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寫古詩可以不苛求平仄,林黛玉說的「新猜碼吵奇的句子可以忽略格律」是有道理的。
其實古詩並不都苛求平仄。從詩的體裁上分,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種。古體詩不講究平仄,一首詩中的字、句多少也沒有嚴格的限制。只有近體詩才講究平仄,所以近體詩又稱為格律詩。
近體詩的體裁主模兆要有四種:五律、七律、五絕、七絕。五律、七律都是八句,兩句一聯,共有首、頷、頸、尾四聯,其中頷聯、頸聯在平仄上不但要求上下句相反,而且講究聯與聯之間相粘。
不講粘、對,不能稱為律詩。
現代人寫了一穗侍首古代體裁的五言或者七言詩,如果符合律、絕詩的要求,該粘的地方粘得合規,該對的地方對得穩妥,題目中可以大大方方地寫上「七律」「七絕」「五律」「五絕」的字樣。如果不是這樣,可以只寫題目,不標格律詩的名稱,以免貽笑大方。
至於林黛玉的話,屬於**中的人物語言描寫,可以作為分析人物形象的參考,不能當作詩論看待,更不能作為寫格律詩不講究平仄的藉口。
2樓:文學之思
古體詩對平仄的要求其實並沒有這麼嚴格,林黛玉說新奇的句子可以忽略格律,在一定程度上是鼓勵人們富仔沒有創缺告造性的表達,而不過分在意規則的束念扮納縛。
3樓:生活達人百事通蘇老師
寫古詩也不能苛求平仄,林黛玉說過,新奇的句子可以忽略格律。這個說法是讓物伍正螞畢確,格律只是詩的形式,而句子才是詩的內容。坦或我們不能苛求形式而忽略內容。
4樓:千里開詩詞
古詩平仄還是有一定意義的譽做。至於不苛求平仄,那就相對來說不夠嚴謹。這具體根據詩歌的具體內容來定,一些句子如果確實寬虛搏是好句子也不是說不可以不講究平仄。
平仄在詩句中起到的是一種韻律的作用使得詩句讀起來郎朗上口。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樣的慎祥句子給人有種很有規律感。
5樓:雲上雨裳
寫詩可以不苛求平仄,否則就會以辭害意,不能表達作者的真實情感。林黛玉是才女,深諳詩詞氏早含之道,她說新奇的句子可以忽略掉格律的束縛,是睜槐有一殲笑定道理的。
6樓:lyz每天進步
個人認為現代人寫古詩,重在內容的表達借鑑古詩的言簡意賅,嚴格乎陪的平仄要求正如林黛玉所說,新奇的句子可以忽略太過束縛的的平仄,過多的關注平仄韻律,內容暢所欲言的表達會有限制。如果能平衡平仄韻律和內容的完美呈現,適當有所創新,豈不是歲嫌蠢更好!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者羨,突破舊套俗也是一種前進的腳步。
7樓:wo艾曉婉
如果是寫律詩或者絕句,就必須要講究格律和平仄,而如果寫古體詩,那麼就沒有這麼多束縛了。
8樓:網友
不能。否則就不是古詩。
9樓:
平仄是古詩的一種格式,詩只要意境好,也可以忽略平仄,毛體詩就是這樣。
林戴玉說對聯立意為先,新奇的句子甚至可以忽略格律
10樓:網友
林黛玉並沒有說可以完全拋開格律,原文是這樣的——
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黛玉說的是在「果有了奇句」的情況下,才可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律詩是很講究的,首先要押韻;然後講究粘;再次就是對。這是起碼的準則,也是律詩韻美的重要原因,如果沒有了「律」,寫出來就不叫律詩,所以既然是寫律詩,還是應該嚴格按照格律來。
所以,黛玉的意思無非是說不要因律害意,並沒有明確說寫律詩可以完全拋開格律,但是偶爾你為了照顧意境,不得不違反一下一些格律因素——有時你挖空心思也找不到乙個合適的詞放在那裡,一旦換掉,很可能使詩的立意大打折扣。
無論你寫什麼文章,立意當然是最重要的,是大前提。你看看香菱寫的前兩首,那句子難道不美?但黛玉和大家都說不太好,正是因為她立意不高。
如果你學寫舊體詩,建議你參照時下流行的做法:首先把立意放在第一位,格律放在第二位,儘管大膽去寫。先不要管是不是律詩,待完成之後對照格律,如合律,你就說成是律詩,如不合律,你就說是古風好了,沒有必要刻意去大喊「我要寫律詩」云云……
唐代以前,寫詩不講究平仄、對仗,用韻自由,句式句數不拘,每句則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後世使用古體詩、七言者較多),因而,唐人習慣上將這類詩歌稱為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 除了五言、七言之處,還有所謂雜言。雜言是長短句雜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
雜言詩一般不另立一類,而只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句,只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
林戴玉說對聯立意為先,新奇的句子甚至可以忽略格律,對嗎?失替,有必要那麼嚴格嗎?
