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有什麼價值?為什麼會被稱為傳國玉璽?

2025-03-19 15:40:11 字數 4296 閱讀 1150

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和氏璧的最早記載,見於《韓非子》、《新序》等書,並且情節大致相向。說是在春秋時期,楚國有乙個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荊山裡得到一塊璞玉。卞和捧著璞玉去見楚厲王,厲王命玉工檢視,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

厲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腳。厲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著理玉去見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檢視,玉工仍然說只是一塊石頭,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腳。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幹了眼淚後又繼續哭血。

文王得知後派人詢問為何,卞和說:我並不是哭我被砍去了雙腳,而是哭寶玉被當成了石頭,忠貞之人被當成了欺君之徒,無罪而受刑辱。於是,文王命人剖開這塊璞玉,見真是稀世之玉,命名為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後,成為楚國的國寶,從不輕易爾人。後來.楚國向趙回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趙國。西元前283年,秦國聽說趙國有和氏璧,提晌梁出以15座城相交換,因趙弱秦強,趙國不敢怠慢,但又不情願,便派智謀雙全的藺相如奉璧使秦。

藺相如知道其中有詐,偷偷將和氏璧送回了趙國。此事在司馬遷《史記》中有詳細記載。

但後來,和氏璧還是被秦國擁有,至於遊謹伍何時、如何被秦國擁有,史無記載。秦王政十年(西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諫逐客書》中提到:「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

隨、和之寶」,即指「隨侯之珠」與「和氏之璧」兩件當時著名的寶物。很有可能,趙國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畏懼秦國的強大,將和氏璧送給了秦國。

從此以後,關於和氏璧的記載屢見不鮮,並大都相信《韓非子》、《新序》等書的記載。如西晉傅鹹《玉賦》說:「當其潛光荊野,抱璞未理,眾視之以為石、獨見知於卞子。

唐代詩文中關於和氏璧的記載神或更多.大詩人李白《古風》三十六便有「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的詩句。

據《史記》記載,秦王政九年,便製造了御璽,劉邦滅秦得天下後,子嬰將御璽獻給了劉邦,御璽成為「漢傳國空」。到漢末董卓之亂,御璽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再傳魏、晉。五胡十六國時,一度流於諸強,後被南朝承襲。

隋滅陳後,御璽被陳朝的蕭太后帶到突厥,直到唐太宗貞觀四年(西元630年)御璽歸唐。五代時,滅下大亂,流傳的御璽不知所終。在六朝以後的記載中,大都認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璽是用和氏璧改造而成的。

清代以後,人們開始對和氏璧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獻玉說》中,認為這只是韓非子的寓言而已。

2樓:匿名使用者

月光石屬長石類礦侍鍵吵物。和璧之謎在20世紀80年代被一位地礦學家破譯,他就是中國寶玉石協會會員,地質考古學家郝用威。1986年,他在全國地學史學術會上以《和氏璧探源》為題宣佈了這一發亮模現:

和氏璧為月光石,產於神農架南漳西部沮水之源的板倉坪、陰峪河一帶,那裡是當年卞和抱璞之處……」這一發現不僅獲得了我國地質、考古、寶石界學者專家的肯定和好評,而且在海內外引起很大轟動。在1998年老侍《中國寶玉石》上也有專文介紹。

已故國際著名地質學家、寶玉石和觀賞石專家袁奎榮教授經多年研究以變彩拉長石為原料複製了乙個和氏璧,重現了千年古璽的本來面目。

3樓:匿名使用者

和氏璧遺失了 現在還沒找到,和氏璧 可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貝,其價值不可估計。

為什麼將這塊玉命名為和氏璧?

