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柒望君安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
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
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quot;。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
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閤家團圓。
中秋節起源於我國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這裡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兩漢時已具雛形,唐時,中秋賞月之俗始盛行,並定為中秋節。歐陽詹(公元785~約827年)於《長安玩月詩序》雲:
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雲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魂圓,故曰中秋。」
2樓:可愛的jojo姐
中秋節的起源與古代的祭祀,祭月習俗有關。中國古代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祭月活動始於周代,北宋開始定中秋節,南宋的時候才開始成為一個普遍的活動,明清開始就盛行不衰了,當然中國對於中秋節是有很多神話故事的,嫦娥奔月這些。
3樓:惠企百科
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演變而來。
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農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農曆八月十五又正好在秋季的二分之一日,所以又被稱為「中秋」。
中秋節的習俗。
1、賞月。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2、吃月餅。
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
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3、祭月。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4樓:宰父懷雨宗詞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
5樓:秒兔**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6樓:荔嬰房
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
7樓:硬核科技局
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8樓:新左右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23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23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中秋節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
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
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為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為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9樓:塗秋梵平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比較多。其中「中秋」一詞最早源於《禮記·月令》中的「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此外,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八月中秋時,農作物基本都成熟了,農民為了慶祝豐收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而歷史學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為隋末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時候。
這一天,唐軍裴寂看見月亮,成功發明了月餅作為軍糧,成功解決了軍中糧食不夠的問題。此後,人們便把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以此做紀念。
後來,中秋節慢慢演變成我國傳統節日之一,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習俗也流傳至今。
10樓:倫詠
中秋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古代帝王祭月、拜月,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漸傳到民間的百姓中。還有種說法是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農業秋收的季節,農民為了慶祝豐收的喜悅之情,就把這一天定為慶祝的節日。
而在民間,流傳最廣的就是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后羿射日解救了黎民百姓,西王母賜給他一粒長生不老藥,嫦娥被逢蒙所逼之下,吃下長生不老藥,飛到了月宮,從此後羿和嫦娥飽受分離之苦,老百姓為了紀念嫦娥,在院子裡擺上嫦娥愛吃的食物,遠遠地為她祝福,每年的八月十五,也成了老百姓們期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11樓:網友
中秋節又稱月柒秋節,中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覺伴月檢女兒姐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的祖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15。
中秋節的來歷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賞時 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團圓節或月夕 仲秋節 八月節等。有關中秋節的來歷眾說不一,據專家考證,在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 春節 端午和中秋中,中秋節形成最晚。不過,與其他傳統節日一樣,中秋也有著悠久的源頭,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的敬月...
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 一詞,最早見於 周禮 根據我國古代曆法,漢服中秋。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 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 仲 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新唐書 卷十五 志第五 禮樂五 載 其中春 中秋釋奠於文宣王 武成王 及 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二種 第一種,最早是起源於古代人們對月的崇拜 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 第二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習俗。早在幾千年前,我國人民就有了 秋暮夕月 的習俗。夕月就是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 西瓜 蘋果 紅棗 李子 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