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beihai人力資源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解釋為「如果鑽研異端邪說,那麼危害就大了」。
知識延展:
這句話是歷來《論語》註釋中爭執最大的章句之一,而且同一句話,居然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答案,從而把完全不同的政治形象,加到孔子身上。
這句話大致有這樣幾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為「如果鑽研異端邪說,那麼危害就大了」。朱熹等人執這種觀點。
第二種,解釋為「批判不正確的言論,禍害就可以消滅」。楊伯峻等人執這種觀點。
第三種,解釋為「攻擊與自己觀點不一致的言論,這樣很危險」。
為何會有如此相反的字面註釋?原因在於這裡有兩個字有多種可取的解釋:攻、已。
另外「異端」一詞也可以加上貶義斥為邪說,或者中性地判斷是一種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學說。異端,朱熹《集註》:「非聖人之道,而別為一端。
」焦循補疏說:「各為一端,彼此互異。」在這裡,朱熹站在身為孔子正統思想繼承人的角度,先把孔子的學說定為聖人之道,而把不同的觀點斥為異端(邪說)。
相比之下,焦循的補充要客觀中允得多,也要更符合原義。對儒家來說,道家思想和釋家思想可以說是異端;但反之,對道家而言,儒家思想倒成了異端。與此相似,對大陸而言,幾十年來臺灣的資產階級思想一直被斥為異端,而對臺灣政治及教育而言,只怕大陸思想才是異端。
只是當孔子說「異端」時,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貶斥之義,這個詞在當時,似找不出後世的那種「罪惡感」。攻,左為工,我曾據甲骨文字形,釋為骨針或斧等兵器;右為手。於是「攻」有兩義,攻擊,整治。
《詩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的「攻」字,就是「整治」的意思。朱熹對此句中「攻」字的理解,就取這種意思,他說:「攻,專治也。
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異端,非聖人之道,而別為一端,專治而欲精之,為害甚矣。」
2樓:儒教儒家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譯文:攻擊事物的另一端,這個危害也就停止了。
怎麼理解呢?異端是一個事物的另一端,不是一個事物的對立面,打個比方,南的兩端是東南和西南,可不是南和北。東南和西南可以互稱異端。
東南和西南都再南上。南北不能互稱異端。異端是一個事物的兩端。
異端搞清楚就好說了。
田裡長草這個危害怎麼讓它停止呢?你割了它過幾天它又長出來了。攻擊它的另一端它就停止了。草的另一端是什麼呢?是草的根,攻擊草的根這害就停止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攻擊異端邪說,那麼它的危害也就停止了。。。孔子殺少正卯就是這個原因。
4樓:文化傳送帶
論語·膏雨——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5樓:筱丫頭的老情人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6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詳解:理解這句話的關鍵在「攻」和「異端」。有把「攻」當成「專治」的,更有甚者,把「異端」解釋成「不走中道」的,這些,都是胡解。
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對《論語》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割裂去解釋,真是「斯害也己。」
朱熹,宋朝大儒,他在《論語集註》裡就把「攻」當成「專治」。但「攻」的古字,聲「工」,從「攴」。金文「攴」,手持器械打擊,相應,「攻」的本義是「攻打」。
而「攻」的「專治」等意思,是從「攻打」引申為「加工」再引申為「研究」才出現的,是相當後期才出現的。而且,「攻」一般也不解釋為「專治」,也就是「研究」而已,不是「專門研究」。而「研究異端」,甚至是「專門研究異端」,又有什麼問題?
所謂一事不明,儒者之恥,異端不研究,怎麼知道是異端?連異端都不知道,怎麼正之同之?所以,在《論語》時期這種解釋是不對的。
「攻」,就是本義「攻擊、攻打」的意思。
「異端」,有人解釋成「不走中道、鑽牛角尖、標新立異」之類的,這種解釋返到夠「不走中道、鑽牛角尖、標新立異」了。如果說「端」是「頭、邊」等意思,那「異」於「端」,那不正好是「中」?這一點上,朱熹是對的,他解釋的「異端」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異端」,就是「別為一端」、「非聖人之道」的意思。
但由於他把「攻」解釋為「專治」,「攻乎異端」就成了「專治非聖人之道」。
「攻乎異端」,就是「攻打、攻擊非聖人之道的別為一端者」。「斯害也已」,「這是災害、損害呀」。是對什麼的損害、災害?
