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信妍雅
做事,急如閃電,勢若奔雷。好像飛虎下天山。(受演義影響吧!
)孫郎:急如閃電.勢若奔雷;郭嘉:
才策謀略.世之奇士。二人你們更喜歡誰呢?
說遠一點:孫郎周郎是一對的,曹操郭嘉是一對,你們更喜歡誰?本人認為前者比後者強大得太多。
《三國演義》中,郭嘉如何評價孫策?
2樓:匿名使用者
郭嘉:「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孫策(175年—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為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為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
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於稱帝后,追諡孫策為長沙桓王。
3樓:堇舜
郭嘉對曹操言:孫策不足懼也,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
三國演義中,官渡之戰前,曹操曾擔心孫策乘自己在前線對抗袁紹時,偷襲自己後方,後郭嘉向曹操進言,「孫策雖然勇猛,但為人年少輕狂,性情急躁,對周圍人沒有什麼防備,又不會用計謀,最後一定會被身邊的小人乘機殺死」
事實上,孫策奪下江東後,殺了很多在當地有威望的人,引起了很多人的憤怒,最後孫策就是死在了刺客的手裡。這裡充分說明了郭嘉的料事如神
4樓:諾小鴨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斬于吉 碧眼兒坐領江東
郭嘉曾對曹操言孫策不足懼也: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
5樓:__低調灬公達丶
郭嘉看人一向都很準(但是我還是喜歡文若很公達),他看出孫策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最後也證明了郭嘉說的。
6樓:迷途的八戒
"孫策不足懼也,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
7樓:
輕而無備,性急少謀,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於小人之手
如何評價歷史上的孫堅,孫策與孫權父子三人
8樓:暮靜雨
孫堅的評價
勇摯剛毅,孤微發跡,導溫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壯之烈;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
孫策的評價
陳壽: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策為人,美資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
對孫權的評價
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
如何評價周瑜對孫策的意義
9樓:匿名使用者
孫策只活了26歲。袁術稱帝后,孫家徹底獨立,而周瑜到孫吳的時間是198年,周瑜是在袁術稱帝一年之後,並且袁術即將完蛋時才徹底離開,周瑜才投靠孫策,可見周瑜第一選擇的袁術,如果袁術不作死,周瑜是不會離開他的。周瑜早年就是一個從攻,中年又早逝,吳國後來撐了幾十年靠的是陸遜父子。
《三國演義》之《曹劉煮酒論英雄》中,曹操如何評價袁紹,袁術,劉表,孫策,劉璋?
10樓:蟻語
袁紹 色厲膽薄 好謀無斷 幹大事而惜身 見小利而忘命袁術 冢中枯骨
劉表 虛名無實
孫策 籍父之名
劉璋 碌碌之輩 ,守戶之犬
孫策的歷史評價!當時人裡眼中的孫策是個什麼樣的少年英雄?
11樓:賣貨
陳壽:①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
且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②策為人,美資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三國志·吳書·孫策傳》 《漢晉春秋》:
策勇冠一世,有雋才大志。 《江表傳》: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
《吳錄》:①策知其無能也,以手戟投之,立死。輿有勇力,虎眾以其死也,甚懼。
②或曰:「孫將軍為人,惡勝己者,若每問,當言不知,乃合意耳。如皆辨義,此必危殆。
」 張紘:今君紹先侯之軌,有驍武之名。——《吳歷》 曹操:
猘兒,謂難與爭鋒。——《吳歷》 袁術:使有子如孫郎,夫復何恨!
——《三國志·魏書·袁術傳》 王朗:①策勇冠一世,有雋才大志。張子布……周公瑾……。
謀而有成,所規不細,終為天下大賊,非徒狗盜而已。——《三國志·魏書·王朗傳》 郭嘉: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
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許貢:
孫策驍雄,與項籍相似。——《江表傳》 虞翻:討逆將軍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三國志·吳書·虞翻傳》 晉·傅玄:孫策為人明果獨斷,勇蓋天下,以父堅戰死,少而合其兵將以報讎,轉鬥千里,盡有江南之地,誅其名豪,威行鄰國。——《傅子》 晉·楊亮:
襄神明器宇,孫策之儔,而雄武過之。——《資治通鑑》 晉·殷仲文:看此山川形勢,當復出一孫伯符!
