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環腐病影響產量,土豆環腐病病因是什麼?

2025-02-13 16:50:09 字數 4991 閱讀 5300

1樓:磊歐巴是我阿

病原體也可以在含有馬鈴薯種子的容器中存活很長時間,併成為馬鈴薯塊感染的**。病原體主要通過刀傳播。環腐病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時間很短,但可以在土壤中殘留的患病馬鈴薯或殘疾人體內長期存活甚至越冬,但在第二或下乙個季節的再感染不顯著。

收穫期是該病的重要傳播期,感染的馬鈴薯和健康的馬鈴薯可通過接觸感染。在收割、運輸和入窖過程中有很多感染機會。是細菌引起的,一是種薯本身攜帶細菌,二是刀切感染。

馬鈴薯環腐病是由細菌引起的。環腐病菌在種薯中越冬,次年年初成為傳染源。病原體也可以在含有馬鈴薯種子的容器中存活很長時間,併成為馬鈴薯塊感染的**。

病原體主要通過割刀傳播。根據實驗,切一刀可以感染24~28個健康的馬鈴薯。通過傷口的侵入不能通過氣孔、皮孔和水孔發生。

受傷的健康土豆只有接觸到維管束中的病菌才能被感染。昆蟲和水流對疾病傳播影響不大。病薯播種後,部分芽眼腐爛,病菌在塊莖組織中繁殖到一定數量後不能發芽。

在出土的病芽中,病菌沿著維管束上下傳播,引起地上植物的病害。

病情較輕者,出苗後植株較細,生長緩慢,葉片淡黃斑駁,發病後變為褐色,葉緣縱向捲起,植株自下而上逐漸枯萎死亡,但葉片不脫落。能正常生長的病株早期症狀不明顯。開花後,頂葉變小,葉緣捲進去,部分枝葉黃斑駁,萎蔫下垂,奄奄一息。

大多數由患病植物產生的塊莖都不同程度地生病了。病薯皮軟,尾皺縮褐色,病株莖段可見維管束。馬鈴薯片上的外部症狀不明顯,除了**變黑,芽眼發黑壞死,切後維管束變黃或褐色,嚴重連成一圈,甚至皮層和骨髓分離。

據相關資料介紹,抗環腐病的馬鈴薯品種有武萌601、武萌684、武萌715、武萌697、鄭薯4號、克新1號、丁峰18號、丁峰19號、丁峰22號、紫凝7號、常熟4號、常熟5號、六六黃、高遠3號、高遠7號等建立無病種田,用種苗繁育種薯,用整薯播種。馬鈴薯環腐病不侵染種子,利用自交或雜交技術育苗可獲得無病馬鈴薯。播全土豆可以避免用刀傳播病菌。

給土豆種子消毒。播種的馬鈴薯種子應在播種前在室內堆放5-6天。在晾曬種子的過程中,腐爛的土豆不斷被清除。

種薯可在播種前用50 mg/kg硫酸銅溶液浸泡10分鐘。給刀消毒。馬鈴薯種子被切割並播種。

切割時,可用度公尺芬、5%來蘇兒、高錳酸鉀、5%碳酸、5%鹽水或75%酒精對刀具進行消毒。

2樓:青楓侃

很有可能是因為土壤的肥力不夠,還有可能是因為沒有及時的補充水分,再或者是因為沒有得到充足的光照,再或者是因為沒有及時噴灑農藥,出現了一些蟲害。

3樓:行樂先生

是因為害蟲,細菌或者真菌的感染導致的,在合適的溫度這種病毒就會傳染的非常快會導致馬鈴薯出現問題。

4樓:水瓶問問額

有可能是薯塊本身帶有病菌,幼苗生長之後病菌開始往上延伸到莖枝,影響到了植物的水分輸送。田間的溫度如果過高或者過低的話,都會導致環腐病發病,土壤的酸鹼度不合適也會導致環腐病。在種植土豆的過程中也會有刀切塊莖種植,容易攜帶各種病菌。

馬鈴薯環腐病經常出現,馬鈴薯環腐病症狀是什麼?

5樓:深礙久絆

環腐病密執安棒桿菌在馬鈴薯種薯中越冬,為翌年的初侵染源。病菌生長溫度20——23℃,最高31——33℃,最低1——2℃。最適宜的ph值為。

適宜發病的溫度是18——24℃主要就是馬鈴薯的薯種和土壤中的病殘體。這兩大寄主,是此病原賴以生存的源頭。它們在合適的情況之下,比如說切塊種植,或者馬鈴薯收到蟲害嚴重的時候,土壤有存活此細菌。

環腐病一般是在馬鈴薯開花期以後發生,發病初期,葉片的葉脈間褪綠,呈現出斑駁狀,逐漸變綠變枯。葉片的邊緣也會變黃變枯,並向上捲曲。我們在種植馬鈴薯之前,可以從無病田選擇無病薯塊保留,在播種之前我們還要進行嚴格的挑選並且進行消毒處理,使用草木灰加新高脂膜拌種之後再進行下種,這樣可以減少病菌的侵害。

