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夜來
節度使:中國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
節度一詞出現甚早,意為節制排程。唐代節度使淵源於魏晉以來的持節都督。北周及隋改稱總管。
唐代稱都督。貞觀以後,內地都督府並多省罷,惟軍事活動頻繁的地區尚存,以統州、縣、鎮戍。鎮戍是經常性的防禦據點,比較分散,兵力單弱,故每遇戰事發生,必須由朝廷派遣行軍總管統率出征或備禦。
規模較大的戰役,又設定行軍元帥或行軍大總管統領諸總管。
2樓:網友
相當於 現在的 省長加地方軍隊司令 集財政 軍事 政治 大權於一身 能當軍閥了。
什麼叫節度使?
3樓:網友
您好,古代官名。唐睿宗時在邊疆始設,玄宗後遍設國內。授職時賜給雙旌雙節,總攬一道或數州的軍、民、財政。
所轄區內各州刺史均為其下屬。後逐漸形成藩鎮割據局面。北宋初解除節度使的兵權。元廢。
節度使是什麼
4樓:果果
節度使[jié dù shǐ]
中國古代官名。
節度使,中國古代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即節制排程的軍事長官,初設時為負責管理排程軍需的支度使,同時兼管理屯田的營田使,主管軍事、防禦外敵,唐朝天寶後,又兼所在道監督州縣之採訪使,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超過魏晉時期的持節都督,時稱「節鎮」。到唐朝談旅後期檔則勢力大大加含蠢凳強,已經到獨攬大權的地步,舉例唐玄宗時期邊鎮十節擁兵四十九萬,而**禁軍不過十二萬人,典型的外重內輕。
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卷唐紀二十六有載:唐睿宗景雲元年(西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薛訥為左武衛大將軍兼幽州都督,節度使之名自訥始。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開始成為正式的官職。
中文名 節度使。
性質 地方軍政長官。
建立時間 唐朝初期。
廢除時間 元朝。
品級 宋朝從二品,與六部尚書同級。
古代節度使是什麼官職
5樓:懂視生活
節度使是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即節制排程戚亮的軍事長官。節度使主管軍事、防禦外敵,唐朝天寶後,又兼所在道監督州縣之採訪使,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節度使到唐朝後期勢力大大加強,已經到獨攬大權的地步,舉例唐玄宗時期邊鎮十節擁兵四十九萬,而**高讓寬禁軍不滑畝過十二萬人,典型的外重內輕。
節度使制度的開端,是從唐開元、天寶年間所設立的緣邊節度使。這和當時的邊疆形勢是分不開的。在這以前,唐在厲兵秣馬擊敗了東突厥之後,實際上對外用兵一直都是保持著旺盛著擴張進攻的。
唐高宗、武后時期,為了加強防禦力量和改變臨時徵調的困難,這類屯戍軍設定愈多,並逐漸制度化,形成有固定駐地和較大兵力的軍、鎮、守捉,各自置使。
節度使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又常以一人兼統兩至三鎮,多者達四鎮,七四六年,任王忠嗣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兼朔方、河東節度使,掌握天下勁兵,威權之重,超過魏晉時期的持節都督。
中國古代的節度使是什麼
6樓:臥龍教育05學長國濤
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
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節是當時一種全權印信,受有此全權印信者,便可全權排程,故稱節度使。
資治通鑑》第二百一十卷唐紀二十六有載:唐睿宗景雲元年則祥(西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鎮守經物族略節度大使薛訥為左武衛大將軍兼幽州都督,節度使之名自訥始。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罩盯弊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開始成為正式的官職。
節度使從什麼時候開始,節度使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有多少節度使?
710年賀拔延嗣為河西節度使 節度使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有多少節度使?中國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節度一詞出現甚早,意為節制排程。唐代節度使淵源於魏晉以來的持節都督。北周及隋改稱總管。唐代稱都督。貞觀以後,內地都督府並多省罷,惟軍事活動頻繁的地區尚存,以統州 縣 鎮戍。鎮戍是經常性的防禦據點,比...
求 節度大使與節度使的區別,節度副大使與節度副使的區別?謝謝
節度大使沒有權利,本身由親王擔任,後期也有異姓擔任,都是宰相掛名,無意義。節度副大使有實權,是地方軍區的最高長官。雖然叫是節度副大使,但肯定不會有人談論時說,小明是朔方節度副大使 一般都是 小明是朔方節度使 節度副大使的稱謂就被節度使取代了,有個副字畢竟不好聽。節度副使就是節度使的副職,由 任命,監...
各個朝代地方官職,牧,節度使,郡守之類的
牧 漢代的一種類似特使的官職。節度使 唐代的一種類似掌管政治 經濟的軍區司令。郡守 秦代的一種類似省長的官職。漢代三國時期的牧,刺史,太守,哪個官職 這三個都算是正式官職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八年 42年 依舊制再改為刺史,但只設十二人,各州一人,餘一州隸司隸校尉,變西漢刺史無固定治所為各有駐地 奏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