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二月是處刑的嗎?古代處刑是什麼樣的

2025-02-06 15:35:11 字數 6049 閱讀 7482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行刑都選在秋後

我們經常會在電視劇集裡看到這樣乙個情景,古人犯了罪,按照律法應當處死,可是裁決他的**並不著急處死犯人,而總是說「秋後問斬」。

您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秘聞 » 古代行刑都選在秋後,其他幾個季節分別幹什麼?

feb08古代行刑都選在秋後,其他幾個季節分別幹什麼?

古代行刑都選在秋後,其他幾個季節分別幹什麼?以下文字資料是由(歷史新知網為大家蒐集整理後釋出的內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們經常會在電視劇集裡看到這樣乙個情景,古人犯了罪,按照律法應當處死,可是裁決他的**並不著急處死犯人,而總是說「秋後問斬」。

為什麼古代判犯人死刑卻不著急處死犯人,非要等到秋冬時節呢?秋冬季節既然可以處死犯人,那麼春夏季節適合做什麼呢?

秋後問。

2樓:拜凡巧

古代行刑都選在秋後。

秋後問斬」這一詞最早來自於《禮記·月令》一書,書中有記載:「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意思是秋風到的時候,白露霜降,寒蟬鳴叫,老鷹會用自己捉到的小鳥去祭天,這時候就要開始行殺戮之事,也就是可以對犯人行刑了。

歷史上第一次記錄秋冬行刑的事件是在《左傳》中,《左傳·襄公》中說:「刑以秋冬」這也為歷史上最早實施秋冬行刑的時間做出了論證。

董仲舒認為「王者配天,謂其道。天有四時,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時,通類也。天人所同有也。

慶為春,賞為夏,罰為秋,刑為冬。」王既然是上天選定的,那麼他的慶、賞、罰、刑這四種行為做法就要與四季相適應,春天舉行慶典,夏季進行賞賜,秋天實施處罰,冬天要行刑。

古代中國多在哪個季節對犯人處刑

3樓:我了個

秋季古代執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節,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即順應天意。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象徵肅殺。人的行為包括政治活動都要順應天時,否則要受到天神的懲罰。

皇帝即是天的兒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時行事。處決犯人也是如此。從西周開始就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到了漢朝成了制度。

除了謀反等大罪可以立即處決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後冬至以前才能執行。

古代處刑是什麼樣的

4樓:冰鳯

凌遲,又叫千刀萬剮。

凌遲也稱陵遲,即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陵遲原來指山陵的坡度是慢慢降低的,凌遲本意為:「緩緩的山丘」。

用於死刑名稱,則是指處死人時將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死去。 凌遲刑最早出現在五代時期,正式定為刑名是在遼,此後,金、元、明、清都規定為法定刑,是最殘忍的一種死刑。 在明朝以及明以前,這種刑法主要用於處罰那些十惡不赦的犯罪,如謀反、大逆等。

到了清朝乾隆時期,如果打罵父母或公婆、兒子殺父親、妻子殺丈夫,也是觸犯倫理道德的重罪,要處凌遲刑。但後來為了鎮壓農民反抗,對於不按時交納賦稅的也要處以凌遲刑,這在清朝中前期尤為突出。 凌遲刑的處刑方式很殘忍,一般記述是說將人身上的肉一塊塊割下來。

而歷代行刑方法也有區別,一般是切八刀,先切頭面,然後是手足,再是胸腹,再是梟首,最後肢解。 明朝時期,凌遲一般比較精細,大多數凌遲都超過千刀,比較典型的是明朝作惡多端的太監劉瑾被割了三天,共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據說第一天割完後,劉瑾還喝了一點粥,第二天繼續。 到了清朝之後,凌遲的刀數大不如前。

大致有二十四刀、三十六刀、七十二刀和一百二十刀的幾類。其中,二十四刀是:

一、二刀切雙眉,三、四刀切雙肩,五、六刀切雙乳,七、八刀切雙手和兩肘間,九、十刀切去兩肘和兩肩之間部分,十。

一、十二刀切去兩腿的肉,十。

三、十四刀切兩腿肚,十五刀刺心臟,十六刀切頭,十。

七、十八刀切雙手,十。

九、二十刀切兩腕,二十。

一、二十二刀切雙腳,二十。

三、二十四刀切兩腿。 1905年4月24日的《陳情奏表》,終於得以正式廢除凌遲。

古代一月到十二月怎麼說啊 ??

