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說起中國的隱士,似乎陶淵明當排第一,就像元曲裡說的:「…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阮瑀就連一向看不起隱士的魯迅先生也說「陶淵明先生是我們中國赫赫有名的大隱」。
但我卻不以為然。陶翁二十多歲時開始出仕,之後時仕時隱,隱隱仕仕,且做的都是些小官。四十一歲(按當時年齡計算已經算是老年了)時還出任彭澤縣的縣令,想想還是不爽,於是謝任,自此徹底歸隱田園。
做官做到老年才歸隱,能算得上第一隱士嗎?陶翁有如此美名,皆源於他那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及《歸去來辭》太有名了。
2樓:大雪山大輪寺大輪明王鳩摩智
這類人很多少了,比如:
楚狂接輿。老子騎牛出關。
莊周不肯出仕。
陶淵明辭官歸隱。
嵇康隱居竹林打鐵。
張良功成身退隱居。
張三丰神龍見首不見尾。
3樓:幸福快樂的小小崔
陶淵明。陶淵明因為不願為五斗米而折腰,所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而隱居到了南山下。
4樓:帳號已登出
「竹林七賢」是指中國魏晉時期七位名士,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那時的山陽縣竹林之下,任意暢快,故世謂竹林七賢。
古代隱居的是人有哪些
5樓:哲哥聊歷史
1、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華夏族。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鬼谷子常入山採藥修道,於嵩山東南學仙,為老學五派之一。
2、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譽孝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3、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宋國蒙人,先祖是宋國君主宋戴公。他是東悄虛橘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莊子最早提出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又嘗啟團隱居南華山,故唐玄宗天寶初,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稱其著書《莊子》為《南華真經》。
古代隱居的名人
6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古代隱居的名人部分列舉如下:
1、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2、顏回,尊稱顏子,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人。十四歲拜孔子為師,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孔子對顏回稱讚最多,贊其好學、仁人。
歷代文人學士對顏回推尊有加,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
歷史上隱居的名人
7樓:漢匠文化
隱士 「隱士」就是隱居不仕之士。
首先是「士」,即知識分子,否則就無所謂隱居。
不仕,不出名,終身在鄉村為農民,或遁跡江湖經商,或居於巖穴砍柴。
歷代都有無數隱居的人,皆不可稱為隱士。
歷史上有名的有幾位: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戰國時代宋國蒙(今安徽蒙城)人。
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
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范蠡 生於楚平王十二年(公元前517年)字少伯,春秋戰國末期,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是歷史上早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學家。
我囯長達五千餘年的封建傳統,均以「士、農、工、商」為列,士為首,商為末,直至宋朝,尚有商人穿鞋必須著一黑一白之劣規,故范蠡一生雖有輝煌業績,然終因棄官經商的經歷使他無緣與歷史名人共同載入史冊。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諡靖節。
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勳,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
嚴光 本姓莊,史家因避漢明帝劉莊諱改姓嚴,一名遵,字子陵,東漢會稽餘姚人,流寓於桐廬。
嚴光少有高名,王莽天鳳中(14~19),嚴光在長安遇到劉秀,於是兩人同受業尚書,結成好友。
當時劉秀尚微賤,得與嚴光交友常引以為榮。
劉秀起兵反莽,嚴光積極擁護。
新地皇四年(23)王莽被殺,新朝滅亡,劉秀何時登位做皇帝還在猶豫中。
前將軍耿純說:「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依大王於矢石之間者,其計因望攀龍附鳳、附鳳翼,以成其所志也。」就是說,跟隨劉秀打天下的人,是為了做官,榮宗耀祖。
嚴光對「攀龍附鳳」甚不感興趣。
更始三年(25)六月,劉秀登基做皇帝,定都洛陽,嚴光乾脆易名改姓,隱身不見了。
古代那些隱士隱居後都是靠什麼生活下去的?
