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二人都有安邦定國的才能,不能幫劉備是因為沒有發揮的環境,被動的選擇相對最好的舉措。如果能在重大轉折事件發生時出山,未必會落後。
三國曆史真正的舞臺其實是前半段北方軍閥割據,也是最有勢力的軍閥互相吞併充盈的時期。曹袁官渡之戰其實已經奠定了曹操的基礎。而劉備卻碌碌無為。
而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也是一種藝術手法,突出未見其人先聞其名的效果。未必說他們是最好的謀士,曹操那邊的人才更多。
所以究其根本就是,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曹已經過於強大了,能保劉備「三分」天下已經不易了。
2樓:匿名使用者
看你是從演義的角度看還是歷史的角度看了,我是從歷史的角度看的。
諸葛亮當時給劉備定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是劉備能夠在亂世中成為三方勢力的一方的關鍵綱領,因為之前劉備很迷茫不知道該怎麼去做,歷史上記載諸葛亮打的勝仗並沒有三國演義裡那麼邪乎,他最出眾的地方是他的政治跟治國才能,那絕對是三國第一。他的軍事才能其實屬於不錯,真正在劉備集團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軍事謀士有四個:徐庶、龐統、法正、姜維
徐庶在劉備早期的存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種種原因被曹操挖角,所以沒有用到極致。然後就是鳳雛龐統,龐統的最大貢獻就是蜀地,正是他的三策劉備才能拿下蜀地,由此可見龐統的軍事才能還是很突出的,但是天妒英才他再行軍途中身死,讓我想起了跟他同等遭遇的郭嘉,郭奉孝。然後就是法正,法正在劉備集團是又突出貢獻的,法正為劉備在蜀地的穩定出謀劃策,完美的解決了劉備集團跟蜀地原有貴族集團的矛盾,這點連諸葛亮都沒能解決的這麼完美,還有南部蠻族的問題,法正的計策讓劉備不用觸動一兵一卒就解決了,諸葛亮還要來個多擒孟獲才行,可見法正的軍事才能是最高的。
法正還給劉備提出了一個跟諸葛亮完全不相同的政治路線,先伐吳後北伐,這一點得到了劉備的認同,所以劉備攻吳,是為關羽報仇只是一個藉口,他的真正理由就是這個,兩個目的:一個是奪回戰略要地荊州,然後就是趁著條件成熟,魏國內亂,曹丕舉棋不定的時候,拿下吳國。但是劉備就是這麼倒黴,在要法正提出這個策略沒多久的時候法正病死了。
所以劉備未能一統有很多的原因,這不是一個兩個謀士所能決定,是經濟政治跟軍事和綜合國力的較量,當時魏國已經佔據了中原地區的正統地位了,在政治上漢的旗號已經很薄弱了,軍事實力更是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個,經濟實力也是一樣。蜀國的人才斷代情況也很嚴重,蜀國後期諸葛亮也只是在應付蜀國集團跟當地貴族勢力的平衡上,包括他的幾次北伐也是一樣,深層原因就是為了緩解國內矛盾,還有荊州這個戰略要地的丟失也有很大的作用。
3樓:匿名使用者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句話好象是司馬微說的吧,是為了把這兩個人的名氣打響,只能屬於廣告性質,難聽點說就是「吹」,作不得準的。
4樓:匿名使用者
臥龍鳳雛是被神話的形象,得一人可安天下也不是全對。
在這,魏國能人謀士也不少,司馬懿,鄧艾,鍾會就夠了。
況且龐統英年早逝,望採納!
5樓:別再被盜號
人家都說了得一,你非得得二,不就二了麼……
6樓:狂風亦寂寞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然,其計不用,良機坐失,天奈其何!
劉備二人俱得,卻未一統,我認為原因有四:
一、天時不利。諸葛亮出山時,魏、吳兩國羽翼已成,根基已固。兩國人才濟濟,將士齊心,民心歸附,已難撼其分毫。
留給諸葛亮施展才華的空間僅剩荊、益、交、涼、雍五州,然受當時的地理環境影響,諸葛亮難以為劉備插翅奪取交、涼、雍三州,只能暫圖荊益。然以魏國之強,曹操之能,夏侯、張合之勇,荀彧、賈詡之智,當其佔領雍涼之時,劉備以一縣之弱,擁有益州大部、荊州南部,不能不說是諸葛之功。若諸葛亮提早出山十年,相信其必能為劉備在中原爭得一席之地。
二、其計不用。1、劉表死時,欲學陶謙相讓荊州,諸葛亮力勸劉備順水推舟,接納荊州,再圖益州,劉備不聽,結果荊州水陸數十萬大軍白白送給曹操,自己攜十萬百姓南逃,若無諸葛聯吳,劉備逃向何處?2、兩劉相會,龐統力勸劉備軟禁或者殺了劉璋,坐領其地,劉備不聽,結果是:
害死龐統,抽空荊州,將統一荊益的時間推遲了何止一年,還讓曹操悠然的將雍涼納入麾下。
三、鳳雛早夭。鳳雛早夭是因其爭功之心過重,也算是咎由自取,但鳳雛早夭對劉備一統的影響甚大,卻是其所難逆料。表現如下:
1、鳳雛半道折翼,劉備不得不急調諸葛率兵相助,以致荊州無**武將領,還是軍士物資,均大受損耗,拖延了南荊北上時間。2、鳳雛若在,以其助劉備取益州、掠雍涼,以諸葛鎮荊州,窺許昌。則不會發生關羽鎮南荊、走麥城之事。
更不會有後來的劉備一怒伐吳,數十萬精銳損失殆盡的悲劇。
四、自損根本。誠如諸葛在出師表中所說,劉備麾下,均數十年收攏之天下精銳,當其自立為漢中王時,手下有荊州水師,涼州精騎,蜀中步兵,南中蠻人,還有不計其數的多次戰爭精選出來的中原及北方精銳。可是,關羽輕敵被殺,劉備以怒興師,陸遜一把火,把這數十年積攢的精銳燒了個七七八八,還丟了荊州。
以致諸葛不得不花費數年時間來恢復生產、重聚實力。但即便如此,以一州之力,再也無法更北方甚至孫吳抗衡了。更何談收復天下!
