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防止生凍瘡,怎麼防止生凍瘡啊?

2022-01-13 13:22:16 字數 4214 閱讀 5578

1樓:匿名使用者

注意保暖

1.用熱鹽水浸泡患處15分鐘,連續1周。

2.「十滴水」外擦凍瘡區域性,每天6~10次,對於凍瘡未潰者療效較好;若區域性**破潰糜爛,可先用紅黴素軟膏塗擦,待炎症消散後再使用十滴水。

3.凍瘡剛剛開始時,每天晚上用電吹風邊吹邊揉,幾天後就沒有了。

4.用傷溼止痛膏貼敷區域性****紅腫、自覺熱癢或灼痛的一度凍瘡,取得良好效果。方法是先用溫水將患處洗淨,擦乾後將藥膏緊貼在患處**上,一般貼24小時可痊癒,如未愈可再換貼幾次。**破潰或過敏則不宜貼敷。

5.治凍瘡的方法很多,但往往時間長,見效慢,而用雲南白藥**有良效。其方法是:凍瘡未潰破者,用白酒將雲南白藥藥粉調成糊狀外敷,並注意保溫。

凍瘡已潰破者,將患處洗淨後,直接撒雲南白藥藥粉於創面,用消毒紗布包紮,數日內可愈。

6.傷溼止痛膏的妙用治凍瘡:傷溼止痛膏可用於未破潰的凍瘡引起的**紅腫、癢痛,先用熱水洗淨區域性擦乾,然後貼上膏藥,每天1次,2-3次即奏效。

7.正骨水還有它的新用途,對凍瘡有特效,每天擦3-4次,擦了三次能把出現的皰塊消除了,半月有餘治好了凍瘡。凍瘡患者不妨一試。

8.風油精**凍瘡:將患處洗淨,取本品少許塗搽患處,接著用手輕輕地揉搓,直至區域性發熱,每日3次,連續3周,適用於凍瘡初起,區域性紅腫硬痛者,但凍瘡破潰者不宜使用。在冬季來臨時,每日取本品少許外搽患處,可預防凍瘡。

此外,用正骨水等亦可。

9.夏秋吃黃瓜時,用瓜蒂反覆擦常發生凍瘡的部位,只要堅持經常,保證不再**。

10.香蕉:每晚用熱水洗患處後,取香蕉去皮,用香蕉肉擦塗皸裂處,塗擦後不要洗患處,每日1-2次,數天即愈。

11.凍瘡初起時,用熱醋塗抹, 醋幹後, 再行塗抹, 一日數次, 可見效。

12.冬季如有人生凍瘡、可在溫水中加入少量啤酒,浸泡20分鐘,即可馬上緩解凍瘡帶來的痛苦。這是因為啤酒中維生b1、b6有抗神經炎、**炎和促進肌肉生長的功效。

冬天堅持用加有啤酒的水浸泡洗用,可防止和**凍瘡、腳氣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注意保暖,

再窮也不至於缺一副手套吧。

3樓:荀德度霜

冬天凍瘡預防:應注意保暖,保持乾燥;加強營養,高蛋白及維生素豐富飲食;堅持體育鍛煉可促進血液迴圈,提高機體對冷的耐受性。

**:以消炎、消腫促進迴圈為原則。未破潰的皮損可外用維生素e軟膏和5~10%樟腦軟膏或辣椒酊(新鮮紅辣椒5~10克、樟腦3克、甘油30毫升加至100毫升)等。

內服藥:煙酸、維生素e。

4樓:禮芳苓曾塵

預防凍瘡主要是注意保暖、保持乾燥、鞋襪不宜過緊,受凍部位不宜立即烘烤及熱水浸泡。易受凍部位可搽凡士林或其他油脂類,以保護**。未破潰的凍瘡可用促進血液迴圈的藥物,如10%樟腦醑或辣椒酊區域性揉擦。

民間用辣椒煎水區域性燙洗,有一定效果。已成潰瘍時應用5%硼痠軟膏、紅黴毒軟膏或豬油蜂蜜軟膏(豬油30%蜂蜜70%)等塗搽幷包扎。同時內服末梢血管擴張劑如煙酸。

中醫治則為溫經、通絡、活血化瘀,方用當歸四逆湯或陽和湯加減。

5樓:可專狄藹

預防凍瘡的6大方法:

