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尤文名宿c羅
17世紀後期,牛頓發表了著名的力學三定律(慣性定律、加速度的比例定律、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標誌著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當時,以牛頓力學為代表的經典物理學被認為是絕對權威的理論,認為一切自然現象都可以用經典物理學加以說明,而且物理學已經發展到了完整、系統和成熟階段,以後的工作只不過是在細節上做些修正和補充,在計算上更細緻一點,使理論更加完備。一些科學家還根據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位置,證明了經典物理學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可預見性。
但是,經典物理學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低速運動的物質為研究物件的,在這裡,時間和空間被認為是絕對的,是與物質運動無關的因素。因此,一旦物理學研究的這種基礎發生變化,如所研究的物質是以光速或接近光速運動時,經典物理學的某些結論就變得不準確。這種狀況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而日益顯現,如神秘的「以太」一直不能被證明是存在的、高速運動的微觀粒子發生的現象非經典力學所能解釋等。
物理學只有來一番徹底的革命,才能適應科學研究的新形勢。在這種背景下,相對論與量子論應運而生。
2樓:網友
蒲朗克為了解釋黑體輻射現象首先提出了量子的概念,之後通過波爾,海森堡,泡利等人的發展逐步建立起來。
上帝擲篩子嗎——量子物理史話》裡面說的很詳細。
量子論 是誰提出來的
3樓:苜蓿城
希望能幫助你。量子理論的建立過程是一部壯麗的史詩:
量子論的初期:
1900年蒲朗克為了克服經典理論解釋黑體輻射規律的困難,引入了能量子概念,為量子理論奠下了基石。
隨後,愛因斯坦針對光電效應實驗與經典理論的矛盾,提出了光量子假說,並在固體比熱問題上成功地運用了能量子概念,為量子理論的發展開啟了局面。
1913年,玻爾在盧瑟福有核模型的基礎上運用量子化概念,提出玻爾的原子理論,對氫光譜作出了滿意的解釋,使量子論取得了初步勝利。隨後,玻爾、索末菲和其他物理學家為發展量子理論花了很大力氣,卻遇到了嚴重困難。舊量子論陷入困境。
量子論的建立:
1923年,德布羅意提出了物質波假說,將波粒二象性運用於電子之類的粒子束,把量子論發展到乙個新的高度。
1925年-1926年薛丁格率先沿著物質波概念成功地確立了電子的波動方程,為量子理論找到了乙個基本公式,並由此建立了波動力學。
幾乎與薛丁格同時,海森伯寫出了以「關於運動學和力學關係的量子論的重新解釋」為題的**,創立了解決量子波動理論的矩陣方法。
1925年9月,玻恩與另一位物理學家約丹合作,將海森伯的思想發展成為系統的矩陣力學理論。不久,狄拉克改進了矩陣力學的數學形式,使其成為乙個概念完整、邏輯自洽的理論體系。
1926年薛丁格發現波動力學和矩陣力學從數學上是完全等價的,由此統稱為量子力學,而薛丁格的波動方程由於比海森伯的矩陣更易理解,成為量子力學的基本方程。
社會學創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論證題
中國社會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自1840年英帝國主義發動 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後,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太平天國和義和團的農民革命鬥爭不斷興起,中國的上中層人物 知識分子中,為了救亡圖存也先後出現了洋務派和維新派,其中如康有為 梁啟超 嚴復 章太炎等首先介紹和講解群學或社會學,可稱為中國社會學的啟蒙思想家...
為什麼有人說量子論和相對論是本世紀科學的兩大支柱?
在牛頓力學束手無策的情況下,跨時代的物理學獎愛因斯坦登場了,隨之而來的還有他的相對論和半個量子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革了牛頓力學的命,讓人們知道了時間和空間並不是絕對靜止的,而是根據參考系的不同而不同,打破了自牛頓以來的絕對時空觀念,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揭示了物質和空間,速度和時間的關係,...
中國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進入近代史的
近代前政治 封建君主 集權制達到頂峰經濟 自然經濟 小農經濟 發達 重農抑商 明清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世界 世界市場形成發展,工業革命,英國迫切需要開拓市場。為開啟中國市場,英國違背道義,向中國輸入鴉片。英國通過鴉片開啟中國市場,帝國資本主義成為中國經濟一部分,並使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進入近代時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