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荊楚歲時記》有正月初一「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的記載。常德舊俗,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清晨,雄雞初鳴之時,由男戶主起來開啟大門鳴放爆竹,叫做「開財門」。現時鳴放爆竹多在北京時間零點正。
這一天,全家男女老幼都穿新衣,叫做「去舊迎新」。堂前燈燭輝煌,香菸繚繞,閤家敬過天地、拜過祖宗後,晚輩要向長輩拜年,小孩拜了年,長輩照例要用紅紙包一些錢送給小孩,叫「壓歲錢」。
從前,晚輩向長輩拜年,一定要跪下叩頭;平輩與平輩拜年,男的作揖,女的道萬福。後受外地影響,改為行鞠躬禮。舊時,給人拜年要講「恭喜發財」之類的吉利話,現時多改為說:「新年好!」
舊時拜年的規矩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即初一兒孫輩跟祖父母和父母拜年;初二出嫁的姑娘領著女婿回孃家拜年,但按習俗一定要當天趕回去,不能讓家中「空了房」;
初三以後,街坊鄰里、親戚朋友才互相走訪,但奉信「七不出、八不歸,九日外出空手回」,意思是初七不遠出,初八在外地的人不要回家,初九不外出辦事,因而「惟出必擇吉」。近時拜年的習俗必不可少的舉動,也無須擇吉而行。
舊時農村,初一至初三不掃地,不倒垃圾,意為「積財」。初四要敬土地菩薩,各戶派人上地角田頭,插三柱香,點一盞爛調羹做的小油燈,並把少許紙錢壓在土塊下面,以示對土地的恭敬。
新春期間,常德各地都有在大門口張燈結綵的習慣。舊時,富家要在大門口掛兩盞紅紗流蘇元寶大燈,表示「吉星高照」。貧民也要在大門口點上一盞小油燈,取個吉利。
故民歌中有「正月裡來是新春,家家戶戶掛紅燈」之語。
現在,各單位都時興在大門口扎彩門安裝五色彩燈,民家新春點燈之俗雖有一段哀落,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又逐漸開始興盛。貼春聯是常德城鄉普遍的習俗,春聯寫的吉利語,門楣上還要貼一個大「福」字。
大門對面的牆上(中堂)要貼「對我生財」、「萬事如意」、「開門大吉」,門扇上要貼門神或送子娘娘,大門的合縫處要貼「財」字,表示「財門大開」。現時,貼春聯仍很流行,但已改為新語,「門神」為新年畫所取代,其他已不時興了。
春節期間,常德城鄉都大耍龍燈。常德龍燈的品種有長龍、老龍、幼龍、鰲龍、草把龍等等。
2樓:洛寒風
常德安鄉一般來說是早上天矇矇亮吃團年飯,無兒有女婿離得近的,中午或者吃團年飯。基本規則是農曆30那天儘量一家團圓,團年飯越早越好,早上相互之間不串門,如果串門碰到人家吃團年飯,喊你一起吃就一定要吃。
緬懷親人除夕「送亮」
安鄉人一般從冬至就進入了過年的狀態,這一天有的人家會殺豬宴請親朋好友「喝血酒」、「吃熱肉」,即用剛宰殺的豬血燉湯,割一塊未冷卻的豬肉烹炒。此後家家戶戶開始打年貨、貼春聯等,特別在臘月二十八,要洗邋遢。到了除夕,安鄉人稱吃年夜飯為「團年」,這裡分為西鄉和北鄉,西鄉人會從早上開始吃團年飯,寓意「越吃越亮」,而北鄉人大多會在中午開始團年。
不得不說的是,對於祖先的緬懷在安鄉人的年味中不可缺少。吃飯前必須先拜祖先,老一輩的更是講究晚上7點至8點鐘要到先年仙逝的長輩墳上「送亮」,帶上一個菱形的燈籠,為長輩照亮回家的路,同時也寫上來年的願望,得到長輩的護佑。
3樓:匿名使用者
正月份要拜年。除夕要吃團圓飯。正月份,就走親戚到處打牌。。。這就是安鄉人的習俗。
4樓:
送亮和過年拜祖宗打你**換手機
常德過春節的習俗
5樓:匿名使用者
常德有在臘日除塵之俗,臘月初
八、十八、廿八,家家戶戶要打掃揚塵,清除汙穢,可算是傳統的衛生日廿四日相傳是灶王爺上天之日,舊俗在廿三日夜裡要備些果品祭祀灶王,求他在上天奏事時隱惡揚善。
「大年」三十 ,閤家團圓,舊俗先接祖先,後吃團年飯。 常德有守歲之俗,閤家圍爐團坐,送別舊歲,迎接新年
正月十五 ,是上元佳節
6樓:匿名使用者
臘八沒人過,二十三這些日子都是辦年貨的時候。準備一些臘貨。比如說臘肉 臘魚 臘鴨子 臘雞。
之類的。除夕守歲,放哈花炮。。打哈麻將 或者是跑鬍子。
春節大年初一是不能出門的。初二開始就去各家各戶拜年了。十五的話也就是所謂的元宵節。
到詩牆看**舉辦的煙火晚會。再回到屋裡搞碗元宵吃哈就可以達。我所知道的就這麼多了..
