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笨熊戀蘭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三軍:步、車、騎三種兵種
周代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2樓:阿歡的名單
提起「三軍」,現代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而在中華文化中,古代的「三軍」指的是什麼?
3樓:大朗
「三軍」的說法起源於春秋時期騎馬打仗的前、中、後三個兵種,這與現代陸、海、空三軍的實質意義完全不同。
古代所說的三軍是指騎馬打仗的前、中、後三軍。前軍一般是先鋒營負責開路(架橋、修路)、偵察、應付小規模的戰鬥,帶部分軍需物資。中軍就是統帥所處的大軍有當時作戰的大部分作戰兵種(騎兵 步兵)。
後軍主要就是全軍的主要軍用物資、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請採納
4樓:匿名使用者
【三軍】1. 周 制,諸侯大國三軍。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
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三軍合三萬七千五百人。《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
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2.軍隊的通稱。
《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漢書·灌夫傳》:
「 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馳不測之 吳 軍,身被數十創,名冠三軍。」 唐 章孝標 《淮南李相公紳席上賦春雪》詩:「朱門到曉難盈尺,盡是三軍喜氣消。
」《說唐》第一回:「〔 晉王 〕將宮內之物,給賞三軍,班師回朝。」 *** 《長征》詩:
「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3.古代指步、車、騎三軍。
《六韜·戰車》:「步貴知變動,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三軍同名而異用。」今亦稱海、陸、空軍為三軍。
4.三圍。《管子·參患》:
「故凡用兵之計,三驚當一至,三至當一軍,三軍當一戰。」 陶鴻慶 《讀諸子札記·管子二》:「『軍』之本義為『圍』,後世遂為師旅之通名……『三軍當一戰』者,言三圍當一戰也。」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所說的三軍是指騎馬打仗的前、中、後三軍。前軍一般是先鋒營負責開路(架橋、修路)、偵察、應付小規模的戰鬥,帶部分軍需物資。中軍就是統帥所處的大軍有當時作戰的大部分作戰兵種(騎兵 步兵)。
後軍主要就是全軍的主要軍用物資、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
中國古代軍隊的「三軍」是哪三軍?有多少人?
6樓:中地數媒
古代部隊分前軍、中軍、後軍,或者是左、中、右軍,簡稱「三軍」。
按照周朝規定,各諸侯國依照分封時的定例,可以擁有1個軍或2個軍,那個時候1個軍大概是2.3萬餘人(不包括戰車兵),每軍轄3師,每師7500人,師下轄3旅,每旅500人,旅下轄10隊,每隊50人。
後來晉文公,也就是流亡19年的公子重耳,在歸國當上國君後,為了對外用兵,首先打破祖制,將軍隊擴充到3個軍,從那以後,在提到軍隊時,就會說「三軍將士」。
另外,在當時三軍司令也並不叫三軍總司令,而是稱為先前的太尉、司空或兵部尚書(也就是現在的國防部長),但是其並沒有軍隊的指揮和調動權(只是行政管理),但他們卻能調動軍隊。
在魏晉以前三軍司令叫做大將軍;南北朝時改稱大元帥;明清時又改叫做大將軍;現在稱為國防部長。
古代三軍指的是哪三軍?
7樓:阿歡的名單
提起「三軍」,現代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而在中華文化中,古代的「三軍」指的是什麼?
8樓:尉原阮心諾
最早提出三軍這個概念的是春秋時期期國的大政治家管仲,為了對齊國的軍隊進行有效的管理,管仲將當時齊國的軍隊三萬人分成三軍,每軍就是一萬人;其中齊國的國君指揮一軍,丞相指揮一軍,士大夫指揮一軍,合起來就是古代所謂的「三軍」!
按照周朝規定,各諸侯國依照分封時的定例,可以擁有1個軍或2個軍,那個時候1個軍大概是22500人(不包括戰車兵),每軍轄3師,每師7500人,師下轄3旅,每旅500人,旅下轄10隊,每隊50人;
後來晉文公,也就是流亡19年的公子重耳,在歸國坐上國君後,為了對外用兵,首先打破祖制,將軍隊擴充到3個軍,從那以後,在提到軍隊時,就會說「三軍將士」;
另外,那個時候並不叫三軍總司令,先前的太尉、司空、兵部尚書等雖然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但是並沒有軍隊的指揮和調動權,只是行政管理,就和現在我國的國防部長一樣,能調動軍隊的職務,在魏晉以前叫做大將軍,南北朝時改稱大元帥,明清時又改叫做大將軍。
9樓:紫金骷髏
三軍:步、車、騎三種兵種
周代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一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10樓:匿名使用者
提起"三軍",現代人普遍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而且與現代陸、海、空三軍實質意義也相去甚遠。
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
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這時三軍的主要標誌是擔任不同作戰任務的各種部隊。前軍是先鋒部隊;中軍是主將統率的部隊,也是主力;後軍主要擔任掩護和警戒任務。
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漢代實行5人一伍,2伍為火,5火為隊,2 隊為官,2官為曲,2曲為部,2部為校,2校為裨,2 裨為軍的編制。
今天,前軍、中軍、後軍編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現代的陸、海、空三軍所替代。
11樓:檢義大雅暢
樓上幾位說的都是古代軍事編制,跟樓主問的三軍是兩個概念,古代的三軍主要指水軍、步軍、騎軍這三個常規軍種。
12樓:逯化胡景曜
實際上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春秋時,大國通常都設三軍,但各國稱謂有所區別,如晉國稱中軍、上軍、下軍;楚國稱中軍、左軍、右軍;齊國、魯國和吳國都稱上、中、下三軍。魏國稱前軍、中軍、後軍..