4樓:

摘要。為了紀念卞和。這是2000多年前的悲壯故事,楚國人卞和在荊山砍柴時發現一塊璞玉,於是獻寶於楚厲王,厲王讓人鑑別,得出一塊普通石頭的結論。

厲王怒而下令削去左膝蓋骨。時至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攜玉獻寶,武王再次找人鑑別依然給出同樣結論,便怒而削其右膝蓋骨。

為了紀念卞和。這是2000多年前枯消的悲壯故事,楚國人卞和在荊山砍柴時發現一塊沒培知璞玉,於是獻寶於楚厲王,厲王讓人鑑別,得出一塊普通石頭的結中行論。厲王怒而下令削去左膝蓋骨。

時至楚武王登基,卞和再次攜玉獻寶,武王再次找人鑑別依然給出同樣結論,便怒而削其右膝蓋骨。

時光流逝,武王崩文培大王立,卞和懷抱寶玉而泣於荊山腳下,三日夜而不停,眼瞎中明淚乾涸以血代之。文王遣使詢問,卞和說「我不是為自己所受的酷刑而悲傷,而是悲傷寶玉無人能識別」,於是文王讓人開啟玉石,發現裡邊果然是塊稀世寶玉,並取名磨告「和氏璧」。

中國國寶和氏璧——傳國玉璽的下落?可能在哪呢?它的估價可能會是多少?

5樓:匿名使用者

西元前228年,秦滅趙,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入秦國手中,不幸的是,和氏璧從此從歷史記載中消失了。傳說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將和氏璧製成了傳國玉璽。

傳國璽自問世後,就開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傳說西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時,風浪驟起,所乘之舟行將覆沒。始皇拋傳國玉璽於湖中,祀神鎮浪,方得平安過湖。

8年後,當他出行至華陰平舒道時,有人持玉璽站在道中,對始皇侍從說:「請將此璽還給祖龍(秦始皇代稱)。」言畢不見蹤影。

傳國玉璽復歸於秦。

秦末戰亂,劉邦率兵先入咸陽。秦亡國之君子嬰將「天子璽」獻給劉邦。劉邦建漢登基,佩此傳國玉璽,號稱「漢傳國璽」。

此後玉璽珍藏在長樂宮,成為皇權象徵。西漢末王莽篡權,皇帝劉嬰年僅兩歲,玉璽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陽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璽,遭太后怒斥。

太后怒中擲玉璽於地時,玉璽被摔掉一角,後以金補之,從此留下瑕痕。

王莽敗後,玉璽幾經轉手,最終落到漢光武帝劉秀手裡,並傳於東漢諸帝。東漢末,十常侍作亂,少帝倉皇出逃,來不及帶走玉璽,返宮後發現玉璽失蹤。旋「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孫堅部下在洛陽城南甄宮井中打撈出一宮女屍體,從她頸下錦囊中發現「傳國玉璽」,孫堅視為吉祥之兆,於是做起了當皇帝的美夢。

不料孫堅軍中有人將此事告知袁紹,袁紹聞之,立即扣押孫堅之妻,逼孫堅交出玉璽。後來袁紹兄弟敗死,「傳國玉璽」復歸漢獻帝。

三國鼎立時,玉璽屬魏,三國一統,玉璽歸晉。西晉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頻繁、動盪不安的時代。「傳國玉璽」被不停地爭來奪去。

晉懷帝永嘉五年(西元311年),玉璽歸前趙劉聰。東晉咸和四年(西元329年),後趙石勒滅前趙,得玉璽;後趙大將冉閔殺石鑑自立,復奪玉璽。此階段還出現了幾方「私刻」的玉璽,包括東晉朝廷自刻印、西燕慕容永刻璽、姚秦玉璽等。

到南朝梁武帝時,降將侯景反叛,劫得傳國玉璽。不久侯景敗死,玉璽被投入棲霞寺井中,經寺僧將璽撈出收存,後獻給陳武帝。

6樓:匿名使用者

**,國家的等值是多少它就多少!

可能在泥土裡, 也可能變成泥土!

7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在秦始皇的陵墓裡。

為什麼中國的和氏璧會失傳?

