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節度大使沒有權利,本身由親王擔任,後期也有異姓擔任,都是宰相掛名,無意義。
節度副大使有實權,是地方軍區的最高長官。雖然叫是節度副大使,但肯定不會有人談論時說,「小明是朔方節度副大使」,一般都是「小明是朔方節度使」。節度副大使的稱謂就被節度使取代了,有個副字畢竟不好聽。
節度副使就是節度使的副職,由**任命,監督節度使,後來**勢微,財政,稅收,鹽鐵稅收經營,和各種人事任命權就被節度使獲取了,節度副使就成了可有可無的職位了,反正都是節度使任命,也沒監督權力了,任不任命都一樣。所以後世的故事文獻戲曲**作品都不提這個了。節度大使和節度副使這些沒有實權的職位就漸漸被淡忘。
古文翻譯求解答
什麼是節度使?
請問太守、刺史、節度使各是幹什麼的。
2樓:空白
1、太守
太守是州郡最高行政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太守是秦朝至漢朝時期對郡守的尊稱。漢景帝更名為太守,歷代沿襲不變。南北朝時,新增州漸多。
郡之轄境縮小,郡守權為州刺史所奪,州郡區別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廢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後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僅用作刺史或知府的別稱。明清則專稱知府。
2、刺史
刺史,檢核問事,行監察之職。
秦制,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御史(監郡御史)。
漢初省,旋復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漢武帝繼廢諸郡監察御史後,又於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
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維護皇權的有力手段,對於加強**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節度使
節度使是地方軍政長官。
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節是當時一種全權印信,受有此全權印信者,便可全權排程,故稱節度使。
3樓:拿破崙是個將軍
一、太守
「太守」一職,為一郡之最高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史。
二、刺史
刺史,又稱刺使,職官。「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
三、節度使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
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節是當時一種全權印信,受有此全權印信者,便可全權排程,故稱節度使。
擴充套件資料:
刺史制度:
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維護皇權的有力手段,對於加強**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變的過程中逐漸地方官化。
刺史制度的每次變化有其特定的、具體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考察刺史制度對於**兩漢行政權與監察權的關係,以及進一步探索**集權與地方分權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漢代刺史制度是對秦代監御史制度的繼承。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以後,建立了一套地方監察制度——監御史制度。在地方上,「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
監,亦稱「監公」,或稱監御史、監郡御史、郡監等。
4樓:張建昭
太守,郡縣制的官名,一郡之長。
刺史,漢時為先前監察**,後實際成為執掌數郡大權的人。之後由於州的擴充,職權變小,與太守差不多。
節度使,唐時先是在邊境設立藩鎮,後全國各道均設,常領數郡,掌握重兵,宋時成為虛銜。
5樓:赫拉鐵力
秦稱郡之長官為守。漢景帝時改名太守,新莽時曾改為「大尹」或「連率」,東漢時仍稱太守。太守之秩為二千石或比二千石,有的大郡太守為中二千石。
太守的職責是掌管一郡的民政和軍事。但西漢時郡的軍事平時似主要由郡尉主管。太守常要「行縣」,以省察各縣令、長的治狀。
春天到各縣去「行春」,以勸課農桑。太守掌握著一郡的司法權,對民事、刑事案件都可作出最後的判決。貢士進賢,即按**的要求向上推舉各種人才,也是太守的一項重要任務,漢代謂之察舉。
西漢時,每年秋天,太守主持「都試」以講武。皇帝向太守頒發發兵用的銅虎符郡中若發生武裝暴動,太守要率兵前往鎮壓。邊郡太守還須率領官屬、軍隊與來犯之敵交鋒作戰。
由於郡守要兼領武事,故當時人常以「郡將」稱之。
漢因秦制,但將一些郡分割,並在郡之間設有一些諸侯王的「國」,而郡與國具有同等的行政級別。終漢之世,全國共有郡國一百零三個。由於郡國數目太多,****管理十分不便,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漢武帝按古十二州的說法,加上**直轄的「三輔」,將全國劃分為十三部,每部設刺史一人。
