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新南柯一夢
均田制。是北魏至唐幾代**在不觸動原有私有的土地的基礎上,把無主荒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農民耕種的一種土地管理制度。北魏所制定的均田制對人民的土地佔有數進行了明確規定,十五歲以上的男子授給露田(本來是無主的荒地,規定不準種桑、榆、棗等果木)四十畝,婦女二十畝。
為了休耕,可根據具體情況,加倍或加兩倍給予土地。露田不準買賣,身死及年滿六十歲時要歸還**。此外,男子給桑田二十畝,作為「世業」,可傳給子孫。
在不宜種桑的地方,男子給麻田十畝,婦女五畝。凡有奴婢和耕牛的人,還可以額外獲得土地。奴婢「受田」(領種土地)的辦法同一般農民相同。
耕牛每頭受露田三十畝,每戶最多隻限四頭。
在這之前,隨著地主經濟的發展壯大,土地兼併也隨之日益嚴重。特別是由於戰爭造成北魏境內的大片無人區。
土地荒蕪,富豪兼併土地的所有權和佔有權十分混亂,不利於國家賦稅收入。均田制的實行把部分無主荒地分配給缺地農民及從世家豪族中清理出來的苞蔭戶,並規定了還授制度和對土地買賣的限制,一定程度抑制了世家豪族對勞動人口和官荒地無限度的侵佔,有利於小農經濟的恢**展和**財賦收入的增加,對社會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唐德宗。
建中元年(公元 780 年),改行兩稅法,代替租庸調製,從而宣告了均田制的最終瓦解。至此,自北魏孝文帝。
建立均田制以來,歷經東魏、西魏。
北齊、北周。
以至隋、唐,共約三個世紀之久的均田制,便完成其歷史使命退出歷史舞臺。
2樓:樂覺子錯
1、一代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放之風是其後果及影響。2、秦漢制度多數瓦解,世兵制、租調製、屯田制、府兵制、均田制、胡漢分治制等登上歷史舞臺,各個政權在新舊制度、治國思想、方法上進行了嘗試和選擇,以加強國力,進而統一全國。3、門閥士族制度由鼎盛而至衰弱。
其間東晉王朝還出現門閥政治,皇權微弱,門閥共治。4、江南社會經濟得到開發,中國經濟和文化重心逐漸開始向東南轉移。
佔田制與均田制有什麼的區別與聯絡
佔田制是西晉時 並不是將土地授給農民,而是承認佔有土地的限額,並將其合法性。曹魏時 強迫農民擴大耕種面積,但是農民對土地並沒有使用權,使得農民的積極性降低。西晉的佔田制使得農民對自己開墾的,以前種的有使用權,這提高了農民的積極性。均田制是當時北魏 已經有很多無主荒地,它將這些地分給農民。除此之外,均...
北魏孝文帝實行均田制的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額授受的土地制度,協調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緩和被統治者的反抗,使勞動力與土地結合,以利於 對農民的控制,以及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保證 賦役 北魏實行均田制的原因是什麼 均田制是我國bai封建社會極其重要的du土地國有zhi制度,對古代封建dao社會經濟的發展 社會專的繁榮與穩定...
唐朝均田制中的永業田和口分田,都是什麼含義?
從北魏朝代時候起就出現了分田制度也就是永業田,這個原名是世業田,因為是可以祖輩輩一直傳下去的田地。到唐朝的時候,封建統治者又新增了一種分田制度,那就是口分田。這個是人死之後的口分田就要還回朝廷的。永業田,這個是可以祖輩輩一直傳下去的田地。口分田,這個是人死之後的口分田就要還回朝廷的。永業田這個初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