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呢,諸葛亮為什麼要出師北伐

2022-01-29 15:16:18 字數 5133 閱讀 6625

1樓:小心洞八洞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文學家。輔佐劉備建立蜀漢。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更是被塑造成了智慧的化身、忠貞的代表,並將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劉備死後諸葛亮在蜀國國內局面穩定後,把全部精力用在了數次北伐上,最終在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在五丈原,與司馬懿僵持不下,因長期積勞成疾病死在五丈原。

諸葛亮死後不久蜀國國力就很快就衰落下去,在公元263年蜀國滅亡。

很多人始終無法理解謀略過人的諸葛亮明知「北伐魏國、匡扶漢室」的政治目標在蜀國失去荊州、劉備兵敗夷陵之後已經不可能實現,他為什麼明知不可為還非要為?不僅耗費盡了蜀國的國力,也使自己積勞成疾累死在五丈原。

後世的人們普遍認為諸葛亮假如把精力用在蜀國的治理上面,而不是竭盡國力北伐,那麼蜀國一定可以存在更長的時間,諸葛亮也不會活活被累死,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當然不是這樣,諸葛亮謀略過人,有經天緯地之才,普通人都能看到的事,諸葛亮會不知道嗎?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明知北伐不可為還非要北伐的原因是什麼呢?

一、不攻曹魏,蜀漢必亡。

這點諸葛亮看的很清楚,因為蜀國地方狹小,人口少,只是相當於曹魏一個郡的規模而已。一旦和平發展,蜀國滅亡是必然的不可阻擋的非人所能改變的!諸葛亮當然無法接受啊,他不能眼看著蜀國在閉塞的四川盆地中坐以待斃,他必須主動出擊!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二、諸葛亮北伐的口號是: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但是諸葛亮並不糊塗,他知道這個目標已經不可能實現。所以諸葛亮屢次北伐的目標並不洛陽、許昌等中原地區,他每次北伐的路線都是甘肅、關中一帶,幾乎每次北伐都是西出祁山,進攻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並與羌人取得聯絡,佔據涼州。目的是跳出閉塞的四川盆地,奪取西北產馬的地方,奪取產馬的地方可以建立強大的騎軍,彌補蜀漢一直靠步兵、騎兵弱的劣勢;而且西北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可以對曹魏形成了戰略威懾。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魏延獻計奪取長安諸葛亮不予採納的原因,並不是因為諸葛亮膽小怕事,而是諸葛亮並沒有要攻進中原的戰略部署,諸葛亮要奪取的西北形勝之地,但是諸葛亮又不能改變蜀國建國以來的口號,所以只能以魏延的計策充滿危險而不予採納。

2樓:歷史分析解讀

諸葛亮北伐,是因為這個是劉備的遺願,也是蜀漢開國的理想,同時也是為了蜀漢的興旺發達。

3樓:職場導師小葉

為了廣闊的土地和人口,當時三分天下,諸葛亮還是想三國一統,但是打仗要人口經濟支撐,蜀國地少人少只有北伐才能完成心中的夢想。

4樓:名字長拉風哈哈

因為諸葛亮知道如果雙方都平穩發展,休養生息養精蓄銳下去,蜀國會更快滅亡。因為魏國人口多佔地大發展起來不論速度還是成果都比蜀國強很多,只有不斷阻礙對方發展才有一絲勝利機會

諸葛亮為什麼要出師北伐

5樓:筱鴨電影

關於諸葛亮北伐的動機,根據史料記載,以及近歷史學專家的論斷可以將其概括為三點:

1、為報先帝,以完遺願(依據:諸葛亮出師表)

諸葛亮在《出師表》所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

可看出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報答先帝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復漢室的遺願。

2、不攻曹魏,蜀漢必亡(依據:易中天品三國)

自從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孫資的建議,對蜀國採取據守要塞,大力恢復魏國實力。諸葛亮已經意識到,如果讓曹魏有時間發展國力,那麼蜀魏兩國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一旦等到曹魏國力強大,蜀國只能坐以待斃。只有出蜀,佔領雍州、涼州,一來可以獲得秦川駿馬,組織騎兵、二來作戰之時有迂迴空間,發動大規模作戰、三來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騎軍部隊實力。

