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追訴時效是指按照刑法的規定追究犯罪或者侵權行為的有效期限。舉報犯罪行為的時間已經超過法律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責任;如果已經被追究了法律責任,該案件應當予以撤銷。
2樓:甫倚雲
新刑法對追訴時效期限的規定:第八十七條: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3樓:捷夜鑲
就是判決後你不服判決,可以在有效期內繼續上訴,如果超出有效期就不能上訴了只能服從判決。
4樓:網友
追訴時效期限就是案件發生後與起訴時間之間的間隔時間!
什麼是追訴時效?
5樓:華律網
我國刑法追訴時效是如何計算的?根據我國刑法第89條的規定,追訴時效的計算分為兩種情況:(一)即成犯追訴時效的計算即成犯追訴期限是「從犯罪之日起計算」。
所謂犯罪之日,是指犯罪成立之日。由於刑法對不同種類和形態的犯罪所規定的構成要件不同,因而其犯罪成立之日的計算標準亦相應不同:(1)行為犯或以某種危害結果的發生為既遂構成所必需的犯罪,應從犯罪行為實施之日起計算。
2)危險犯,應從實施危險行為之日起計算。(3)預備犯,應從預備犯罪之日起計算。(4)中止犯,應當分別情況予以確定:
如果是在著手實行犯罪後中止犯罪,應從犯罪行為實施之日起計算;如果在預備階段中止犯罪,則應從犯罪中止成立之日起計算。(5)未遂犯,應從犯罪未遂成立之日起計算。(6)共同犯罪,以整體共同犯罪行為得以實施之日起計算。
7)結果犯,應從犯罪結果發生之日起計算。結果加重犯,應從加重結果發生之日起計算。(8)犯罪行為發生在我國境外,而犯罪結果發生在我國境內的犯罪,也應從犯罪結果發生之日起計算。
二)連續犯和繼續犯追訴期限的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追訴時效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由此可見,連續犯和繼續犯追訴期限的計算標準,為「犯罪行為終了之日」。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九條追訴期限從犯罪之日起計算;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在追訴期限以內又犯罪的,前罪追訴的期限從犯後罪之日起計算。
6樓:律政巧佳人
2.通俗意義上解釋追訴時效,包括刑法和民法上面的追訴時效,從民法典頒佈開始,民法的追訴時效是基本,一般按照三年計算。
7樓:網友
追訴時效(deadline of prosecution)是刑法規定的司法機關追究犯罪人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過法定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予起訴,或者宣告無罪。各國對追訴時效規定不一,最長的達30年,最短的僅3個月。
8樓:德旺滿江紅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八十七條規定,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①法定最高刑為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經過5年。
法定最高刑為5年以上不滿10年有期徒刑的,經過10年。
法定最高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15年。
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20年。
如果20年後認為必須追訴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什麼叫追訴時效期
9樓:溫欽友
法律分析:追訴時效,是指刑事法律規定的,對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責任的有效期限。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滾兆限不再追訴: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經過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為無期徒刑、死刑的,經過二十做漏年。如果二十年以後認為必須追訴純備爛的,須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
故意傷害罪的追訴時效是多久,故意傷害罪追訴期多久?
故意傷害造成輕傷的,追訴期限為五年。如果是造成重傷的,追訴期限為十年。如果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追訴期限為二十年。法律依據 刑法 第八十七條 犯罪經過下列期限不再追訴 一 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過五年 二 法定最高刑為五年以上不滿十年有期徒刑的,經過...
侮辱罪追訴期時效是多久,法律有什麼規定
如果被執行人bai的財產不du能清償所有債務,已經zhi被法院判決 調解或者有可dao直接執行的公版證債權文權書的多個債權人,可以申請參與分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的解釋 第五百零八條 被執行人為公民或者其他組織,在執行程式開始後,被執行人的其他已經取得執行依據的債權人發...
農民工工資拖欠最長追訴期限是多久,我是
20年,或者是自勞動者應該知情起20年。律師幫 只有兩年的,建議儘快蒐集證據起訴或仲裁。時間一月滿未發工資的屬於拖欠工資,你可以舉報 1 向當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或撥打 12333。2 去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申請勞動仲裁。3 去當地人民法院打官司,申請支付令。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