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書是從右向左看,而且字是豎著寫 為什麼現

2022-04-24 20:56:36 字數 5636 閱讀 5499

1樓:xia0靜靜

中國古代漢字書寫是豎行,這大約和漢字初期的書寫材料是木簡、竹簡,書寫工具是毛筆,漢字是方塊字等有關。

等到漢代以後紙雖然發明出來,但漢字書寫方式已有很久的歷史了,仍然是通行豎寫。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現,宋代活字印刷發明後,都仍是豎排豎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提倡漢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變傳統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行」排列方式。

2023年中國已有了用「橫行」排版的書,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一書。

2023年1月1日,一元伊始,永珍更新。剛剛收到《光明**》的老訂戶們驚訝地發現,他們熟悉的報紙變了,昨天還是從上到下豎著排列的文字今天竟然一行行橫著走了起來。這一來,看報紙的狀態全變了,原來是從上到下一邊讀報一邊點頭,現在可倒好,這從左到右的排版方式讓人看報時整個兒變成了一邊讀報一邊搖頭。

也就在這一天的《光明**》上,刊登了一篇題為《為本報改為橫排告讀者》的文章:「我們認為現代中國報刊書籍的排版方式,應該跟著現代文化的發展和它的需要而改變,應該跟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改變。中國文字的橫排橫寫,是發展趨勢。

」著名學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橫排的科學性。人的兩眼是橫的,眼睛視線橫看比豎看要寬,閱讀時眼和頭部轉動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勞,各種數、理、化公式和外國的人名、地名排寫也較方便,同時還可提高紙張利用率。

於是編輯們就在一起討論該怎麼做,大家熱情很高,卻無從下手。這時於友提出不妨按照外國的報紙來改,他曾經學過俄語,當時《光明**》的地位和前蘇聯的《訊息報》很相似,大家就找來近期所有的《訊息報》,仔細研究它的文字排版形式,然後推出了中國第一份文字改版後的報紙——《光明**》。

而這時,離陳嘉庚先生提出「漢字橫書」已經過去4年多了,那是2023年6月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陳嘉庚正式向大會提出了中文書寫應統一由左而右橫寫的提案。

《光明**》率先實踐後,到2023年11月,**級17種報紙已有13種改為橫排。2023年1月1日,《人民**》也改為橫排,至此,全國響應。

字改革內容之一。它包括減省漢字筆畫、減少漢字字數兩種含義。前者指把筆畫繁複的字,變成筆畫少的字;後者指一個字原來可能有幾種寫法,包括正體、俗體、異體等,經過簡化後,確定一個為正體,其餘均廢除。

被簡化了的漢字稱為簡化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簡體字,也就是說,漢字簡化工作和簡化字,從中國殷商時代就開始了。以後幾乎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做了漢字簡化工作,都產生過相應的簡化字

。如 ,從六國文字到秦統一後的小篆,秦始皇下令的「書同文」,可以看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由官方做的漢字簡化工作,小篆對六國文字說來,就是規範字、簡化字。以後從小篆到隸書,從隸書到楷書,每一次書體變革,都是一次漢字簡化工作。

楷書定型以後,還有對楷體字的正體、俗體、訛體的甄別工作。現代漢字簡化工作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錢玄同、陸基、黎錦熙等人做了很多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於2023年公佈《漢字簡化方案》。

202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編輯出版了《簡化字總表》。2023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同時廢止2023年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簡化字總表》所列簡化字是通行漢字的正體。

2樓:貉白目

古代書籍開始普及的時候是竹簡製成,竹簡製成的書要做成卷軸的形狀,以便於存放,所以字在竹簡上是豎著寫的。把卷而讀,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後來,在新文化運動後,推行左右書寫,這樣更符合人眼睛的生理運動規律。

3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猜測:模仿英文。

中國古代的書是從右向左看,而且字是豎著寫。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漢字書寫是豎行,這大約和漢字初期的書寫材料是木簡、竹簡,書寫工具是毛筆,漢字是方塊字等有關。

等到漢代以後紙雖然發明出來,但漢字書寫方式已有很久的歷史了,仍然是通行豎寫。就是隋唐雕版印刷出現,宋代活字印刷發明後,都仍是豎排豎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識分子學習西洋文化,提倡漢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變傳統書寫方式,改用從左到右的「橫行」排列方式。

2023年中國已有了用「橫行」排版的書,它就是提倡拼音文字改革的劉世恩寫的《音韻記號》一書。

2023年1月1日,一元伊始,永珍更新。剛剛收到《光明**》的老訂戶們驚訝地發現,他們熟悉的報紙變了,昨天還是從上到下豎著排列的文字今天竟然一行行橫著走了起來。這一來,看報紙的狀態全變了,原來是從上到下一邊讀報一邊點頭,現在可倒好,這從左到右的排版方式讓人看報時整個兒變成了一邊讀報一邊搖頭。

