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古詩,漁歌子的古詩

2021-10-06 11:33:08 字數 6305 閱讀 2069

1樓:穆子澈想我

1、原文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2、釋義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而飽滿。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

三、作者

唐代張志和

一、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

二、賞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

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

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2樓:一彈戲牡丹

一、原文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二、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鱖魚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而飽滿。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

三、作者朝代

【作者】張志和 【朝代】唐

一、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這首詞於憲宗時一度散失,長慶三年(823),李德裕訪得之,著錄於其《玄真子漁歌記》文中,始流傳至今。

二、作品賞析

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

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3樓: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註釋:1.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2.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說在湖北省黃石市。

3.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4.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葉、竹篾編的寬邊帽子,常作雨具。箬,一中竹子。

6. 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7:鱖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8.歸: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賞析: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夫,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

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遊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豔。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坐在船上,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願回家。

4樓:謝百

漁歌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岸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 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

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釣臺、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依陸游《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者。

」蘇軾謫居黃州時,曾遊其地,有云:「元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鷓鴣天》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

「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5樓:亦夢之城

1、《漁歌子》全詩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2、註釋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

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不用回家。

3、創作背景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這首詞於憲宗時一度散失,長慶三年(823),李德裕訪得之,著錄於其《玄真子漁歌記》文中,始流傳至今。

4、作者簡介

張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龜齡,號玄真子。祁門縣燈塔鄉張村庇人,祖籍浙江金華,先祖湖州長興房塘。張志和三歲就能讀書,六歲做文章,十六歲明經及第,先後任翰林待詔、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南浦縣尉等職。

後有感於宦海風波和人生無常,在母親和妻子相繼故去的情況下,棄官棄家,浪跡江湖。唐肅宗曾賜給他奴、婢各一,稱「漁童」和「樵青」,張志和遂偕婢隱居於太湖流域的東西苕溪與霅溪一帶,扁舟垂綸,浮三江,泛五湖,漁樵為樂。

6樓:匿名使用者

漁歌子 漁歌子,詞牌名,詞也叫「長短句」,「小令」。可以唱,分為上下兩段,兩段之間有空格。

【唐】張志和

西塞山②前白鷺③飛,

桃花流水④鱖(guì)魚肥。

青箬(ruò)笠⑤,綠蓑⑥(suō)衣,

斜風細雨不須⑦歸。

【註釋】

①.漁歌子:原是曲調名,後來人們根據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②.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 白鷺:一種白色的水鳥。

④.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⑤. 箬笠:竹葉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 蓑衣: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

⑦:鱖魚:淡水魚,江南又稱桂魚,肉質鮮美。

【譯文】

西塞山前有白鷺在飛,桃花盛開,水流湍急,鱖魚更是肥美。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在江面中垂釣。而他久久不願離去,是因為這裡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名句】

青箬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賞析】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

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

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

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

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

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

7樓:☆冷逍遙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飛翔,桃花盛開,水流湍急,鱖魚也很肥美。江面小舟中,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箬笠,披著綠色蓑衣,冒著斜風細雨,在江面上垂釣,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願離去。

【品評】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鷺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鷺」是閒適的象徵,寫白鷺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閒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鱖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鱖魚長得正肥。

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態。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

「斜風」指微風。全詩著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夫,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吟成後,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為東鄰日本的漢詩作者開啟了填詞門徑,嵯峨天皇的《漁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詞為藍本改制而成。又,舊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

張氏《漁歌子》詞共五首,分詠西塞山、釣臺、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漁釣之樂,其地都不在湖州。當依陸游《入蜀記》所說,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磯:「磯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漁父辭》所謂『西塞山前白鷺風』者。

」蘇軾謫居黃州時,曾遊其地,有云:「元真語極清麗,恨其曲度不傳,加其語以《浣溪沙》歌之。」(徐俯《鷓鴣天》詞跋,見《樂府雅詞》卷中)蘇軾《浣溪沙》詞:

「西塞山前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散花洲即在長江之中,與西塞山相對。徐俯《鷓鴣天》詞: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钁魚肥。朝廷若覓元真子,晴在長江理釣絲。」亦以西塞山在長江邊。

漁歌子的古詩

8樓:super木頭人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詩句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用不著回家。

內容賞析: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吳興縣境內的西苕溪上,從前叫道士磯,是一座突出在河邊的大石巖。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鄰莫干山,風景很優美。張志和這首詞描繪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域水鄉的可愛。

白鷺就是平常人們叫做鷺鷥的那種水鳥。遠遠望去,它的外形有點象白鶴,腿和脖子特別長,便於在水中尋找食物。「西塞山前白鷺飛」,它們在西塞山前,展翅飛翔,使這個魚米之鄉更顯得生趣洋溢了。

「桃花流水」就是桃花水。南方每年二三月間,桃花盛開,天氣暖和,雨水比冬天多,下幾場春雨,河水就會**,於是逆水而上的魚群便多起來了。

作者沒有簡單地說春汛到來,而是用「桃花流水鱖魚肥」來描寫,這就更能勾起讀者的想象,使人們似乎看見了兩岸盛開的、紅豔豔的桃花;河水陡漲時,江南特有的鱖魚不時躍出水面,多肥大呀。「鱖魚」是一種味道特別鮮美的淡水魚,嘴大鱗細,顏色呈黃褐色。春汛來了,漁夫當然不會閒著,他們也忙碌開了。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寫的都是他們。」歸」,回家。「不須歸」,是說也不須回家了。

從漁翁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在斜風細雨裡欣賞春天水面的景物,讀者便可以體會到漁夫在捕魚時的愉快心情。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將《漁歌子》畫成圖畫。確實,這首詞是富於畫意的。蒼巖,白鷺,鮮豔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鱖魚,青色的斗笠,綠色的蓑衣,色彩鮮明,構思巧妙,意境優美,使讀者彷彿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這首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託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讀者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衝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擴充套件資料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是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這首詞開頭兩句寫垂釣的地方和季節。這兩句裡,出現了山、水、鳥、花、魚,勾勒了一個垂釣的優美環境,為人物出場作好了鋪墊。

詞的後兩句寫煙波上垂釣。尾句裡的「斜風細雨」既是實寫景物,又另含深意。這首詞通過對自然風光和漁人垂釣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嚮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唐代宗大曆七年(772)九月,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張志和駕舟往謁,時值暮春,桃花水漲,鱖魚水美,他們即興唱和,張志和首唱,作詞五首,這首詞是其中之一。這首詞於憲宗時一度散失,長慶三年(823),李德裕訪得之,著錄於其《玄真子漁歌記》文中,始流傳至今。

古詩漁歌子是什麼意思,漁歌子 古詩 的意思

1 譯文 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地飛翔,江岸桃花盛開,春水初漲,水中鱖魚肥美。漁翁頭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樂然垂釣,不用回家。2 原文 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3 漁歌子 詞牌名,此調最早見於唐朝詩人為張志和的 漁歌子...

漁歌子詩中有XX中有詩,漁歌子的古詩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全詩 動靜 結合,意境優美,詩中有 畫 畫 中有詩,生動的表現了 漁夫悠然自在的生活情趣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張志和,全詩 意景 結合,意境優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生動的表現了 春天秀麗的水鄉風光,塑造了一位漁翁的形象,讚美了漁家生活情趣,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張志和寫得漁歌子的詩意是什麼,「漁歌子」的詩意是什麼?

漁歌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註釋 1.西塞山 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2.白鷺 一種水鳥。3.桃花流水 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4.箬笠 竹葉編的笠帽。5.蓑衣 用草或棕編製成的雨衣。簡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