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日 暮 蒼 山 遠,
天 寒 白 屋 貧。
柴 門 聞 犬 吠,
風 雪 夜 歸 人。
[註釋]
1.芙蓉山:地名。
2.蒼山:青山。
3.白屋:貧家的住所。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簡析]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
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日暮蒼山遠」,「日暮」點明時間,正是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
青山遙遠迷濛,暗示跋涉的艱辛,急於投宿的心情。次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白屋」,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
「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後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後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
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歷來解釋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對「歸」的理解上。一種意見認為「歸」是詩人的來到,詩人在迷漫風雪中忽然找到投宿處,如「賓至如歸」一般。另一種意見是芙蓉山主人風雪夜歸。
關鍵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前者,詩人是在「白屋」外,在風雪途中;後者,詩人在「白屋」內,或前兩句在屋外,後兩句在屋內。
[作者簡介]:劉長卿(709-780?)字文房,河間(今河北河間)人。唐代詩人。
2樓:手機使用者
夜暮降臨,連綿的山巒在蒼茫的夜色中變得更加深遠。天氣寒冷,使這所簡陋的茅屋顯得更加清貧。半夜裡一陣犬吠聲把我驚醒,原來是有人冒著風雪歸家門!
【詞語解釋】
白屋:茅草屋。
【詩文賞析】
這首詩用精煉的詩筆,描繪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主題的寒山夜宿圖。整首詩按照時間順序安排。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後半是主人夜半還家;上半全為所見,後面皆是所聞。
平中有轉,有起有伏,雖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羈旅情懷不寫自現。每句詩都構成一幅獨立的畫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詩中有畫,畫中有情。
3樓:開滿罌粟的莊園
這首詩用極其凝鍊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時間順序寫下來的。首句寫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進時所感,次句寫到達投宿人家時所見,後兩句寫入夜後在投宿人家所聞。
每句詩都構成一個獨立的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
詩的開端,以「日暮蒼山遠」五個字勾畫出一個暮色蒼茫、山路漫長的畫面。詩句中並沒有明寫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讀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現紙上。這裡,點活畫面、托出詩境的是一個「遠」字。
它給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從這一個字,讀者自會想見有人在暮色來臨的山路上行進,並推知他的孤寂勞頓的旅況和急於投宿的心情。接下來,詩的次句使讀者的視線跟隨這位行人,沿著這條山路投向借宿人家。
天寒白屋貧「是對這戶人家的寫照;而一個」貧「字,應當是從遙遙望見茅屋到叩門入室後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蒼山遠「前先寫」日暮「,這句則在」白屋貧「前先寫」天寒「,都是增多詩句層次、加重詩句分量的寫法。漫長的山路,本來已經使人感到行程遙遠,又眼看日暮,就更覺得遙遠;簡陋的茅屋,本來已經使人感到境況貧窮,再時逢寒冬,就更顯出貧窮。
而聯絡上下句看,這一句裡的」天寒「兩字,還有其承上啟下作用。承上,是進一步渲染日暮路遙的行色;啟下,是作為夜來風雪的伏筆。
這前兩句詩,合起來只用了十個字,已經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寫得神完氣足了。後兩句詩「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寫的是借宿山家以後的事。在用字上,「柴門」上承「白屋」,「風雪」遙承「天寒」,而「夜」則與「日暮」銜接。
這樣,從整首詩來說,雖然下半首另外開闢了一個詩境,卻又與上半首緊緊相扣,不使讀者感到上下脫節。但這裡,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來,「聞犬吠」既在夜間,山行勞累的旅人多半已經就寢;而從暮色蒼茫到黑夜來臨,從寒氣侵人到風雪交作,從進入茅屋到安頓就寢,中間有一段時間,也應當有一些可以描寫的事物,可是詩筆跳過了這段時間,略去了一些情節,既使詩篇顯得格外精煉,也使承接顯得更加緊湊。
詩人在取捨之間是費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這番剪裁的功夫,也許下半首詩應當進一步描寫借宿人家境況的蕭條,寫山居的荒涼和環境的靜寂,或寫夜間風雪的來臨,再不然,也可以寫自己的孤寂旅況和投宿後靜夜所思。但詩人撇開這些不去寫,出人
意外地展現了一個在萬籟俱寂中忽見喧鬧的犬吠人歸的場面。這就在尺幅中顯示變化,給人以平地上突現奇峰之感。
就寫作角度而言,前半首詩是從所見之景著墨,後半首詩則是從所聞之聲下筆的。因為,既然夜已來臨,人已就寢,就不可能再寫所見,只可能寫所聞了。「柴門」句寫的應是黑夜中、臥榻上聽到的院內動靜:
「風雪」句應也不是眼見,而是耳聞,是因聽到各種聲音而知道風雪中有人歸來。這裡,只寫「聞犬吠」,可能因為這是最先打破靜夜之聲,也是最先入耳之聲,而實際聽到的當然不只是犬吠聲,應當還有風雪聲、叩門聲、柴門啟閉聲、家人回答聲,等等。這些聲音交織成一片,儘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內,未曾目睹,但從這一片嘈雜的聲音足以構想出一幅風雪人歸的畫面。
詩寫到這裡,含意不伸,戛然而止,沒有多費筆墨去說明傾聽這些聲音、構想這幅畫面的借宿之人的感想,但從中透露的山居荒寒之感,由此觸發的旅人靜夜之情,都不言自見,可想而知了。
古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古詩的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暮色降山蒼茫愈覺路途遠,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貧困。
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
原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日暮:傍晚的時候。蒼山遠: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綽綽顯得很遠。蒼:青色。白屋:未加修飾的簡陋茅草房。一般指貧苦人家。犬吠:狗叫。
出自:唐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大約在唐代宗大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間的一個秋天,劉長卿受鄂嶽觀察使吳仲儒的誣陷獲罪,因監察御史苗丕明鏡高懸,才從輕發落,貶為睦州司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寫的是嚴冬,應在遭貶之後。
這首詩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時間順序寫下來的。首句寫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進時所感,次句寫到達投宿人家時所見,後兩句寫入夜後在投宿人家所聞。