是對行「聖人之道」的損害、災害。在上一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解釋中,已經說過:「對於暫時不能「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人不知」的人,「聖人之道」的彰顯、湧現並不能離開他們,把「人不知」的世界改造成「人不慍」的世界,不能離開「人不知」的人。
」而「人不知」的人,就是「非聖人之道的別為一端者」,對這種人,不能採取「攻打、攻擊」的手段,不能通過「攻打、攻擊」的手段把他們消滅,否則就違背了同出於《論語》的「和而不同」的儒家精神。
對於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異端」只不過是「別為一端行非聖人之道」的「不知」者,如果沒有這種人,「聖人之道」之行就成了無源之水。「不知」,如同米;「不慍」,如同飯;「聖人之道」,如同水、火;行「聖人之道」,如同利用水、火把米煮成「飯」;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當然就是那煮飯的人。而沒有了米,沒有了「不知」,沒有了「不知」者,沒有了「不知」的世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又如何行「聖人之道」呢?
對於「異端」,對於「別為一端行非聖人之道」的「不知」者,行「聖人之道」的君子不是要攻打他們、消滅他們,而是要如把「米」煮成「飯」般把他們從「不知」者變成「不慍」者,變成行「聖人之道」的君子,把「不知」的世界變成「不慍」的世界,只有這樣,才算是真行「聖人之道」。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什麼意思
7樓:匿名使用者
emmm。。。應該是學習歪理邪說,對自己危害是很大的吧。
攻是致力於,也有人認為是指攻擊。
異端是指小道和雜書(非五經正典)。
斯指代詞,這,指異端邪說。
也已:語氣助詞,無實在意義。
已:同矣
8樓:儒教儒家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譯文:攻擊事物的另一端,這個危害也就停止了。
怎麼理解呢?異端是一個事物的另一端,不是一個事物的對立面,打個比方,南的兩端是東南和西南,可不是南和北。東南和西南可以互稱異端。
東南和西南都再南上。南北不能互稱異端。異端是一個事物的兩端。
異端搞清楚就好說了。
田裡長草這個危害怎麼讓它停止呢?你割了它過幾天它又長出來了。攻擊它的另一端它就停止了。草的另一端是什麼呢?是草的根,攻擊草的根這害就停止了。
9樓:素衣掩紅妝
攻:治理、整頓 ; 異端:這裡指跟孔子不是同一立場的人、學說。
斯:那,那些人,那些學說 害:危害這句話是說:要整理整頓那些異端,(因為)他們對天下的危害太大了!
這句話有很多爭議,我看過之後,自己選了一個認為很貼切的解釋。望君多思。
第一時間為你解答,
如有幫助,敬請採納,
如對本題有疑問可追問,good luck!
10樓:守望影之歌
鑽研旁門左道,是有害的事情
11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詳解:理解這句話的關鍵在「攻」和「異端」。有把「攻」當成「專治」的,更有甚者,把「異端」解釋成「不走中道」的,這些,都是胡解。
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對《論語》沒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割裂去解釋,真是「斯害也己。」
朱熹,宋朝大儒,他在《論語集註》裡就把「攻」當成「專治」。但「攻」的古字,聲「工」,從「攴」。金文「攴」,手持器械打擊,相應,「攻」的本義是「攻打」。
而「攻」的「專治」等意思,是從「攻打」引申為「加工」再引申為「研究」才出現的,是相當後期才出現的。而且,「攻」一般也不解釋為「專治」,也就是「研究」而已,不是「專門研究」。而「研究異端」,甚至是「專門研究異端」,又有什麼問題?
