷史系主任,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史學會理事長,中國蒙古史學會理事長,中亞文化研究國際學會副主席。

120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23年逝世,終年80歲。著作

豐厚,有《蒙元時代的法典編撰》等,都是學術價值極高的著作。

3翁郡:漢代學者。

4 翁仲同:宋代知縣,字濟可。宗安人。作官時,自己花錢買地,建造學堂,供百姓的子弟學習。深得民心。

5 翁方納:清朝時的著名書法家、金石家。在朝廷擔任內閣學士。

6 翁春:清代詩人。江蘇華亭人。

7 翁正春:明代狀元。

8 翁廣平:清代學者,書畫家。

9翁運棟:清代進士,因為父親去廣東後失蹤,他找遍千山萬水,終於找到了父親的屍體,將它運回家安葬,被認為是大孝子。

參考資料

3樓:段幹禎

翁(wēng)姓源出有:

1、**於周朝時期的姬姓,屬西周昭王后代。翁氏大致始於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間的西周昭王之時,周昭王是周武王的曾孫,翁氏的始祖則是周昭王的庶子。相傳昭王幼子生下時雙手緊握,別人掰不開,惟昭王去掰,應手而開,左掌紋路如篆書的「公」字,右手掌紋如篆書的「羽」字。

周昭王於是給幼子取名為「翁」。翁的後代也以翁為自己的姓。

2、出自姬姓,以地名為氏。據史料及《元和姓纂》的記載,周昭王的庶子食採於翁山(今浙江省定海東,一說廣東省翁源),其子孫以邑名為姓,世代相襲。又《姓氏考略》也指出:

「周昭王庶子食採於翁山,因以為氏,望出錢塘。」

3、上古夏朝,啟為夏王,有貴族翁難乙,相傳為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4樓:匿名使用者

翁姓來歷:

因地得姓:

周昭王封庶子食邑於翁,國亡後其子孫以地為姓。

因掌得姓:

傳說周昭王庶子出生時雙手握拳,他人掰不開,獨昭王能掰開,周昭王掰開後見初生兒左掌紋似篆文的「公」字,右掌紋如「羽」字,便將兒子取名『翁」,後來翁的子孫便以他的名字為姓(古書稱「氏以王父字」)。

因人得姓:

上古夏朝初建時期,啟為夏王,當時有一位貴族叫翁難乙,相傳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姓氏簡介:

翁姓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常見的姓氏,但也是中國較為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00位。

現今分佈:

【大陸】

福建省福州市琅岐鎮海嶼村、福建省福州市琅岐鎮鳳窩村、福建省連江縣東岱鎮一帶有、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鳳跡村、福建省福清市江陰鎮一帶、福建省福清市龍田鎮玉瑤村、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鎮瑟江村、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鎮杭中村、福建省福清市港頭鎮後園村、福建省晉江市大浯塘一帶、福建省晉江市英墩前堡村、福建省晉江市英厝頭、福建省莆田市黃石鎮一帶、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埭頭鎮翁厝村、福建省莆田市北高鎮一帶、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龍門鎮一帶、浙江省永康市古麗鎮一帶、浙江省紹興縣錢清鎮高地翁一帶、廣東省潮汕一帶、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官潯鎮溪阪村一帶、江西省樟樹市臨江鎮徹埠村委翁家村、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大石鄉、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大南鎮大南村坳頭,浙江省樂清市翁村,江蘇省泰興市翁家莊,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翁山鄉,江西省上饒市餘干縣大溪鄉嶺底翁家村,江蘇省興化市顧莊村,江蘇省興化市翁果村,重慶市綦江區一帶,湖南北部一帶。

【臺灣】

臺灣金門縣金寧鄉盤山村、臺灣澎湖縣馬公市鎖港村、臺灣澎湖縣湖西鄉中西村、臺灣嘉義縣義竹鄉岸腳村 義竹村 六桂村 仁裡村 傳芳村有來自福建安溪科榜翁姓宗族、臺灣連江縣馬祖鄉南竿島、臺灣苗栗縣苑裡鎮一帶、臺灣彰化縣埔鹽鄉瓦磘村、臺灣新北市坪林鄉

於 姓氏的由來,姓氏何的由來?

出自姬姓,為周武王姬發的後代,以國為氏。據 新唐書 宰相世系表 所載,周武王克商後,大舉分封諸侯,其第兒子邘叔被封在邘國,即今河南省沁陽縣北部西萬鎮邘邰村,後來,邘叔的子孫就以國為氏,有的姓了邘 有的則去邑旁姓於,是為河南於氏,史稱于姓正宗。據 路史 所載,東海 大致相當今山東東南及江蘇蘇北以東地帶...

堯帝的姓氏的由來, 許 姓氏的由來

饒姓系上古五帝之一 唐堯之後裔。堯名放勳,帝嚳之子,受封於唐,定都平陽 今山西臨汾 諡號為 堯 史稱唐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追思元聖,周武王封地給帝堯後人23世 京 字子京 在薊 今北京附近 其子 理 遷移到山西平陽,其子孫後代以祖上諡號為姓,稱平陽堯氏。至秦滅六國,堯姓家族為...

姓氏雷的由來

雷 l i 姓源出有 1 姜姓方雷氏。2 子姓雷氏。3 據 姓氏考略 所載 下同 東漢末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有 潳山蠻 和 南安羌 改姓為雷。他們逐漸全盤漢化,再經過這麼長久的時間,根本已經與漢族成為一體,再也分不出彼此了。4 金時女真人阿典氏,漢姓為雷。5 滿洲阿克佔氏,改漢姓雷。6 景頗族春雷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