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返回艙成功著陸,返回途中經歷了哪些步驟?

2025-02-23 14:05:07 字數 5431 閱讀 8916

1樓:生活達人

2021年9月17日13點34分,神舟12號載人飛船在我國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訊息一齣,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那麼在返回途中都經歷了哪些飢爛步驟呢?我們來看一下。<>

這次飛行任務是由我國航天員聶海勝,劉伯遊滾明,湯洪波三人共同完成的。在現場我們可以看到三人順利出場,精神狀態很好,這也宣佈著我國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

據專家介紹。載人航天的返回艙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它採用了一種防熱的材料製成,不僅耐高溫,而且還有高強度的特性,這種材料是科技人員在經過成百上千次的實驗之後最終確定的,它就是蜂窩狀防熱材料。這種材料已經隨著神舟飛船返回艙經歷了很多次的實戰測試。

經過測試也證明了這種材料的可用性,每次返回艙返回到地球時,科研人員都會來到現場進行檢視,對這種材爛磨漏料的磨損度進行實地觀察。因此返回艙才能夠在返回時經過大氣層如烈火一樣的燃燒,仍然保持比較穩定的狀態。<>

返回艙在經過大氣層時飛船的速度將會從每秒公里瞬間降到每秒200公尺左右,如此巨大的反差會給艙內的太空人們造成一定的衝擊力,如果身體素質不好,很難堅持下去。雖然速度大幅下降,但是每秒200公尺仍然是乙個很快的速度,因此返回艙下乙個步驟就是開啟降落傘。<>

降落傘可以說是順利成功著陸的利器,在返回艙降落的過程中,要依次開啟引導傘,減速傘,主傘,隨著這三種傘逐漸開啟,速度將會慢慢下降,最後下降到每秒7~8公尺之後才能成功著陸,可謂是一場壯舉!

2樓:多啦還有夢

1、航天員需要做一些加強鍛鍊肌肉孝前團、骨骼和心肺功能的運動2、航天員需要把出艙時使用的艙外服乾燥好、儲存起來,給後面的太空人巧橘繼續使用。 3、在搬運結束後,航天員悔隱進入到下一「關」,也就是關閉空間站內的各個艙門。

3樓:繁新人

突破大氣層,進入地球,反衝火箭啟動,緩慢下降到一定高度,開啟降落傘自動下降。

神舟十三號返回艙工作原理

4樓:小新科普生活

返回艙工作原理是返回艙返回地面時是採取大頭朝前飛的姿態。為了使神舟號飛船返回艙能產生一定的公升力,設計人員對返回艙的結構和儀器裝置的安裝部位作了精心設計。

返回艙採用增加一定配重塊的方式,使得返回艙的質心。

不在返回艙的縱軸上,而是與縱軸偏離乙個δ的距離,同時將質心配置在返回艙氣動力中心之前的一定位置。

返回艙在再入大氣層的過程中,作用在返回艙上的空氣對返回艙產生壓力,這些壓力可以合成乙個對返回艙任何一點的乙個力和乙個力矩。但是在返回艙上有這樣乙個點,對該點求合力時只有力r,而沒有力矩(即力矩為零),這個點就叫氣動力中心。

在此狀態下,理論上不需要有作用在返回艙上的其他力矩,飛船就可以保證在配平攻角狀態下飛行。如能控制返滾枯笑回艙繞敗帶速度向量v旋轉,則可以控制作用在返回艙上的公升力的水平分量和鉛垂分量的大小和方向,這樣就可以控制返回艙的再入軌道,並控制返回艙下降至20千公尺左右高度的停控點的地理位置。

返回艙的著陸方式

返回艙承載了太空人及大量的精密試驗儀器,返回艙的成功**是載人航天工程中至關重要的乙個環節。

返回艙在返回地面的過程中,一般都採用降落傘。

來降低其著陸速度。由於受降落傘的設計著陸速度限制,載人航天返回艙在陸地上的著陸速度一般為6-7m/s,而對無人返回艙可達10-14m/s。返回艙以這樣大的著陸速度著陸時會在著陸瞬間產生很大的衝擊,對艙內太空人及儀器裝置造成較大影響。

返回艙大底上遠離落點位置達到應力峰值的時間相對落點位置有所滯後,同時落點處的應力值隨著陸速度的變化較小,而距落點較遠的位置則隨著陸速度的變化幅度較大。

從加速度。響應看,由於大底的緩衝作用,大梁上的加速大含度響應峰值大底上有明顯減小,且加速度響應值在40-80hz頻率範圍內較大。從衝擊能量的分配情況可以看出,著陸地面是衝擊能量吸收的主體,而大底則是返回艙上最主要的吸能部位,在返回艙的結構設計。

中應充分發揮大底的緩衝作用。

神舟十二號飛船已經返回地球,返回過程中都會經歷哪些階段?