11樓:網友
這話表明的東西是乙個度,你可以自己找找前人的作品中,有多少人為了立意而拋開格律的。實際上絕大部分作者還是很規矩地遵守格律,而且,不遵守格律能寫出好作品的人一般都已經熟練運用了格律。如果因為林黛玉一句話,就成為拋棄格律的理由,那就是脫離了格律的創作,與近體詩再也沒什麼聯絡。
12樓:風瓊幽遊
參看蘇東坡的赤壁懷古。
格律根本不對。
但誰能說蘇軾的作品不好呢。
林戴玉說對聯立意為先,新奇的句子甚至可以忽略格律。
這是對的。新聞學的出現就是為打破原有的格律。
失替,沒有必要那麼嚴格。
我不懂格律和平仄,我這還能叫詩麼?平仄讓我很苦惱!我現在被罵的都不敢寫東西了!
13樓:宰理
逝情 雁飛雁過匆匆忙 歲月如水靜靜淌 黃葉隨風翩躚舞 空枝徒留黯然傷 昔日同歡花前月 今朝獨醉夢中鄉 妙音彈盡指間流 遙看聽臺茶已涼 八句的一般都為律詩。講究起承轉合,講究韻律。頷頸兩聯要求對仗。
而所謂律,就是平仄問題。所謂韻,就是指壓韻。關於平仄。
則需要送基礎的四聲學起,平上去入,這些掌握了,你才能寫出抑揚頓挫感。在偶數句壓韻了,則朗讀起來才能通順溜口。適合傳唱。
這些,樓主還需要努力。有需要的話,可聯絡我。 你這詩沒法評,只能勉強算是古風。
14樓:帽帽
給你乙個平仄的速記法。
寫首古詩,必須是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嗎?
15樓:寶泉嶺老邊
古詩的種類很多。其中,「律詩」,如「七律」、「五律」,都要符合特定的「格律」。平仄聲(音律)是詩詞格律的組成部分。
在宋詞中,有許多詞牌。每種詞牌都有自己特定的格律,對平仄聲也有嚴格的規定。
有些古詩,對平仄聲沒有嚴格要求。此類視作,常被稱為「古風」,如李白的名作《將進酒》。
16樓:商淺未央
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只有兩種基本格式,其餘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1)五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五律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7樓:網友
不是 五個字一句的古詩包括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這都是第一句的平仄樣式。
七個字一句的古詩包括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也都是第一句的平仄樣式。
第二句和第一句的平仄必須相反,成為對句;第三句和第一句的平仄相同。但是也不完全是這樣,這又涉及到每句中的第一三五個字可以不論平仄;而二四六句必須壓平生韻,也就是二四六句的最後乙個字必須是一聲或二聲。 這是大致的說法,具體的規則可以檢視這方面的相關書籍。
18樓:遠7空
有四種形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這就是一首詩的完整形式,1,2聯和3,4聯前兩個字要對立, 2,4要相同。
19樓:筆名木鳥
不是! 我認為這些只是對初學者的條條框框,就好比用田字本或新發明出來的那種很好用的八卦格來練字一樣,先讓初學者找找「手感」(語感)待熟能生巧之後自然就不比拘泥於這些條條框框了,就像不在用田字本八卦格本來練字一樣。古體詩在於意境的表達,咬文嚼字當然很重要,但這些平平仄仄不是「咬文嚼字」的目的,凝練+意境且讀起來不拗口才是古體詩歌的追求!
但基本功還是要刻苦練習的,要多背誦朗讀、多嘗試創作!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加之刻苦的創作呢? 天才在於領悟加勤奮!
20樓:網友
不是的,還可以以仄開始,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音一二句相反,二三句相同,三四句相反,一四句相同,偶數句最後用平聲,後三字不能出現三平三仄連用。這個問題比較深,用錯時還有「拗」「救」的問題。
21樓:奕月兒
律詩通常都有嚴格的要求,絕句沒有。
22樓:在上庸古城養植物的黑鳶
沒人有這樣的規定吧?古詩是沒有這類的潛規則的!
23樓:龍志赫
不一定,***就不是。
24樓:網友
不一定,但是有一定格律,也可以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關鍵看你是寫什麼詩歌。
25樓:網友
不全是,也有平平仄平仄的,叫孤平,後面一句必須補救。
26樓:匿名使用者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27樓:積雪殘痕
不一定,,這是平起平收式的。
28樓:網友
不一定的,要看具體情況。
29樓:天堂
呵呵,其實如果你覺得寫詩一定要找或遵循規定!那就本木倒置了,其實古人的詩最重要的是意境!但怎麼去用文字排列那就是真正的功底了!
