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出處:
利州南渡。利州南渡。
唐 ] 溫庭筠。
原文。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江水粼粼斜映著夕陽的餘暉,彎彎島岸蒼茫接連山坡綠翠。
眼看人馬已乘擺渡揚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兒回歸。
船過沙洲草叢群毆四處驚散,水田萬頃一隻白鷺掠空孤飛。
誰理解我駕舟尋范蠡的心意,五湖煙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機。
利州:在今四川廣元,南臨嘉陵江。南渡:指渡嘉陵江。
澹(dàn)然:水波閃動的樣子。對:一作“帶”。
翠微:指青翠的山氣。
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著馬鳴舟中,隨波而去。波上:一作“坡上”。棹:船槳,代指船。
數叢”句:指船過草叢,驚散群鷗。
范蠡:春秋時楚人,助越王滅吳後乘舟離去。
五湖煙水:據《吳越春秋》稱,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沒人知道他最終到**去了。忘機:忘卻俗念。
溫庭筠(約812-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後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
然恃才不羈,多犯忌諱,屢舉進士不第;又好譏刺權貴,取憎於時,唐宣宗朝試巨集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後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終生潦倒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客於江陵。
溫庭筠精通音律,工詩,詞話。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與李商隱時稱"溫李",其詩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註》。
其詞注重詞的文采和聲情,今存七十餘首,收錄於《花間集》《金荃詞》等書中,被尊為"花間詞派"之鼻祖,與韋莊並稱"溫韋"。
文筆與李商隱、段成式齊名,三人都排行十六,故稱"三十六體"。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論古典詩詞中的漁父意象
2樓:漢長星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論。”出自唐代詩人溫庭筠的作品《利州南渡》,這是一首寓意於景的抒情詩,詩人以樸實、清新的筆觸描繪了一幅聲色並茂、詩情畫意的晚渡圖,抒發了詩人欲步范蠡後塵忘卻俗念、沒有心機、功成引退的歸隱之情,反映了詩人淡泊仕途、厭倦名利的心境。
原文為:利州南渡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
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
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
譯文:
夕陽正斜照在空闊的水面上,曲折的小島連線翠綠的群山。江面上傳來馬的嘶鳴看船歸,柳蔭下的人們等待著船靠岸。
廣闊沙草從中群鷗四處飛散,萬頃江田上空孤鷺展翅飛翔。誰能像范蠡一樣乘著小木船,在遼闊的江湖上面自由飄蕩。
文學賞析接下來,頸聯寫渡江,船過沙灘,驚散了草叢中成群的鷗鳥;回望岸上,江田萬頃,一隻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翔。這一聯巧用數量詞,不但屬對工穩,而且深化了詩境。群鷗栖息沙草之間,可見天時向晚,飛鳥歸巢,所以萬頃江田之上只有一鷺飛翔。
這幅色彩鮮明的畫面強烈地渲染了江邊的清曠和寂靜。後來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中有“爭渡,爭渡,驚起一灘歐鷺”的詞句,其境界正與此聯上句所展示的畫面相類似,而下句江田白鷺的空闊悠深和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積雨輞川莊作》)更是神韻同出。
前面三聯描繪了一幅寧靜而充滿生機的利州南渡圖,作為餬口四方、疲於奔走的詩人摹然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不能不觸景生情,遐想聯翩。所以尾聯偶然興起了欲學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願望。這兩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遺世,忘卻機心之志,也沒有人能夠理會。
溫庭筠的詩中曾有“自笑謾懷經濟策,不將心事許煙霞”(《郊居秋日有懷一二知己》)的自負與自嘲,這裡卻浩然有歸隱之志,實際上是失意後的無奈之語。“獨忘機”,其實並不能忘機。這一點和范蠡也是共通的。
范蠡是因越王勾踐難共安樂才辭官隱遁的。所以,兩個人都可謂是極有機心的人。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
紅藕香殘玉簟秋 首句詞人描述與夫君別後,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殘,回房欹靠竹蓆,頗有涼意,原來秋天已至。詞人不經意地道出自己滯後的節令意識,實是寫出了她自夫君走後,神不守舍,對環境變化渾然無覺的情形。紅藕香殘 的意境,玉簟 的涼意,也襯托出女詞人的冷清與孤寂。此外,首句的語淡情深,如渾然天成,不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