3、北伐中原,轉移矛盾(依據:易中天品三國)

由於蜀國建國之初,擁有荊州與益州,三方勢力的矛盾並不明顯。但是自從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後。

荊州集團在經歷失荊州、敗夷陵,元老死傷慘重(關羽、張飛、黃忠、馬良、麋竺等皆亡),無力繼續壓制強大的蜀地集團,所以必須聯合東州集團。

三方長此以後,矛盾日漸突出。劉備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託孤之時,除了任命諸葛亮為「正託孤大臣」還任命李嚴為「副託孤大臣」。

一來可以使雙方互相監督,二來可以藉機拉攏東州集團。況且李嚴也算是半個荊州集團,不與劉備定下的基本國策衝突。

諸葛亮發動北伐,可以將蜀國的內部矛盾轉移至對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涼州,那麼荊州、東州、蜀地三大集團的矛盾會大大縮減。而且可以使蜀國有了問鼎中原的機會。

擴充套件資料:

蜀建興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死,其子曹叡繼位,缺乏統治經驗。諸葛亮抓住有利時機,決定出師北伐。次年三月,率軍進駐漢中,頓兵沔陽(今陝西勉縣)。

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谷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關中震響。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率領步騎五萬人前往,大破馬謖於街亭。

而同時趙雲寡不敵眾,失利於箕谷。諸葛亮乃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第一次北伐失敗。

同年冬,諸葛亮趁魏兵東下,關中虛弱,趁機北伐,出兵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為魏將郝昭所拒,諸葛亮勸降不成,而又糧草不繼,不得已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建興七年(229年)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今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今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建興八年(230年)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今陝西省安康市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

諸葛亮駐軍於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東)、赤阪(今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天,魏軍撤退。同年,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

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今甘肅省天水縣)。

司馬懿追亮至滷城,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

建興十年(232年),諸葛亮在黃沙休兵勸農,製作木牛流馬等,並且練兵講武,準備再次北伐。

建興十一年(233年)冬,諸葛亮為再次北出祁山派遣諸軍運米,集結大軍於斜谷口,治斜谷邸閣。

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經過三年勸農講武的準備,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今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同時派使臣到東吳,希望孫權能同時攻魏。

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想再次以持久戰消耗蜀軍糧食,令蜀軍自行撤退。

魏將郭淮認為蜀軍必會爭奪北原,司馬懿認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備。果然,蜀軍到來,但被郭淮擊退。

諸葛亮考慮到前幾次北伐都因為運糧不繼,導致功敗垂成,於是開始在渭、濱的居民之間屯田生產糧食,百姓亦相安無事,一切如常。而孫權也響應蜀漢,親率十萬大軍北上攻魏,但被魏明帝曹叡親自率軍打敗。

諸葛亮派虎步監孟琰駐武功水北,適逢水漲,阻斷了諸葛亮和孟琰的聯絡。司馬懿趁機出兵進攻孟琰。結果諸葛亮一方面派工兵架橋,一方面派弩兵向司馬懿的部隊射箭。

司馬懿看到橋快架好,只好撤退了。魏、蜀兩軍相峙了百多日,其間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始終堅守不出。其後諸葛亮故意讓人帶一套女人的衣服、頭巾送給司馬懿,表示司馬懿就像女人一樣。

魏軍將領見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紛紛要求出戰,為了搪塞將領們的要求,司馬懿假意上表給魏明帝請戰。曹睿便派衛尉辛毗為軍師,到前線節制司馬懿。

諸葛亮乃分兵屯田,在魏國境內與魏國百姓共同種糧自給自足,打算長期駐紮下去,但諸葛亮卻因過於操勞而病重。

八月,諸葛亮果然因積勞而病倒,病情日益惡化。司馬懿趁諸葛亮病重不能統軍,於是親自率軍襲擊蜀軍後方,斬五百餘人,獲牲口千餘頭,降者六百餘人。

諸葛亮病重的訊息傳到成都,劉禪派李福去探望諸葛亮,並詢問此後國家大計。諸葛亮也對各將領交代後事,要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

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後。不久,諸葛亮在軍營中與世長辭。而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祕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

6樓:遊子逸

諸葛亮北伐動機:

