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軒轅劍
每一顆白矮星的自轉速度都有所不同
首先,星球自轉速度與角動量的大小有關,對於一個繞定點轉動的物體而言,它的角動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該物體與定點的距離。物理學上有一條很重要的角動量守恆定律,它是說,一個轉動物體。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動量就不會因物體形狀的變化而變化。
例如形成太陽系的原始星雲原來就帶有角動量,在形成太陽和行星系統之後,它的角動量不會損失,但必然發生重新分佈,各個星體在漫長的積聚物質的過程中分別從原始星雲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動量。由於角動量守恆,各行星在收縮過程中轉速也將越來越快。
其次,自轉速度與與向心力有關
向心力f=mrw^2
其中w為自轉角速度,r為旋轉半徑。
此外,其實還有很多因素制約著星球自轉,拿地球來說,地球形成初期自轉一週只有幾個小時,由於月球的引力是地球自轉減慢到現在的24小時一週。還有木星和土星,它們都是氣態星體,自轉很快。還有太陽,各個部分自轉速度是不一樣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很慢可以很快,沒有定值
白矮星自轉速度為多少啊 5
3樓:
每一顆白矮星的自轉速度都有所不同
首先,星球自轉速度與角動量的大小有關,對於一個繞定點轉動的物體而言,它的角動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再乘以該物體與定點的距離。物理學上有一條很重要的角動量守恆定律,它是說,一個轉動物體。如果不受外力矩作用,它的角動量就不會因物體形狀的變化而變化。
例如形成太陽系的原始星雲原來就帶有角動量,在形成太陽和行星系統之後,它的角動量不會損失,但必然發生重新分佈,各個星體在漫長的積聚物質的過程中分別從原始星雲中得到了一定的角動量。由於角動量守恆,各行星在收縮過程中轉速也將越來越快。
其次,自轉速度與與向心力有關
向心力f=mrw^2
其中w為自轉角速度,r為旋轉半徑。
此外,其實還有很多因素制約著星球自轉,拿地球來說,地球形成初期自轉一週只有幾個小時,由於月球的引力是地球自轉減慢到現在的24小時一週。還有木星和土星,它們都是氣態星體,自轉很快。還有太陽,各個部分自轉速度是不一樣的。
4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每一個白矮星自轉速度都不一樣吧?
白矮星逃逸速度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在短時間內不會相撞,甚至有可能永遠也不會撞上,白矮星會給這個行星引力加速,速度可以達到這顆白矮星的逃逸速度,這時候行星就會變成這個白矮星的"胡虜",並在它的橢圓軌道上繞這顆白矮星公轉.
但也有例外,但大多數情況下會**獲.
白矮星表面的逃逸速度是多少
6樓:匿名使用者
按照錢德拉塞卡極限,白矮星的質量不能大於1.44倍太陽質量。
由於白矮星的質量與半徑成反比,已知質量最小白矮星,體積與土星差不多,但是質量只有太陽的五分之一。而在1.4倍太陽質量(接近白矮星的質量上限)時,它的半徑大約1000公里。
質量不同,體積(半徑)不同,表面逃逸速度也不同。
可計算出,當白矮星與木星體積相似時,它的表面逃逸速度在6000~8000km/s之間。而當白矮星質量在其質量上限附近時,其表面逃逸速度可接近20000km/s。
7樓:匿名使用者
白矮星的密度很大,引力也很大,具體逃逸速度要看白矮星質量和半徑
一般在短時間內不會相撞,甚至有可能永遠也不會撞上,白矮星會給這個行星引力加速,速度可以達到這顆白矮星的逃逸速度,這時候行星就會變成這個白矮星的"胡虜",並在它的橢圓軌道上繞這顆白矮星公轉.
但也有例外,但大多數情況下會**獲.
8樓:暗夜看守人
這個要看白矮星質量和半徑,像我們太陽變成白矮星後,表面的逃逸速度至少上萬千米每秒
白矮星在碰撞之後可以產生新的恆星嗎
科學家們一直忙於尋找可供生命存活的類地行星,而白矮星這樣處於垂死階段的恆星便很可能是最佳探索地點。或許你有所不知,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90 的恆星都以白矮星的形式存在,而這些處於 老年 階段的恆星,卻可能蘊藏著銀河系中其他星球系統潛在的重要資訊。然而,白矮星本身也不盡相同,並不是所有白矮星都會在...
論述白矮星 中子星和黑洞的形成條件和物理特徵,並分析黑洞的奇
白矮星 white dwarf 是一種低光度 高密度 高溫度的恆星。因為它的顏色呈白色 體積比較矮小,因此被命名為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種很特殊的天體,它的體積小 亮度低,但質量大 密度極高。比如天狼星伴星 它是最早被發現的白矮星 體積比地球大不了多少,但質量卻和太陽差不多!也就是說,它的密度在1000...
恆星一定都會變成超新星嗎,為什麼白矮星相撞會變成超新星而不是變成恆星
超新星 英文名為supernova,也稱 nova。理論而言,質量介於太陽的8 25倍之間的恆星會在一場超新星 中結束自己的生命。當這顆恆星耗盡所有可用的燃料,它就會突然失去一直支撐自身重量的壓力,它的核心坍縮成為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 一顆毫無生氣的超緻密殘骸,外側的氣體包層則會以5 的光速拋射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