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熊熊說歷史
在我看來,劉備選擇的並非中計,而是上計。先看龐統的上中下計分別是什麼?龐統的上計是:
挑選精兵,晝夜前行直接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中計是:誘使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前來相見,然後襲殺他們,再提兵向成都進發;
下計是:直接向東退到永安白帝城,然後再彙集荊州兵馬,慢慢前進一步一步攻打益州。數慎兆並且龐統強調,如果在此地猶豫不前,將會有大難,不能在此地久留。
劉備當時在**?在葭萌關,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葭萌關離成都有將近300公里,如果按照龐統的上計,從葭萌關偷襲成都至少要走7天,這還算是算順利的,劉備當時已經算是深入益州之地,在劉璋的地盤上偷襲劉璋,怎麼保證不被發現?
而一旦被發現劉備就是腹背受敵,當時的白水關在葭萌關的東北方向,而且兩關離得很近,只有幾十公里,如果不解決白水關,那麼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可以後方攻擊劉備,劉備前方要遭受來自成都的攻擊,後背又要被白水關攻擊,如何取勝?況且楊懷、高沛還是龐統口中的益州名將。劉備的選擇在當時來看,並不是中計,而是上上之計。
當時劉璋令劉備攻擊漢中張魯,並且讓劉備都督白水關,劉備走到葭萌關不走了,葭萌關和白水關是進入成都的兩個最重要的陸路關口,而且離漢中很近。
這個時候張松因為私通劉備的事,被劉璋知悉,劉璋大怒與劉備決裂,劉備這個時候就面孝好臨如何進攻劉璋的戰略選擇,從劉備的選擇來看,是完全正確的,並且是三個計謀中的上上之計,先趁情況沒有惡化的時候,以都督白水關的名義招楊懷、高沛前來相見,上級召見下級,這個很正常,他們也會來,只是沒想到一貫仁義的劉備,也來了這麼一手,召見後並殺害楊懷、高沛,然後就派人佔領了白水關,薯租堵住了外敵進入益州的門戶,劉備可以安心向南,一路打到成都,而沒有後顧之憂。事後也證明,劉備的選擇完全正確,只是沒有想到,在圍攻雒城時,龐統中箭身亡。
2樓:啦啦隊地方
因為劉備當時也猶豫不決,所以選擇了最穩健的中策。而事實證明他選的中策是正確的。
3樓:數位技術小輝
因為劉備認返消為中計是最適合的,而上計旦世橋和下計條件不太合適,所以劉模猛備奪取益州,在龐統提出的上中下三計中選擇中計。
4樓:htf的生活
為了穩定保險。劉備既不想貪圖利益,也不想慢慢成功,因此最終選擇了龐統提供的中計。
劉備奪益州,龐統出上中下三策,為何劉備選中策不選上策?
5樓:小自信
因為中策非常的保守,還有就是劉備在這場戰役當中沒有必勝的把握,他不會去做讓自己受到損失的事情。
6樓:對教育的思考
做出這個選擇主要和劉備比較保守的性格有關係,他希望能夠建功立業,但是不想太冒險,所以既不會選擇下策也不會選擇上策。
劉備白帝城託孤,究竟為何,劉備為何白帝城託孤
為何說白帝城託孤是劉備給諸葛亮最善意的套路。政治家眼裡做任何事都不會單純只有一個目的,但這並不妨礙劉備與諸葛亮之間的相惜情義。劉備為何白帝城託孤 為何說白帝城託孤是劉備給諸葛亮最善意的套路。劉備白帝城託孤有什麼內幕嗎?即使有,也被將近2千年對孔明的稱讚之聲給沖刷的無據可考了。沒有什麼內幕。至少後人沒...
有人說關羽之死是劉備的陰謀?劉備為何要設計除關羽
關羽之死既有自身驕傲輕敵的主觀因素,也有東吳背盟的客觀原因,但絕不可能是劉備的陰謀,劉備是個亂世英雄,也絕不會做這種自毀長城,損己助敵的愚蠢行為。現代社會流行陰謀論,很多人只求觀點標新立異 抓人眼球,而不顧客觀原因和事實真相,關羽之死是劉備集團遭受的最嚴重的損失之一,直接導致了劉備集團後期的艱難困窘...
最想殺呂布的為何是劉備?
因為呂布的戰鬥力非常的強大,殺死呂布的話就可以揚名立萬了,然而劉備的戰鬥力並不強,當初三英戰呂布也只是佔了個平手而已。這是因為劉備怕呂布這樣對待董卓一樣對待自己,畢竟呂布是有這個實力的,他也是排名第一的,所以為了擺除後患,將其呂布殺死。因為他不想曹操獲得這樣的猛將,自己日後定會和曹操成為對手,當然要...