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飛跑走跳爬
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匡義兄弟應該算是古代兄弟皇帝中的典範了,太祖杯酒釋兵權也是古代開國帝王收回將領兵權於**的經典例子。
在杯酒釋兵權時,趙匡胤的一通感人肺腑幾乎收了所有大將的兵權,唯獨沒有收回他弟弟趙匡義的兵馬,要知道趙匡義不但是他的親弟弟,同時也是他手下的一員大將啊。其實這個倒不難理解,因為趙匡胤本來就有意讓自己弟弟來承襲大位的,他效仿的就是三國時期東吳孫策的辦法,傳位於自己的親弟弟。
其實古代開國帝王在平定天下後都會收回屬下大將的權利,用朱元璋的話說就是,我是開國皇帝,你們都是跟著我打出來的,我能管住你們,但是我的兒子能嗎?
收兵權幾乎是每個開國皇帝都明白的道理,即便他們在即位之初不知道,或者不方便這麼做,日後也要去做,只是做法和手段不同罷了。他們這麼做,實則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自己的皇位繼承人著想,趙匡胤自然也是這麼想的。
但趙匡胤當時本就打算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匡義,他巴不得弟弟能儘早掌握全天下所有軍民的人心呢,杯酒釋兵權就是替弟弟日後的皇位穩固才設的局,他自然不會連趙匡義的兵權也給奪了。這就是帝王的權謀之術。當然,估計從那天以後,朝中的大將們也通過趙匡胤沒有釋了弟弟兵權而窺探出日後儲君之位花落誰家了。
這也正是趙匡胤要暗示的一點,暗示這些開國將帥日後要像對待他一樣,效忠未來的皇帝趙匡義。
2樓:魚欲離海
趙匡胤在黃袍加身之後,杯酒釋兵權的時候,把他的親弟弟趙光義給漏了,他實在是沒想到自己的弟弟也不甘於人下,最後還成功登基了。
古有諺言:狡兔死,走狗烹。在宋太祖所在的那個年代,五國十代的時候,講究的是誰的實力強誰就能稱王,朝代的更替非常頻繁。
所以趙匡胤登基之後,他最不放心就是握有兵權的功臣,畢竟他的江山就靠著自己的兵權而來的,所以他與功臣們設宴稱自己不敢當這個皇帝,其實大家心知肚明,一個個稱病交出兵權辭職離去,這就是杯酒釋兵權的典故。然而當時,趙匡胤怎麼也沒有防備到一起跟他出身入死的親弟弟,並沒有收回趙光義的兵權。
趙家的江山其實趙光義也是出了很大的一份力的,他常年跟著趙匡胤征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趙匡胤對於這個弟弟非常信任,並沒有收回他的兵權,而且在他登基之後還加封官爵,他並沒有意識到,趙光義這種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地位並不適合有任何兵力,他忽略即使是同胞兄弟,也有可能不是同一條心,自古以來兄弟相殘的故事並不少。就在杯酒釋英雄的15年之後,兩兄弟在宮中遺散宮飲酒,據說只聞趙匡胤一場大吼,趙光義就離開而去,次日就傳出趙匡胤暴斃,而趙光義隨之就繼位了,趙光義是否篡位不得而知了。
宋太祖在收回大臣們的兵權時,也許風光一時,並沒有想到自己的同胞親弟弟有篡位之心,自古皇帝登基,都會為自己的勢力加固,趙匡胤也為此做出了努力,對於同胞而出的弟弟過於信任,不斷提拔,漏了最親近自己身邊的那一雙眼睛。你們說對不對?
3樓:梔梔推文
這個人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宋太祖因為信任自己的弟弟所以沒有收走他的兵權,還給他封了大官,但後來,趙光義在宋太祖死後,就拿著假聖旨登基做皇帝了。
4樓:匿名使用者
宋太祖趙匡胤讓和他一起打下江山的大將們杯酒釋兵權,覺得自己牢牢握住了所有的兵權,有兵才能打仗,才有可能奪位,但是他忘記提防自己的親弟弟趙光義,趙光義也是陪同他一起打下江山的武將啊,然後在一天夜裡兩人喝酒,趙匡胤大吼,趙光義匆匆離開飯局,隔天就傳來趙匡胤的死訊,趙光義順利繼位。
杯酒釋兵權之後,宋太祖又用了什麼妙計,讓功臣們有苦說不出
杯酒釋兵權之後,趙匡胤採用酒宴的方式,把功臣灌醉,然後使詐讓功臣們向朝廷繳納鉅額錢財,而且還不得不這樣做,因此很多功臣有苦卻說不出。史料記載,趙匡胤原本是後周的 手中握有兵權,後周皇帝死後,只剩下孤兒寡母,於是趙匡胤就被手下人慫恿,一襲黃袍加身,成了大宋的開國皇帝,史稱 陳橋兵變 當了皇帝的趙匡胤,...
宋朝的時候宋太祖杯酒釋兵權後消除了藩鎮割據現象但是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現象這是為什麼
重文輕武思想造成的,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開始,宋朝皇帝對將領不信任,強化皇帝直接控制軍隊的集權,這樣不僅束縛了將領的才能,也降低了軍隊的作戰能力。朝廷內 基本上是文官,以至於使用文官指揮軍隊,文人的迂腐懦弱導致宋朝對外戰爭屢屢失敗,戰敗後又急於妥協,從而使宋朝變得相當懦弱。宋朝重視經濟,經濟發達...
宋太祖死亡之迷,宋太祖死亡之迷
關於宋太祖的死亡史上眾說紛紜,就我所知較多人支援宋太宗弒兄說。正史上對此事語焉不詳,只記載宋太祖死亡前夜曽召太宗覲見,全程並無侍衛在場,只知道當時有玉斧砍地的聲音,而且太祖憤聲喊道 好做!好做!斧聲燭影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野史對趙光義弒兄一事不吝筆墨,描寫得繪聲繪色,但是野史畢竟可信度不高。也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