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哪些,關於端午節的傳說 都有哪些

2022-02-13 03:05:53 字數 3178 閱讀 8321

1樓:羊肉果子

一:紀念屈原

最廣為流傳的就是紀念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二:紀念伍子胥

這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伍子胥也是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他投奔吳國,屢立戰功,卻被讒言陷害,含冤自刎而死。吳王夫差令人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初五投入江中。人們把端午節亦稱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三:紀念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遮天投江自殺。沒想到,五天後曹娥抱出父親屍體浮出水面,世人驚奇。

之後曹娥所住之村鎮即更名為曹娥鎮,舜江被改為曹娥江,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還有著名的《曹娥碑》一文作為佐證,五月初五就變成紀念曹娥的節日了。

2樓:f馮給力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 都有哪些

3樓:江湖佩奇談社會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說法,它都是人們對於古人的一種追悼以及懷念,而如今端午節已經成為了我國一個不可割捨的節日。很多人可能忘了自己的生日,但絕對不會忘記端午節這一天。而在這一天我們也有很多的習俗,例如說吃粽子,賽龍舟。

4樓:小歐

關於元宵節的傳說故事大家瞭解有多少呢?出國留學網小編為您整理提供的元宵節的傳說50字內容,歡迎閱讀。

元宵節的傳說50字(一)

關於元宵燈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凶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就組織起來去打它們, 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

眾人聽說了這個訊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

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 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小編特別推薦

元宵節傳說 | 元宵節燈謎 | 元宵節活動 | 元宵節來歷 | 元宵節是哪天 | 元宵節習俗

5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想想吧。?。,??…

端午節有什麼傳說?

關於端午節傳說故事有哪些

6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 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南朝蕭樑時期宗懍所著的《荊楚歲時記》,是一部中國古代荊楚地區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的介紹文集。在該書的第卅節裡頭記載著:「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並命舟楫以拯之……邯鄲淳曹娥碑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斯又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

」認為東吳地區的端午競渡是為了迎接已被當時人們視為河神的伍子胥,與屈原無關。關於粽子,則有當地的記載:「鄉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蒐集關於端午節的傳說

7樓:匿名使用者

1.有一本叫《逸史》的唐代志怪**,裡面說有一次唐明皇外出巡察,回宮後身體不適,夢到一個瘸腿的小鬼,偷了楊玉環的香囊和一支玉笛,還在殿上跑來跑去。明皇大怒,欲呼武士,只見一個大鬼頭,蓬髮虯髯,面貌可怖,頭戴破帽,身披青袍,一把捉住了小鬼。

唐明皇問他是誰,大鬼頭回奏說,臣是終南山的進士鍾馗,高祖(即李淵)武德年間因為相貌醜陋沒有通過科舉考試的「面試」環節,怒觸殿前階石而死。幸蒙高祖賜綠袍葬了臣下,於是銘感在心,誓替大唐除盡妖魅。這話唐明皇愛聽啊,一覺醒來,病也好了。

神清氣爽之下,馬上安排吳道子負責繪製一幅《鍾馗捉鬼圖》,還把畫像廣頒天下,讓世人皆知鍾馗的神威。如此這般,鍾馗四海皆知,此後更被尊為賜福鎮宅聖君。進了農曆五月,依著古代傳統,家家戶戶要在屋裡掛上一張鍾馗蜀黍的小像鎮宅,保佑大人小孩都平安,五毒邪魅不進門。

於是,這天成為驅邪辟毒之日,鍾馗像、天師符和雄黃酒,便是民間常用的三樣辟邪寶物。

2.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粽子投入江中。

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8樓: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名重午、端

五、蒲節,時在農曆五月初五。端有「初」的意思,故稱初五為端五。夏曆(農曆)的正月建寅,按地支順序,五月恰好是午月,加上古人常把五日稱作午日,因而端五又稱重午。

端午節傳遍全國各地,主要分佈於廣大漢族地區,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

關於端午節的來厲,傳說,習俗,端午節的習俗傳說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 於紀念屈原。據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 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 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汨羅江畔,一位散發披肩的老者蹣跚的來回踱步。他口中吟唱著 離騷 眼神中充滿了悲傷失望。慢慢地,坐在一塊大石上,他兩眼呆呆的望著東去的江水,又抬眼望望聳立的高山。自問 高山與流水,那個才是正直的哪?大王,他的耳邊響起了子蘭和靳尚的讒言,屈原在背後經常說您的壞話,說您昏庸至極,楚國的最後一個國君就是您。...

關於端午節的文章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 配藥方 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 長城內外可謂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