8樓:網友

和氏璧作為一件極富傳奇色彩的古玩,其故事作為哲理寓言,被千年流傳,但有一定可能,本身器物就不存在,第二,和氏璧價值連城,但歷來看景不如聽景,也許原件僅僅是一件高古玉,其工藝成色都比較一般,傳傳就傳沒了,第三,相傳和氏璧在秦朝被該作為傳國玉璽,當然這也是謠傳,不可能,因為和氏璧畢竟是塊壁,古代製作玉器都是有規範的,再厚也不可能厚到可以雕琢大型玉印的程度,即使有傳國玉璽,也一定和和氏璧沒有直接關係,不過這也提示了乙個方向,和氏璧就算真實存在過,也可能因為損毀而被拆改為其他東西了,隨著歷史長河湮沒了;

真實的戰國玉璧。

9樓:網友

相傳和氏璧被秦始皇製作成了傳國玉璽,而隨著朝代的更迭,該玉璽又相傳在唐後失傳,和氏璧原有樣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經無法得知了。

10樓:大資料小庫

任何東西都有可能失傳,失傳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數不清。

比如說,傳國玉璽,永樂大典,歸藏易,還有被盜的古墓,相當於也是失傳。

11樓:盼不到的大黃蜂

這個太正常了,很多寶貝,誰都想得到,然後據為己有。這樣,就不知所蹤。

12樓:步餘年

主要是歷史久遠,和氏璧只是一件器物,失傳也是很正常。

價值逆天的玉璽迷案,和氏璧究竟去了**?

13樓:職場天花板木木

第三種說法,是說和氏璧在當年項羽在咸陽的時候,被項羽給拿走了。這種說法的可能性也極大,項羽在當時應該可以算作是侵略者,這樣一來當然是有什麼寶物就拿什麼寶物,因此和氏璧很有可能被項羽拿走,又因為項羽跟劉邦的鬥爭中項羽失利之後,被隱藏在哪個角落或者是城牆之下,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人發現。

14樓:小南學長

和氏璧最終的歸處現在仍然是乙個未解之謎,它最後出現的時刻就是《完璧歸趙》的典故里面。

15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和氏璧在趙國滅亡後被秦始皇獲得,之後被用來製作成了「傳國玉璽」。

16樓:紅色紙飛機

現在是處於下落不明狀態,有中猜測是和氏璧在秦末戰爭中被項羽奪走。

17樓:秋風體育

一種說法是被秦始皇帶入了皇陵,一種說法是被隱藏起來了,至今還未發現。

杜甫為什麼被稱為詩聖,杜甫為什麼會被稱為“詩聖”呢?

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風穩重樸素,他的詩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興盛走向衰亡時期的社會面貌,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杜甫詩歌的風格可以概括為 沉鬱頓挫 這裡的沉鬱是指文章的深沉蘊蓄,頓挫則是指感情的抑揚曲折,語氣 音節的跌宕搖曳.杜詩語言平易樸素 通俗 寫實,...

韓語為什麼會被稱為棒子文?

這要追溯到朝鮮半島的古代的,具體不詳說了,當時的高麗王朝百姓被稱為高麗人,後來中國人戲稱為高麗棒子,再後來變成棒子國,棒子,對南韓人來說這個詞屬於莫大的侮辱,但中國人已經習慣了,所以韓語就有人稱作棒子文。南韓棒子的意思是什麼?南韓棒子特指南韓男人。真的很棒啊的韓文是什麼?欣賞乙個人 或朋友 做的事或...

為什麼張國榮會被稱為藝術家

一 性少數 性別易裝與性自由 無論是對旁觀者還是對張國榮自己而言,性別 都是最為巨集大和深刻的命題。可以說,它全權塑造了公眾心目中張國榮形象中最具爭議的 禁忌的一面。無論是程蝶衣 何寶榮,還是顧家明,他們和張國榮本人都相隔著一個銀幕的距離。張國榮對於性別命題的原創性,最直接見於他的個人演唱會,其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