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為何蜀漢人才凋零的這麼厲害

2022-01-29 15:16:17 字數 4887 閱讀 8802

1樓:步餘年

我覺得主要就是到了後期的話,他那裡也沒有什麼人才了,而且劉禪這個人重視一些不是人才的人,而且他這個地方本來就是人才比較少,不像其他地方一樣,有著比較多的世家大族,這地方讀書人多,所以人才自然比較多。

2樓:茅廬論古今

蜀漢在經歷了襄樊之戰、夷陵之戰以後元氣大傷,所以留下來的人才不多,致使後期諸葛亮北伐困難,到姜維北伐時候,已經是“蜀漢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經歷了輾轉反側之後,終於在諸葛亮的幫助下跨有荊州和益州,在漢中之戰結束後,劉備稱“漢中王”,至此,蜀漢政權達到了巔峰,但是很快出現了下坡路。

首先——襄樊之戰,這場戰役由於孫權背棄盟約,偷襲荊州,不僅導致蜀漢失去了最後一點荊州土地,還讓蜀漢第一戰將“關羽”陣亡,關羽在敗走麥城之後被吳軍所殺,留守荊州的**,除了廖化後來逃了回來,其餘幾乎全部投降,只有護督習珍後來企圖收服荊州,結果全軍覆沒,是蜀漢的一大損失;

其次——夷陵之戰,這場戰役是襄樊之戰後,劉備再次的一場大損失,劉備率領大軍企圖為關羽報仇,但是張飛卻在前一夜遭到此時,而劉備在夷陵遭遇到了陸遜的火攻,像馮習、張南、傅肜、馬良和沙摩柯等人全部戰死,鎮守江北的黃權由於無法回到白帝,於是率領部下投降了魏國,據說後來被封為列侯者多達四十多人,可見劉備此戰不僅損兵折將,**也是流失嚴重;

最後——五丈原,劉備將蜀漢託付給了諸葛亮,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諸葛亮後期北伐時候的將領也是乏善可陳,除了半路上收服的姜維,再就是一直效力蜀漢的魏延,但是後來隨著諸葛亮病逝,魏延也被楊儀所殺,時的本就人才匱乏的蜀漢雪上加霜;

從先開始的劉備稱王人才濟濟,再到諸葛亮輔助,六出祁山,北伐建功,提拔蔣琬、費禕,到後來姜維北伐時期,只剩下廖化了。

3樓:大資料小庫

因為自古以來巴蜀地帶就不是特別盛產人才的地方

而且從劉備入蜀以後,對屬地的士族都採取了打壓的政策,因為跟著劉備創業的那些人都是外地的,肯定要以他們為主要的

4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諸葛亮沒有做好後續人才的培養,原因在於街亭之敗後他不敢放開手腳培養新人。

5樓:秋風體育

因為蜀漢一直堅持北伐,在戰場上死掉的將領太多了。

6樓:汽車小張家的老大

因為在當年諸葛亮做蜀漢第一謀士的時候,並沒有進行很好的培養人才,而是以自己為核心的領導基層。

為何蜀漢後期人才凋零如此嚴重,原因何在?

7樓:

其實很多人都沒有弄清楚“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話是什麼意思?從字面上看,這話的意思是說蜀漢已經沒有大將了,連廖化這樣的人都能拿來當先鋒了,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廖化的能力很差,同時還感覺蜀漢已經沒有人才了,但問題是,廖化很差嗎?

實際上廖化並不差,雖然不能作為名將,在史書《三國志》也沒有傳記,但廖化的一生顯然是傳奇的一生,他見證了蜀漢從建立到滅亡的整個過程,同時廖化也是文武雙全的將領,**,他最早就是關羽的主薄,之後因為千里離吳投蜀,被劉備封為宜都太守,當劉備在夷陵大敗時,廖化還神奇地率領一支軍隊成建制地撤回益州。

論武,廖化曾在陰平郡太守任上擊敗了魏國廣魏郡太守遊奕,殺死了南安郡太守王,在蜀漢滅亡的那一年,廖化已經做到了蜀漢政權的右車騎將軍兼併州刺史,算是蜀漢後期的重要將領,與廖化在同一時期的將領還有左車騎將軍兼冀州刺史張翼、徵西大將軍宗預、鎮西將軍胡濟、巴東太守羅憲、建寧太守霍弋、大將軍姜維等人。