給分給分
湖南人習俗,湖南人過春節的習俗,
7樓:匿名使用者
湖南人家鄉過年風俗
小年與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過小年的習俗,只是具體時間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過小年是「過年」的「開幕式」,從這天開始,喜慶的氣氛持續到元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區視農曆臘月二十四日為「小年」,益陽等地以二十三日為「小年」,而邵陽、婁底等地卻以正月十五日為「小年」。
衡陽及湘北地區較看重過小年,而株洲等地不太注重過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區都有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灶神的風俗。據說,灶王爺二十三日這天要上天言人善惡,因而祭灶這一天,家家要將灶臺、几案、鍋碗瓢盤打掃乾乾淨淨,在灶神像旁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並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行禮許願,希望灶神吃了以後,不說人們的壞話。
這叫「送灶神」。
春節與貼春聯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傳統節日。原在「臘日」(陰曆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歲末。春節時張貼對聯由來已久。
對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據《淮南子》記載,桃符是用桃木製成的,即在桃木板上書「神茶」、「鬱壘」二神的名字或畫此二神像掛於門首,五代時始在桃木板上書聯語,據說我國第一副對聯是五代裡後蜀的孟昶所題:「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清人所著《燕京歲時記》中說:「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街頭書寫春聯,以圖潤筆。
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可見,自五代以後,歡迎的祝辭,換掉了難以理解的符咒,後來,桃符為大紅紙張書寫的春聯所代替,今天,湖南各地也都有張貼對聯的習慣。
拜年與壓歲錢
人們通常把春節期間的訪親問友叫「拜年」,相傳古時隆冬季節有騷擾人們生活的「年」怪,「年」怪有三怕:一怕聲響,二怕紅色,三怕火光。這樣每到「年」要出來的時候,家家戶戶就放鞭炮、貼紅紙寫春聯,點起一堆篝火,等凶猛的野獸「年」跑了以後,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賀新喜」,這些傳說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習俗。
民間拜年要選日子。長沙、常德等地,「初一不出行,初二丈母孃,初三以後,村裡村外互來往。」株洲、湘潭、衡陽等地,「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乾孃,初五初六團團轉,初六以後隨便行,」並有「七不出八不歸」的忌諱。
邵陽等地,「初一村裡走,初二外婆家,十五接回老媽。」婁底等地認為長輩到晚輩家拜年是好吃的表現。拜年時,放鞭炮以示喜慶,衡陽等地,主要放鞭炮接客,邵陽等地客人帶鞭炮到主人家門前自放。
湘黔一帶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快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舞比賽。
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春節拜年給「壓歲錢」的風俗,古已有之。清《燕京歲時記》上說:「除夕以彩繩穿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
尊長給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餳(糖)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這是前人描寫分到壓歲錢的喜悅心情的一首詩。如今,尊長給晚輩的「壓歲錢「的票額越來越大了。
8樓:遠方君遊中國
湖南人過年,臘魚臘肉真香,一家團圓真幸福
9樓:匿名使用者
得紅包,走街串巷拜年,放鞭炮,吃團圓飯,請客吃飯,盡情地玩
10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一年最後的一天是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戶戶剪綵紙,貼春聯,全家團圓聚飲,菜餚有餘有剩,叫吃團年飯。吃飯的時間是不定的,從凌晨十二點到晚上八點之前都可以,這段時間會聽到各處都有鞭炮聲,表明就是哪一家開始吃團年飯了,說到這裡要講講鞭炮了,過春節放鞭炮是一個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舊時放鞭有兩個意思,一是為了驅鬼迎神、祈禱五穀豐登:
二是為了增加節日歡樂的氣氛。
11樓:本少爺
我不知道,是來做任務的哈啊哈~~~
12樓:青春的藍色天空
這裡有很多介紹,非常詳細。
常德過年的風俗習慣
13樓:義運鴻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為一歲之首,稱為新年或元旦,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今因陽曆另有新年,而正月初一在 「立春」前後,遂改稱春節。
《荊楚歲時記》有正月初一「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的記載。常德舊俗,在每年農曆正月初一清晨,雄雞初鳴之時,由男戶主起來開啟大門鳴放爆竹,叫做「開財門」。現時鳴放爆竹多在北京時間零點正。
這一天,全家男女老幼都穿新衣,叫做「去舊迎新」。堂前燈燭輝煌,香菸繚繞,閤家敬過天地、拜過祖宗後,晚輩要向長輩拜年,小孩拜了年,長輩照例要用紅紙包一些錢送給小孩,叫「壓歲錢」。 從前,晚輩向長輩拜年,一定要跪下叩頭;平輩與平輩拜年,男的作揖,女的道萬福。
後受外地影響,改為行鞠躬禮。舊時,給人拜年要講「恭喜發財」之類的吉利話,現時多改為說:「新年好!