荊州就是這十三州部之一。按當時的規定,刺史的職責是「巡行郡國,錄囚徒,考殿最,歲盡詣京奏事」。即代表**巡查郡國,審查處決囚犯,考察**的治績,然後回京彙報。
但刺史只是**派的巡視員而非郡守的上級。按漢朝的規定,各郡太守官位二千石(讀擔,衡的單位,為120斤),與九卿職級接近,地位十分尊崇,而刺史為六百石,比太守低很多。各郡的政事,刺史並不能隨意干涉。
為提高刺史的地位,漢成帝曾改刺史為州牧,官位二千石,但後來又恢復原制。
節度使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舊制,於重要地區設總管,後改稱都督,總攬數州軍事。睿宗景雲中(710-711),薛訥為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如有節度使的稱號。
玄宗天寶初,沿邊有九節度使、一經略使。授職時賜給雙旌雙節,總攬一區的軍、民、財政。所轄區內之各州刺史(玄宗時稱郡守)均為其下屬,本身併兼任所駐在之州刺史。
安史亂後,內地亦多設立節度使。轄境大小,自十餘州至二三州不等。凡節度使所轄地區多兼軍號,如澤潞號昭義軍,鄂嶽號武昌軍之類。
其時河北及另一些地區的節度使紛紛擁兵自大,傳位於子孫或部下,不奉朝命,世稱藩鎮。五代時各地添設的節度使更多,廢置亦不常。至北宋初,**收回兵權,節度使始專作將相及宗室勳戚的榮銜,並不赴任,或赴任而無實權。
惟遼金仍沿唐制設此官。元廢。
刺史和節度使的區別是什麼??
6樓:陌路情感諮詢
1、職位不同:刺史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節度使是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
2、朝代不同:節度使在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節是當時一種全權印信,受有此全權印信者,便可全權排程。
刺史秦制,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御史(監郡御史)。
3、意義不同:刺史制度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地方監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維護皇權的有力手段,對於加強**對地方的監督和控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節度使制度的開端,是從唐開元天寶年間所設立的緣邊節度使。這和當時的邊疆形勢是分不開的。
7樓:清溪看世界
一、職位性質不同
1、刺史:刺史為文職,行駛監察之職。
2、節度使:節度使是純粹的軍職,只能掌管軍隊。
二、起源時間不同
1、刺史:起源於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漢武帝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州部,每州為一個監察區,設定刺史一人,負責監察所在州部的郡國。
2、節度使:起源於唐朝初期,朝初年在邊境重要地區設定了軍區,委派大將鎮守,後來為了加強這位大都督或都督的權威,皇帝給其「使持節」的權力,這種持節的都督有時候就會被人叫做「節度使」。
三、作用不同
1、刺史:,對維護皇權,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興局面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
2、節度使:唐代駐守於各道的武將稱為都督,都督帶使持節的稱為節度使。一般情況下也時常稱持節的各鎮守軍官,如觀察使、招討使和安撫使等為節度使。
8樓:
不同朝代所執許可權有些不同
簡單的說,刺史是省長市長之類的;節度使是帶兵的**
節度使從什麼時候開始,節度使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有多少節度使?
710年賀拔延嗣為河西節度使 節度使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有多少節度使?中國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節度一詞出現甚早,意為節制排程。唐代節度使淵源於魏晉以來的持節都督。北周及隋改稱總管。唐代稱都督。貞觀以後,內地都督府並多省罷,惟軍事活動頻繁的地區尚存,以統州 縣 鎮戍。鎮戍是經常性的防禦據點,比...
各個朝代地方官職,牧,節度使,郡守之類的
牧 漢代的一種類似特使的官職。節度使 唐代的一種類似掌管政治 經濟的軍區司令。郡守 秦代的一種類似省長的官職。漢代三國時期的牧,刺史,太守,哪個官職 這三個都算是正式官職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八年 42年 依舊制再改為刺史,但只設十二人,各州一人,餘一州隸司隸校尉,變西漢刺史無固定治所為各有駐地 奏事可...
愛與喜歡的區別求情聖解答,愛與喜歡的區別???????求情聖解答!!!
簡單明瞭點吧。r n情聖就是對每個喜歡的女孩都會留情,都會帶給她們快樂和幸福。但他卻無法只愛一個人,所以他終會離你而去。他的離開讓所有鍾情於他的女孩傷心難過,但也留給了她們幸福快樂的回憶。r n r n在一起時是幸福的,消失後是痛苦的,也可能讓你懷疑以後找不到比他好的怎麼辦,你會不會像現在這樣愛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