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風塔」塔尖受損掉落,「振風塔」是什麼時候建的?

2025-02-11 15:45:05 字數 3294 閱讀 7594

1樓:老陳聊文化

前幾日安徽安慶發生了暴風雨天氣,城區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出現了短時間的強降水和大風,號稱萬里長江第一塔的安慶「振風塔」受此影響,塔尖受損在風雨中掉落。安慶振風塔建於西元1568年,也就是明穆宗隆慶二年,地理位置在安慶迎江區沿江東路,是我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慶振風塔安慶振風塔有多個名稱,也叫作迎江寺塔,古時候被稱為萬佛塔,是一座七層八角樓閣式的古佛塔,傲然矗立在安慶市迎江寺中,是長江沿岸比較有名的沿岸古塔之一,號稱「萬里長江第一塔」。振風塔名字所含的寓意為「以振文風」,除了是一座佛塔之外,在長江還有導航引渡的作用,遠處商船一看到這座高高聳立的振風塔,就知道到安慶了。

塔尖在風雨中掉落振風塔高約60公尺,是由磚石構成的圓錐形佛塔,塔基直徑近20公尺,塔內供有佛教中的阿彌陀佛、彌勒佛等五方五佛,其他磚雕佛像將近700尊,有很高的文物和歷史文化價值。1993年重修時,複製重修了不少磚佛像和石刻佛像,使安慶振風塔的佛雕像共達到1200多尊。振風塔頂構造為八方體須彌座,座上接有覆缽、葫蘆寶瓶和5個鐵球「相輪」,前幾日安慶遭受暴風雨和雷電襲擊,風力最高時達到12級,振風塔頂上的葫蘆寶瓶被雷擊後受損掉落。

振風塔的傳說振風塔據說是為了振興安慶當地的學文之風而建,明朝之前安慶沒有過狀元,讀書習文之風凋敝。一些有識之士檢視地形之後,認為此處江水滔滔,文采難以在安慶駐留紮根,需要建一座佛塔鎮於此處不讓文采東流。於是振風塔便應運而生,傲然矗立在江岸邊,從此後安慶果然人才輩出、文風昌盛,在歷史上知名度比較高的的名人有大書法家鄧石如、父子兩代宰相張英和張廷玉、思想家方以智、狀元趙文楷等,另外還有數不勝數的文人作家。

據說過去在每年八月十五的中秋之夜,天上月輪高掛之時,振風塔倒映在江裡的塔影,會向四周分化出數不清的塔影,其景象神妙絕倫、異彩紛呈 ,據說是萬里長江沿岸各塔前來向振風塔「朝覲」,因此振風塔也有「長江塔王」的稱號。

2樓:條紊先生

振風塔,坐落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寺內,瀕臨長江。安慶振風塔於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開始興建,高公尺,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明清至今續建遂成現時規模。

3樓:莫九牧

振風塔」是明隆慶二年間開始興建的,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後來也曾修建過。

4樓:行樂先生

隆慶二年 ,是明穆宗在位的時候建造的。已經有很長時間的歷史了。

5樓:肖艾斯的旅行日誌

1568年開始興建,兩年後完工,已經經歷了400多年的滄桑,所以才會突然掉落。

振風塔的建築構造

6樓:優點教育

結構。振風塔為八角七級樓閣式。

磚石結構,呈圓錐形體,自底向頂按比例縮小,高達公尺,中國國內僅次於河北開元寺磚石塔。

塔基直徑公尺,臺基為須彌座式,高公尺塔底周邊為廊,深公尺,廊周邊有24根直徑公尺的簷柱。

底層塔身直徑為8·72公尺(以上各層依次遞減),壁厚公尺,內室直攔慧徑公尺,供奉一座5公尺高西方接引阿彌陀佛。

頂為八角覆盆式藻井(以上各層頂藻井均為此式)。

塔的二層供彌勒佛,三層供五方五佛,三、四、五層有磚雕佛像600多尊,最多的四層有417尊。

塔身嵌有碑刻52塊(其中三層有35塊)。

特徵。振風塔除具有一大、二高、三妙的特徵外,還具備導航引渡的功能。

直至抗戰勝利,日寇也未發覺。

由此可見,振風塔之大。

二高:振風塔高公尺,居高遠眺,可見方圓十里的景色。

三妙:振風塔設計突出表現在塔門的安排上,振風塔從第三層開始層層有門,168級臺階盤旋而上,石階也盤旋相通,且變化多端,位置各異,時而由東而入內,時而由西而登臨。

設計風格。振風塔為七層寶塔,每一層都有自己對應的名稱。

第一層:一方雄鎮,第二層:二水遙分,第三層:三極垂光,第四層:四大皆空,第五層:五妙境界,第六層:六朝遺勝,第七層:七級浮屠。

在登塔路線的設計上,使用了獨特的迷津手法:一是在尺族登塔的二層出口、三層入口,使用了脫節螺旋,所以遊人往往到了二層,找不到三層的入口;二是在五層至六層,又巧妙地運用了反時針方向的螺旋踏跺,塔門迥異多變,遊人十有九者迷津。

