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是如何記載漢代以前的事,司馬遷的《歷史》 記載的事情是否都真實

2022-11-21 02:35:56 字數 5607 閱讀 3610

1樓:冰鳯

其他年代也會有些記載的,他走訪了很多地方的。

比如說他漫遊到汨羅江畔,在汨羅江畔,在當年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他高聲朗誦著屈原的詩,他痛哭流涕,所以他寫《屈原列傳》寫得那麼有感情,他是親自去考察過,他是在學習屈原的基礎上來寫屈原的。比方說,在韓信的故鄉淮陰,他也蒐集了許多有關韓信的故事,你比如說他親自去問別人,說當年韓信受胯下之辱,這大家知道,這個典故,韓信為什麼能夠受胯下之辱而不發怒?而不願意去做出非法的事來,忍了。

韓信那麼高的個子,從一個流氓兩個腿之間爬過去,如果按照他的個性,一刀就把他殺了。但是如果把他殺了,後來還能夠建功立業嗎?韓信後來幫助劉邦推翻了秦王朝,建立了西漢,封王封個侯,回了故鄉,韓信自己說,如果當初我把你殺了,我就沒後來的建功立業,所以小不忍則亂大謀。

再比如說在曲阜他去瞻仰了孔子的墓,還和孔子故鄉的一些儒生在一起攬衣挽袖、一步一揖,學騎馬、學射箭,學行古禮,以此表達他對孔子的紀念,高山仰止,對孔子的紀念。

再比如講,在孟嘗君的故鄉薛城,他走鄉串巷,考察民風,而且他考察這個地方的民風跟當年孟嘗君好客養士有什麼關係,所以他走一路、考察一路,可以這樣說,司馬遷在漫遊的旅程中,不放過任何一個瞭解歷史的人,不放過任何一個存留於人們口碑上的故事,獲得了許許多多從古籍當中所得不到的歷史材料,同時他深入民間,廣泛地接觸了人民群眾的生活,使得他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認識逐漸深入。

此外他遍歷名山大川,飽覽了祖國山河的壯美,陶冶了性情,從而也提高了他的文學的表現力。

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馬遷三十八歲時,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機會閱覽漢朝宮廷所藏的一切圖書、檔案以及各種史料的機會,他一邊整理史料,一邊參加改歷。等到太初元年(前104年),我國第一部曆書《太初曆》完成,他就動手編寫《史記》。《史記》講了許多能人的故事。

2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遷也是一個人,親眼所見的事情有限,其他的只能靠道聽途說,他以為是真的事不見得事實就是這樣,有時親眼所見都不見得是真相,中國古代的記載就像中國畫一樣,根本不可能畫的像,有時候幾十個不同時代的皇帝的畫像都像是孿生兄弟

3樓:汗谷之

是根據史書記載,實地考察,個人創新來實現的。

漢朝之前記載歷史的是司馬遷的史記、那麼漢朝之後記載歷史的是什麼書???

4樓:匿名使用者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藥)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張廷玉等)。

「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

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2023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蹟。

5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之後記載歷史的書就多了,《資治通鑑》算一本,還有二十四史

6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司馬遷的《歷史》 記載的事情是否都真實?

7樓:匿名使用者

相較而言《史記》

bai的真du實性是較高的,但《史記zhi》並非一部dao

編年體通史,而是記傳體通回史,在很多傳答記中司馬遷加入了藝術成份,如《史記.項羽本記》中的那個垓下歌的來歷,當時項羽身邊並無一人,只能說是司馬遷的個人價值觀取向,他是出於對項氏的同情,聯想出來的,為了增加悲壯的色彩

8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上古堯舜禹的部分真實性是個謎,但這之後的真實性相當高,太史公寫史那是相當的嚴謹!

9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能最信賴的就這個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是《史記》。以前的專家還是比較可信的。

漢代司馬遷的《史記》中的故事有哪些?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史記》中最有名的有十大故事:1.「大江東去楚王留芳」——《項羽本紀》。

2.「禮賢版下士威服權九州」——《魏公子列傳》(魏公子即信陵君)。3.

「文武雙雄英風偉概」——《廉頗藺相如列傳》。4.「功成不居不屈權貴」——《魯仲連鄒陽列傳》。

5.「曠世奇才悲涼收場」——《淮陰侯列傳》。6.

「官場顯形栩栩如生」——《魏其武安侯列傳》。7.「戎馬一生終難封侯」——《李將軍列傳》。

8.「漢匈和親文化交融」——《匈奴列傳》。9.

「商道貨殖安邦定國」——《貨殖列傳》。「史公記史千古傳頌」——《太史公自序》。

二、其它還有:酒池肉林、焚書坑儒 、指鹿為馬、鴻門宴、霸王別姬、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臥薪嚐膽、毛遂自薦 、完璧歸趙、圖窮匕見 等等。

三、《史記》,是由漢代的司馬談和司馬遷父子共同編寫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是「前四史」之首。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同時,書中的文字生動性,敘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司馬遷的故事的歷史背景

漢代商人是如何發家致富的,司馬遷在史記中有這樣的記載?