其實,蜀漢後期也是有人才的,但不如初期的人才那麼多,這不是蜀漢一家的現象,在魏國與東吳,人才也是凋零得厲害,三國都是遠遠沒有初期的人才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三國人才凋零的情況是各不相同的,這裡只分析蜀漢。一個政權想要維持人才的持續,就必須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要有一個合理的人才選拔制度,這樣才能讓人才源源不斷補充進來。兩漢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察舉制,到了魏晉時期是九品中正制,劉備和諸葛亮主政的蜀漢仍然是採用兩漢的人才選拔制度。

2、要有培養人才的大環境。從東漢末年到三國初期是一段亂世,亂世之中諸侯爭霸,每個生在亂世之中的人都會被迫選邊站隊,同時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相助不同的諸侯,這樣就會形成百家爭鳴的狀態,人才就會湧現得越多。

一般來說,越是亂世,人才越多,越是和平時期,人才越少,三國中後期,戰爭只在三國的邊境發生,三國內部基本上沒啥戰爭或者很少有戰爭,這樣的環境之下,也只能湧現出一些在邊境戰爭中大出風頭的人才,比如鄧艾、鍾會、姜維等人。

3、人才選拔的範圍。蜀漢人才選拔的範圍是最窄的,因為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當政,蜀漢統治階層只能從外地人中選擇,而這個外地人基本上是指當時的荊州人。

這是因為蜀漢的政治決定的,蜀漢與東吳政權一樣,都是外來政權,但是,東吳政權從孫權開始實現了江東政權的本地化,與本地人融合在一起,而蜀漢政權卻一直是外地人(荊州人)打壓本地人(益州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劉備集團最早的根基是在荊州,劉備集團早年的政權骨幹就是荊州人,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這批荊州人來到了異鄉的益州,就面臨一個政治問題,如何管理益州?

蜀漢集團選擇了一條與東吳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線,東吳是政權本地化,而蜀漢是政權外地化,因為劉備和諸葛亮擔心讓本地益州人融入政權,就對蜀漢統治產生威脅,本地人在益州有人、有錢、有地,如果再有政治權力,那以劉禪為首的皇帝有可能無法控制這些本地豪強集團,那樣的話,政權就會被奪走,所以劉備與諸葛亮制定了由外地人主政益州的政治路線,而蜀漢的統治階層就必須得從外地人中選擇,最好是荊州人,其次是東州人,再次是中原人,反正沒有或者很少益州人,即使有益州人,也大多是從產生。

那麼益州的荊州人或者外地人從**來的?

比如說東州人,是指從長安及首都三輔周邊地區南下益州的人,因為長安及附近經常發生戰亂,所以有大量的百姓為了躲避戰亂逃到益州,這批人被稱為東州人,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法正、孟達。

再比如中原人,是指從中原地區經各種原因到達益州的人,有的是到益州投靠朋友或者親人,有的是到益州作官,這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吳懿、吳班、伊籍、劉琰等人。

而益州最多的恐怕就是荊州人了,因為劉備從公元201年投靠荊州牧劉表之後,就一直待在荊州,不斷招攬人才,收買人心,曹操南下後,劉表去世,劉琮投降,緊接著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破曹操,劉備在戰後得到了荊南四郡,再加上借來的南郡,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這些地盤全部在荊州的土地,初期是五個郡,湘水之盟後還了兩個郡給孫權,只有三個郡了。

正因為劉備政權最早是建立在荊州,所以剛建立時,政權中的人物絕大部分是荊州人,包括諸葛亮也是與荊州有重大淵源的人,諸葛亮雖然是山東人,但他的親戚全是荊州人。

荊州人第一次大規模進入益州是在劉備在公元211年受到劉璋邀請,率領萬餘人進入益州

,這一萬多人基本上全是荊州人,之後這批人成為蜀漢統治階層的主要人物,這其中包括了魏延、黃忠、龐統、霍峻、鄧方、馮習、張南、馬良、蔣琬等人。

荊州人第二次大規模進入益州是在公元212年底,劉備當時準備攻打成都,命令諸葛亮、張飛、趙雲、劉封率軍入川協助作戰,諸葛亮、張飛、趙雲、劉封等至少也率領了2~3萬人的兵力進入益州