也就在這一天的《光明**》上,刊登了一篇題為《為本報改為橫排告讀者》的文章:「我們認為現代中國報刊書籍的排版方式,應該跟著現代文化的發展和它的需要而改變,應該跟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而改變。中國文字的橫排橫寫,是發展趨勢。

」著名學者郭沫若、胡愈之等也很快撰文指出文字橫排的科學性。人的兩眼是橫的,眼睛視線橫看比豎看要寬,閱讀時眼和頭部轉動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勞,各種數、理、化公式和外國的人名、地名排寫也較方便,同時還可提高紙張利用率。

於是編輯們就在一起討論該怎麼做,大家熱情很高,卻無從下手。這時於友提出不妨按照外國的報紙來改,他曾經學過俄語,當時《光明**》的地位和前蘇聯的《訊息報》很相似,大家就找來近期所有的《訊息報》,仔細研究它的文字排版形式,然後推出了中國第一份文字改版後的報紙——《光明**》。

而這時,離陳嘉庚先生提出「漢字橫書」已經過去4年多了,那是2023年6月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上,陳嘉庚正式向大會提出了中文書寫應統一由左而右橫寫的提案。

《光明**》率先實踐後,到2023年11月,**級17種報紙已有13種改為橫排。2023年1月1日,《人民**》也改為橫排,至此,全國響應。

字改革內容之一。它包括減省漢字筆畫、減少漢字字數兩種含義。前者指把筆畫繁複的字,變成筆畫少的字;後者指一個字原來可能有幾種寫法,包括正體、俗體、異體等,經過簡化後,確定一個為正體,其餘均廢除。

被簡化了的漢字稱為簡化字。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簡體字,也就是說,漢字簡化工作和簡化字,從中國殷商時代就開始了。以後幾乎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做了漢字簡化工作,都產生過相應的簡化字 。

如 ,從六國文字到秦統一後的小篆,秦始皇下令的「書同文」,可以看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由官方做的漢字簡化工作,小篆對六國文字說來,就是規範字、簡化字。以後從小篆到隸書,從隸書到楷書,每一次書體變革,都是一次漢字簡化工作。楷書定型以後,還有對楷體字的正體、俗體、訛體的甄別工作。

現代漢字簡化工作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錢玄同、陸基、黎錦熙等人做了很多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於2023年公佈《漢字簡化方案》。2023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編輯出版了《簡化字總表》。

2023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同時廢止2023年發表的《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簡化字總表》所列簡化字是通行漢字的正體。

5樓:

其實在古代一開始也並不是全部從右往左寫。最典型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根據材料的不同,有從右往左,也有從左往右的。後來到周朝時代,開始在青銅器上刻銘文了,為了顧及到製作模具和燒製等工序,就一律開始從右向左寫了。

並且再到後來開始以竹簡為書寫材料,在竹簡上寫的時候,為了方便,竹簡是捲起來的,寫一點拉出來一點,這就更好理解了——如果從左往右寫,竹簡捲起來的部分就會壓在右胳膊下面,非常不方便。所以,從右往左寫就簡單了,右手寫著,左手往外展著。

而豎著寫也是一樣的道理,最早的甲骨文用的材料多是龜甲、牛骨等,這種東西本來就是不規則的形狀,橫著寫會很不整齊。後面用的竹簡,竹子是一條一條的,只能豎著寫。

而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大約是55年左右,全國開始通行現在的書寫方式。這是為了閱讀方便。

中國古代書法豎寫時,為什麼要從右往左排?

6樓:羽毛和翅膀

用毛筆寫在竹簡上的,因為一般用右手寫字,一片一片的寫,一卷竹卷開啟後,捲起的一頭放在左邊,展開的放在右邊,所以古時文字從右向左寫。現在的寫法是從西洋傳入的,西方人用鵝毛筆寫,寫字橫著寫,從左至右寫是為了不蹭髒未乾的墨跡。

中國古人為什麼豎著寫字,而且由右向左寫呢

7樓:匿名使用者

人的左腦主管語言邏輯,而腦與肢體是交叉對應的,所以多數人右手寫字較自在。

古時候人寫字都是像大家都知道的一樣:是用竹簡,並且沒有桌子,是以手持簡。

右手執筆,左手持簡。右手寫了一豎行,左手放一點,竹簡垂下一點,正可以涼幹剛寫好的字。很自然。

所以,古人從右向左寫字,是為了方便:)

8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呢

就要去問古人了

為什麼呢???