12樓:手機使用者

提起《史記》這本書相信我國人就沒又不知道的,畢竟者可以說是最早的一部史書了,對於我國的歷史研究有不可估量的貢獻,但是大家知道嘛?其實這本書裡面有這麼一個章節,司馬遷沒有寫任何有關歷史的話,反而是寫了一些商業的訣竅,當然了這些訣竅都是漢代的商人們所應用的,但是放到現在可以說依舊適用。

首先就是說了一下那些剛剛開始創業的人,他是這麼說的「無財作力,稍有鬥智,既饒爭時,此其大經也」,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在一無所有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勞力來賺取第一桶金,之後在有那麼一些資本的時候就要動腦子了,隨後在資金積累的差不多的時候就該改變了,開始變的審時度勢來投機了。

嚴格來說這句話其實還是有道理的,哪怕是現在的商人無外乎也就是這麼一條路子,成功與否的差別一般也都是所為的商業頭腦和機會了。由此可見我國在漢代時期所確立下來的商業模式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然後司馬遷寫了一下漢代時期人們都是怎麼發家的,「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娟文不如移市門」,這句話其實就更好理解了,甚至我們大多都聽過,覺得就是一句廢話,但是要知道當時的商業氛圍可並不是現在這樣,在當時商人可以說是地位最低的一些人了,所以司馬遷能夠直接認識到這件事可以說還是非常的有眼光的。

第三件就是「以末取財,用本守之」那麼這個本末又是什麼呢?其實這個本就可以粗略的理解為房子和土地,也就是不動產,而末就是自己所建立的商業帝國。也就是說用來賺錢的應該是商業,而用來守財的應該是買房子置地。

從這三點我們不難看出,我國的商業從漢代到現在可以說區別並不大,甚至在很多方面還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當時沒有出國一說,畢竟當時我國是最強大的國家,誰會閒著沒事往外跑呢?但是一向以千變萬化形容自己的商業卻沒有一絲的變化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呢?

其實總體來說我國的商業還是有那麼一些變化的,就從無奸不商這個詞來說吧,其實我國古代的時候這個詞還是無尖不商,意思是商人都要懂得讓利,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好的口碑和回頭客,但是如今許多的商家卻開始偷工減料的降低成本,可以說氛圍已經大不如前了。

司馬遷寫《史記》的小故事

13樓:奶思呀呀

1、取材方面的故事

司馬遷對蒐集的材料做了認真的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如不列沒有實據的三皇,以五帝作為本紀開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2、創作方面的故事

司馬遷子承父志,繼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

但是,事出意外,天漢三年(前98年),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事情原委而**入獄,並處以宮刑,在形體和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創傷。出獄後任中書令,他忍辱含垢,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前後經歷了14年,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14樓:恏乄亖

的過程司馬遷寫《史記》的時間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104年,這個時候司馬遷就開始寫《太 史公書》了,《太史公書》後來被稱為《史記》。

司馬遷早年間就在全國各地遊歷,收集各地的風土人情,從當地百姓口中去了解古事 舊聞,之後又受學於孔安國和董仲舒。司馬遷具備寫作的能力,又有寫作的素材,因 此早早就開始寫作了。

但是誰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司馬遷的也是。公元前98年的時候,意外出現 了。當時李陵自請五千兵馬出擊匈奴,戰敗被俘,漢武帝對此非常生氣。

漢武帝問司 馬遷對這件事情怎麼看,司馬遷說李陵孝敬父母,又忠君愛國,投降是無奈之舉。於是漢武帝就把司馬遷給打入天牢。之後李陵投降匈奴的時候被公孫敖「坐實」了,司馬 遷也受到了牽連,被處以宮刑。

受此大辱的司馬遷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奮發圖強,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 《史記》的創作中去。以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等書籍, 和諸子百家的著作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自己去當地調查取得的一些資料為材料,將 收集到的資訊進行認真的摘選,去掉了那些沒有根據的傳言,對無法證實的事情保留 態度,或者附上多種說法。前後總共經歷了一十四年,司馬遷嘔心瀝血最終完成了這 部史學著作《史記》,也留給了後世留下了一份無價的文化瑰寶。

拓展資料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

司馬遷是那個朝代的人物,司馬遷是哪個朝代的什麼樣的人物

西漢的 漢武帝時期的。司馬遷是哪個朝代的什麼樣的人物 司馬遷 公元前145年 公元前90年 字子長,夏陽 今陝西韓城南 人,一說龍門 今山西河津 人 1 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 文學家 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 太史...

司馬遷是個什麼樣的人後人對司馬遷的評價

漢朝著名史學家,著有 史記 剛直 有毅力,雖行宮刑,任然堅持完成未完成的 史記 司馬遷是個公報私仇 心理扭曲陰暗 沽名釣譽的閹人。漢武帝豐功偉績隻字未提,倒是對漢武帝迷信的性格大寫特寫。衛青霍去病抗擊匈奴保家衛國出現在閹遷的佞臣傳中,從這一方面說司馬遷詆譭英雄千年不亞於通敵 李廣才能平庸死有餘辜,閹...

司馬遷終年幾歲呢,司馬遷到底是怎麼死的?

終年48歲 司馬遷 公元前145年 公元前90年 西漢史學家 文學家 思想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 今陝西韓城西南靠近龍門。所以司馬遷自稱 遷生龍門 太史公自序 龍門,龍門山,很有名氣。傳說大禹曾在龍門開山治水。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司馬遷的家正好在黃河 龍門之間。當地名勝古蹟很多。司馬遷從小在飽覽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