5樓:網友

一月: 正月;端月;初月;嘉月;新月; 開歲;陬月。

二月: 麗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

三月:桃月;綢月;季月;鶯月;晚春;暮春。

四月: 陽月;麥月;梅月 ;純月;清和;初夏;余月。

五月: 蒲月;榴月;鬱月;嗚蜩;天中;仲夏;皋月。

六月:荷月;焦月;署月;精陽;溽暑;季暑;且月;季夏。

七月:瓜月;巧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

八月: 桂月;仲商;竹春;正秋;仲秋;壯月。

九月:菊月;暮商;霜序;朽月;季秋;玄月;青女月;三孟秋。

十月: 良月;露月;初冬;開冬;陽月;冬飛;陰月。

十一月: 暢月;葭月;仲冬;幸月;龍潛月;辜月。

十二月: 冰月;臘月;嚴月;除月;季冬 殘冬 末冬 嘉平 窮節 星迴節。

6樓:網友

古代一月到十二月的別稱分別為:

1、一月,古代別稱有:孟春、正月、端月、元月、新正、開歲、嘉月、瑞月、陬月、孟陬、柳月、初月等。

2、二月,古代別稱有:麗月、杏月、花月、仲月、仲春、酣月、如月、仲陽、竹秋、四之日、中和、花朝、夾仲、大壯、卯月等。

3、三月,古代別稱有:桃月、春晚、晚春、暮春、蠶月、上春、春日、綢月、季月、鶯月、末春等。

4、四月,古代別稱有:槐月、孟夏、首夏、初夏、陽月、麥月、梅月、純月、余月等。

5、五月,古代別稱有:皋月、蒲月、仲夏、超夏、榴月、鬱月、嗚蜩、天中、仲夏等。

6、六月,古代別稱有:荷月、季月、伏月、焦月、署月、精陽、溽暑、季暑、且月等。

7、七月,古代別稱有:巧月、瓜月、蘭月、蘭秋、肇秋、新秋、首秋、相月、孟秋、初秋等。

8、八月,古代別稱有:桂月、壯月、仲秋、中秋、仲商、桂秋、正秋、商呂、竹春等。

9、九月,古代別稱有:深秋、暮秋、窮秋、涼秋、霜商、商序、菊月、季秋、晚秋、杪秋、三秋、暮商、霜序、朽月、玄月、青女月、三孟秋等。

10、十月,古代別稱有:陽月、陰月、小陽春、孟冬、初冬、上冬、良月、露月、開冬、冬、飛陰月等。

11、十一月,古代別稱有:辜月、冬月、仲冬、中冬、暢月、葭月、龍潛月等。

12、十二月,古代別稱有:臘月、季冬、嚴冬、殘冬、冰月、嚴月、除月、季冬、殘冬、末冬、嘉平、窮節、星迴節等。

古代夏曆二月叫什麼

7樓:豐臣秀波

夏曆,又稱農曆、陰曆、舊曆、漢歷,是東亞傳統曆法之一。

古代書畫題識上,常用農曆年月,名目繁多。

正月又稱瑞月、元月、青陽、三陽、孟陽、春王、芳春、三春、孟春、陽春。

二月又稱杏月、如月、中和、花朝、仲春。

三月又稱桃月、上巳、寒食、季春、暮春、末春。

四月又稱槐月、清和、麥秋、孟夏。

五月又稱蒲月、榴月、滿月、端陽、仲夏。

六月又稱荷月、伏月。

七月又稱桐月、巧月、中元、蘭月。

八月又稱桂月、仲秋。

九月又稱菊月、重陽、菊秋。

十月又稱梅月、陽春、小陽春。

十一月又稱冬月、仲冬月、長關、葭月。

十二月又稱臘月、嘉平、清祀。

8樓:唯卿乃吾之所愛

一月:孟春、正月、端月、元春、隅月、始春、孟月、寅月二月:仲春、杏月、花月、如月、早春、卯月。

三月:季春、桃月、桐月、炳月、三春、陽春、暮春、辰月四月:孟夏、陰月、梅月、余月、清和月、巳月五月:仲夏、榴月、毒月、蒲月、午月。

六月:季夏、荷月、荔月、目月、伏月、未月。

七月:孟秋、蘭月、巧月、瓜月、相月、霜月、桐月、申月八月:仲秋、桂月、壯月、中秋月、酉月。

九月:季秋、菊月、玄月、戌月。

十月:孟冬、良月、陽月、小陽春、亥月。

十一月:仲冬、冬月、葭月、辜月、子月。

十二月:季冬、臘月、涂月、嘉平月、丑月。

是哪個國家在二月份處理犯罪?

