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好好學習
第一,赤壁之戰時三方的兵力我從赤壁之戰開始說起,因為此役是三分天下的基礎。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寫信嚇唬孫權,稱有80萬大軍。後來據周瑜得到的情報,曹操所率的中原部隊,不過只有十五六萬人,招降的劉表舊部,最多隻有七八萬人,因此曹操的實際兵力大約是在23-25萬人之間。
第二,三國鼎立初期幾次大戰的兵力曹丕篡漢後,標誌歷史正式進入三國時代三國時代的第一場大戰是夷陵之戰,是役東吳陸遜指揮的軍隊有5萬人,劉備幾乎以傾國之兵出擊,估計兵力在10幾萬,**數萬人。曹丕南征東吳,動用的軍隊有10幾萬人。
第三,三國中期主要戰事的兵力司馬懿平定遼東時,使用4萬兵力,當時遼東公孫淵號稱「控弦十萬」,實際上應該沒有那麼多,最多可能就6萬或7萬。西元244年,曹爽伐蜀,以10萬之眾攻漢中,當時蜀國在漢中的兵力是3萬,後來費禕率部救援,人數不詳。
2樓:網友
三國真實的兵力分佈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相差較大,主要差別體現在吳國和蜀國,三國演義過分美化這兩國的軍事實力,實際上兵力分佈要弱很多。
三國時期的勢力分佈是怎樣的?
3樓:夜花亂舞
三國時期勢力分佈及成型如下:
1、官渡之戰前勢力分佈如下:
2、官渡之戰後,袁紹所佔之地被曹操吞併,同年諸葛亮出山,勢力如下:
年,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初次佔領川地,以荊州為首,勢力如下:
年,劉備入主漢中,這一年三國鼎立初次形成,以曹操勢力最大,劉備最弱小。
5、夷陵之戰後,劉備去世,孟獲反蜀。
6、諸葛亮六出祁山,終未能統一三國。這也是三國勢力最後的定型,雖然很快就會被改變。如下圖:
歷史上三國各自真實兵力是多少。
4樓:初期軍團兵
這個分時期的,不好評價。
但是平均來說,除了赤壁之戰曹操逃跑以後的數年,基本魏國最強悍達到80w,但是是分散各地的,機動力量也就30w。蜀國機動力量不過10w。吳國從來沒能真正超過10w
5樓:淺醉江月
魏國:戶數103萬 人口443萬 兵員60萬蜀國:戶數28萬 人口94萬 兵員萬吳國:
戶數萬 人口230萬 兵員23萬我歷史課本上的,絕對可信!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6樓:龍鷹
魏國總兵力在60萬左右,最多不超過80萬。
蜀國總兵力在10-15萬,最多可達到30萬。
吳國總兵力在20-30萬,以水軍為主,最多不超過35萬。
7樓:網友
赤壁之戰前。
魏 80萬(但自稱140萬)
蜀 10萬。
吳 15萬。
三國鼎立。魏 40萬(赤壁之戰死了40萬,曹操自稱80萬,其實只有40萬)蜀 12萬(諸葛亮真是神人啊)
吳 15萬(沒怎麼發展)
諸葛亮死後。
魏 30萬(越來越少)
蜀 5萬(沒諸葛亮就是不行啊)
吳 10萬(大勢已去)
三國兵力對比
8樓:乾萊資訊諮詢
1、魏國兵力最盛。
有四五十萬的總兵力,但是他要駐守的地方也多,西線雍涼為6-7萬,南線荊豫10萬,東線徐揚10萬,洛陽及各據點10-15萬。
2、蜀國兵力最弱亂滲好。
軍隊10到13萬左右,北線漢中5萬,東線永安2-3萬,成都各據點3-5萬。
3、吳國兵喊純力介於魏國和蜀國之間。
總兵力在20-25萬左右,主要部署在濡須口,南郡等長江沿線據點。
真實三國時期的戰將
典韋能打是真的,但是抵抗200多人是誇張的!三國演義誇張化了。但是典韋是神人,單手就可以舉旗。別人3個人都抱不動。將軍打仗要聽參軍的建議的!一個人的想法太獨!陣前挑打是真的但是幾刀把人砍下馬是不可能的。人家都當上大將了武藝也不差吧!還是能頂個10幾個回合的。有三國問題我們可以一起 能打是不用質疑的 ...
三國當中人物的字
劉備 字玄德 關羽 字雲長 張飛 字翼德 趙雲 字子龍 諸葛亮 字孔明 黃忠 字漢升 周瑜 字公瑾 曹操 字孟德 孫權 字仲謀 許攸 字子遠 馬超 字孟起 徐庶 字潁川 魯肅 字子敬 魏延 字文長 司馬懿 字仲達 呂布 字奉先 呂蒙 字子明 甘寧 字興霸 龐德 字令明 張鬆 字永年 楊修 字德祖 陳...
為什麼在三國中,三國前期的武將武藝比三國後期的更強?
這是因為在三國前期,非常的混亂,所以出現了很多非常厲害的人物,但是到了後期,每個國家都偏向於發展,所以人們的實力都比較弱。唉 因為前期群魔亂舞,亂世出英雄,幾次招賢令,不問人品不問出身只要有才就有出頭之地,後期魏蜀吳三國政治相對穩定,世家大族把持政權,有才你也出不了頭,除了幾個別,比如鄧艾,出頭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