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虞兮的淚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春季的第五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便為清明。清明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節氣的清明,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節日的清明,是民間寄放情感和慰勞自己的傳統日子。[3]清明節氣在時間和天氣物候特點上為清明節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條件,該節氣被看作清明節的源流之一。
中國古代將清明分為三候初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駑;三候虹始見意即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後是雨後的天空可以見到彩虹了。[5]到了清明,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天氣就不冷了,進入到春季。但此間的天氣,南方與北方好似兩重天,北方乾燥少雨,南方溼潤多雨。
3]清明最開始是乙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公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5]清明的主要習俗有:
禁火、掃墓、踏青、蹴鞠、插柳等。[3]
2樓:芥末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3樓:陳其喜
當然是春季。清是指清明,春季踏青精神明。
4樓:網友
你好,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句。春雨驚春清谷天中的清,是指清明。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5樓:琦駿英
二十四節氣歌中的"清"是指的清明。
6樓:網友
清明,春天的乙個節氣。
7樓:霜葉後院自留地
春雨驚春清谷天。
依次是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清明
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節氣涵義。 立春 ▪ 雨水 ▪ 驚蟄 ▪ 春分 ▪ 清明 ▪ 穀雨 ▪ 立夏 ▪ 小滿 ▪ 芒種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立秋 ▪ 處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清明是哪個季節的二十四節氣
8樓:雙麗劍
清明是什麼季節 清明是哪個季節的二十四節氣。
春季。春季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其中,清明是春季節氣的第五個節氣。
清明節氣點:鬥指乙;太陽黃經為15°;於公曆4月04-06日交節。「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斗柄從「寅位」開始,然後順時針旋轉,當斗柄指向「乙位」時,為清明節氣。
漢代至清初採用「平均時間法」劃分節氣,將冬至與下乙個冬至之間分割為24段(每段15日),以冬至日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清明節氣從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後第105天。現行的「二十四節氣」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依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當太陽黃經達15°時,為清明交節點。時至清明,在黃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帶地域已氣候清爽溫暖、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的含義是氣候暖和,草木萌動,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榮的感覺。
淮南子·天文訓》:「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文中的「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梁瞎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古人根據對大自然的觀察,將帆隱清明分為三候:「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鴽;三候虹始見」。清明三候所態渣廳代表的花信為:
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三花一開,春滿枝頭,春意盎然,綠意萌動。
立春:斗柄指向法:鬥指寅;定氣法:太陽黃經為315度。公曆2月3-5日交節。
雨水:鬥指壬;太陽黃經為330°。公曆2月18-20日交節。
驚蟄:鬥指丁;太陽黃經為345°。公曆3月05-07日交節。
春分:鬥指壬;太陽黃經為0°。公曆3月20-22日交節。
清明:斗柄指向法:鬥指乙;時間平均法:冬至後105天;定氣法:太陽黃經為15°。公曆4月04-06日交節。
穀雨:鬥指辰;太陽黃經為30°。公曆4月19-21日交節。
二十四節氣清明的詩
9樓:秦子筱
二十四節氣清明的詩如下:
一、《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點評:這是流傳最廣的一首清明詩。最精彩的詞句是「欲斷魂」,憑弔的人那種悲傷之情躍然紙上。
後人還將這首詩以不同的斷句方式改編成情景短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
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點評:白居易在這首詩中畢碰擅長用描寫來渲染氛圍,那隨風而吹的紙錢,那一座座古墓,都給人蕭殺之感,也讓人頓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楊本是風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裡,「盡是生死離別處」,道出了人生之無常。
三、《閭門即事》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廓,清明幾處有新煙。
點評:此詩精妙之句是「清明幾處有新煙」,無新煙,說明四處都在憑弔亡人,那燃燒紙錢的煙分明是去歲的,年年依舊,思念依舊。特別是「試上」一詞,把作者不敢窺望淒涼之景的心情生動地勾畫出來了。
四、《寒食上冢》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評點:這是作者上墳時的感受。重點渲染上墳的路上那淒涼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橋,都給人無依無助的感覺。所以「只愁餘」。
五、《清明》黃庭堅手桐談。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點評:由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雖然無論智愚高低輪譽。
二十四節氣中處暑屬於哪個季節呢,二十四節氣中處暑屬於那個季節呢
二十四節氣中處暑屬於秋季,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的意思。處暑,回二十四節氣之一,為每年的答8月23日或24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 雖然氣溫仍高,但是冷空氣南下次數開始增多,氣溫下降會逐漸明顯。處暑以後,中國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大部分地區雨季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尤其是華北 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
二十四節氣指什麼?按順序寫下來,二十四節氣按順序排列怎麼寫
立春 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雨水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驚蟄 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春分 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清明 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穀雨 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立夏 夏季的開始。小滿 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
請問二十四節氣歌,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分別指立春 春雨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指春季的開始。春雨 指的是雨水量漸增。驚蟄 指喚醒了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春分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