如此一來,劉備雖二人俱得,實僅為諸葛一人,劉備以怒興師,掏空蜀中實力,諸葛雖為臥龍,亦無力迴天矣!
7樓:孔雀冥王
很明顯,物極必反!劉備太貪了,得了臥龍後又要鳳雛,結果臥龍為了應付鳳雛花了不少精力,導致打天下的事被耽誤了,還落了個折壽!唉!!!
8樓:幕涼
樓上說的不錯,《三國演義》當真把真正的歷史扭曲了,把感情摻雜其中,輸入歷史結局不變,但仍令人扼腕.
真正的歷史蜀國是個很弱的政權,無論是軍事 人才 文化...像《三國演義》中被神話的人物多隻又多,其中摻雜的都是作者的個人感情,如是而已
9樓:已傷歸暮客
記得《三國》中司馬徽有過一句話:孔明得其主,而未逢其時。一句話道出天機,在歷史的滾滾的車輪之下,沒有誰可以憑一己之力扭轉乾坤。
大漢自高祖劉邦開基立業共傳29帝,綿延國祚四佰載,至獻帝早已是氣數已盡,腐朽崩塌,內有奸宦弄權,外有盜賊蜂起,諸侯割據,朝中上下離心離德,士民渙散,朝政日非,更兼連年瘟疫災荒更是民不聊生,後漢亡,蜀漢皇帝劉備承繼衣缽偏安於西南一隅。治亂世,非得天地人三者缺一不可,反觀蜀漢三者皆無。首先天時已盡。
其次地利:川蜀之地,山險地貧,經濟不振,糧草匱乏,不能支援長期的大規模征戰。最後人和:
蜀漢人才凋零,人口稀少,龐統早喪,五虎大將又先後殞命,連年征戰,更是人心思安。面對如此局面孔明空有滿腹韜略,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即便是姜子牙復生,恐怕也不能力挽狂瀾,扭轉乾坤啊。歷史不會有如果,也不會告訴你為什麼,如果一定要歸咎原因,我想是天意。
10樓:千千兄妹
是啊 得到一人可安天下 二人俱得 怎麼會統一啊
11樓:匿名使用者
是安天下,不是統一天下,在有有人沒有其它的就一光頭,那咋可能統一呢,這裡面有多種因素在裡面,不是一個就可以的。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何劉備未能一統天下?
12樓:哈哈欠為你違逆
因為大小王拆開了,就可以被炸彈打掉!
「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人都得到了,為什麼沒有安天下?
13樓:百度使用者
言」臥龍風雛,得一則可安天下」,可未言」臥龍風雛,兼得亦可安天下」嘛!!!
14樓:槿姬
按照邏輯來看這句話,它只是說得一人可安天下而非兩人,而劉備得到了兩人,超出了一人的數量,所以失天下。
所謂木匠多了房子歪。
15樓:匿名使用者
皇族世紀的觀點有點偏激了哦~~
我認為皇族世紀同學的最後一個觀點是錯誤的,我認為說諸葛亮窮兵黷武是有道理的,而且樓上舉的例子漢武帝好像舉錯了啊,美國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就認為,正是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導致了西漢後來的衰退,這是現今世界中國史學界普遍認同的觀點。即使說這個觀點還未得到所有人的支援,但是至少可以說漢武帝是否窮兵黷武是一個論題,樓上把他引為例據似乎不太妥當。
16樓:百度使用者
司馬徽還說過臥龍得其主,未得其時呢
所以劉備就算兼得也難安天下
1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劉備時運不好,得到這兩人的時候,大局已定,任兩人有多麼聰明,可惜曹操已平定北方,而且北方人才輩出,在一個司馬懿就可以擋住你一個孔明.再加上後期的鄧艾,鍾會等人,而蜀國呢?只有一個姜維可以說比較厲害,但就算他也是從魏國搶來的,人才短缺,任你劉備得到諸葛亮和龐統,也是枉然.
