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 的 2 代詞 3 虛詞 4 語氣詞 5 倒樁句中的介詞
2樓:匿名使用者
之 1.用作代詞,又分幾種情況:
(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例如:
作《師說》以貽之。(《師說》,代人,作賓語。)
輮使之然也。(《勸學》,代物,作兼語。)
人非生而知之者。(《師說》,代事理,作賓語。)
(二)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通常作復指性定語。如:
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助詞,也分幾種情況:
(一)結構助詞,定語的標誌。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二)結構助詞,補語的標誌。用在中心語(動詞、形容詞)和補語之間,可譯為「得」。如: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三)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後,動詞謂語或介詞之前,譯時應省去。如:
宋何罪之有?(《公輸》,即「宋有何罪」)
(四)結構助詞。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譯時也可省去。如: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師說》)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捕蛇者說》)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五)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如:
頃之,煙炎張天。(《赤壁之戰》)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毛遂自薦》)
文言文中之有幾種意思
古文的『所以』有哪幾種解釋? 30
3樓:雨中漫步
你好:1,原因,情由。
2,用以,用來。
3,連詞,表示因果關係。
4,可以。
5,所作,所為。
希望對你有幫助,有問題歡迎追問!
4樓:九口一家
「所以」在古漢語中的意思主要有:
1.意義比較具體,表示動作行為的依據、憑藉、工具、方法等,可譯為「用來……的……」、「憑它來……的」等。
如: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老師是用來傳道授業解惑的。)2.意義比較抽象,用以引出某種結果的原因,可譯為「導致………的原因」、「這就是……的原因」。
如: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五代史伶官傳序》)
5樓:腐媣濡沬
(1)……的原因 例句: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晏子使楚》
(2)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例句: 忘乎所以(3)所用;用來 例句: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4)原因;緣故 例句: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滿意請記得采納滿意答案噢~
----------------------------笑熬漿糊t.t 團隊
by腐媣濡沬
6樓:八聲甘州柳永
表示原因,如「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派遣將領守衛函谷關的原因是防備其他的盜賊進入和意外的變故發生。
用來......的。如「所以傳道授解惑也」用來傳道授解惑的
7樓:匿名使用者
(1)……的原因
(2)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3)所用;用來
(4)原因;緣故
8樓:熊貓新
1表原因2用來……的
「已」的古文中有哪幾種解釋
9樓:
已 yĭ
1.停止。
《詩‧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鄭玄箋:「已,止也。」
《荀子‧宥坐》:「已此三者,然後刑可即也。」
楊倞注:「已,止。」
唐白居易《雲居寺孤桐》詩:「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亭亭五丈餘,高意猶未已。」
魯迅《吶喊‧自序》:「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
2.完畢。
《戰國策‧齊策二》:「左右惡張儀,曰:『儀事先王不忠。』言未已,齊讓又至。」
《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蘇代許諾,遂致使於秦,已,因說秦王曰:『甘茂非常士也。』」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鄰有住庵僧召老葉飯,飯已,亟辭歸。」
魯迅《書信集‧致蔣抑卮》:「然觀已,即歸寓大齧,健飯如恆,差足自喜。」
3.終於。
《荀子‧解蔽》:「其所以貫理焉,雖億萬已不足以浹萬物之變。」
俞樾《諸子平議‧荀子三》:「已猶終也。言終不足以浹萬物之變也。」
漢王充《論衡‧幸偶》:「舜尚遭堯受禪,孔子已死於闕里。」
