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求才若渴VS善妒

2025-02-12 08:55:22 字數 3258 閱讀 5012

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吧,愛惜人才是愛他們身上所具有的才華,可是同樣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會別人眼中也有一定的地位,當然了,你看到別人身上有你所不具有的太多優點時就會妒嫉,甚至是想去毀了他,儘管就算他的不存在讓你無法成為乙個有作為的人也一樣會渴望他那樣的人不存在,尤其是當他會威脅到你某些利益的時候就更想毀了他了。所以,這樣 的舉動應該還能理解吧。

2樓:匿名使用者

只要是曹操認為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最後都被殺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因為有其他的利害關係吧。

三國演義第一集原著是怎麼寫的?

4樓:重重報喜的龍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劉備vs曹操

5樓:傷痕是男子漢的勳章

我不贊同樓主,1曹操生在官宦之家,從小知識豐富,而劉備農民乙個,能混到帝王,你覺得呢?

2曹操官宦之家,而且朝廷**,起步早,且挾天子以令諸侯。如果只有將其中一點換到劉備身上,曹操就沒有戲了。

3不管是不是演義美化劉備,但是如果劉備沒做出很多仁義的事,關張趙是不會誓死追隨,羅貫中也不會全力美化他,所以劉備應該還是比較仁義的。

4大耳朵在古代是美男和富貴的象徵,霍去病就是耳朵有點大,淮南王劉安第一次見到霍去病就感嘆此人天生富貴,衛子夫和衛青都有人說過天生富貴的吉言,因為這家族都是打耳朵,大耳賊罵人說白了是嫉妒。

5凡是喜歡三國的人大多都是男人,男人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尤其是在感情不豐富古代,搶人之妻為人生一大快事,所以應該是多數現代男人評價三國,都喜歡曹操,因為他做的事情符合主流。

6就籠絡人才來說,劉備集團的核心成員是再牛不過了,智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和奇兵魏延。這裡我要強調關羽和張飛,史書說過關羽喜歡看兵書,說明關羽是能征善戰的大將,後面表現可以看出他威震華夏,而張遼是威震遙津。張飛也不是純粹的傻子,開始張飛是魯莽,但是後來長坂坡,義釋嚴顏和三敗張郃都不俗,張郃在後期可是無敵的。

6再看劉備和曹操後來戰績,到平定巴蜀後,劉備實力與日俱增,從完敗曹操到孫劉聯合破曹到漢中決戰單挑曹操(雙方總投入75萬餘兵力,曹方40萬加曹彰5萬,共計45萬,劉備投入35萬,正史前線總指揮劉備,諸葛亮後勤),說明什麼?聰明的人是在失敗中總結教訓,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變得很強大。

7就收攬人才而言,劉備集團核心成員幾乎都是自願加入的,劉關張不解釋,馬超因為和劉備目標一致且馬騰和劉備之前屬同盟,黃忠基本上是第二個張遼,魏延純屬慕名,諸葛亮雖說請了三次,但是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真的不想出山?龐統也是經過很久考察才加入劉備集團。

6樓:塵諾憶

長相,兩人都不咋地,乙個大耳賊,乙個環眼賊。

曹0:0劉。

用人,劉備靠義,籠絡的都是s級人才,但是數量有限制,到後期入川后,就更都是些爛班鼠,臭鳥蛋型的人才,工作沒見做的好,吃裡爬外的倒很多。

曹操用人不拘一格,用乙個人,只要他真有才能,有點小瑕疵也不在乎,所以他的人才總數比孫劉之和還多(當然也和他的政治立場有關,奉天子嘛),而且人才素質普遍不低,雖然s級的曲指可數,但a級的還是有很大部分的,直到最後禪讓到晉時,還人才倍出。

曹1:0劉。

能力,劉備年輕時少有戰功,他到中年後期才崛起的主要原因除了時運不濟外,主要還是個人才能不是很好,主要是君主型的人物,而曹操年輕時舉孝廉,不但從小耳融目染官場內幕,自己也頗有膽色,政績不匪,而且戰功顯赫。

曹2:0劉。

性格:劉備是大氣晚成,能隱忍,講情誼,仁愛,但優柔寡斷,感情用事(重情必定容易動情)曹操是豁達開朗,隨機應變,不拘一格,才思敏捷,用人不疑,但奸詐狡猾,陰險毒辣。

曹3:1劉。

7樓:網友

我告訴你,是曹操。為什麼呢?為你分曉。

首先:在三國演義中是加了很多劉備的光榮史的。如:

三英戰呂布,打敗呂布的根本不是劉關張。還有很多也不能列出來,你可以去看三國志《這本書也是偏袒劉備的,只是沒三國演義多而已》。而且曹操實力非凡,劉備打也不行,智力也不行。

8樓:網友

要是官渡之戰後不久,那劉備軍和曹操軍比例是 曹?0劉備,所以曹操會贏。如果是赤壁之戰後幾年的話,劉備軍和曹操軍比例是 約曹3 ?

劉,劉備會贏。再說劉備有諸葛亮軍師,所以劉備贏的幾率很大滴!

三國演義讀書筆記1.佳句賞析6句200字2.讀後感200字

9樓:刀鋒灬飛虎

早就聽說諸葛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人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真可謂智勇雙全。今天,我看到一本書上有《空城計》這個故事是寫諸葛亮的,就迫不及待地開啟書,讀了起來。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後,準備撤離西城縣。司馬懿帶領十萬兵馬,氣勢洶洶地向縣城逼近。諸葛亮此時手下只有兩千多老弱殘兵,可是諸葛亮臨危不懼,眼看魏軍正向縣城蜂擁而來,他卻叫人大開城門,在門旁安排了二十來個士兵扮作老百姓掃街,然後他自己衣冠楚楚地在城樓上燃香撫琴。

司馬懿的部隊趕到城門下,只見城門大開,百姓只管掃地,諸葛亮卻坐在城頭旁若無人、香菸嫋嫋,琴聲悠悠。司馬懿深知諸葛亮行事謹慎,他認定必有重兵埋伏,於是立刻就把全部兵馬撤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諸葛亮手下無兵卻敢大膽地設了這樣乙個「空城計」,讓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上了當。我想,我也要像諸葛亮一樣,機智勇敢,遇事不慌,碰到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所以,當遇到危險的時候,千萬不要手足無措、慌慌張張,應該沉著冷靜、不慌不忙、機智有謀。

空城計運用的是一種心理戰術。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虛者虛之」。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

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瞭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

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瞭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故事告訴了我們乙個十分清楚明瞭的道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只要有勇氣,臨危不懼,有時就能夠置之死地而後生。

誰能為我介紹一下《三國演義》的乙個人物

10樓:不碧柏

諸葛亮——字孔明 號臥龍。

七擒孟獲 六出祁山 空城計 水八陣 三氣周瑜等無不體現出其智慧,世人稱他為臥龍。他神機妙算,所以人稱臥龍一點也不為過。

11樓:網友

要寫作文還是要寫**啊???網上有很多的 自己找。

12樓:網友

看下這個,20個50字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