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臺灣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2022-03-09 22:49:26 字數 4593 閱讀 1033

1樓:匿名使用者

市場經濟+中華文化+開放

臺灣為什麼當年發展那麼快呢?

2樓:

臺灣經濟發展的成果,得力於勤奮的人民及生產力的提升。勞動力的比較利益的發揮,歷經數量充足的優勢,與熟練技術勞工的技術密集的助力;而生產力的提升,除了藉助勞動力教育的不斷成長外,資本投入與技術進步的連續成長,共同造就今日臺灣的經濟奇蹟。當然**政策的循序誘導與配套措施功不可沒,其中尤以自由化、國際化和制度化的經濟改革魄力貢獻最大,**逐漸加重市場經濟功能的努力,減低人為的主宰干預,也逐步讓制度的規範主導,消弭了人為不當的干預和無知引發的誤判。

2023年十月廿五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在臺北中山堂舉行,國民**公告即日起臺灣人恢復中國國籍;2023年****撤退來臺,以迄於今日在開發中國家中居於領先地位的經濟體的發展過程,分別經歷了2戰後的重建、進口替代、出口擴張、第2次進口替代、資本與技術密集產業的發展、金融與**的自由化與國際化等階段。

這段期間,臺灣經濟發展的快速腳步,享有「經濟奇蹟」的稱譽。同時整體的社會、文化、政治的氣候上,亦隨著生產體制與國際局勢的轉變,與時推移,可以說是本島歷史上最具變革、觀念上變動最為劇烈的時代。2次世界大戰後,臺灣藉助先人留下的雄厚基礎,在2023年代以前發展以稻,糖,香蕉等農作為主的農業,並在隨後很順利的從農業經濟過渡到工業化經濟。

此時,臺灣經濟發展迅速,為世界矚目,被列為"亞洲四小龍。這種美名,在現今資訊業,服務業蓬勃發展的今日民主臺灣,仍為人樂樂稱道。

教育為立國基業,臺灣地區自2023年起,即實施9年國民義務教育,為國家的發展提供了高素質的人力。近年來**更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包括健全國民教育、促進技職教育多元化與精緻化、追求高等教育卓越發展及加強師資培育與教師進修制度等,以建構現代化教育體制,期使多元化的制度、人本化的環境、科技化的設施、生活化的課程、專業化的師資,能提升學校教育水準;並連結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與非正式教育,形成全民終身學習的社會。

3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從日本強佔下收回祖國以後,因為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在撤退前的破壞,臺灣經濟可以說是千瘡百孔,2023年10月以後,國民黨上層一批經濟要員到了臺灣,並給原來600萬人口的臺灣地區又增加了200萬人口。臺灣從上個世紀70年代到現在進入了經濟的起飛階段,創造了臺灣的「經濟奇蹟」。臺灣經濟起飛主要有以下五個原因:

第一,國民黨上層集團到臺灣的時候,把當時他們所控制和掌握儲備的**、銀元和美鈔都搬到了臺灣,並把在大陸能夠拿到的各種戰略物資、生產物資、生活資料都搬到了臺灣。當時有人回憶,他們是一斤麵粉、一紙張都要運走。就在上海戰役的時候,蔣軍指揮之下運走的物資應該有1500船,這是臺灣經濟起飛的一個重要物質基礎。

第二,國民黨上層在去臺灣的時候,在帶走的200多萬人中間,有30 萬人才,包括高階知識分子、各種技術工人以及工商業者,只要有資金有市場他們馬上就能生產。這些從大陸帶去的人才對臺灣經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當時國民黨帶去的60萬的軍事人員後來也成了臺灣國民黨經濟建設的主力。

別看他們是軍人出身,但他們在國民黨方面的組織之下,退伍後從事最艱苦的基礎建設,一直到現在還發揮著的巨大作用。臺灣穿越大山小山的6條橫貫公路,都是這些退伍老兵建的。