1、初冬時節天氣突然變冷此時最易發生凍傷,要特別注意保暖,尤其是往年發生過凍瘡的部位。

2、堅持體育鍛煉,可改善周身血液迴圈,提高抗寒能力

及機體的抵抗力,是預防凍瘡的最好方法。

3、堅持用冷水洗手、洗臉、洗腳、或進行

冷水浴、

冬泳等,可明顯必判決避部血液迴圈,提高

抗寒能力

。4、要穿寬大舒適、滲汗能力較強的

鞋墊以保持乾燥,避免區域性受壓。

5、如在寒冷的環境中時間過久,如騎車外出,回家後馬上遙溫水浸泡受凍較重及區域性受壓的部伴隨,或用揉擦按摩的方法加強區域性的摩擦及運動,以迅速改善區域性的血液迴圈。

6、加強營養,注意**等也是預防凍瘡的重要環節。

6樓:衡其英在儀

1.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或者每天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後塗擦

凍瘡膏,以促進血液迴圈。

2.可採用溫差水泡法。取一盆15℃的水和一盆45℃的水,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鐘,然後再浸泡於高溫水中,每天3次,以鍛鍊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

擦乾後塗擦科田凍瘡膏可以保護**,預防

凍瘡產生。

3.可採用服、擦藥物法。有

凍瘡體質者,可在入冬前一個月增加維生素a、c及礦物質的攝入,以提高機體耐寒力。並在

凍瘡部位塗擦

凍瘡膏,有效預防

凍瘡產生。

7樓:鏡惠然卜暉

凍瘡未破:尖頭辣椒5錢,白酒或酒精半斤一起放入瓶內浸3天后,在凍瘡初起,**紅腫發熱時塗患處,一日五次,有特效的,連用十天至半月痊癒除根,來年永不再發。 凍瘡已破:

陳舊棉花(越陳舊越好)燒成灰,用麻油調勻塗患處,一日三次

8樓:令可佳少藏

第一次回答可凍瘡是冬天的常見病,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每年有兩億人受到凍瘡的困擾,其中主要是兒童、婦女及老年人。凍瘡一旦發生,在寒冷季節裡常較難快速**,要等天氣轉暖後才會逐漸癒合,欲減少凍瘡的發生,關鍵在於入冬前就應開始預防。

眾所周知,手腳和耳廓是人體血液迴圈的末梢部分,亦是凍瘡的好發部位。深秋以後,氣溫突然降低,末梢血管內的血流也隨即變得緩慢。當溫度低於10攝氏度時,上述部位的皮下小動脈遇冷收縮,靜脈迴流不暢,從而發生凍瘡。

也有部分患者是因為血管先天性變異、血管狹窄導致血流不暢而誘發凍瘡的。因此,預防凍瘡應針對其發病機理,提前採取措施,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

體育鍛煉法

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或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迴圈,消除微迴圈障礙,達到「流通血脈」的目的。

溫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攝氏度的水和一盆45攝氏度的水,先把手腳浸泡在低溫水中5分鐘,然後再浸泡於高溫水中,如此每天乾地3次,可以鍛鍊血管的收縮和擴張功能,減少凍瘡的發生。

服、擦藥物法

有凍瘡體質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維生素a、c及礦物質的食入,可口服煙醯胺片0.1克,日3次,鈣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機體耐寒力。

也可在凍瘡好發部位塗擦辣椒酊(取幹辣椒20克,密閉浸泡於75%酒精500毫升中,7天后可用),每日擦2-3次。也可取中藥三

七、紅花、赤芍、雞血藤等各適量,水煎取液,區域性擦洗。

9樓:貝景明斂妝

凍瘡是由於暴露部位禦寒不夠、寒邪侵犯、氣血執行凝滯引起。此外,還與患者體質較差不耐寒冷及少動久坐、過度勞累等因素有關。潮溼可以加速體表散熱,故手足多汗者也容易發生凍瘡。