根據史料記載,以及近歷史學專家的論斷可以將其概括為三點:

第一:為報先帝,以完遺願(依據:出師表)

諸葛亮在《出師表》所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出於《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可看出諸葛亮北伐是為了報答先帝對他的知遇之恩,完成先帝光復漢室的遺願。

第二:不攻曹魏,蜀漢必亡(依據:易中天品三國)

自從曹魏皇帝曹睿同意大臣孫資的建議,對蜀國採取

據守要塞,大力恢復魏國實力後。

諸葛亮已經意識到,如果讓曹魏有時間發展國力,那麼蜀魏兩國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國力強大,蜀國只能坐以待斃。只有出蜀,佔領雍州、涼州,一來可以獲得秦川駿馬,組織騎兵、二來作戰之時有迂迴空間,發動大規模作戰。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對於蜀國來說,山峻之險無疑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可是這有相對性!別人攻不進來,但你也殺不出去!

用一句話來形容蜀地:「天下大亂,勝天堂、天下一統,死牢房」。

天下大亂,佔據蜀地。可以發展自己的經濟,擴充自己的軍隊,意圖天下。

但是天下將要一統,那麼蜀地絕對是一個死牢房,因為你自己打不出去。而且險山峻嶺不適合大規模作戰。不能大規模作戰,別人傷不了你,你也傷不了別人。

兩軍只有僵持,但是你的後方絕對會被活活拖死。最終結局是你無兵源、無財力、無民心只有投降一條路可以走。

第三:北伐中原,轉移矛盾(依據:易中天品三國)

蜀國是劉備依靠荊州集團(以諸葛亮為代表,劉備入蜀帶領的文臣武將)在蜀地建立的政權。

所以在蜀國第一階級是荊州集團、第二階級是東州集團(以李嚴為代表,劉璋以前帶領的文臣武將)、第三階級才是蜀地集團(以譙周為代表,蜀地本土勢力)。

在蜀國,該執政掌權的是荊州集團(蜀漢四相全是荊州人)、受聯合拉攏的是東州集團、被排擠打壓的是蜀地集團。

由於蜀國建國之初,擁有荊州與益州,三方勢力的矛盾並不明顯。但是自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大慘敗後,荊州集團在經歷失荊州、敗夷陵,可謂是元氣大傷,三方矛盾日漸突出。劉備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在託孤之時,除了任命諸葛亮為「正託孤大臣」還任命李嚴為「副託孤大臣」。

一來可以使雙方互相監督,二來可以藉機拉攏東州集團。況且李嚴也算是半個荊州集團,不與劉備定下的基本國策相沖突。

諸葛亮發動北伐,可以將蜀國的內部矛盾轉移至對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涼州,那麼荊州、東州、蜀地三大集團的矛盾會大大縮減。而且可以使蜀國有了問鼎中原的機會。

諸葛亮為什麼要出師北伐

關於諸葛亮北伐的動機,根據史料記載,以及近歷史學專家的論斷可以將其概括為三點 1 為報先帝,以完遺願 依據 諸葛亮出師表 諸葛亮在 出師表 所說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

諸葛亮北伐為什麼沒有成功,用兵如神的諸葛亮,為何北伐沒有一次成功?

北伐曹魏,乃是為了中興漢室的理想。無奈西蜀的國力無論如何也沒有曹魏的國力強大。這就是為什麼10次北伐均告失敗的主要原因,其次,蜀漢後主劉禪昏庸無能,聽信讒言。根曹丕的陰險狠辣根本就沒的比。蜀漢雖有諸葛亮,姜維的大才,然曹魏亦有司馬懿,司馬昭等天才輔助!軍事的較量實際上是國家政治經濟等方面綜合國力的較...

諸葛亮為什麼沒能統一三國呢,諸葛亮為什麼沒能統一三國?

是的,諸葛亮謹小甚微,辦事太小心。在後方,又沒有培養人才。老年的諸葛亮江郎才盡。最終老死荒野。諸葛亮為什麼沒能統一三國?諸葛亮北伐是三國時期蜀漢大臣諸葛亮在228年至234年發動北伐曹魏的戰役,共有五次,但未取得重大勝利 而曹魏也曾發動反擊戰,但不成功。最後以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逝五丈原終結。形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