5樓:知識小能手

引言:我國的三名太空人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在經過了近三個月的宇宙航行之後,並且回到了祖國。神舟12號飛船已經返回了地球。

那麼在返回的過程中,神舟12號飛船都經歷了哪些階段呢?

神舟12號飛船在返回地球時是在東風著陸場進行著陸的,一直以來東風著陸場不是主著陸場,因為在神一到神十一的時候,通常都是在四子王旗著陸場降落的。而本次神舟12號飛船在東風著陸場,此次神舟12號飛船返回試進了4個階段的。第1個階段,就是減速制動階段,第2個階段就是自由滑行階段,第3個階段就是載入大氣層階段,第4個階段就是**著陸階段。

整個階段就是在進入地球之後,通過減速制動自動滑行,降落傘開啟之後,然後就可以以平穩的速度來撞擊地面,從而保證太空人的安全。

實際上神舟12號飛船在飛回地球的整個軌跡都是有監測的,而且地面各個部門已經做好了各項準備,醫療隊,搜救隊以及各個輔助部門都等著接太空人回家,航天員在回到家之後他們的狀態還不錯,但是為了健康著想,都讓他們坐在椅子上接受大家的迎接。

在神舟12號走路之後,它的主要優點是十分精確的,而且附近的環境都很空曠。人們一眼都能看到著陸的飛行器,然後搜救條件也很良好,當天天氣十分的晴朗,風速也不高。在發現返回艙落地之後搜救的***就立馬到了現場,宿舍人員也在5分鐘內到達現場,所以任務是完成的很完美的。

6樓:劉心安兒

經歷了很多階段,而且經過了祖國的上空,比如說北京,之後也飛過了環渤海,看到了天津,也看到了颱風經過的區域。

7樓:小李美死了

首先要通過大氣層進入地球,啟動返回艙,這時會大幅度下降,所以要依次開啟引導傘,減速傘,主傘,降低速度後慢慢著陸。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回家了,飛船返回艙怎麼安全著陸?

8樓:漁小熊

飛船返回艙與推進艙分離,制動發動機點火,進入預設軌道,開啟降落傘,飛船返回艙就安全著陸。

****於網路。

飛船返回艙先與軌道艙分離,經歷了兩次調整角度和飛船姿勢,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並確定了返回落點的範圍。在完成減速任務,脫離空間站軌道後,從而安全地進入了返回地球軌道。

特別需要注意,在進入大氣層之前,飛船就要完成推進艙分離。

當飛船返回艙進入大氣層的時候,會與空氣產生了劇烈的摩擦;會秒身一變,成了乙個巨大的火球。

因為這返回速度實在太快了,導致返回艙的周圍被火焰包圍。由於這溫度太高了,達到上千攝氏度,使得返回艙會暫時與地球失去了聯絡。

不過,這種飛船影象訊號中斷是正常現象。當距離地球表面高度約40千公尺處的時候,返回艙與地球的聯絡可再次恢復。

****於網路。

飛船返回艙在距離地球約10公里的時候,就會開始開啟傘艙,同時拋掉返回艙的防熱底。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這次返回艙的重量比以前的那些重很多,所以神舟十二號使用的是群傘組合,有引導傘、減速傘、主傘,對於著落更為安全。

這些傘也都選用了對比非常強烈的顏色,即使在幾千公尺之外都能快速辨認出它的位置。

當降落到距離地面1公尺左右,再次反推發動機點火,確保返回艙安全著陸,並能保護著3位航天員的安全。

它安全著陸後,返回艙裝的訊號燈起到很大的作用,系統會馬上指示出所在的位置,以便搜尋救援系統及時發現目標,使搜救人員可以儘快找到返回艙的位置。

最後,神舟十二號載人航天飛船終於平安著陸。

****於網路。

9樓:科普菌講科普

航天員通過進入駕駛艙,通過彈射,然後由地面控制,精準留在預留地點,然後用降落傘緩慢降落,降落地面再用反推,安全降落。

神舟十二號飛船返回的是哪一部分?