用活血化瘀,溫陽散寒的中藥,區域性薰冼,收到較好效果。

方法l:歸尾、桂枝、紅花、桃仁各20克,大黃30克。如區域性硬塊明顯,灼痛甚可加三稜、川芎、莪術;區域性水腫,瘙癢,出現大小不等的水皰可加土茯苓、蒼耳子。

用法:將以上五味藥煎水去渣,先趁熱用蒸氣薰凍足,待藥液不太燙時,將凍足全部浸泡在藥液裡,保持溫度在60~70~c。每日薰洗1~2次,一般患者**2~3天痊癒。

方法2:用辣椒2只、艾蒿30克,茄杆50克,煮水薰冼、浸泡,具體操作同上,再塗以凍瘡膏.《上海中醫藥報》

怎麼防止生凍瘡啊?

10樓:匿名使用者

凍瘡是一種因寒邪侵襲,氣血凝滯不暢而致**紫紅、麻木、刺痛、熱癢,甚至區域性肌膚缺血壞死或僵硬的疾病。主要見於身體末梢和暴露部位,初起皮損部蒼白,繼而紅腫、硬結、青紫、冷痛、麻木、灼癢、脹痛,嚴重時出現水皰、糜爛、潰瘍。因此,治凍瘡其實也是很簡單的,就是要求活血化瘀,但是要求產品具有高滲透性和高活性才能達到效果。

相對凍瘡精油是採用民間瑤族百年配方精製而成的植物複方精油,其特有的天然的活性和滲透性,使其具有快速止癢、活血、消腫的三維功效,一天搽3—5次,幾分鐘止癢,五天消腫化瘀,七天恢復**功能。缺點,如果**已經開裂,使用時一分鐘內有點辣(最好擦在周圍)但是對**沒有傷害,優點,好得快。

11樓:無聊

加強適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鍛煉,如練氣功、跳舞、跳繩等活動,或利用每天洗手、臉、腳的間隙,輕輕揉擦**,至微熱為止,以促進血液迴圈,消除微迴圈障礙,選用美國研製的「niaosip」**,達到「流通血脈,提前預防**」的目的。

12樓:侍星淵敏駿

腳心按摩:坐床上,屈膝,腳心相對,左手按右腳心,右手按左腳心,兩手同時用力,反覆按摩15—20次。

13樓:香虹儲水瑤

浸在冷水中15分鐘,拿出來,搓熱,反覆。生凍瘡是因為血液不迴圈,反覆搓手,有助於血液迴圈。切忌洗完冷水用熱水

冬天怎麼防止生凍瘡,冬天如何防止長凍瘡?我要確切實用的方法。

凍瘡是由於寒冷引起的區域性組織損傷。受凍 蒼白 淡紫 發硬並有水腫,遇暖後 由蒼白轉為紫紅色,發熱 癢痛,有時甚至潰破。凍瘡病程緩慢,容易 愈後不留瘡痕。發生凍瘡後應及時進行 以減少組織壞死和預感染。對於輕微凍瘡,可每天用30 40 溫水浸浴患部12次。無水泡者,可同時在患部用手按摩20分鐘,以促進...

怎樣防止凍瘡,凍瘡怎樣防治?

對於易生凍瘡及以往患過凍瘡的人,冬季要注意保暖,多運動,多吃高蛋白及高維生素食物,必要時可適當多吃些羊肉 狗肉等熱性食物。此外,還可用生薑片塗擦易患部位,每日早晚一次 平時反覆搓擦雙手 雙耳及面部,並堅持用熱水洗手 洗腳,以增強手 腳血液迴圈。我小的時候也老生凍瘡,我爸爸就特意給我用櫻桃泡的酒,到冬...

手腳生凍瘡怎麼辦好,腳長凍瘡怎麼辦?

凍瘡發生於嚴寒季節,一般在氣溫5 以下發生,至春季氣候轉暖後自愈,但入冬後又易再發。許多人一旦患凍瘡後,每年一到冬季就 凍瘡以幼兒 小學生最多見。手足 耳廓部位最易發生。症見區域性 發涼,出現暗紫紅色或紫藍色斑片,按之柔軟。嚴重時出現水皰,破裂後形成糜爛或潰瘍。遇熱後自覺癢 灼熱感及疼痛。遷延不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