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構造控礦型式,中國中生代礦床概況

2025-03-30 17:45:11 字數 1746 閱讀 4725

中國中生代礦床概況

1樓:中地數媒

中生代是中國最重要的成礦時期。在25種礦產、278個主要礦床中,絕大多數形成於中生代(佔總數的,其次是古生代、新生代、元古宙和太古宙(圖2-4)。若按每億年形成的礦床數量統計,亦以中生代成礦強度最大,達到 個/100ma(圖2-5)。

中國中生代礦床亦以與岩漿作用和沉積作用有關的礦床佔絕對優勢,部分為多成因的或複雜成因的礦床,主要礦產包括煤、金、鐵、鉛鋅、銅、鎢、錫、鉬、螢石、汞、石膏、銻、銀、鈮鉭、鉻、鋰鈹、芒硝、油頁岩等。根據對全國37種礦產、829個典型礦床的統計分析,中生代礦床型別以沉積型、矽卡巖型、石英脈型、岩漿熱液型、熱液型為主,其次是火山岩型、蝕變巖型、斑岩型、偉晶岩型、火山熱液型、岩漿型及沉積改造型(圖2-6)。

在空間上,中國中生代礦床的集中分佈於東部的濱太平洋成礦域,礦床型別多樣,以沉積型煤礦床、矽卡巖型鐵礦床、矽卡巖型銅礦床、石英脈型金礦床、石英脈型鎢礦床、蝕變巖型金礦床、熱液型金礦床、熱液型汞礦床等最為發育。特提斯和中亞成礦域中的礦床數量較少(分別佔總數的和,以沉積礦床(尤其是沉積型煤礦床)居多,沿雅魯藏布縫合帶產有岩漿型鉻礦床,四川西康地區和新疆阿勒泰地區產有偉晶岩型稀有金屬礦床及白雲母礦床。

圖2-4 中國各地質時代形成的主要礦床數量。

圖2-5 中國不同地質時代的成礦強度。

圖2-6 中國中生代礦床型別依礦床數量排序。

在時間上,中生代礦床主要形成於燕山期約佔總數的,其中又以燕山晚期最重要;其次是印支期。晚白堊世晚期屬於喜馬拉雅早期,相關礦床資料較少,其成礦特徵尚待進一步研究。

中-新生代構造演化與成礦系統

2樓:中地數媒

華力西運動晚期,華北板塊與西伯利亞板塊對接,形成統一的中國北方大陸。三疊紀時,在鄂爾多斯等前陸盆地中發育煤系地層。晚三疊世印支運動使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對接,構成了中國大陸主體,使中國東部進入到乙個嶄新的構造演化階段。

發展到燕山運動時,中國東部地區處在太平洋板塊西側弧後擴張的動力背景中,還受到東北亞構造運動和印度板塊的影響。主要由於太平洋板塊的俯衝,大洋岩石圈下沉,並伴有幔源物質上湧,陸緣板塊發生水平拉伸、減薄,促使地幔對流,地幔柱隆公升,引發大規模的岩漿熱液活動,形成一系列的金屬和非金屬礦床,礦化強烈,分佈廣泛,時間集中,構成華北陸塊晚中生代金櫻塵虛屬成礦的高峰,金、鉬、鉛、鋅、銅、銀、鐵等是這個時期的特徵礦產。這些礦產既產於陸塊邊緣,也產在陸塊內部,其中,金多產於陸塊邊緣,而鐵(矽卡巖型)主要產於內部,且與古老陸核的bif分佈區相一致。

與世界上一些克拉通綠巖帶的金成礦作用不同的是,國外大型綠巖帶多形成在新太古代—古兄陸元古代(2700~2600ma),成礦與退變質作用和剪下帶活動密切相關。而在中國(主要是華北陸塊上),已知前寒武紀金礦化規模都不大,古老的原生基性火山-沉積建造及以後的區域變質可能起到金的預富集作用,成為礦源層。在以後的地質時代,又經受構造-岩漿活動,促使礦源巖(層)中的金進一步富集定位成熱液型金礦,其定位時代主要為燕山期。

在華北陸塊的小秦嶺、膠東、冀北等,形成多種金礦床型別(石英脈型、蝕變巖型和細脈浸染型等)。

華北陸塊在新生代時,由於地幔隆公升,形成一系列裂谷盆地,其早期為斷陷裂谷期,後期為上地幔熱衰減和岩石圈熱收縮的裂谷拗陷-衰亡期。有大規模的大陸溢流玄武岩,其中伴有若干寶石礦產脊燃。區域性熱泉中產有小型的銅、銀、金礦化。

一些地區分佈有砂金礦(內蒙古、冀北等)。一些多金屬礦床形成氧化帶鐵帽,而在陸內斷裂盆地中則發育了石油天然氣和煤礦層。

以上簡要地討論了華北陸塊主要是其邊緣區域的構造演化階段及各階段中的成礦系統,筆者將其要點概括在圖8-5和表8-3中。

如何利用統計的方法在一組試驗資料中構造代表性的值

統計學方法的正確抉擇 在臨床科研工作中,正確地抉擇統計分析方法,應充分考慮科研工作者的分析目的 臨床科研設計方法 蒐集到的資料資料型別 資料資料的分佈特徵與所涉及的數理統計條件等.其中任何一個問題沒考慮到或考慮有誤,都有可能導致統計分析方法的抉擇失誤.此外,統計分析方法的抉擇應在科研的設計階段來完成...

是不是所有花盆都叫控根花盆,懶人花盆可以代替控根盆嗎

不是所有花盆 bai都叫控跟du花盆 簡單的來說控根盆是一類透zhi 氣 透水dao性好的花盆的版總稱,比較常見的是青山盆,它開權有多個透水孔以及透氣槽。控根盆有哪些優點?一般來說常規容器種植的植物根部會纏繞,這樣的話會影響植物的生長 而控根盆不會形成纏繞,根系會向下生長,根系會更發達,長勢也就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