18樓:匿名使用者
三家終歸魏,是有許多原因的,諸葛自己的分析——北讓天時,南讓地利,己方只有人和。三國後期,曹魏不但有天時,地利人和方面也大有改觀,姜維與宦官的矛盾使得蜀漢原有的人和破壞殆盡,此消彼長,結局必然,其時伏龍鳳雛皆亡,即使他們都活著,也無力迴天。
19樓:猛獸小心
一山不容二虎,人多瞎打亂。
20樓:百度使用者
未得天下,如何可安?有子如此,即安且喪。
21樓:百度使用者
那你說如果一個跟了劉備一個跟了曹操,天下會怎樣?一定安不了了吧。所以說這句話是有毛病的。而且劉備實在不是個做大事的人,太依靠別人了。
22樓:匿名使用者
得一個可以安天下,得兩個就適得其反了。
23樓:匿名使用者
他得了兩個啊!!那還安個什麼東西
24樓:百度使用者
現實和理想是有距離的
25樓:蘇亭山人
廣告和產品本身總是有差異的
26樓:匿名使用者
1箇中國人是龍,2箇中國人是蟲啊
27樓:百度使用者
有時候人多了真的不是什麼好事。
鳳雛確實是肚量太小了。
或許,能夠包容萬物的只有天和地了。
28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這是** **必有假的畢竟羅貫中不能篡改歷史呀
第二 不要聽算命的
2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說的是得一人,得兩人就麻煩了
30樓:匿名使用者
臥龍風雛已幫劉備得天下,劉氏因仁心太厚,意氣用事,霸氣不足,幼主低能導致天下得而復失,三國歸晉,怪不得英雄美名!
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為什麼劉備兩人皆得未得天下
31樓:上青
臥龍不得其時,鳳雛奈何其雛
如果劉備有劉表的時運,配合臥龍,那奪江東,據長江,再與曹操爭鋒不是難事
但彼一時,此一時,不得其時啊,三分天下,吳蜀聯盟勢在必行,蜀國只能在角落一隅發展,還要處理南蠻,據守漢中,謀出祁山,何其難也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劉備同時擁有了兩人,為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32樓:fly與君共勉
劉備失敗的原因其實是多種因素決定的,他雖然擁有了兩人,但是劉備並不懂得如何將這兩人的功能最大化。龐統和諸葛亮並不能齊心協力為劉備辦事,他們互相之間有較勁的地方。龐統在進入劉備陣營沒多久就在落鳳坡遭到暗算死去了,所以雖然劉備擁有了兩人,但其實還是隻有諸葛亮一人發揮了作用。
劉備失敗,其實他個人的原因比較大。
首先,劉備這個人,能力和才能都有限。作為父親,他沒有教出一個優秀的兒子,作為首領,他不能知人善用,將每個人的作用最大化。三國演義裡面對劉備的褒獎比較多,這是因為劉備是漢朝的後裔,而在古代,忠君的思想比較濃厚,又正好是東漢末年,劉備最為漢朝後裔,更符合那個時候人們對於皇權歸屬權的設想。
其次,作為一個首領,劉備太講義氣了。大家都知道桃源結義的故事,而在這之後,劉備對於關羽和張飛也是十分講義氣的。這一點不是不好,畢竟因為這一點劉備才能找到那麼多願意投奔的又有才幹的將領,如果你只是想佔山為王,有義氣這件事是件好事,但是你是要成為帝王的人,很多時候他就需要做一些取捨。
最後,劉備的起點太差了。諸葛亮實際上真的是很厲害了,但是劉備的起點太差,他已經幫助劉備建立了一個比較穩固的基礎了,但是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再去慢慢圖謀了,再加上局勢也不准許這麼做,所以最終只能是這個結局了。
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劉備皆得為何還不能安天下
司馬徽老先生早已明言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 又言 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也 兩句話何解?一 得其一可安天下,關鍵就在這 得其一 如果 得其一 則兩人中任何一人都會按會按其制定的既定方針有條不紊地穩步推進,比如諸葛亮的 隆中對 他就會在確保荊州無虞的情況下,有針對性的制定取川計劃,穩步推進,奪取西...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到二人為啥還是敗了?
因為一個人要想奪得天下,需要集體的力量,單靠一兩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不可能取得成功。因為劉備生不逢時,在他可以大展巨集圖的時候就一命嗚呼了,根本就沒有等到時機成熟的時候。還是因為蜀軍當時的基礎實在是太差了。無論是天時還是地利,劉備都沒有佔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何劉備還是敗了?因為劉備沒有實施...
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後劉備兩者皆得,還有關,張,趙雲黃忠馬超等當時超一流的虎將,怎麼
三國中不是劉備輸給了曹操,而是劉禪輸給了曹魏。而且歷史上並沒有所謂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這中說法,也沒有 五虎上將 這種排名,那些都是宋元時期的說書人或者是 家編出來的。鳳雛龐 死的也很早,沒有為劉備立下什麼功勞 臥龍諸葛亮其實只是一個政治家,軍事方面並不在行 關羽太過自大,張飛莽撞,趙雲只是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