30樓:奮鬥的糕糕
也不完全是,但詩句必須有一定的含義,蘊含深刻的道理或是記敘某件事,做好這些,押韻是次要的。
31樓:網友
不一定非這樣要求,也可以採用別的方法,但是需要押韻。
32樓:ddd云云
不是啊,古體詩的格律不只這一種。一般情況下只有五律七律要遵循格律規律的要求。
古詩創作中有「拗救」的時候,即可以不符合平仄規律。
現代人寫七絕 五絕一定要嚴格按照平仄關係嗎?
33樓:塞納河的愛靈
現代人寫詩也要看是寫什麼詩 現代詩不用 要是寫古詩還是要有一定的格律!削足適履固然不可取 但不能一頓亂搞!
34樓:胡坤雁
如果寫詩不講平仄,就叫自由詩,講平仄就叫律詩,你想寫什麼詩就寫什麼詩,真金不怕火煉,好詩會千古流傳的,像李杜的詩一樣。
35樓:
《紅樓夢》裡林黛玉說:"寫詩不能以詞害意".內容第一,意境第一。格式第二。
36樓:皇懂您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為了形式淡化內容,就的削足適履。
37樓:
現代人和古代人絕對不是劃分詩歌形式的標準。
嚴格的絕句就是絕句 它的標準不會變 更不會有現代古代之分您有這樣的問題 說明現在人寫詩歌都比較隨意而已了 沒有什麼規定性的 但。
是不按照標準來就不是絕句的。
38樓:網友
意境到了,怎麼寫都是詩。
關於詩詞格律的問題.
39樓:燕郢
寫詞的話不必恪守《平水》,清代戈載所編的《詞林正韻》通過研究宋詞中的用韻規律,將《平水》中劃分過細的韻部歸併成了幾個大部,方便了作詞用韻,是後世常用的參考書。
對於第二個問題,我想一般情況下不會有找不到的字吧,除非是一些近現代才發明的字或是你找錯了韻部,有的入聲字在現在可能會讀平聲,還有看、過等現在是仄聲的字古人是常用作平聲的。
對於「問題補充」,當然是同乙個韻部才算是押韻啦,不然的話難道只有平上去入四韻不成,暈死……
40樓:漠雁高翔
按照唐代以後近體詩發展的規範程度來看,在寫七言、五言律詩或絕句時,都壓的是平水韻,即陰平和陽平。這時你最好從《平水韻部》裡,按韻部來選壓韻的字。你在說的一東、二冬就是裡面的韻部,平水韻分上下篇。
如果還不明白,可以看紅樓夢中眾姐妹結海棠詩社的那一回,她們就是在平水韻裡挑出「十三元」韻部,並選出「門、盆、魂、痕、昏」五字,來作為律詩的五個韻腳的。
下面附上林黛玉作的《詠白海棠》,十三元。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球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依西風夜已昏。
寫古體詩的時候能不能不可求平仄相對?
古體詩中能平仄混押。古體詩既可以押平聲韻,又可以押仄聲韻,在仄聲韻當中,還要區別上聲韻 去聲韻 入聲韻 一般地說,不同聲調是不可以押韻的,古體詩用韻,比律詩稍寬,一韻獨用固然可以,兩個以上的韻通用也行。但是,所謂通用也不是隨便亂來的,必須是鄰韻才能通用。寫古體詩的話不能不苛求平仄相對,因為古體詩的第...
小孩能不能不穿鞋去幼兒園,小孩能不能不穿鞋光腳上學?
最好不要這樣,因為幼兒園的老師不能時時刻刻都看著你家的寶寶。萬一要是扎到了腳怎麼辦!不能,幼兒園小朋友容易貪玩,把腳弄傷,為了孩子的健康,就穿上鞋 小孩子去幼兒園上學最好是穿上鞋子,天這麼冷你就不怕他凍感冒嗎?難道你不怕孩子磕著碰著,鞋子是很好的保護孩子的腳的,為了孩子的健康還是把鞋子穿上吧。小孩子...
能不能不愛了,因為愛太痛了,能不能不愛了,因為愛太痛了這句歌詞出自哪首歌
就是啊 我也沒有懸賞金o o 什麼叫能不能不愛了 應該是可以的吧 那誰說的來著 這眼啊一睜一閉 一天就過去了估計這愛啊一抓一鬆 一段就過去了 話說回來 既然愛了就別怕痛啊 再怎麼著 咱爺們這點小痛還是扛得d 你說是吧 兄弟 如果你不愛,到老後會有遺憾的 嘴上說這不愛 其實還是會愛 沒有人不會愛,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