4.罷了,算了。
《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不西則已,西入相秦則天下歸之。」
《漢書‧陳勝傳》:「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則舉大名耳。」
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跋》:「天下常無事則已,有事則洛陽先受兵。」
5.罷免,黜退。
《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皇侃義疏:「已,謂黜止也。」
《史記‧五帝本紀》:「堯曰:『鯀負命毀族,不可。』嶽曰:『異哉,試不可用而已。』」張守節正義引孔安國曰:「已,退也。」
唐包佶《酬於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九遷歸上路,三已契愚衷。」
6.謂病癒;**。
《山海經‧西山經》:「其上有木焉,名曰文莖,其實如棗,可以已聾。」
《呂氏春秋‧至忠》:「王叱而起,疾乃遂已。」
高誘注:「已,除愈也。」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7.太;過分。
《詩‧唐風‧蟋蟀》:「無已大康,職思其居!」毛傳:「已,甚也。」
《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見一惡終身不忘。」
尹知章注:「已,猶太也。言憎惡惡人太甚。」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
唐韓愈《原毀》:「舉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於人者已詳乎!」
8.已經。
《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史記‧高祖本紀》:「老父已去,高祖適從旁舍來。」
《水滸傳》第二六回:「小人本待聲張起來,只是又沒苦主。他的娘子,已自道是害心疼病死了。」
聞一多《李白之死》詩:「他的力已盡了,氣已竭了。」
9.已往,從前。參見「已事」。
10.隨後,旋即。
《史記‧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
明歸有光《項脊軒志》:「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
11.又。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嵇、阮、山、劉在竹林酣飲。
王戎後往。
步兵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
12.不許;不承諾。
《禮記‧表記》:「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鄭玄注:「已,謂不許也。」
《文子‧上德》:「扶之與提,謝之與讓,得之與失,諾之與已,相去千里。」參見「已諾」。
13.必,一定。
《漢書‧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顏師古注:「已,必也。謂一言許人,必信之也。」
14.與,給予。
《文選‧王粲〈贈士孫文始〉》詩:「雖曰無愆,時不我已。」
李善注引鄭玄《毛詩》箋曰:「已,與也。」
15.指示代詞。此,如此。
《史記‧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按,《書‧皋陶謨》作「邇可遠茲」。
《淮南子‧道應訓》:「願王察其所謂而自取齊國之政焉。已雖無除其患,天地之閒,六合之內,可陶冶而變化也。」
16.語氣詞。表確定語氣,相當於「了」。
《書‧洛誥》:「公定,予往已。」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史記‧貨殖列傳》:「夫神農以前,吾不知已。」
17.語氣詞。表肯定而帶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戰國策‧秦策三》:「此亦淖齒李兌之類已。」按,《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作「也」。
《漢書‧藝文志》:「使其人遭明王聖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
顏師古注「已,語終辭。」
清黃丕烈《〈嵇康集〉跋》:「後人式微,物多散佚,可慨已!」
18.語氣詞。用於句首。
《書‧大誥》:「已!予惟小子。」
孔傳:「已,發端嘆辭也。」
《莊子‧庚桑楚》:「已!我安逃此而可?」
19.同「以」。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的界限。
《孫子‧作戰》:「故車戰,得車十乘已上,賞其先得者。」
《漢書‧文帝紀》:「年八十已上賜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
《儒林外史》第五回:「到了中秋已後,醫家都不下藥了。」
20.同「以」。因;因為。
《墨子‧尚賢中》:「桀、紂、幽、厲之所以失措其國家、傾覆其社稷者,已此故也。」
《荀子‧非相》:「人之所以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楊倞注:「已,與以同。」
《西遊記》第四五回:「行者坐在上面,聽見說出這話兒來,已此識破了。」
--漢語大辭典
「凡」字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解釋?