該病症狀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發病後植株矮縮、分枝少,葉片瘦小發黃,到生長後期才出現明顯的萎蔫狀;另一種是急性萎蔫狀,染病初期在一定氣象條件下,植株葉片短期內呈灰綠色萎蔫狀只要是種植去感染了環腐病,最低的減產量在20%-30%左右,有的嚴重還可以達到60%以上,之所以那麼嚴重,主要是因為環腐病發生的比較迅速,只要有零星的病害發生。

馬鈴薯環腐病最明顯的症狀是在馬鈴薯的薯塊(就是我們平時吃的土豆)上,發病的馬鈴薯薯塊變小,薯塊表皮顏色變暗,薯塊臍部有凹陷,把薯塊切開可以看到從薯塊的基部開始維束管發生變化;我們都知道馬鈴薯的選種基本上都是從乙個馬鈴薯上進行切瓣的。但是需要注意,必須將帶有嫩芽的那部分留下當種子,這樣的種子非常利於存活,而且發芽成功率極高。

6樓:過法國法國和

馬鈴薯環腐病是一種維管束病害。主要分佈在夏季較涼爽的地區,國內主要發生在華北地區。1、馬鈴薯感染環腐病會出現植株生長遲緩、節間縮短、瘦弱、分枝減少、葉片變小等症狀。

2、染病薯塊經過貯藏後,薯皮會變為褐色,病株薯尾部皺縮凹陷,環腐部分也有黃色菌膿溢位,3、薯塊皮層與髓部易分離,常致軟腐病菌二次侵染,使薯塊迅速腐爛。

7樓:白珍全全全

這種病症的表現是枯斑和萎蔫,葉尖和葉緣、葉脈呈綠色,葉肉為黃綠或灰綠色,有明顯斑駁,葉尖乾枯,向內縱卷,最後會導致全株枯死。

8樓:樂樂在此呢

馬鈴薯的表面會出現枯萎,而且內部會出現黑色的物質,會出現發黃的症狀,同時會有一種不一樣的味道。

9樓:天悅

症狀就是馬鈴薯在地上的部分會變得萎靡,塊莖部分維管束表現出環形腐爛。

馬鈴薯環腐病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具體有什麼症狀?

10樓:何人談遊戲百科

馬鈴薯環腐病菌主要侵染馬鈴薯的維管束系統,引起植株萎蔫、葉片失綠和塊莖組織腐爛。馬鈴薯環腐病是最具傳染性和威脅性的馬鈴薯病害之一,特別是對種薯生產而言。馬鈴薯環腐病最早於20世紀初在德國發現,在歐洲,北美等一些馬鈴薯生產國以及南美和亞洲的一些國家也有發生,可以說是一種世界性病害。

在中國,該病於20世紀50年代在黑龍江首次發現,70年代後逐漸傳播到其他省(市、自治區)。這種疾病已經蔓延到中國所有的馬鈴薯產區。馬鈴薯環腐病在儲存期間會繼續危害,嚴重時會引起塊莖腐爛。

輪紋病是一種細菌性疾病,可以說是毀滅性的疾病。

不管在**,不管是什麼品種,只要感染了環腐病,那就是不治之症,就像人類的癌症一樣難以**。如果馬鈴薯在苗期感染環腐病,受感染的幼苗將停止生長,減少分枝並逐漸枯萎。握拍此外,葉緣可能會捲進去,導致病害蔓延後出現褐斑,嚴重段讓羨時會導致幼苗死亡。

土豆在開花期間也可能生病。這時,植株的病害會從下往上發展,從葉片的尖端和邊緣向中心發展。剛開始葉子是泡在水裡,然後慢慢變成灰綠色,再變成黃色,但是枯葉不會脫落。

從莖的角度來看,被感染植物的莖會是綠色的。切開後會發現維管束變成黃滑拿褐色,用手按壓會看到有乳白色的膿液。

如果土豆感染了,**會更黑更小。剛收穫的土豆症狀不明顯。存放一段時間後,**會粗糙,尾部會變成紅褐色,然後芽眼會出現紅點。

切開後會發現維管束也變成淡黃色,用手擠壓會流出大量乳白色膿液。馬鈴薯環腐病受檢疫法規限制,可通過檢疫措施控制。種植合格的脫毒種薯是控制馬鈴薯環腐病最有效的方法。

田間嚴格的清潔措施可有效控制此病,如對儲藏容器、農用器具、機械等進行嚴格消毒。

11樓:邂逅浪漫

發病原因是因病菌感染而起。感染幼苗會停止生長,減少分枝,逐漸萎蔫,葉片還可能會出現葉緣內卷的現象。

12樓:休閒娛樂小達人小吳

這是由於出現了一些蟲害問題所引起的這種疾病,是由於土豆的營養不良導致的,還是因為一些腐爛的細菌導致的,也是襪遊衝由於土壤的質量不好導致的。具體的症狀就是會出現腐爛磨鄭的情況,而且會出現發蔫的情況,會出現告殲萎縮的情況,而且葉片也開始出現內卷的情況。

