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鶴亭記翻譯,放鶴亭記文言文翻譯是什麼?

2025-02-07 06:45:24 字數 1709 閱讀 9408

1樓:

熙寧十年秋,彭城大水,雲龍山人張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遷於故居之東,東山之麓。公升高而望,得異境焉,作亭於其上。

彭城之山,岡嶺四合,隱然如大環,獨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適當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

山人有二鶴,甚馴而善飛。旦則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縱其所如。或立於陂田,或翔於雲表,暮則傃東山而歸,故名之曰「放鶴亭」。

翻譯:熙寧十年秋,彭城暴發洪水,洪水漫到雲龍山人張君家大門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洪水退去,山人搬家到原來住屋的東面,在東山的山腳下。

山人登高眺望,找到了一塊奇異的地方,就在它的上面造了一座亭子。彭城地方的山,岡嶺四面圍攏,隱約像個大環,只缺它的正西一面,山人的亭子剛巧對準那個缺口。春夏兩季交替的時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月冬雪,使廣闊的大地一片潔白;在颳風、下雨、陰暗、晴朗的天氣中間,景色瞬息萬變。

山人有兩隻鶴,很馴服,而且很會飛。早晨,山人就望著西山的缺口把它們放出去,聽任它們飛到什麼地方。它們有時站在池塘邊、田野裡,有時飛翔到雲層的上面,傍晚,它們就向著東山回來,所以給亭子起名叫「放鶴亭」。

放鶴亭記文言文翻譯是什麼?

2樓:塔羅星座屋

譯文:

熙寧十年的秋天,彭城發大水,雲龍山人張君的草堂,水已沒到他家門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雲龍山人搬到故居的東面。在東山的腳下,登到高處遠望去,看到乙個奇特的境地。

於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

彭城山,山岡從四面合攏,隱約的像乙個大環;只是在西面缺乙個口,而云龍山人的亭子,恰好對著那個缺口。春夏兩季交替的時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風雨陰晴,瞬息萬變。

山人養兩隻鶴,非常溫馴而且善於飛翔。

早晨就朝著西山的缺口放飛它們,任它們飛到**,有時立在低窪的池塘,有時飛翔在萬里雲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著東山飛回來,因此給這個亭子取名叫「放鶴亭」。

郡守蘇軾,當時帶著賓客隨從,前往拜見山人,在這個亭子裡喝酒並以此為樂。給山人作揖並告訴他說:「您懂得隱居的快樂嗎?即使是面南稱尊的國君,也不能和他交換。

易》上說:「鶴在北邊鳴叫,它的小鶴也會應和它。」《詩經》上說:

鶴在深澤中鳴叫,聲音傳到天空。」大概鶴清淨深遠幽閒曠達,超脫世俗之外,因此《易》、《詩經》中把它比作聖人君子。

出處:北宋蘇軾的《放鶴亭記》。

創作背景: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1057),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宋哲宗即位後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蘇軾被謫貶徐州。

此文正是作於元豐元年(1078年)十一月八日,時蘇軾謫貶徐州。隱者張師厚隱居於徐州雲龍山,自號雲龍山人。後遷於東山之麓並作亭其上,自馴二鶴,鶴朝放而暮歸,白日里令其自由地飛翔於天地間,所以名亭為「放鶴亭」。

蘇軾為之作題記。

全文主要通過活潑的對答歌詠萬式與出了隱逸者信然自適的生活圖景和不為時事所囿的自由心境,表現作者對隱居之樂的神往。文中寫景形象生動,主要著筆於「鶴」,借鶴的「清遠閒放,超然於塵埃之外」表現山人超塵出世之姿。寫鶴亦是在寫人。

但思想性較差,消極避世,不鼓勵人進取。

求醉翁亭記翻譯,醉翁亭記翻譯越短越好

醉翁亭記 譯文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許多山峰,樹林 山谷尤其優美,遠望那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裡,漸漸聽到水聲潺潺,從兩座山峰中間傾瀉出來的,是釀泉。山勢迴環,山路轉彎,有亭子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

求清心亭記翻譯,“學習”用英文怎麼翻譯?

嘉佑六年,尚書虞部員外郎梅君為徐之蕭縣。改作其治所之東亭。以為燕息之所,而名之曰清心之亭,是歲秋冬。來請記於京師,屬餘有亡妹殤女之悲,不果為。明年春又來請,屬餘有悼亡之悲。又不果為,而其請猶不止。至冬乃為之記曰 夫人之所以神明其德,與天地同其變化者,夫豈遠哉?生於心而已矣。若夫極天下之知,以窮天下之...

改寫醉翁亭記現代文,改寫《醉翁亭記》散文

醉翁亭記周圍景色美不勝收,朝暮,四時之景變幻莫端,佇臨於此,如臨仙境一般.清晨,當太陽公公漫漫悠悠地從地平線 躍 出,當第一縷溫柔的光輝 射 到樹林裡,剛才還瀰漫於樹林裡的一團團的霧氣像一個調皮的小孩 跑 的無影無蹤 傍晚,當太陽公公剛剛害羞地落到地平線時,煙雲們環抱著聚在了一起,像是在商量 它們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