三軍各設將、佐等軍銜,而中軍將則是三軍統帥。隨著時代演進,上、下、中軍漸漸被前軍、中軍、後軍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後,這樣的編制已成為軍隊的固定建制。
13樓:匿名使用者
有多種意思,常指的是步、騎、水軍(全軍)
14樓:匿名使用者
指的是前中後3軍,你可以看一下孫子兵法,裡面有解釋過~~
15樓:匿名使用者
周朝軍制,天子建六軍、諸侯大國設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每軍為一萬二千五百人。各諸侯要嚴格遵守,不得違制僭越。
三軍一般是上軍、中軍、下軍,也有的國家稱作左軍、中軍、右軍。
晉國曾經自作聰明,建立了「三行」,「上行、中行、下行」三行與「上軍、中軍、下軍」三軍和在一起也是六軍,但很快就自己解散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前中後,或者是左中右。
17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指步、車、騎三軍。
古代三軍指的是哪三軍
18樓:我是大角度
古代所說的三軍是指騎馬打仗的前、中、後三軍。前軍一般是先鋒營負責開路(架橋、修路)、偵察、應付小規模的戰鬥,帶部分軍需物資。中軍就是統帥所處的大軍有當時作戰的大部分作戰兵種(騎兵、步兵)。
後軍主要就是全軍的主要軍用物資、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提起「三軍」,現代的概念是指陸、海、空三軍。而在中華文化中「三軍」的說法起源於春秋時期騎馬打仗的前、中、後三個兵種,這與現代陸、海、空三軍的實質意義完全不同。
三軍指: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上馬為兵,下馬為農,解甲歸田即由此來,此三軍之原意,是典型兵農合一的耕戰模式。
宋朝建立後開始出現職業軍人,逐廢。三軍: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
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為險阻及耕格阱;發樑撤屋,給從從之,不洽而赺之,使客無得以助攻備。
19樓:瓊樓登高人為峰
古代"三軍"的說法起源於春秋時期騎馬打仗的前、中、後三個兵種,前軍一般是先鋒營負責開路(架橋、修路)、偵察、應付小規模的戰鬥,帶部分軍需物資。中軍就是統帥所處的大軍有當時作戰的大部分作戰兵種(騎兵 步兵)。後軍主要就是全軍的主要軍用物資、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商鞅《商君書.兵令》:"三軍:
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此之謂三軍也。壯男為一軍,壯女為一軍,男女之老弱者為一軍,上馬為兵,下馬為農,解甲歸田即由此來,此三軍之原意,是典型兵農合一的耕戰模式。
宋朝建立後開始出現職業軍人,逐廢。壯男之軍,使盛食、厲兵,陳而待敵。壯女之軍,使盛食、負壘,陳而待令;客至而作土以為險阻及耕格阱;發樑撤屋,給從從之,不洽而赺之,使客無得以助攻備。
老弱之軍,使牧牛馬羊彘,草木之可食者收而食之,以獲其壯男女之食。而慎使三軍無相過。此後三軍逐步引申為軍隊的通稱。
拓展資料:
《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為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中軍最尊,上軍次之,下軍又次之。一軍一萬二千五百人,三軍合三萬七千五百人。"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最大的編制單位就是軍。
軍的編制,歷代沿襲,但人數多少不一樣。
中國古代移民朝都哪,中國古代三個移民朝都哪三個
中國近代史上曾出現三股巨大的移民潮,分別是闖關東 走西口和下南洋。關東,是指山海關以東,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東北。東北是滿族的龍興之地。清王朝建立之後,在東北修築了著名的柳條邊,將其一分為二,施行禁邊政策,漢人不準非法越過邊牆到東面也就是滿人的龍興之地去。這導致中國東北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人口增長...
中國古代三大風水師是哪,中國古代三大風水師是哪三個
中國風水學鼻祖為郭璞 第二代風水祖師丘延翰 然後就是四大風水師 楊 救貧 曾 文辿 賴 布衣 廖 金精 中國風水師的鼻祖是誰 郭璞,字景純,河 來東源聞喜縣人 今山西省聞喜bai縣 兩晉建平太守du郭瑗之子。東zhi晉著名學者,既是文學家dao 和訓詁學家,又是道學術數大師和遊仙詩的祖師。相傳郭璞從...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產生形成時期,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產生 形成三個時期
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產生形成三個時期如下 1 產生時期 公元前21世紀,中國建立了奴隸制的夏王朝,從此戰爭成為階級鬥爭的最高形式。此時,儘管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處於低階階段,還是產生了以靠天命觀指導戰爭為中心內容的軍事思想。奴隸主對外族發動掠奪戰爭,或用武力鎮壓本族奴隸的反抗,都是以征討 違天命者 弔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