13樓:小拓方知識坊

環腐病是一種細菌性的病害,可以說是一種毀滅性的病害。無論什麼地方,無論什麼品種,只要染上環腐病,那就是無治之症,像人類癌症一般的難治。如果是在馬鈴薯苗期感染環腐病,感染幼苗會停止生長,減少分灶纖枝,逐漸萎蔫。

除此之外,葉片還可能會出現葉緣內卷的現象,病情擴散後會產生褐斑,嚴重時會死苗。馬鈴薯開花期也有可能會發病。此時植株的病會從下往上,由葉尖搏褲、葉緣慢慢向中心發展。

葉子初呈現水浸狀,然後慢慢變成灰綠色,基辯簡後枯黃,但是枯葉不會脫落。

馬鈴薯環腐病影響產量,馬鈴薯環腐病用什麼藥效果好?

14樓:林巖的旅遊趣事

浸種法。赤黴素和鏈黴素均可,具體辦法如下,把塊莖浸泡在濃度為5~10ppm的赤黴素中10~20分鐘,千萬注意塊莖在休眼狀態下進行。馬鈴薯環腐病,不僅僅是讓種植馬鈴薯的薯農頭痛的事情,就是我們作為食客,平時裡購買和準備食用馬鈴薯時,都可能會時不時碰到被環腐病為害的馬鈴薯。

主要由於薯塊受損,細菌從傷口入侵。所以,切塊種植馬鈴薯的模式,容易出現這種病害,而經過脫毒苗生產,或者小型種薯種植的馬鈴薯,幾乎不被這種馬鈴薯細菌侵染。

影響馬鈴薯品質和產量的病害可分為細菌性的,真菌性的,病毒性的及生理性的等,而其中的真菌性病害全球性的主要病害,幾乎在馬鈴薯的所有產區都有發生。馬鈴薯就是我們常常吃到的土豆,並且馬鈴薯已經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蔬菜之一了,馬鈴薯的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

環腐病是種植馬鈴薯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也叫轉圈病、黃眼病正常情況下只在馬鈴薯上發病。通過我們當地多年種植馬齡薯的經驗來看,其播種期和收穫期的早晚跟環腐病發病有明顯關係,對於在種植馬鈴薯的同時,由於馬鈴薯是一種塊莖在地下生長的作物,那麼就難免出現病害,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馬鈴薯常見的病害「環腐病」的發病原因和**技術,馬鈴薯環腐病是馬鈴薯種植和儲藏期間很容易發生的病害之一,發病後馬鈴薯就不能食用,嚴重影響產量。今天我就和大家說道說道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病原因以及防治方法。

嚴重影響馬鈴薯的品質,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這就是馬鈴薯常見的一種病害——環腐病。

15樓:教育知識之家

切片消毒與藥劑浸種。切塊播種時,切刀先用75%酒精消毒。播種前每100kg種薯用75%敵克松可溶性粉劑280g加適量幹細土拌種,或用36%甲基託布津懸浮劑800倍液浸種薯,或用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薯,均有一定防治效果。

16樓:白珍全全全

使用生物菌劑的效果最好,具體可以使用植保馬鈴薯青枯根腐靈來防治環腐病,效果非常不錯。

馬鈴薯環腐病的發生有哪些規律,請問專家馬鈴薯環腐病症狀是什麼

自 馬鈴薯環腐病是一種維管束系統侵染的細菌性病害,病原菌為環腐棒狀桿菌。病原細菌主要在病種薯中越冬,並靠切薯刀傳播,切一刀病薯可傳染20多個健薯。病薯播下後,一部分芽眼腐爛不發芽 一部分出土的病芽,病菌沿維管束上升到莖中部或沿莖進入新結薯塊而發病。病菌生長適宜溫度為20 23攝氏度,溫度過高過低可呈...

西紅柿筋腐病怎樣防治,番茄筋腐病怎麼防治

症狀 番茄筋腐病又叫條腐病。筋腐病有兩種型別 一種是 褐變型 筋腐病,另一種是 白變型 筋腐病。褐變型筋腐病主要在果實的表面上出現區域性的變褐,凸凹不平,果肉僵硬,果皮內的維管束變褐壞死。通常下位花序果實多於上位花序果實。白變型筋腐病多發生於果皮部的組織上,病部有蠟樣的光澤,質硬,著色不良。發生原因...

桃樹根腐病咋樣治,桃樹根腐病怎麼防治

桃樹根腐病屬於真菌性病害,一般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發病,5月進入發病盛期,其發生與氣候條件關係很大。苗床低溫高溼和光照不足,是引發此病的主要環境條件。可用中威快活林的復生靈稀釋1000 1200倍,移栽前均勻噴施土球或移栽後澆灌根系一週,然後澆透水。不僅可以防治根部病害,還可促使老化根系復甦,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