中國古人為什麼豎著寫字,而且由右向左寫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書寫都是用墨,這玩意兒乾的慢,再加上我們古代的衣服都是廣袖長袍,所以為了避免沾染上墨汁所以都會從上至下寫作,至於為什麼由右向左就沒什麼好討論的了完全就是習慣問題。

為什麼我們以前古代的漢字是豎著寫並且還是從右往左呢?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最早是刻在竹條上,只能上下豎著寫。竹條穿成竹簡閱讀,而為何從右往左書寫肯定是為了便於右手。

11樓:

我們以前古代的漢字是豎著寫:竹片、木片是豎著!中國尊左,用左手翻書!

12樓:冷漠娃娃

因為古人用竹簡當紙,所以豎著寫。因為古人喜歡從右邊開始看文字。所以從右往左寫嘍~

中國古時候的書是從右往左豎排的,它是怎樣演變為今天這個樣子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時候的書是從右往左豎排的,到今天也就是一種習慣。

14樓:小陳

我們現在的書寫習慣與古代漢字豎排向左行的順序是有極大差別的。其實,從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種文字的書寫順序是各有不同的,總體上分為左行、右行、下行三種,一直保留至今。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萊文等;下行如傳統的蒙古文、中國古籍印刷、有時的日語等。

在中國古代,因為書寫時是左手拿簡,右手寫字,一般是一根簡一行字,並且為著左手拿簡方便起見,空白的簡是放在左邊的。等到把一根簡寫完,寫過的簡為著和空白的簡不相混,也就左手一根一根的向右邊推去,並且排好。

在這種情形下排出的行款,總是寫好的第一根簡在最右,以次從右排到左,更由左手拿著的簡是直立的,而一般人手執細長之物是與人指垂直的;於是中國字的行款,成為自上而下,自右而左了。

竹簡與木牘是古代用於書寫、記事的竹片和木片。簡牘流行於東周至魏晉時期,可能在殷商時期就已出現。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簡是在湖北隨州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最晚則可延續到魏晉時期,而用少數民族文字如吐蕃文、西夏文等書寫的簡牘,在西北地區的唐宋墓葬中還有發現。

古代用竹簡製成的書內容十分廣泛,包括官方的各種文書檔案、私人信件、各種書籍抄件、歷譜,以及專為隨葬用的遣冊等等,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也是很珍貴的書法墨跡。對它們的發現和研究,是近代學術界的重要成果之一。

這些簡都是每片簡抄寫一行字,所寫的字數因簡的長短而不等。另外還有一種簡,寬約二釐米左右,每簡上抄寫兩行字,這種簡稱為「兩行」。竹簡一般都是用絲綸或麻繩將零散的簡編成冊,是先編聯,後書寫,綸繩所過之處空而不寫。

因為竹簡與木牘製作繁複,而且書寫字數有限、攜帶不便,所以縑帛成了秦漢時代的重要書寫材料。用縑帛寫成的書籍,稱為帛書。後來,隨著造紙術的不斷改進,簡牘、帛書逐漸被廢棄,紙最終成為書寫的主流材質。

中國古代是怎樣計時的,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古人計時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日晷 漏刻 更夫打更,還有更高階的水運儀象臺。最早由日晷計時,銅壺滴漏計時。古時計時工具有兩種,一是 日晷 二是 漏 日晷是以太陽影子移動,對應於晷面上的刻度來計時。日晷不用說了,大家應該在北京故宮裡和觀象臺上見過。詩詞中所常用的漏壺,即刻漏制記時法,最早出現於西漢,將一...

中國古代貨幣是如何演變至今的,中國古代貨幣的演變過程是怎樣的?

中國使用貨幣的歷史已經有4000年了,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之一。無論是天然貨幣還是人為製造的貨幣,亦或是紙幣,都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公元前21世紀到秦朝建立,天然海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中原地區的人們一直在用天然海貝進行物品的交換,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才有了金屬貨幣和紙幣。一 秦漢時期在先...

中國古代神話中掌管太陽的是誰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太陽神是誰?

關於中國的太陽神一直沒有明確說法,近日在網上找來找去,看到比較多的傳說有兩個 其一,是源於 山海經 所訴,羲和,中國神話中太陽神之母的名字。傳說她是帝俊的妻子,與帝俊生了十個兒子,都是太陽 金烏 住在東方大海的扶桑樹上,輪流在天上值日。羲和也是她兒子們的車伕 太陽的使者 日御。後來,十個兄弟不滿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