」舊時拜年的規矩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即初一兒孫輩跟祖父母和父母拜年;初二出嫁的姑娘領著女婿回孃家拜年,但按習俗一定要當天趕回去,不能讓家中「空了房」;初三以後,街坊鄰里、親戚朋友才互相走訪,但奉信「七不出、八不歸,九日外出空手回」,意思是初七不遠出,初八在外地的人不要回家,初九不外出辦事,因而「惟出必擇吉」。
近時拜年的習俗必不可少的舉動,也無須擇吉而行。 舊時農村,初一至初三不掃地,不倒垃圾,意為「積財」。初四要敬土地菩薩,各戶派人上地角田頭,插三柱香,點一盞爛調羹做的小油燈,並把少許紙錢壓在土塊下面,以示對土地的恭敬。
14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啊。
常德有「春鰱、夏鯉、秋鯽、冬鯿」的諺語。
「蒸缽爐子鼓嘎嘎,不願朝中做駙馬」。這一句諺語充分反映了常德菜的特色。
「正月泥、二月蒿,三月四月當柴燒」。泥蒿是常德人愛吃的一味野菜。
常德還有許多以吃喻理的飲食諺語,如:「蘿蔔鹽菜各有喜愛」、「一年賣粑粑,兩年賣粽子,越賣越尖」、「荷葉包菱角,個個想出頭」、「殺豬宰羊,廚子先嚐」、「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豆腐掉在灰裡面,拍不能拍,打不能打」、「好吃如小賭,坐吃山空」、「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河裡打魚河裡吃」、「少吃滋味多」、「蠶豆花花野茭瓜,牛皮燈籠也不差(都是黑心)」、「無酒不成宴席,無色路斷人稀」等。
「打和渣推粑粑,過年過節笑哈哈」。常德的飲食民歌與民謠也是很有意思的。
「德山的酒,陬市的糖,河啊的油條排把長」。
「楊板的千丈,合口的枯,修梅的辣椒打得鼓」。
~~期待滿意啊~~
衡陽過春節有著哪些習俗,以前湖南人過春節習俗
可以去這裡看看 因為不知道你要求的是衡陽市還是衡陽地區的。衡陽不大,但十里不同音,習俗各不相同 衡東年俗 除夕 雞冇叫,狗冇咬,半夜吃飯衡山佬。這是形容衡東吃年夜飯的一句俗語。意思是大年二十九的下半夜,家家戶戶就起床操辦起年夜飯來了。當大年三十剛過去幾個小時,也就是大年二十九的下半夜,人們就已經吃過...
湖南人跟湖北人的區別,湖北人和湖南人的性格特點有什麼差異,有什麼共同點?
全國各省中,最差的就屬湖北人和湖南了人。湖北人小氣,斤斤計較,搬弄事非。湖南女的比較潑辣,不講道理,但湖南人整體還算地道,比湖北人好太多。不管是湖南還是湖北,都是女的拖後腿。個人感覺湖北人經商的多,湖南人在廣東浙江多,湖南人吃苦耐勞,湖北人精打細算,一個在洞庭湖以南,一個在洞庭湖以北所以稱湖南湖北,...
湖南人為什麼喜歡辣的東西 湖南人為什麼愛吃辣?
湖南人為什麼愛吃辣?為什麼慢慢養成了吃辣的習慣呢,主要有幾個原因 湖南地形多山,氣候潮溼 悶熱。早晚溼氣太重,吃辣椒可以去寒。吃辣椒可以代替食鹽下飯,古代食鹽都屬於官家專賣,湖南本地不產食鹽,並且,湖南山路太多,交通極為不便,極大的加大了買賣食鹽的運輸成本。而辣椒很下飯,並能有效降低魚類等菜品中的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