9樓:知足常樂

**有什麼國家規定是二月份處理罪犯的呀?

10樓:99木木

加拿大是在2月份處理犯罪的。

11樓:網友

沒有注意關注這些,不知道。我想罪犯什麼時候犯罪,什麼時候處理。沒有固定時間。

12樓:緣來在此

每個國家對於犯罪事項的處理時間都有所不同的。

13樓:山海孟姜

二月份處理這個係數還很多地方都有,比如過去中國就大概在二月份左右,因為這事是劫,一般都是在春節前處理。

14樓:波飛昂

沒有哪個國家這樣做的,在古代倒是有一些朝代這樣處理死刑犯。

15樓:告訴我啥名不重

各處理案件不都是你啥時候犯罪了,啥時候警察叔叔就來找你嗎?還有集中在乙個時間段處理的嗎?我不太清楚。

16樓:龍商百科

每個國家都會有,沒有特別的。

17樓:秋小雨同學

好像每個國家在二月份處理犯人都是非常正常的吧,不知道你這裡說的處理方式是怎麼樣的一種含義?

18樓:千葉

應該是英國的二月份處理犯罪。

19樓:都笑過

中國古代以前是小秋冬行刑,現在嗯,沒有你這個說法。

20樓:網友

二月份是28天,這個不吉利的月份,可能是歐洲的一些國家吧。

21樓:網友

其它國家,反正不是我們祖國。

22樓:網友

天太冷了,有什麼事來我被窩裡說吧。

23樓:睿睿媽媽說天下

這個不清楚啊。具體的萬達去了法國呀。

24樓:由清華

哦這個圖明天了,我先了你才信才。

古代季節怎麼劃分的?

25樓:9點說史

古代是以二十四節氣來劃分季節的。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執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

這八個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後來到了《淮南子》一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

古代處刑種類甚多,其中烹煮之刑有多殘酷?

26樓:阿阿阿阿阿火丶

烹煮之邢應該就是把人放在大鍋裡面,然後用火將鍋加熱,將人活活地煮死了,這種刑罰是挺殘酷的,不僅僅對囚犯的身體來講很殘酷,而且這也是一種巨大的煎熬。

27樓:旁樂苼

蒸煮之刑至少在我看來是完全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行為,我們要抵制。

28樓:固話

我覺得這是非常殘酷的一種刑罰,能夠感覺到水越來越燙,身上越來越痛,但是卻沒有辦法,只能慢慢被煮熟。

29樓:網友

烹煮之刑光聽名字就應該知道是十分的殘酷了,要把人關在大蒸籠裡面,烹煮致死是非常噁心殘酷的。

30樓:給你宇宙

雖然古代的刑法種類很多,但是我感覺這種刑罰應該就是把人放在乙個熱鍋裡煮,想想就覺得非常的殘酷。

31樓:lw啊雙子

古代刑法種類甚多,其中烹煮之刑算是最殘酷之一了,直接把大活人放到大缸裡去煮,活活的煮熟,疼痛是難以承受的。

32樓:社交狂人楊帆

古代人們的智慧不僅僅體現在文化上面,在刑罰上面也是很厲害,而我們說的蒸煮的刑法就是其中的一種,非常殘忍。

33樓:網友

反正對於我個人來說是非常殘酷的,這個是完全不顧及人們的感受,往痛苦的方向去發展。

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是怎麼來的二月二的由來二月二龍抬頭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1 二月二,龍抬頭 又稱春耕節,春龍節,是中國一個傳統的節日 龍抬頭 源於人類對自然天象的崇拜,在古時文獻記載頗多,陽氣生髮,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寓意春耕開始,自古以來,人們將這一天作為祈福納祥的好日子。2 二月二,龍抬頭,關於這一天的禁忌,你知道多少呢?我記得往年到了這一天,理髮店生意爆滿,人...

和在古代的意思是什麼,中國在古代的意思是什麼

很多,慢慢看 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262356166 中國在古代的意思是什麼 中國 一詞最早出現是在周代 詩經 中,如 大雅 民勞 惠此中國 但 詩經 中的此類 中國 實為 京城 還不是真正指國家。稱國家的 中國 一詞,在戰國諸子書中已屢見不...

古代國庫的錢財是怎麼來的,古代管錢的官叫什麼

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曾稱地 專官 屬大司徒 計相 大司農等。戶部起源於周代官制中的的地官,漢成帝置尚書五人,其三曰民曹,主吏人上書事。後漢以民曹兼主繕依功作,當工官之任。三國魏置左民尚書,掌財政。晉初省之,太康中又置。惠帝時有右民尚書。東晉及宋 齊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