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問鼎中原發生在什麼時期

2025-02-09 07:04:46 字數 1199 閱讀 4327

1樓:網友

春秋時期楚莊王北伐,向周天子使者詢問九鼎之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的味道。

問鼎中原是成語嗎

2樓:yyy歪歪歪

問鼎中原是成語。

問鼎中原(鼎:古代一種三足或四足兩耳的器皿,禹鑄九鼎,夏、商、週三代視為傳國之寶,為得天下者所據有。中原:

黃河中下游地區,泛指中國)原指楚王問鼎,有取而代周之意。後用於比喻有奪取國家政權的野心。動賓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夏、商、週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為得天下者所據有。西元前606年,楚莊王借伐陸渾之戎(今河南嵩縣東北),把楚國大軍開至東周首都洛陽南郊,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

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於應對的王孫滿去慰勞。實力雄厚、圖霸天下的楚莊王見了王孫滿,詢問九鼎大小輕重。王孫滿聽出了弦外之音,答道:

九鼎的大小輕重在乎德義的有無,不在乎鼎的自身。」

楚莊王見王孫滿拒絕了他,就誇耀楚國的軍事力量加以威脅,說道:「你不要自恃有九鼎,光我們楚國士兵在戰場上折斷的敵人的戈尖矛頭,就足以鑄成九鼎。」

面對雄視北方、倨傲少禮的楚莊王,善辯的王孫滿進行了巧妙的反駁,清薯他先繞開楚莊王的話鋒,大談九鼎製作的年代和傳承的經過,他說:「大禹統治天下,天下九州,每州侍毀都送來出產的青銅,鑄成了九鼎,象徵整個天下。

夏桀無道,鼎就遷到商朝;過了六百年,商紂暴虐,鼎又遷到了周朝。可見,只要有德義,鼎雖小也很重,重得很難搬得走;如果沒有德義,鼎雖大也很輕,輕得很容易失去它。從周成王把鼎安放老正備在郟鄏那算起,已經傳了三十代,七百年。

最後又說:「周室雖然衰微了,但是天命還沒有完,還不到被人取代的時候,所以寶鼎的輕重,你還是不要打聽了吧。」聽了王孫滿義正詞嚴的一席話,楚莊王打消了非分之想。

他也自知還沒有取代周室的實力,於是偃旗息鼓,告辭而去。

問鼎中原的鼎指的是什麼?

3樓:帥氣的小宇宙

問鼎中原的鼎意思是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

問鼎中原 [ wèn dǐng zhōng yuán ]基本釋義:問:詢問,鼎:

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

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出處: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念鉛絕力的象徵。夏、商、週三代以仔姿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

問鼎中原成語的故事,成語問鼎中原是在講誰的故事 問鼎中原的故事

問鼎中原 w n d ng zh ng yu n 基本釋義 問 詢問,鼎 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 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出 處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夏 商 週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典故 夏朝經歷了470年,到前1600...

問鼎中原的鼎是什麼意思

天下分九州每州存一鼎共九鼎代表九州.九鼎代表九州也就代表天下.看看東周列國志莊王問鼎就知道了 鼎 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夏 商 週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九州乃豫州 翼州 兗州 青州 徐州 揚州 荊州 雍州 幽州 九鼎乃冀鼎 ...

指事情發生到現在已經很久的成語,指事情發生了便無法改變的成語有哪些

指事情發生了便無法改變的成語有 板上釘釘 覆水難收 木 已成舟專 米已成炊 已成定屬局 等。板上釘釘 b n sh ng d ng d ng 在石板上釘上鐵釘。比喻事情已經決定,不能改變。覆水難收 f shu n n sh u 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覆 倒。木已成舟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