每句詩都構成一個獨立的畫面,而又彼此連屬。詩中有畫,畫外見情。
「日暮蒼山遠」五個字勾畫出一個暮色蒼茫、山路漫長的畫面。這裡,點活畫面、托出詩境的是一個「遠」字,從這一個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來臨的山路上行進時的孤寂勞頓的旅況和急於投宿的心情。
上句在「蒼山遠」前先寫「日暮」,這句則在「白屋貧」前先寫「天寒」,都是增多詩句層次、加重詩句分量的寫法。漫長的山路,本來已經使人感到行程遙遠,又眼看日暮,就更覺得遙遠;簡陋的茅屋,本來已經使人感到境況貧窮,再時逢寒冬,就更顯出貧窮。
「柴門」上承「白屋」,「風雪」遙承「天寒」,而「夜」則與「日暮」銜接。這樣,從整首詩來說,雖然下半首另外開闢了一個詩境,卻又與上半首緊緊相扣。
劉長卿年輩與杜甫相若,早年工詩,然以詩名家,則在肅、代以後。與錢起並稱錢劉,為大曆詩風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於近體,尤工五律,自稱「五言長城」,時人許之。
詩中多身世之嘆,於國計民瘼,亦時有涉及。其詩詞旨朗雋,情韻相生。
5樓:夢尚未息
暮色蒼茫,更覺前行山路遙遠。天寒地凍,倍覺投宿人家清貧。
忽然聽得柴門狗叫,應是主人風雪夜歸。
6樓:孫豔麗
暮色降臨山色蒼茫愈覺路途遠,
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加貧困。
柴門外忽然傳來犬吠聲,
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
7樓:倫悅遠
暮色降山蒼茫愈覺路途遠,天寒冷茅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草屋顯得更貧困
古詩《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及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詩文解釋】
夜暮降臨,連綿的山巒在蒼茫的夜色中變得更加深遠。天氣寒冷,使這所簡陋的茅屋顯得更加清貧。半夜裡一陣犬吠聲把我驚醒,原來是有人冒著風雪歸家門!
【詞語解釋】
白屋:茅草屋。
【詩文賞析】
這首詩用精煉的詩筆,描繪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主題的寒山夜宿圖。整首詩按照時間順序安排。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後半是主人夜半還家;上半全為所見,後面皆是所聞。
平中有轉,有起有伏,雖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羈旅情懷不寫自現。每句詩都構成一幅獨立的畫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詩中有畫,畫中有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意思是什麼?
9樓:一任斜暉伴客愁
《逢雪宿芙蓉
山主人》是唐代劉長卿的作品,其原詩及意思如下: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2.譯文:暮色蒼茫,更覺前行山路遙遠。天寒地凍,倍覺投宿人家清貧。
簡陋茅草房。一般指貧苦人家。忽然聽得柴門狗叫,應是主人風雪夜歸。
3.賞析:
後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後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戴雪歸來了吧。
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用極其凝鍊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投宿的順序寫下來的。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10樓:博達國學
原文: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釋義: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這裡大約是指湖南桂陽或寧鄉的芙蓉山。主人,即指留詩人借宿者。這首詩通過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寫出山村景象與農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時候。
蒼山遠: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綽綽顯得很遠。蒼:青色。
白屋:未加修飾的簡陋茅草房。一般指貧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歸人:夜間回來的人。
譯文:暮色降山蒼茫愈覺路途遠,
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貧困。
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
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
賞析:在本詩中有很多分歧:
一種意見認為該詩表達了「作者對貧寒人家的同情」,且詩句「風雪夜歸人」應解釋為「主人為謀求生活,在外勞碌奔波,夜裡才回家。」
而另一種意見認為「風雪夜歸人」應解釋為:「行人在風雪之夜終於找到了可以投宿的地方,並受到主人熱情款待,而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裡一樣。」古詩表達了作者對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時讚揚主人熱情好客、與人方便的美德。
關鍵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前者,詩人是在「白屋」外,在風雪途中;後者,詩人在「白屋」內,或前兩句在屋外,後兩句在屋內。
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帶拼音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 日暮蒼山遠 日暮 點明時間,正是傍晚。蒼山遠 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濛,暗示跋涉的艱辛,急於投宿的心情。次句 天寒白屋貧 點明投宿的地點。白屋 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 白 貧 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 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有什麼特色,《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詩是什麼意思?
1 譯文 暮色降山蒼茫愈覺路途遠,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貧困。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2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一首五言絕句,全文如下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3 創作背景 大約在唐代宗大曆八年 773 至十二年 777 間的一個秋天,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詩人劉長卿作者拼音是讀劉zhang卿還是劉chang卿
劉 li 長 zh ng 卿 q ng 劉長卿的五絕詩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為課本教材,很多老師在教學的時候都是讀作 l u ch ngq ng 連大連出版社的 注音唐詩三百首 都將劉長卿的長注音為 ch ng 好詩詞第五季第一期 劉長卿 餞別王十一南遊 但是也有學者對現代人把劉長卿讀為 l u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