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第乙個問題:二者直接發生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
第二個問題:其中帶正電的有: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
帶負電的有: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矽酸膠體、土壤膠體。
不帶電膠體:澱粉膠體、蛋白質膠體。
注意:膠體粒子吸附溶液中的離子而帶橋搏旦電,當吸附了正離子時,膠體粒子荷正電,吸附了敏擾負離子則荷負電。不同情況下膠體粒子容易吸附何種離子,與被吸附離子的本性及膠體粒子表面結構有關。
法揚斯規則表明:與膠體粒子有相同化學元素的離子優先被吸附。以agi膠體為例,agno3與ki反應,生成agi溶膠,若ki過量,則膠核agi吸附過量的i-而帶負電,若agno3過量,則agi吸附過量的ag+而帶正電。
第三個問題:在製備氫氧化鐵膠體的實驗中,一般為向沸水中加入fecl3溶液,由於fe3+的水解,使溶液顯酸性,溶液中的oh-濃度較小,因此氫氧化鐵膠核更容易吸附濃度較大的fe3+,帶正電,如果在鹼性環境下,則可吸附oh-帶負電。由此銀棗,我們常說的氫氧化鐵膠體帶正電,是由於製備膠體的實驗過程的特殊性決定的,而非氫氧化鐵膠體一定帶正電。
希望對你有幫助。
2樓:網友
膠粒帶電情況。
其中帶正電的有:金屬氫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如al(oh)3、fe(oh)3膠體。
帶負電的有:非金屬氧化物、金屬硫化物、矽酸及土壤,如h2sio3、as2s3膠體,澱粉膠粒不帶電。
膠粒具有較大的比茄知拆表面積(一般說成表猛段面積),往往吸附組成膠體自顫棗身的離子,如agi膠體中,agi膠粒可吸附過量的銀離子或過量的碘離子。
膠體的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具體範圍
3樓:實用科技小百科
膠體的分散質粒子直徑範圍是1nm至100nm。
當分散劑是水或其它溶液時,根據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來分類,把分散系劃分為溶液小於1nm、膠體1nm至100nm、濁液大於世陸蠢100nm。所以,溶液、膠體和濁液這三種分散系的本質的區別在於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
膠體又稱膠狀分散體,是一種均勻搜陪混合物,在膠體中含有兩種不同狀態的物質,一種分散質,另一種連續。分散質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組成,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nm至100nm之間的分散系是悉讓膠體,膠體是一種分散質粒子直徑介於粗分散體系和溶液之間的一類分散體系,這是一種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勻體系。
分子膠體粒子膠體的 區別
4樓:新科技
膠體按分散質的不同可分為粒子膠體、分子膠體。
如:fe(oh)3膠體膠粒是由許多f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徑在1nm~100nm之間,這樣的膠體叫粒子膠體。
又如:澱粉屬高分子化合物,其單個分子的直徑在1nm~100nm範圍之內,這樣的膠體叫分子膠體。
膠體粒子直徑
5樓:今天就是玩兒
膠體粒子的直徑一般在1nm—100nm之間。
膠體(英語:colloid)又稱膠狀分散體(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種均勻混合物,在膠體中含有兩種不同狀態的物質,一種分散,另一種連續。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組成,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膠體是一種分散質粒子直徑介於粗分散體系和溶液之間的一類分散體系,這是一種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勻體系。
膠體的主要性質:
1、丁達爾效應。
當可見光束通過膠體時,在入射光伍友側面可觀察到明亮的「通路」,這種現象叫做丁達爾效應。
2、介穩性。
膠體的穩定性介於溶液和濁液之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穩定存在。因為膠體介穩定主要因素是膠體粒子可以通過吸附離子而帶有電荷。同種膠體粒子的電性相同,通常情況下,它們之間相互排斥阻礙膠體粒子變大,使它們不易聚集。
次要腔枝槐因素:膠體粒子由於做布朗運動而使它們不容易聚整合質量較大的顆粒而沉降下來。
3、膠體的聚沉。
當膠體粒子聚整合較大搭亂顆粒,從而形成沉澱從分散劑裡析出,這個過程叫做聚沉。
膠體粒子直徑
6樓:甘井子教育問答
膠體粒子直徑:一般在1nm-100nm之間。
膠體又稱膠狀分散體是一種較均勻混合物,在膠體中含有兩種不同狀態的物質,一種分散相,另一種連續相。分散質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組成,滾穗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100nm之間的分散系是膠體。膠體是一種分散質粒子直徑介於粗分散體系和溶液之間的一類分散體系,這是一種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勻體系。