所謂一事不明,儒者之恥,異端不研究,怎麼知道是異端?連異端都不知道,怎麼正之同之?所以,在《論語》時期這種解釋是不對的。
「攻」,就是本義「攻擊、攻打」的意思。
「異端」,有人解釋成「不走中道、鑽牛角尖、標新立異」之類的,這種解釋返到夠「不走中道、鑽牛角尖、標新立異」了。如果說「端」是「頭、邊」等意思,那「異」於「端」,那不正好是「中」?這一點上,朱熹是對的,他解釋的「異端」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異端」,就是「別為一端」、「非聖人之道」的意思。
但由於他把「攻」解釋為「專治」,「攻乎異端」就成了「專治非聖人之道」。
「攻乎異端」,就是「攻打、攻擊非聖人之道的別為一端者」。「斯害也已」,「這是災害、損害呀」。是對什麼的損害、災害?
是對行「聖人之道」的損害、災害。在上一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的解釋中,已經說過:「對於暫時不能「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人不知」的人,「聖人之道」的彰顯、湧現並不能離開他們,把「人不知」的世界改造成「人不慍」的世界,不能離開「人不知」的人。
」而「人不知」的人,就是「非聖人之道的別為一端者」,對這種人,不能採取「攻打、攻擊」的手段,不能通過「攻打、攻擊」的手段把他們消滅,否則就違背了同出於《論語》的「和而不同」的儒家精神。
對於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異端」只不過是「別為一端行非聖人之道」的「不知」者,如果沒有這種人,「聖人之道」之行就成了無源之水。「不知」,如同米;「不慍」,如同飯;「聖人之道」,如同水、火;行「聖人之道」,如同利用水、火把米煮成「飯」;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當然就是那煮飯的人。而沒有了米,沒有了「不知」,沒有了「不知」者,沒有了「不知」的世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又如何行「聖人之道」呢?
對於「異端」,對於「別為一端行非聖人之道」的「不知」者,行「聖人之道」的君子不是要攻打他們、消滅他們,而是要如把「米」煮成「飯」般把他們從「不知」者變成「不慍」者,變成行「聖人之道」的君子,把「不知」的世界變成「不慍」的世界,只有這樣,才算是真行「聖人之道」。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什麼意思?
12樓:普羅泰克選礦技術庫
排除前人翻譯的影響,靜下心來多次思考,認為這樣翻譯也是一個思路。攻:考慮、研究。
異端:不同角度或立場。害:
危害或不良後果。已:停止、防止。
整句話的意思是: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片面考慮問題的危害就可以防止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是執兩取中的意思,不走極端,就是兩方面的問題都考慮到,也是道家的思想,陰陽剛柔的理念,知其白守其黑,看到優點也看到缺點,這樣才不會出現大的錯誤。一味的走極端,會有大的危害的。
悲傷不已是什麼意思?悲慟不已是什麼意思?
悲傷不已 就是說 悲傷的已經不能靠自己的情緒來控制了,表示這個人很悲傷或傷心。多用來說情緒。悲傷不已,表示這個人很悲傷或傷心。悲傷不已 也就是說難過的已經不能靠自己的情緒來控制了,一般在經歷一些大事的時候壓力過大,自己一時半會又解不開心結。一直悲傷下去。悲傷不已的意思就是悲傷得不能自已,形容一個人非...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的乎是什麼意思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的其是什麼意思?
相當於 於 比。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創作的一篇議 師說 原文節選如下 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譯文如下 生在我後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於我,我也應該跟從他把他當作老師。我是向他學習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還是比我晚呢?文章闡說從師求學的道理,諷刺...
“已是黃昏獨自愁”是什麼意思,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什麼意思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孓然一身 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淒涼呢?它只有 愁 而且是 獨自愁 這幾個字與上句的 寂寞 相互呼應。現在是黃昏了,但是只剩下自己了!應該只作者的孤獨心裡 到了黃昏時候就只有自己一個人愁 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 卜運算元 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