第三,臺灣經濟有美國的援助。美國從50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到1969 年,每年都有固定的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給臺灣。這個應該成為臺灣經濟發展起來的重要的外援之一。

第四是兩岸同胞的創造性的勞動。一個是國民黨上層集團從大陸帶去的200多萬各種各樣的人才,另外還有在島內的當時600多萬的勞動者。他們共同以他們的智慧、創造性的勞動,創造了臺灣經濟。

第五,要談臺灣經濟發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國民黨方面到臺灣的前40年間,臺灣經濟決策失誤的很少,從最早的經濟恢復,到來料加工,大進大出,然後加快對外**的發展,為臺灣經濟的發展制定了一條正確的政策。可以說他們從政治上、政策上給臺灣經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保證。這也是臺灣經濟騰飛的一個重要原因。

4樓:離愁心也碎

1人才優勢2蔣**勵經圖治3優越的地理位置4走資本主義的道路。

5樓:莊博易

近幾年來臺灣經濟 已經下降了很多

以前7幾年的時候是有點快 不過只比大陸快一些 對比世界來說臺灣的經濟發展並不算快

應該是問咱們大陸 為什麼發展那麼慢 才對

6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臺灣地方小,開發容易,

再加上劉銘傳那個時候在臺灣就開始做一些現代化設施後來日本職名是真的座了很多建設

不過最關鍵的還是2023年代的一連串建設(十大建設等)

臺灣戰後經濟飛速發展的原因

臺灣靠什麼把經濟發展起來的

7樓:暮然說

臺灣省是依靠資本主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逐步發展起來的,主要為積體電路出口和電腦零件出口。

大力鼓勵廠商投資積體電路、電腦等高新技術產業,耗能少、汙染低、附加價值高的高新技術產業取代傳統產業,成為臺灣重要的經濟命脈,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重要角色。

現今當局逐步減少對投資和對外**的干預,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和「國營企業」陸續被私有化。國際**是臺灣的經濟命脈,中國大陸是臺灣最大**夥伴、進出口**第一地區,其次為美國和日本。不同於鄰近的韓國和日本,臺灣經濟以中小型企業而非大型企業集團為主。

臺灣電子資訊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舉足輕重,全球大多數電腦電子零元件都在臺灣生產。高新技術產業已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農業佔gdp的比重從2023年的35%降至2%,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合計比例過半。

臺灣經濟發展的幾個時期

8樓:u愛浪的浪子

2023年以來,臺灣經濟發展大致經歷四個時期:

(一),經濟恢復時期(1949-2023年)。

當時臺灣人口劇增,物價飛漲,工農業生產幾乎停頓,而軍事性開支卻佔財政支出的一半以上,民眾生活困難,經濟瀕臨崩潰。為此,臺灣當局採取了一系列旨在穩定社會和恢復經濟的政策與措施,土地改革、改革幣制、外匯**管制,優先發展電力、肥料及紡織工業等。50年代臺灣農業發展迅速,增長率年均達各4.

7%。(二),以農養工發展時期(1952-196o年)。

當時臺灣經濟基本上以農業為主,勞動力過剩,對外**和國際收支均逆差嚴重,外匯極度短缺,民眾因收入低而無力消費進口工業品。臺灣當局以穩定中求發展為指導思想,確定了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的方針。土地改革促進了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農產品及其加工品在總出口中的比重非常高,2023年高達71.

5%,成為創匯主力。臺灣當局又通過肥料換谷、強制收購等不等價交換方式,獲取利潤,把它轉移到工業部門。

在工業方面,重心放在資金需求量不大、技術要求不高、建廠週期短的民生工業上,以島內生產替代進口,以適應島內的消費水準,並節省外匯開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減輕就業壓力。形成了糖、茶、菠蘿及香茅油等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及水泥、玻璃、木製品、造紙、化肥、紡織、食油、麵粉、塑膠原料及製品、人造纖維、自行車、縫紉機和家用電器等進口替代工業。