fe(oh)3膠體、al(oh)3膠體、矽酸膠體、澱粉膠體、蛋白質膠體、豆漿、霧、墨水、塗料、agi膠體、ag2s膠體、as2s3膠體、有色玻璃、果凍、雞蛋清、血液等,比如麵條就是一種常見的澱粉膠體,因為溶解度吸水膨脹。
膠體不一定都是膠狀物,也不一定是液體。如:氫氧化鐵膠體、雲、霧等。
按照分散劑狀態不同分為:
氣溶膠——以氣體作為分散劑的分散體系。其分散質可以是液態或固態。(如煙、霧等)
液溶膠——以信備帶液體作為分散劑的分散體系。其分散質可以是氣態、液態或固態。(如fe(oh)3膠體)
固溶膠——以固體作為分散劑的分散體系。其分散質可以是氣態、液態或固態。(如有色玻璃、煙水晶)
按分散質的不同可分為:粒子膠體、分子膠體。
如:煙,雲,霧是氣溶膠,煙水晶,滑蘆有色玻璃、水晶是固溶膠,蛋白溶液,澱粉溶液是液溶膠;澱粉膠體,蛋白質膠體是分子膠體,土壤是粒子膠體。
膠體的分散質粒子直徑的具體範圍
7樓:雨說情感
膠體粒子的直徑一般在1~100 nm之間,它決定了膠體粒子具有較大的表面積,吸附力很強,能在水中吸附懸浮固體或毒素形成沉澱,從而達到淨化水的目的,這就是膠體淨水的原理。
氣溶膠——以氣體作為分散劑的分散體系。其分散質可以是液態或固態。(如煙、霧等)
液溶膠——以液體作為分散劑的分散體系。其分散質可以是氣態、液態或固態。(如fe(oh)₃膠體)
固溶膠——以固體作為分散劑的分散體系。其分散質可以是氣態、液態或固態。(如有色玻璃、煙水晶)
8樓:匿名使用者
其中這個吧 不會做詳細介紹的 而且1nm和100nm的單個粒子少得可憐 題裡面也不會這樣問 所以1nm和100nm這個問題可以不做** fe(oh)3單個分子是膠粒 但是它發生聚合現象就變成沉澱不再是膠粒 (1 100nm沒有過多要求 不要太糾結) 祝你學習進步!:-d
9樓:
1nm和100nm的分散質粒子屬於膠體有可能。
10樓:世界
膠體的分散質粒子直徑範圍是1nm-100nm。
當分散劑是水或其它溶液時,根據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來分類,把分散系劃分為:溶液(小於1nm)、膠體(1nm~100nm)、濁液(大於100nm),所以,溶液、膠體和濁液這三種分散系的本質的區別在於分散質粒子直徑大小。
膠體(英語:colloid)又稱膠狀分散體(colloidal dispersion)是一種均勻混合物,在膠體中含有兩種不同狀態的物質,一種分散質,另一種連續。分散質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組成,分散質粒子直徑在1nm—100nm之間的分散系是膠體;膠體是一種分散質粒子直徑介於粗分散體系和溶液之間的一類分散體系,這是一種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勻體系。
膠體和膠體粒子的區別是什麼
11樓:小溪閒談影視劇
膠體粒子,即膠體顆粒,與膠體的主要區別如下:
一、特性不同。
1、膠體顆粒:水中分散顆粒的穩定性;動力穩定性;膠體顆粒的帶電現象;膠體顆粒的溶劑化作用。
2、膠體:能發生丁達爾現象(丁達爾效應),產生聚沉,鹽析,電泳,布朗運動等現象,滲析作用等性質;膠體的穩定性介於溶液和濁液之間,在一定條件下能穩定存在,屬於介穩體系。
二、性質不同。
1、膠體顆粒:粒徑小於10μm的顆粒,水體中膠體顆粒大小通常為1~100 nm,它們的重力沉速低於10-2cm/s。
2、膠體:是一種較均勻混合物,在膠體中含有兩種不同狀態的物質,一種分散相,另一種連續相。
三、應用不同。
1、膠體顆粒:膠體顆粒作為一類重要的材料在生物醫學領域展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2、膠體:土壤的保肥作用,土壤裡許多物質如粘土腐殖質等常以膠體形式存在;制豆腐、豆漿、牛奶和粥的原理(膠體的聚沉),明礬淨水;江河入海口處形成三角洲,其形成原理是海水中的電解質使江河泥沙形成膠體發生聚沉。
12樓:誒誒誒誒
膠體是混合物,是一種分散系,包括膠體中的分散劑和分散質。分散質即是膠體顆粒。
膠體顆粒是由很多分子聚整合的很小的顆粒或液滴。
膠體和膠體粒子的區別是什麼
13樓:昔愷万俟翠嵐
膠粒是帶電的,而膠體則是電中性的。
膠體又稱膠狀分散體是一種均勻混合物,在膠體中含有兩種不同狀態陸答的物質,一種分散,另一種連續。分散的一部分是由微小的粒子或液滴所組成,膠體是一種分散質粒子直徑介於粗絕睜分並悉歲散體系和溶液之間的一類分散體系,這是一種高度分散的多相不均勻體系。
使膠體沉澱的方法
您用的膠體沉澱確切地說應該是膠體聚沉吧?膠體聚沉的主要方法就是加熱 加入適當電解質和加入帶有相反電荷的膠體具體的我給你查了下資料 使膠體聚沉的方法 加熱 加熱就是對膠粒提供能量,能量升高可使膠粒運動加劇,膠粒間的碰撞機會增多,而使膠核對離子的吸引作用減弱,即減弱膠體的穩定因素,導致膠體沉降。如長時間...
溶液,膠體,懸濁液的區別是什麼?請舉例
溶液是由至少兩種物質組成的均 一 穩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質 溶質 以分子或更小的質點分散於另一物質 溶劑 中。物質在常溫時有固體 液體和氣體三種狀態。因此溶液也有三種狀態,大氣本身就是一種氣體溶液,固體溶液混合物常稱固溶體,如合金。一般溶液只是專指液體溶液。液體溶液包括兩種,即能夠導電的電解質溶液...
怎樣判斷帶正電還是負電,膠體帶的正電還是負電怎麼判斷?
分辨正負電荷的依據 正電是由正電荷產生的,在原子中就是組成原子核的質子 負電是由負電荷產生的,在原子中就是原子核外的電子。通俗一點解釋玻璃棒摩擦絲綢產生正電,橡膠棒摩擦皮毛產生負電的原因。在原子中,帶正電的原子核對帶負電的電子有吸引的作用,但不同的原子核對電子的吸引能力是不同的。因此,玻璃棒中的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