——《世說新語·黜免》 樑·庾信: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人惟八千。——《哀江南賦序》 清·趙翼:
人才莫盛於三國,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二十史札記》 清·何義門:伯符以勇銳摧破劉繇王朗,然能系屬士民,修其政理,遂創霸業。
盧弼:孫策十七歲喪父,二十六卒,十餘年間建立大業,少年英萬,勇銳無前,真一時豪傑之士!——《三國志集解》 蔣祖勳:
孫策在孫吳政權的建立過程之中,是有著不可替代,最特殊的地位和起著最重要的作用的一個人物。——《論孫策在孫吳政權建立中之地位與作用》 黎東方:在三國時代的各方英雄之中,孫策可說是最配得上成為英雄的一位,雖則曹操向劉備說過,「天卞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他得英雄標準,很與我的英雄標準不同,依照我的標準,孫策比起曹、劉二人更夠英雄。
——《細說三國》 尹韻公:孫策的歷史功績在於,他為孫氏政權創基立事,粗定河山。孫策之所以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成功地平定江南,為他人瞠目,其主要原因在於:
從他們自身來講,孫氏集團是一個戰鬥力強、團結一致的武裝集團。自孫堅死後,他們屈於袁術門下,鬱郁不得志。當孫策決定率領他們重返故土,打他們自己的天下時,天下踴躍百倍,且孫堅舊部大部分人都是江東子弟,他們都意識到,這不僅是為孫氏家族的利益,而且也是為他們整個集團的利益而戰,所以這個武裝的擴張性十分強烈,征服欲十分狂熱。
每一次戰鬥,每一場戰役,都是「吏士奮激」,「各競用命」,「以齊戰勢」,加上孫策本人是用兵行家,打仗裡手。——《孫權傳》 張作耀:正因孫策善於羅致人才,所以樂為其用的人很多,不幾年,便為孫權留下了文如張昭、張紘,武如周瑜、程普等一批頗有謀略的領導人物。
——《劉備傳》 易中天:孫策是個少年英雄,當時吳這個地方的人把孫策和他同年的周瑜呼為孫郎、周郎,就是孫帥哥、周帥哥,而吳郡的太守叫做許貢的,上書朝廷,說孫策這個人非常驍勇,就象當年的項羽,因此孫策得到了一個外號,叫做小霸王,小霸王什麼意思呢?小項羽。
但是在我看來,孫策這個人比項羽可愛,我讀史書老實說,沒怎麼發現項羽太多可愛的地方,項羽後來受到人們的同情、喜歡,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都不喜歡劉邦,劉邦這個人太流氓了,所以同情被劉邦打敗的項羽,而在我看來孫策比項羽可愛,孫策人長得非常漂亮,也喜歡漂亮,史書上的說法叫做美姿顏。他第二個特點叫做性格好,好笑語,喜歡說笑話,性闊達就是很大度,所以史書上說啊,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就是一些士人也好,老百姓也好,見到孫策都非常喜歡他,願意為他去死,可見其人格魁力。——《易中天品三國·江東基業》 自我評價(謂孫權曰):
若舉江東之眾,決機與兩陣之間,卿不如我;舉賢任能,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12樓:韋芷蘇涵潤
勇猛有智謀,東吳的國土其實是他和孫堅打下來的
孫策的歷史評價!當時人裡眼中的孫策是個什麼樣的少年英雄?
13樓:中樞委員會委員
勇猛有智謀,東吳的國土其實是他和孫堅打下來的
三國演義 孫策的人物形象評論!!急,**等啊
14樓:匿名使用者
孫策(175—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東漢末江東割據豪強。
配偶:大喬
孫策是孫堅長子,孫堅娶錢塘吳姓女子為妻,生四子一女,四子依次是孫策、孫權、孫翊、孫匡。
孫堅戰死時,孫策十七歲,孫策去世,時年二十六歲。
孫策是孫堅兒子中最勇猛的一個,力量型選手,勇猛程度超過其父孫堅。每逢作戰總是身先士卒,領兵衝殺。這一點和中國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項羽很像,所以人稱其「江東小霸王」。
但智謀要勝於項羽。是一位將才,但距帥才還有距離。因為他死時才二十六歲,所以謀略不足,有謀,但不夠深。
比較年輕氣盛。為人義氣,廣交朋友,性格豪爽,其部下對其很是忠心。江東以後之所以能有赤壁之戰,士兵面對曹操的號稱八十萬眾,能英勇殺敵,也有一部分部隊的風氣都是孫策帶出來的,當然很多部分是其父孫堅帶出來的,其父孫堅作戰同樣勇猛,而且足智多謀,是位帥才。
因為孫堅作戰勇猛,人稱「江東猛虎」。只是這父子二人都是敗於衝動。
如何評價《資治通鑑,歷史上如何評價《資治通鑑》?
2012 黃岡 編年體是我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特點是按年 月 日編排史實,記述歷史。史學著作 資治通鑑 屬於這種體裁。2014 宜昌 它是一部成書於北宋時期的編年體通史鉅著,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在該書中,編者司馬光等人總結了許多歷史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它是 資治通鑑 歷史上如何評價 資治...
如何評價紀曉嵐這個人,如何評價紀曉嵐 歷史上紀曉嵐是怎樣的人
紀昀 1724.7.26 1805.3.14 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 今河北滄州市 人。清代政治家 文學家,乾隆年間 歷官左都御史,兵部 禮部尚書 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致仕,曾任 四庫全書 總纂修官。紀昀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任官50餘...
應如何評價歷史上的和親政策
中國古代史上和親政策的歷史作用 在現行高中必修教材 中國古代史 中,涉及和親政策的知識點有 西漢初年與匈奴的和親,西漢中期細細公主與烏孫的和親,西漢晚期昭君出塞與匈奴的和親,唐朝時文成公主與鬆贊幹部 金城公主與尺帶珠丹的和親,唐與突厥的和親等知識點。由此可見 中國古代民族關係史中,和親政策往往成為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