(三),出口導向經濟發展時期(1960-1986中)。

由於臺灣市場狹小,當時進口替代工業的產品市場已趨飽和,若繼續發展將導致經濟後勁乏力。臺灣抓住當時國際分工變化的機遇,利用低廉工資的國際比較利益,大力發展加工出口工業帶動經濟發展,並陸續修正或制定旨在促進出口的政策與措施,如進行外匯**的改革、實施"獎勵投資條例"、鼓勵民間儲蓄、對外銷廠商實行稅收和融資的優惠、設立出口加工區和保稅倉庫等。

這個時期外資對臺灣工業化和出口擴張起了重要作用,民間企業從進口替代轉向出口產業,成為經濟成長的主力。臺灣企業從日本進口生產資料,向美國出口工業品,形成了生產上依賴日本、市場上依賴美國的三角**關係。臺灣工業得到了高速發展。

從1963-2023年,工業年均增長率高達18.3%,其中製造業的年均增長率達20.1%,工業產值在臺灣gdp中的比重由196o年的26.

9%提高到2023年的43.8%;出口**額中工業製品的比重由l960年的32.3%增至l973年的84.

6%。(四),經濟轉型時期(l986年至今)。

自8o年代以來,由於臺灣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工資也大幅**,勞動力短缺,勞動密集型加工出口工業逐漸喪失比較利益和比較優勢,導致民間投資意願低落,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為此,臺灣當局於1986中提出了實行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的經濟轉型,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場經濟機制,並以產業升級和拓展美國以外的外貿市場作為重大調整內容,確定以通訊、資訊、消費電子、半導體、精密器械與自動化、航天、高階材料、特用化學及製藥、醫療保健及汙染防治等十大新興產業為支柱產業。

經過近10年的經濟轉型,臺灣經濟在自由化、國際化方面取得一定進展,產業升級也初現成效,資本和技術密集型工業佔製造業的比重目前已達61.5%,其中資訊產業發展尤為突出,其產值已名列世界前茅。臺灣對外出口市場的重心也逐漸從歐美轉向亞洲,對美國出口比重已由2023年的48.

8%下降到1995中的23.7%,對亞洲的出口比重則由2023年的32.8%上升到2023年的52.

6%。出口產品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子、資訊、機械、電機和運輸工具產品已佔總出口的50%以上。對外投資大幅度增長,開始成為淨資本輸出地區,累計至1995中,對外投資約300億美元。在這一時期,臺灣與祖國大陸及香港的經濟聯絡也日趨密切。

9樓:提分一百

臺灣的經濟發展歷程及特點

10樓:匿名使用者

臺灣經濟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時期,一是抗戰結束後,二是越南戰爭期間30改革開放以來

宋朝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宋代經濟得以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南方本身bai就有發展農耕經濟的 du有事基礎,zhi 土地肥沃,水dao 熱充足。2 自東晉以回來,南方一直少有戰答亂,社會相對穩定,大量的北方移民,如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和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亂,嚴重摧殘了北方的經濟,大量人口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促進了南方科技的發展。3 隋代大運河的開通,使得...

新經濟政策實施的原因是什麼,新經濟政策是什麼

十月革命後,在蘇維埃 內憂外患,經濟苦難的情況下,蘇俄 實行餘糧專征集制的 戰時共產屬主義 政策,引起農民為代表的廣大老百姓極其不滿。後列寧同志經過充分考慮,在1921年3月開始實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策。新經濟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以徵收糧食稅代替餘糧收集制。農民按國家規定交納一定的糧食稅,超過稅...

企業組織多元化發展的原因是

1 為了將來的轉型調整 2 加快企業的成長及盈利點 雞蛋放幾個籃子裡的問題,一個還是幾個 多元化bai經營戰略是根據企業du規模大,資金雄厚zhi,風險分散dao力強,市場回 開拓能力強答 適應能力強而提出來的。從各種企業所實行的多元化經營戰略來看,主要是為了解決這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企業為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