,這些人基本上也全是荊州人,其中的代表人物有:諸葛亮(半個荊州人)、劉封。

荊州人第三次大規模進入益州是在公元219年前後,關羽北伐襄樊之際,孫權在背後偷襲了荊州三郡,蜀漢兵敗關羽被殺,一部分不願意投靠東吳政權的荊州人逃入益州,這些人中包括了廖化等人。

經過三次大規模的荊州人進入益州,之後這三批荊州人就成為蜀漢政權提拔中高階官吏的範圍,雖然三次有荊州人進入益州,但總人口也不過4~5萬左右,算上他們的家屬和後代也不會超過10萬人人,所以要讓蜀漢在這十萬人中選拔人才,其實範圍是非常窄小的,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蜀漢人才凋零非常嚴重。

8樓:不會飛的肥豬

因為蜀漢後期不給自己修身養息的機會,經常是連年征戰,損傷了元氣。

9樓:陽光的

因為蜀漢後期天下局勢已定,蜀漢已經失去了統治天下的機會,而且沒有了劉備之後的蜀漢與之前無法相比,所以這樣

10樓:

主要原因是諸葛亮在用人的時候只相信那些長期跟他在一起的老將,不敢放手鍛鍊新人,所以後期人才凋零非常嚴重。

歷史上,為什麼蜀漢的人才凋零的那麼厲害呢?

11樓:滿屋新鮮事

三國時期諸侯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漢代以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主要就是察舉制,到東漢後期,人才選拔已經被門閥士族牢牢控制在手中。東漢**失去了新鮮血液的注入,以至於後期發生農民起義,不得不依靠門閥士族進行鎮壓,同時促使士族的進一步壯大,直到東漢**失去了對地方的有效控制。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方爭霸,歸根結底就是對人口資源和人才資源的爭奪。

曹魏方面,曹操已經吸取了東漢時期依靠士族的弊病,開始不拘一格任用人才。隨著曹操對北方的統一,擁有全國一半的土地以及大多數的人口資源,在人才方面相比劉備、孫權方面更佔據優勢。此外,曹操在名義上掌控者東漢**,天下大多數士族都是歸心於北方政權。

孫吳方面,隨著北方戰亂,中原許多士族南遷,其中遷往江東的就有以張昭給代表的許多大族。孫策平定江東後,就大力重用南遷士族,對當地土著士族是極力打壓,最終孫策死於江東士族許貢門客之手。孫權接替後,逐步向吳人治吳過渡,周瑜去世後,相繼由有吳人背景的魯肅、呂蒙、陸遜接替其職權。

加之,孫權作為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始終將吳地士族處在掌控之下,同時對外採用自保一方的策略,這就保證了孫吳方面人才基本夠用的局面。

蜀漢方面,蜀地也有隨著戰亂遷入的中原士族,但是蜀地本地士族在歷史上始終存排外的特點。劉焉、劉璋時期,隨著劉焉入蜀的東州集團士族就遭到益州本地士族的排擠。劉備入蜀後,帶著荊州士族進入益州,以至於這麼偏居一隅的地方三股勢力進行爭奪。

劉備活著的時候,尚能將三股勢力團結在一起,採取重用荊州士族、拉攏東州士族、打壓益州士族的策略,也基本保證了蜀漢政權人才的供給。諸葛亮時期,繼續沿用劉備的治蜀策略,但是益州的外來士族始終沒有真正在這塊土地上紮下根來。隨著諸葛亮的不斷北伐,這些外來士族不斷被消耗,尤其賴以倚重的荊州士族消耗的最為嚴重。

劉禪時期,面臨消耗殆盡的荊州士族、尚有實力的東州士族、虎視眈眈的益州士族,也不得不採用孫權的本土化策略。

但是益州士族始終存在的排他性,讓劉禪**也缺乏人才可用。所謂廖化做先鋒,就形象地說明荊州勢力的急劇衰減的結果。

蜀中無大將,是什麼生肖

你好,抄答案是猴,屬猴人善於bai批評屬猴人人。屬猴人會對差錯之du處提出尖zhi銳批評,並能提出可行建dao 議。當然,用什麼手段或方式提出,取決於屬猴人的文化修養水平屬於哪個層次。屬猴人說話幽默,很會對付人。屬猴人常會不費力氣與口舌便能獲得屬猴人企圖的東西。屬猴人對別人的利益是否受到侵犯不大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