二至六層塔室各有四門供遊人遠陵衡弊眺,門外有迴廊玉石欄杆環衛,可以循廊看塔,亦可憑欄極目。

塔的最上一層無廊、無門,僅南面置一高位拱窗。

在塔的第六層,有根直徑為公尺的剎杆向上直通塔剎,剎杆底為一枕木(寬公尺,厚公尺),兩端伸入六層底部牆體。

塔頂為八方體須彌座,上接半圓形覆缽和五個鐵球「相輪」及葫蘆寶瓶,用銅軸串起,構成塔剎,振風塔的建造奇特,與歷史佛塔的對比,即可反映其融合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特色,又具有濃厚的東方建築風格。

振風塔的歷史文化

7樓:金色盛典歷史

塔風。安慶振風塔是為振興安慶文風而建。

在明代以前盯吵,安慶沒有出過狀元,文風凋敝。

一些星相家端詳安慶地形後,煞有其事地認為,安慶一帶江水滔滔,文梁做採難以在此紮根,須建塔鎮之,才不能讓文采東流。

此說雖然荒誕,但安慶自建成振風塔之後,境內文風果然昌盛,凱渣侍才人輩出,明清兩代,不僅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狀元趙文楷和書法大家鄧石如等。

文人、作家更是數不勝數,以桐城籍文人為開創者和主要作家的散文流派——桐城派。

傳說。傳說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之時,冰輪高掛蒼穹,江中塔影之旁突然幻出無數塔影,五彩紛呈,煞是神妙奇絕。

此為萬里長江兩岸群塔 **安慶,向振風塔作一年一度的「朝覲」盛況,為此,振風塔又有「 長江塔王」之說。

數百年來,風雨蒼桑,「長江日浩蕩,塔影流不去」。

振風塔的介紹

8樓:卿文利

振風塔,坐落於迎江寺內,原名萬佛塔,又名迎江寺塔,後取名「振風」,有「以振文風」之意。振風塔位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沿江東路北側,瀕臨長江。安慶振風塔從明穆宗隆慶二年(1568年)開始興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年)建成,是長江沿岸古塔之一。

該塔除具有佛塔的功能外,還具有導航引渡的功能。12006年05月25日,振風塔作為明代古建築,被***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塔的建設

9樓:杜哥

按照行車方向,採用多豎井送/排風加射流風機誘導型縱向通風方,通過洞口和送風井送入新鮮空氣,通道內的廢氣又通過洞口和排風井排出。通道在地下設有7 座排風機房,高18 ~ 27 m ,2 座送風機房,高5 m ,內部淨尺寸為 m x m ,各風機房均有地下通風豎井和地面風塔直接連通。消防幫浦房地面建築簷高4m ,平面尺寸為8 m x 5 m 。

它是地下幫浦站的地面入口,也是進、排風裝置的地面通風口。地下通道在出入口間距較遠處還設定了5 個逃生出口,逃生出口地面建築為開敞式,簷高 m ,平面尺寸為 m x m 。

急拔罐子後受風了,怎麼辦,拔罐之後受風了怎麼辦啊?

答案是可以的 像這種情況多半是受風 也可能是你免疫力低的事,最好的 辦法還是拔罐,但是拔大椎 在後背脊柱兩側排罐,還可以 預防感冒的。你拔上罐可以蓋上衣服,或是蓋上被子。你得的是電腦綜合症,肩周炎和頸椎炎,長時間在電腦前坐著不動的結果,拔火罐的效果不是特別好。你應該算是公司的白領吧,在北京上班嗎?每...

Dota中防禦塔受攻擊時背景說的那句英文是什麼?求達人解析

the middle tower is under attack中路防禦塔正受到攻擊 有一句是 我們的家園需要幫助 our town needs help,中間一個單詞不會了。we are under attack 好像是這個 our ally s town need help dota上 己方的塔...

十一級大風襲擊瑪依塔斯風區,現場情況究竟有多惡劣?

級大風襲擊瑪依塔斯風區,現場情況十分的惡劣,因為在風吹雪的情況下能見度幾乎為零,目前一百多名遊客已經被安全轉移。這件事情發生在月號的時候,新疆塔城地區就遇到了級的大風,這個時候天上還下著大旭源,所以能見度幾乎為零,各項工作都難以,所以於救援人員正在緊急的救援當中,截止到下午 左右的時候,這個地區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