10樓:熊貓貓工作室

神舟十二號飛船是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只有載人的返回艙最終能回到地面,軌道艙和推進艙則最終墜入地球大氣銷燬。下面我們看一下各艙段的作用。

軌道艙是乙個圓柱體,總長度為公尺,最大直徑公尺,一端與返回艙相通,另一端與空間對接機構連線。軌道艙集工作、吃飯、睡覺和清潔等諸多功能於一體。

返回艙呈鐘形,有艙門與軌道艙相通。返回艙是飛船的指揮控制中心,長2公尺,直徑公尺,內設可供三名航天員斜躺的座椅,供航天員起飛、上公升和返回階段乘坐。

推進艙呈圓柱形,長3公尺,直徑公尺,底部直徑公尺,內部裝載推進系統的發動機和推進劑,為飛船提供調整姿態和軌道以及制動減速所需要的動力,還有電源、環境控制和通訊等系統的部分裝置。

神舟十二號飛船與空間站執行在接近400公里高的軌道上,以接近每秒8公里的速度運動,飛船具有極大的勢能和動能,要想穩穩落地就需要把這些能量耗散掉。耗散能量的辦法就是不斷各種「剎車」。

第一次剎車

首先神舟十二號飛船轉體90度丟棄掉軌道艙,然後再繼續轉90度讓推進艙的發動機衝前,隨後發動機點火反推,讓飛船脫軌執行軌道,進入返回地球軌道,飛船以無動力狀態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自由下落。

在距離地面140公里的時候,飛船再丟棄掉推進艙,此時飛船隻剩返回艙了。

第二次剎車。

在距離地面100公里的時候,返回艙開始進入大氣。返回艙高速進入大氣層後,強烈壓縮其前面的空氣,造成溫度急劇公升高,溫度可達2000度左右,也就是說,返回艙被一層高溫的等離子體包圍著。等離子體有乙個特性,能夠遮蔽電磁波,形成所謂的「黑障」區,這就造成了返回艙與地面控制人員無法進行通訊,這種情況可持續數分鐘。

在距離地面40公里的時候,黑障消失,返回艙與地面重新恢復聯絡。

第三次剎車

在距離地面10公里的時候,依次開啟減速傘與主降落傘,減速傘能夠讓返回艙的速度降低到60公尺每秒,主降落傘能夠讓返回艙速度降低到3公尺每秒。

第四次剎車

當距離地面只有1公尺的時候,返回艙底部的反推發動機瞬間點火,最終把最後的一點速度也抵消掉,返回艙完成太空之旅。

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出艙任務,歷時多久?

11樓:暴走愛教育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訊息,北京時間2021年7月4日14時57分,經過約7小時蠢枝猛的艙外工作,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密切協同,圓滿完成出艙活動期間全部既定任務,航天員劉伯明、湯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艙,標誌著我國空間站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繼2008年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後,中國航天員再次實施的空間出艙活動,也是空間站階段中國航天員的首次空間出艙活動。

據悉,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乘組自6月17日進駐天和核心艙以來,按計劃開展了各項工作,目前3名航天員狀態良好,後續在軌飛行期間還將進行一次出艙活動。

此次出艙活動的實際意義:

此次出艙活動,搭慎天地間大力協同、艙內外密切配合,圓滿完成了艙外活動相關裝置組裝、全景相機抬公升等任務,首次檢驗了我國新一代艙外航天服帶橋的功能效能,首次檢驗了航天員與機械臂協同工作的能力及出艙活動相關支援裝置的可靠性與安全性,為空間站後續出艙活動的順利實施奠定了重要基礎。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我國空間站階段航天員首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的返回艙下落到地面附近時減速運動,那其重

應為是減速運動,所以動能應該減小,但因為重力勢能減小了,所以動能會變大。這樣一來一回,就剛好平衡 個人覺得是這樣 神州六號 載人飛船的返回艙下落到地面附近時,由於受到空氣阻力而做減速運動 在減速下降的過程中,返 返回艙下落到地面附近時,減速運動,質量不變,速度減小,動能減小 高度減小,重力勢能減小 ...

地心引力女航天員坐神舟返回艙掉下來,如果在現實中,神舟號掉落美國本土會不會被擊落

首先,返回艙的返回地點一般都是經過測算的,以現在的技術來講,掉落在美國本土的機率不大。即使掉落到美國,也不會被擊落。因為返回艙是從外太空掉落到地面,美國會檢測到它的路徑,來分析它是否具有威脅。很明顯,返回艙是不具有攻擊美國什麼目標的能力滴。而且返回艙肯定會和國內地面導航有聯絡,如果因為測算失誤,要掉...

神舟十二號飛船在軌飛行36天,迄今為止我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

截止2019年5月,中國共發 6次載人飛船。1 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09時整發射,搭載航天員楊利偉進行了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2 神舟六號,2005年10月12日09時整發射,搭載航天員費俊龍 聶海勝在近地點200千米,遠地點350公里的橢圓軌道上執行5圈,然後變軌到距地面343千米的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