10樓:h愛不絕跡
基本釋義
1.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庸。~夫俗子。
2.指人世間(宗教或迷信的說法):~塵。~心。
3.所有的:~年滿十八歲的公民,都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是。
4.總共:全書~二十八卷。
5.大概,要略:大~。~例。發~(陳述全書或某一學科的要旨)。
6.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4」。
拼 音 fán
部 首 幾
筆 畫 3
組詞:1、凡爾
造句:這是一個屬於儒勒?凡爾納的小島,如同幻想中的景緻,雄鷹翱翔、珍稀貝殼點亮寧靜的海灘,還有異域蘭花在黑暗的桃木森林中綻放。
解釋:見『閥2』。
2、凡士林
造句:把你的寵物爪子上塗上薄薄的一層凡士林,然後把爪子穩穩地按在混合物表面,注意把爪子後部也按住,這樣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爪子印。
解釋:石蠟與重油的混合物,是淡黃色半透明半固態的物質,精煉後可變成純白色。醫藥上用來制油膏,工業上可做防鏽劑和潤滑劑。也叫礦脂。[英vaseline]
3、舉凡
造句:該保留區成功的經營,依據於《印第安法案》的規定,這套19世紀的法案管遍保留區內大大大小所有事務,舉凡土地使用到任期兩年的酋長,無所不包。
解釋:<書>凡是(下文大多列舉):戲曲表演的手法,內容非常豐富,~喜、怒、哀、樂、驚、恐、愁、急等感情的流露,全都提煉出一套完整的程式。
4、下凡
造句:在他和曼聯共同戰鬥的五個賽季中,他贏得了所有曼聯球迷的追捧,他們視坎通納若天神下凡,國王為曼聯出場185次打入82個進球。
解釋:神話中指神仙來到人世間。
5、大凡
解釋:用在句子頭上的副詞,表示總括一般的情形,常跟『總、都』等呼應:~搞基本建設的單位,因為流動性大,裝置都比較簡單。
6、凡事
造句:我的下屬團隊其實很優秀,但我總是希望保證凡事都做到盡善盡美。與其跟其他人解釋我心目中的最終成品是什麼樣子,還不如我自己動手來得簡單。
解釋:不論什麼事情:~多跟群眾商量總有好處。
7、非凡
造句:儘管2023年的這次會議上的預言是非凡的,我卻看到了值得一提的另一方面:35年來,我們對整個系統的認識提高得是多麼少。
解釋:超過一般:市場上熱鬧~|~才能。
8、平凡
造句:他告訴我,他已經對逢人就說自己才華橫溢且滿腔熱情感到厭倦了,因為事實上,他是一名相當平凡、也與普通人一樣懶惰的記者。
解釋:平常;不希奇:他們在~的工作中做出了不~的成績。
9、凡是
造句:凡是成功的經理人都知道怎麼運用互惠法則,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總能拋開一己之私,在遭遇挫折之時能夠承擔起全部責任的原因。
解釋:總括某個範圍內的一切:~新生的事物總是在同舊事物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
10、不凡
造句:如果你回頭看看19世紀那些最偉大的思想者??密爾,馬克思,尼采??的著作,就可以發現很多不凡的智力成果都走了這條基本路線。
解釋:不平凡;不平常:自命~(以為自己很了不起)。
11、凡人
造句:「這似乎印證了那個無可爭辯、毫無疑義的傳說,此凡人的屍骸屬於門徒保羅。」教皇說,隨後還補充道,這個發現「讓我們的靈魂充滿了澎湃的感情」。
解釋:(1)<書>平常的人。(2)迷信的說法指塵世的人(區別於『神仙』)。
12、但凡
造句:目前的谷歌搜尋中,你的搜尋資料毫無隱祕可言,但凡有人想要洞悉這些資料,只需偷偷監聽你的連線,你的諸般作為立刻昭然若揭。
解釋:凡是;只要是:~過路的人,沒有一個不在這兒打尖的。
13、是凡
造句:扎克同學是因在《重回十七歲》的表現獲得最佳男演員提名而出席典禮,但在紅毯上大家看的是凡妮莎選擇的那件白色閃閃發光的娃娃裙。
解釋:<方>凡是。
14、凡例
造句:薛三省在研究歷朝實錄凡例基礎上,對書法進行了形式上的歸納,提煉出了一系列的術語,構築了相對完整的實錄書寫方法體系。
解釋:書前關於本書體例的說明。
解釋文言文,關於城的文言文解釋
原文 濠州bai定遠縣du一弓手,善用矛,遠zhi近皆服其能。有一dao偷亦善擊刺內,常蔑視官軍,唯容與此弓手不相下,曰 見必與之決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適值偷在市飲酒,勢不可避,遂曳矛而鬥。觀者如堵牆。久之,各未能進。弓手者忽謂偷曰 尉至矣,我與汝皆健者,汝敢與我尉馬前決生死乎?偷曰 諾。...
文言文中成語解釋,文言文四字成語大全及解釋
文言文常用詞辭典 文言文四字成語大全及解釋 含有文言文的成語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葉公好龍 葉公好龍,室中雕文盡以為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拖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
省在文言文中什麼意思,省 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意思
當 省 讀作 sh ng 時,主要有以下幾個意思 1 王宮禁署,禁中。例 禁臺省中,連闥對門。左思 魏都賦 2 官署名稱。例 投詞院直至省,將冤屈叫幾聲,訴出咱這實情。陳州糶米 3 行政區域名。元代 置中書省,於各路設行中書省,稱為行省。明代改行省為布政使司,自後即以省為地方行政區域的通稱。例 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