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個字是何時廣泛應用變成白話文的

2022-12-27 10:40:51 字數 1265 閱讀 7831

1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漢語中,「是」作為判斷動詞,常與「為」「乃」「則」等詞語來表示判斷。最典型的一個例句是《論語》: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

這裡敘述了一個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路場面。從人物對話看,當時人們的日常交往中表示判斷已是「為」「是」並用。

另見以下例:

1.巨是凡人。宋司馬光《赤壁之戰》

2.皆是水鑿之穴。宋沈括《雁蕩山》

3.當是為谷中大水衝激。宋沈括《雁蕩山》

4.汝是大家子。南北朝《孔雀東南飛》

5. 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同上)

6. 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同上)

7.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南北朝《木蘭詩》

8. 我是新鬼。晉 幹寶《搜神記》

由此可知,是作為判斷動詞,至少在魏晉南北朝時就有了。現代漢語中用是作判斷動詞多起來,但也用「為」、少用「乃」、不用「則」。這是漢語言多年發展的結果,並非人為左右的,掌握就是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代 「乃」表示 「是」的意思

吾乃某某某

最早從何時 變成了 我是某某某了

從新文化運動後就開始變了。

為什麼要這麼變 原來的意思有礙於表達嗎?

因為,「是」比較口語,而「乃」則完全是書面,且帶有文言色彩。

還有好多好多類似的詞 比如「什麼是」 , 「為什麼」,「剛才」 這些詞在古代都有比較簡潔的詞與它們對應,為什麼有擯棄它們而創造新詞!

主要是文化的新潮流,符合現代潮流發展。

而且 像「在下」, 「不才」這些日常交流中的謙辭卻又變得不常用了

只能用一個「我」來代替

是的,這主要是因為「在下」, 「不才」過於書面和文言,所以以「我」來代替則通俗易懂。

這樣做無形中失去了語言的魅力,加大了漢語的難度,並不利於漢語的傳播和學習啊!!

其實我也曾和樓主的想法一致,只是這是語言改革後的情況,沒有辦法,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學好它。

如今大家已經適應了 ,可是對於漢語的學習者,並不是什麼好事啊!

3樓:匿名使用者

"是"好象是從魯迅的《狂人日記》上開始有的

4樓:

發展經過:日正為是、實——開始作「是非」(正確、錯誤——是(表判斷)。

桐這個字是什麼意思,「肘」這個字怎麼讀,這個字是什麼意思?

解釋 1.泡 p o 落葉喬木,葉大,開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 船 箱等物。肘 這個字怎麼讀,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拼音 zh u 釋義 上臂與前臂相接處向外凸起的部分 胳膊 兒。掣 捉住其肘,喻阻撓別人做事 子 a.肘 b.指食品的豬腿上半部 詳細釋義 名 會意。從肉從寸,寸,腕下 寸口 部位。點明...

這個字。黟。的拼音是,黟,這個字念什麼?

黟 拼音 y 筆劃 18 部首 黑 五筆輸入法 lfoq 基本解釋 黟 y 黑木。黑。筆畫數 18 部首 黑 筆順編號 254312114444354354 詳細解釋 黟 y 名 黑木 blackwood 烏木出波斯國。古今注 縣名 yicounty 在安徽省 黟 y 形 烏黑 black 宜其渥然...

「摟」這個字是多音字嗎,通這個字是多音字嗎

摟 是多音字,分別是 l u 和 l u 一般做動詞用,兩臂合抱,用手臂攏著。也可做量詞,如,一摟粗的大樹。1 抖摟 牽引 2 摟伐 拉攏 挾持他國一起征伐。語出 孟子 告子下 五霸者,摟諸侯以伐諸侯者也。清 魯一同 秦論 小國困誅求,大國倦摟伐。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 跋 擬以 春秋 摟伐而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