8樓:網友
一般來說,大概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種,在歸隱之前就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受文學作品渲染的影響,我們總會覺得隱士是很神秘又超脫世俗的存在,但實際上,他們依舊是人,一日三餐也要照常吃,沒錢也活不下去。古代有一些隱士在退隱之前就積累了相當的財富,有一定的資產可以支撐他們過上悠閒又情趣高雅的日子,相當於退休一樣。
比如著名的「梅妻鶴子」林逋,他聲名顯赫,才氣很大,退隱之後也一直受到宋仁宗的優待,算是不愁吃穿。
第二種,踏踏實實地種地過生活。這方面的代表是開創田園詩的陶淵明,他是真正的隱士,事實上,歷史上的大部分隱士,要麼是懷才不遇之下的無奈選擇,要麼是暫時退隱保命,以待時機。而陶淵明,則是真真正正地喜歡田園生活,他心無旁騖,在隱居中享受自然的樂趣,下田種地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樂趣,"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這是他生活的常態,也是生存的資本。
第三種,靠才華吃飯。陶淵明在歷史上是個例外,實際上真正享受歸隱日子的人很少,大部分是無奈的選擇,有些人有一身才華,但偏偏時不待我,比如唐伯虎,他因為受到考場作弊案和寧王事件的打擊,不得已遠離官場。由於沒有資產,身虛體弱,上了年紀,他沒有辦法下地幹活,因此晚年過得很是悽慘,靠賣字畫維生,讓人不甚唏噓。
第四種,半退隱狀態,靠接受他人幫助或自己賺外快。這類人和第三種人有點像,但實際的境地卻比第三種好太多了,舉個例子,比如諸葛亮、陶弘景,諸葛亮也算是隱居,但並不是封閉狀態,他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入世而已,他家裡就有田產,足夠他生活了。陶弘景是南朝人,時稱"山中宰相" ,他是真的過著隱居生活,但他名氣大,皇帝都會派人去找他問意見,給人出主意就足以讓他很好地生活下去了。
以上,就是古代比較普遍的隱士的生活狀況,其實大部分過得還是比較不好的,畢竟會主動選擇隱居生活的人比較少,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都是情趣高雅、有人生追求的人。
9樓:珺權
古代的那些隱士他們隱居之後也會有自己的田地靠種地為生,而且他們之前也有一些積蓄,還有一些朋友自助。
10樓:_x_d晚晴
自給自足。其實沒有點本事是做不了隱士的呢,首先的一條就是吃的問題了,做隱士起碼你要會耕種呢,要不然還沒等別人來請你,你就先自己餓死了。
11樓:來自河坊街無私的徐晃
隱士隱居都是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大多隱居都是會選擇與世隔絕的地方,過著耕種的生活,這種自給自足的生活。
12樓:gloria虹虹
1、靠著名聲過日子,在我國古代,隱士也是分好多種,而歷史上留名的那些隱士們大多都不是當了一輩子的隱士,而是一段時的隱士。隱士也可以叫做是世外高人,三國時期出名的隱士比較多,這類隱士並不是真的想隱居,只是還沒有遇見賞識自己的君主,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他們希望通過隱居的方式,獲得足夠的名聲,從而引起君主的注意,能快速登上政治舞臺。
2、靠積累的財富,有的隱士雖然隱居了,但是他們或者出身貴族,或者當官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足夠他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13樓:創作者恆青春
分幾種型別,第一種,本身就有家財,後來才隱居,自然吃穿不愁;第二種,甘於清苦,自給自足,通過採集種養能滿足生活需求。
14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隱士不得不說我國的終南山,歷史有名啊,中國歷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過「終南隱士」。相傳西周的開國元勳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終南山的磻溪谷中隱居,他用一個無鉤之釣,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後以八十高齡出山,結束隱逸生涯,輔佐武王伐紂,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相;秦末漢初,有東園公、夏黃公、綺裡季、角里四位先生,年皆八旬有餘,鬚眉全白,時稱「四皓」,先隱居商山,後隱居終南,終成大業;「漢初三傑」的張良功成身退後「辟穀」於終南山南麓的紫柏山,得以善終;晉時的王嘉、隋唐五代的新羅人金可記、藥王孫思邈、仙家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以及金元時全真道創始人王重陽、明清時江本實等都曾隱居終南山。 有一成語叫 終南捷徑,就是講終南山隱士的……
15樓:匿名使用者
陶淵明啊,還有梅妻鶴子那個老頭。
古代人隱居的例子,急 古代隱居名人隱居的故事
說到隱士不得不說我國的終南山,歷史有名啊,中國歷史上的不少名人都曾做過 終南隱士 相傳西周的開國元勳姜子牙,入朝前就曾在終南山的磻溪谷中隱居,他用一個無鉤之釣,引起周文王的注意,後以八十高齡出山,結束隱逸生涯,輔佐武王伐紂,建功立業,成為一代名相 秦末漢初,有東園公 夏黃公 綺裡季 角里四位先生,年...
古代人尊重他人的例子,尊重別人的名人事例
1 孔子尊師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學生宮敬叔奉魯國國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陽去朝拜天子,覺得這是個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請教 禮制 學識的好機會。於是徵得魯昭公的同意後,與宮敬叔同行。到達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書寫 道德經 的老子聽說譽滿天下的孔丘前來求教。趕忙放...
古代人的生活是怎樣的古代人如何生活?
是落後艱苦的,衣,粗布做的衣服,不暖和,拉 不得勁,樣式少顏色單一老舊,還掉色,沒有襪子 全部手工縫製。食,粗糧淡菜,沒有現在這麼多品種,勉強吃飽,趕上戰爭還有餓死的。住,木杆子做樑,土匹加泥加草磊成的牆,茅草鋪墊做房蓋,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陽臺都在一個屋裡,行,百姓到哪去都得走著去,毛驢都騎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